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42K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歡迎大家分享。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後感1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是一本紛雜凌亂的書。像朋友在深夜跟你在敘述,敘述他走過的千山萬水。那麼多篇章,有溫暖的,有明亮的,有落單的,有瘋狂的,有無聊的,有胡說八道的。當你輾轉失眠時,當你需要安慰時,當你等待列車時,當你賴牀慵懶時,當你飯後困頓時,應該都能找到一章合適的。

去印刷廠看封面印刷的那天,是我二十六歲的生日的前一天。

十八九歲的時候,每次過生日都過得各種張揚。似乎有着用不完的力氣,和完全不需要睡眠的精神。然後經歷大笑和眼淚,經歷恩師和某些人,經歷放肆和收斂,一步一步,就走到了今天。似乎不再需要什麼慶祝,也不再需要什麼驚喜。我站在印刷廠的寬闊的機牀旁,看着暖黃色的封面一張一張流淌出來。

那雨後的街頭,黃昏的燈光就這樣毫無防備地打在心上。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直到最後確認書名之前,我其實都對這句話沒有太大的感覺。

拿到樣書之後的某一天,坐在加班後空蕩蕩的地鐵車廂裏,翻着書頁。

看着那些早就已經熟悉的故事,忽然有些暖暖的。

張嘉佳的文字,其實很難下定義。

就好像你買了票,去看一場你早已熟悉的電影,原本以爲熟悉到沒有驚喜。卻發現從頭到尾,你依然深陷在他的故事裏。笑點裏夾雜着淚點,淚點裏夾雜着說不出的感覺。你本指望用來打發一些獨處的時光,散場之後,一個人回家,卻還默默回想了很久。

經典的那些故事就不說了。像是茅十八時過境遷的沉默表白,或是幺雞藏起一隻杯子的淡淡暗戀,抑或暴走蘿莉遭遇出軌的隱忍和傷痛,還有文靜秀氣的小玉的爆發和放手……有時候,看他們的故事,總覺得像是看着曾經某個時刻的自己。每個人走的路或許不同,但曾經的奮不顧身,又如此的相似。

每段感情或許都是一場拉鋸戰。有人心安理得,被愛得有恃無恐,有人傾其所有,卻只能面對無動於衷。越是想要守護對方,卻越是走不到那個人的心裏。從執著到放手,從溫暖到懷念,有過那麼多不甘心,本以爲會一直不放手,卻又在最後無言地接受了。

原本想停留在你的世界和你一起前行,最後卻只是路過而已。

因爲,“你有自己的朗讀者,而我只是個擺渡人。”

但,如果只是一味抒情,那就不是張嘉佳。

他不願意連篇累牘地煽情催淚,更願意在把你惹哭的時候伸過來一根棒棒糖。

他喜歡講故事。也擅長講故事。比起眼花繚亂的擺譜,他更願意簡簡單單地去講一個故事。讓人笑着想讀下去,笑着想拍桌子,然後笑着若有所思的故事。

小人物的故事,往往更打動人心。

如果你喜歡看故事,那這是一本你一定願意看下去的書。

如果你想要標榜自己的高大上品味,你可以左轉諾貝爾文學獎精選。

至少,對我來說,在二十六歲開始的新的一天裏,在寥寥無人的地鐵車廂上,從張嘉佳的世界路過,很踏實,很溫暖。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後感2

這是一本讓人看完想擡頭看看窗外的書,回想自己路過的世界。書裏精選了四十多個故事,跨越南京、廣州、北京、曼谷,城市因爲有了人情冷暖,才變得悲喜交加,充滿故事。

喜歡書裏的那句:“一個人的記憶就是一座城市。”工作以後,我們腳步越來越匆匆,常常忘記停下來,看看周圍的人和事,一直在不停的路過,卻也在一路錯過沿途的風景和感悟。

其實一直陪伴我們的,是我們的城市,一個充滿細節的地方。

書裏講到很多細碎而美好的存在,溫暖我們的不只是那些明媚的句子,還有那些感同身受的青春記憶。很多時候,青春往往不是鮮花的盛放,而是一場兵荒馬亂的草草收場,但經歷過,路過,就是它存在的最大意義。在以後的日子裏,有所掛念,有所觸發,想起那個天真的孩子,文藝的少年,已不是你,卻又在你身邊。

