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稿紙上的月亮》有感大綱

讀《稿紙上的月亮》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北島,就是那個在1976年寫出“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的詩句的詩人,他於1981年寫了一篇短篇小說,題目是《稿紙上的月亮》,我在2018年8月10日與11日《收穫》公衆號上讀到了,到8月14日,一共讀了三遍。

讀《稿紙上的月亮》有感

讀完第一遍,心裏有一些的憂傷,爲作品中的“我”,也爲喜歡的北島。

作品中的“我”是作家,正面臨成名之後,作品日益膚淺,才思日益枯竭,家事纏身、理想蒙塵等等的困境。這時候,“我”的'一名粉絲、一個學物理的女生送上自己的習作,希望得到“我”的指點。而“我”準備接受這篇雖然技巧欠佳但故事動人的小說的啓發,在“我”一天寫不出一個字、只能把滴下的墨水在稿紙上畫一個彎彎的月亮的稿紙上,寫“我也愛過,也有權利寫這樣的愛情”,而且還自我安慰:“這不是剽竊,當然不是”。

“我”曾經一天能寫七八千字,作品像噴泉一樣。卻在三十七歲的時候,面對青年學生的質疑無法接受、面對生活中的瑣事無能解決、面對人情社會的世故無法迴避、面對理想主義日漸被邊緣無力抗爭,甚至還準備用別人的創意,去突破自己的困擾。做的是那麼可恥,卻有那麼無奈與可憐。

雖然明知道“我”不是北島,不是那個寫出“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死無報應”的詩人本人。但是,讀得出詩人作品中詩人對“我”飽含同情,他爲“我”成爲“我”找了很多的藉口,作了煞費苦心的鋪墊,還給予“我”一個自命不凡絕世獨立的外在形象。詩人當然是有批判,但那批判卻已經沒有當年的《回答》那種理直氣壯,那種擲地有聲!

因此,這篇小說因此讓人憂傷!即使如此,我還是忍不住又讀了一遍。

讀第一遍的時候,印象中好多個場景在小說中切換:“我”在大學講座,遭遇大學生的質疑。“我”在家寫作。“我”接待一位寫作新人。“我”的妻子與孩子回家,孩子在幼兒園闖了禍,妻子追問我房子問題。“我”和一個出版商討論理想信仰問題,“我”已經厭倦了這樣的討論。“我”去一領導家吃飯,想談房子問題,被談出集子的問題,潛臺詞中滿含交易。“我”在書房準備做“當然不是”剽竊的事情。“我”帶孩子散步,走在芙蓉花陰影裏,不讓孩子看到“我”的臉。其中,還穿插着很多兒時記憶的場景:船上、海邊、村東墓地、村邊小屋......

就這麼一篇篇幅有限的短篇小說,如何有如此的容量但並不凌亂擁擠?又是如何切換得天衣無縫,行雲流水,有一種詩一般的韻律在全文中流動?這引起我強烈的好奇。

讀着讀着,認識到,生活就如這一篇小說,它有很多面。就如小說中所言,月圓月缺是因爲地球的陰影造成的。讀書筆記·世界有多大面積的陽光,也有多大面積的陰影。迴避與害怕陰暗是無益的,也是不現實的。而應該象這樣面對同一篇小說,你可以站在故事的陰影裏憂傷,也可以站在文章的陽光裏審美。於是,我決定再讀一遍。

北島就有本事把一件不光彩、甚至惡劣的事情寫得如此美麗,讓人憂傷的同時又讓人陶醉。讀着讀着,想起諾貝文學獎獲得者奈保爾的作品中的一段話:“詩人離開了世界,智者被生活打敗了,小丑綻放了光芒,弱者始終軟弱無力。生活如此絕望,每個人都興高采烈地活着。”話雖充滿悲觀的論調,有時候未必不是一種現實。說生活多麼美好並非粉飾,說生活多麼殘酷也並不偏激,都是真實的感受。

是啊,生活是如此殘酷,生活又是如此美好,何不興高采烈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