每天,我們都在路過我們的城市,而你,是否有注意過它傳達給你的故事與感動。

下班路上,我喜歡這段時光,可以聽着歌,看川流不息的車輛,看人來人往的匆忙,看逐漸亮起的霓虹。

小孩在傍晚時候,便是最開心的放風時間,他們有時肆意奔跑,不管後面餵飯的爸媽;他們有時纏在爸爸的懷裏,像只粘人的小貓。

公交站牌下,邊等車邊寫作業的初中生着實嚇壞了我,學霸模式的開啓,是否也意味着青春期的缺失,她不能體會在明媚與憂傷間遊走的多愁善感,就像此刻無暇觀察周圍的世界。

不知什麼時候悄然換下的站臺廣告,默默訴說着春夏的變遷。一直在變換的等車人,他們不相識,卻會望向相同的方向,略帶疲憊和焦灼,在某一刻給予同樣滿意的微笑。只是在上車那一刻,上了的人希望車快點開走,沒上的人希望車能多停會兒。我們就這樣,不再志同道合。

車開了,風輕撫。更多的時候,我們像風箏,總在等風來。好不容易有風了,自由了,卻又沒有歸屬感。我們總是患得患失,但我相信,失去的,總會以另外一種形式歸來。所以那些追風的日子,不再問風何時停歇,去向何處。

沿途那些亙古不變的房產廣告,以排山倒海之勢包裹着整個城市,我們卻並不認爲它們攜帶着友好。我們要的或許不是什麼優越感,只是柴米油鹽的炊煙和有陽光味道的被子。

信號燈不停的倒數。它不停歇,似在等待什麼,而每次數完,不過是目送一次次離開。它自以爲可以耽擱世界,卻終究只能握住那一時的'空間,而它早已在時光中被人們遺忘。

一路上偶爾會看到各種圍欄,地鐵修建中,馬路修理中。修修補補是城市的常態。它總是在折騰,有些喜新厭舊,可是再怎麼發展,依然改變不了它曾留在人們記憶中的固有印象,也不能逃脫自身的固有侷限。我們也一樣,但還是會每天樂此不疲的一路狂奔,這是我們與城市共有的信仰。

工作了一天的人們,他們得到了想得到的,沒得到的,也在此溫潤的醞釀。或許帶着面具生活,不真實,但真實的,可能已不再是自己喜歡。背離之後,哭泣是短暫,走向前,不遠處便是你的成長。

回到家,家以不變的樣子,給你足夠的安全感,溫暖如初。家在城市裏,卻又隔離於這喧鬧的城市。

我們就這樣慢慢的理解了生活,在較爲成熟的年紀,對的時間遇到對的城市,不執着於成爲他人眼中的驕傲,不慌張於跟隨成爲巨人的腳步。有時放慢節奏,愜意的喝杯茶;有時加快節奏,自由的追追夢。

我們的城市,不能獨享,卻可以時時路過,靜靜觀望,用心喜歡。

新的一天,我們的揹包再次裝滿晴朗,這便是城市給我們的迴應。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後感3

五月裏讀完張嘉佳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是Mr、Shen。送給我的生日禮物。他是來自靈魂世界的男生。很多時候我在想,人與人的緣分到底是怎樣的際遇,只是最終無果。佛說,若無相欠,怎會遇見。生命裏出現的每一個人都不是無緣無故的。那也許就是命中註定吧。

只是不管我的生命裏有多少人,而我仍然在這個北方小城裏,一個人走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20xx的最後一天與G告別之後,我再沒有單獨約見過任何一個異性。小X哥說,你總是那麼忙,連見個面的時間都沒有,其實我不是沒有時間,只是我不想見任何人。我寧可一個人去小餐館吃飯,一個人去影院看電影,一個人開着車四處遊蕩。很多時候,孤獨感襲來,我就看看天空,看那天邊變幻的雲朵。內心慢慢的就會變得安寧。

Shen。的出現慰藉了我很百無聊賴的夜晚。他聰穎才情,風趣幽默,具有時代感。他對文字的駕馭深得我心。我唱首天長,他會和我一首地久。我喜歡他,就像喜歡我自己。我堅硬冰冷的心扉,因爲文字的契合開始變得柔軟。這一生,邂逅無數男子,只是沒有如他這般的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那個隱藏的自己。

每天我們連麥,都會有大段的對話,說說日常,說說電影,說說看過的書。也會在網絡的兩邊同看一部電影,然後說說觀後感。這樣的日子,簡單,卻很美好。從二月到五月,從冰天雪地到春暖花開。這中間他有兩次離開。一次是在四月,一次是在五月。對於一個人的來或者去,我雖然不捨,但是在C死之後,我似乎都能看透看懂。我知道也許沒有誰可以真的陪伴你到天長地久。

在他離開的日子,我變得更加坦然。我開始認真的審視了我自己的內心。我相信那個更好的自己配得起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人。後來他還是回來了。他說,有些愛自己根本不知道,在離開後才能知道。我倒是想起了梁實秋的一句話: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雨我都去接你。雖然有些感情經不起反反覆覆的折騰,只是我並不是別人,我早已明白人生的意義,所以無論命運給予我怎樣的考驗,我都會接受。

這一次,我不再有從前的忐忑,平和的靠近。因爲我知道命運的安排總是有它的意義。無論誰出現在我的生命裏都有着他的必然性。唯有接納纔會是對自己最好的成全。那麼張開我的雙臂,擁抱你,希望平淡流年裏,平實溫暖。而你,是我生命裏最好的路過。

我來了,路過你的全世界。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後感4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剛看到這個書的名字時,我是不以爲然的。腦中是“不就是小女孩看的愛情小說嗎?”這種想法。然而當偶然我帶着學習任務走進這本書的時候,我才真正瞭解了它的魅力。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作者,張嘉佳,被稱爲微博上最會寫故事的人。不論是溫暖的,平淡的,還是落單的,瘋狂的,他都很在行。書中也曾提到有人喜歡他寫的故事。論字句,這本書的語言水平和有趣程度是不可置疑的。而透過一個個深入人心的故事,作者真正想展現給我們的是什麼呢?讓我們先賞析一下這本書。

首先確定,《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本書真的是我所認爲的“長篇愛情小說”嗎?答案是否定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不是什麼長篇愛情故事,而是一個個小故事的結合。故事源於生活,作者張嘉佳將一個個平凡生活中的小故事用精煉的文字表現了出來,讓人有一種親近感。書中既有令人潸然淚下的催淚篇,又有令人捧腹大笑的搞笑篇,最後一“夜”,竟然還有讓人毛骨悚然的鬼畜篇。故事一個個雖然稱不上長,卻很完整,也發人深省,這也是它被選去拍攝電影的原因。

那麼這麼多故事,又是怎麼做到井井有條的呢?這關係到它的結構,我們發現,作者往往喜歡給每個章節加題記,而本章的內容是和題記完美貼合的。不僅如此,每篇的開頭都會有作者精美的文字,這些文字開始會讓人摸不着頭腦,但等故事到了尾聲,開頭熟悉的文字將再度登場且被完善,那個時候你就明白了作者寫在開頭的文字的意思。但是,如果整本書都是這樣的結構,又是怎麼讓人感覺到有趣的呢?

回看內容才知道,原來故事也有很多種。有作者自己的,有作者朋友的,有編寫的短篇小說,還有扣人心絃的美麗童話等等。讀着讀着,親近感會越來越強,讓人不禁也聯想到自己的人生。

我們的人生就像一條街口,我們會遇到很多人,也會錯過很多人,而他們就是路人。不管相遇多麼甜,離別多麼苦,總有人會給我們留下溫暖,留下感動。可能你登上巔峯正揮灑時,誰爲了你舉杯;可能你掉到低谷正失落時,誰給了你擁抱。不管怎樣,一場雨後,你的世界就會一片朦朧,風起人散,可能誰都不記得誰,於是,哪怕是你人生的擺渡人,最後也成了你青春的過客。

想到這你才明白,作者是想借自己的文字去給那些迷茫和痛苦的人帶來指引。看得透,放得下,拈花一朵。我們應該以幸福爲目標,以堅強爲口號,勇敢地踏上這旅途。不去計較相逢的甜、離別的痛,也願生命中每一個過往的路人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