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中國之旅讀後感2000字大綱

中國之旅讀後感2000字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一本小而輕薄的冊子,不足兩百頁。十幾年前讀過,已記不清當時的觸動,只是後來偶兒或間斷性的使用或推薦於他人,而且曾經心中念念不忘

中國之旅讀後感2000字

但時至當下,站在今日之背景來看,再次讀它,讀到的更多的是一種慚愧。書,常讀常新,是隨着生活閱歷和年齡的漸長,文字在融入更多思考時,帶來一種思想深度的碰撞。

無論是“曾經年少無知多麼輕狂,如今閱盡滄桑已知世態炎涼。”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爲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得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都無非說明,真正的領悟是需要時間來積澱的。

正如書中的一句話:“把心中的奧祕讓別人分享,比登天還難。”更像自己,多年以前的讀於今日而言僅僅如與一個陌生人的初次謀面,大概、可能、好像,或許是它真的與衆不同,印象會略加深一些吧,總之,也無非過眼的煙霧吧,最終還是消失的沒有蹤影。

也直到此刻,我纔對自己無數次的苦口婆心沒有改變一些需要改變的人,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是親人還是朋友,不再耿耿於懷。所謂:盡人力,聽天命何嘗又不是如此呢?一個人的真正改變一定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諸多因素的統一吧。而這一切不一定皆是美好而快樂的。

本書作者周弘的改變,是因爲他遇到了一個雙耳失聰的女兒吧!有人說:所有的苦難與揹負盡頭,都是行雲流水般的此世光陰。但無論是對於周弘還是周婷婷還是他的整個家庭,這行雲流水首先是源自一段痛苦的煎熬,其次是之後的砥礪前行,纔有最後的光明前景。

說到此書可以簡而概之:一個教育的門外漢,一個雙目失聰的女兒,一種像追蝴蝶一樣如癡如醉,流連忘返的教育方法,成就了中國第一位聾人大學生--周婷婷,成就了一個“賞識教育”的專家—周弘。

苦難是財富,必須經歷萬水千山的挑戰。

“人生之苦,莫過於看不到一絲希望。”

“雙耳全聾的孩子在全世界都屬康復禁區,她今後的唯一出路只能是上聾啞學校。”也因此,周婷婷三歲之前的時光是在孩子的孤獨和父母的淚水中泡大的。幼兒園裏“啞巴白雪公主”的稱號是刺在父母心頭的一把刀。周弘曾對朋友說:哪怕一把大火把我的家燒的精光,只要女兒能喊一聲“爸爸”,我就心滿意足了。

得有多大的勇氣承受這樣一份上天給予的不公平呢?又得有多少的勇氣敢於挑戰這樣的不公呢?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對於周弘而言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無論是風雨兼程的尋醫找藥之路,還是“無心插柳”的教育尋夢之路,這條路都走的艱辛而漫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努力的結果是:本應百分百上聾啞學校的女童上了普通學校,成了全國十佳少年,而與教育毫不相干的父親卻成了聾啞學校的'校長。

是命運的垂青嗎?是機遇的改變嗎?都不是,是十年磨一劍的持之以恆和用心付出,是與命運挑戰的一份決心與執着。

從“一聲'餅乾'帶來的智力曙光開始,到“母語玩字法”,從“大老虎”來了,到“父女命運變奏”,周弘終於找到了一種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是每個家長本來就擁有、卻沒有發現,又都本能的使用過,但無意中又忘卻了的教育方法,最後被冠名爲“賞識教育”的方法。而這種尋找最初是源自於:“怎麼把學習變成玩?”“怎麼使學習比玩更有吸引力?”的思考,更源於這樣一段話所帶來的震撼:“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潛能隱藏在每個孩子心中。儘管在他們雙親無限愛心的摧殘之下,仍然有些孩子成了材。”也源於日本教育家鈴木鎮一的教育思想:“衡量任何事能不能幹好的關鍵,就是看它有沒有生命裏!有生命力的事就是再弱小,也會強大起來,變成滾滾洪流。而缺乏生命力的事必然會逐漸衰弱,走向死亡。”

如何讓教育充滿生命力?讓受教育者在一種輕鬆愉悅中開啓學習之旅。最終只有一個詞:賞識。但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和道理卻簡單而又深刻。

爲讓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覺,他找到孩子和海倫.凱勒生日“同一天”的證明,孩子因看書而耽誤吃飯睡覺時,他說孩子符合《天才兒童行爲表》的第一條,看起書來廢寢忘食,他用激將法鼓勵孩子挑戰背誦圓周率後面1000位。

爲了讓女兒嘗甜頭,當孩子第一次做十道應用題只做對一道時,他說:“簡直不可思議,這麼小的年齡做這麼難的題,第一次居然就做對了一道。”他還經常用這樣的語句和女兒交流“爸爸是了不起的爸爸,但和你小時候相比,可差遠了。”

爲了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分數觀,他見女兒第一句總是問她心情好不好,感覺怎麼樣。爲了讓孩子每天生活在無限新奇、激動和喜悅之中,他說:“對於一個聰明人來說,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生命”以喚起女兒對生命的熱愛。

就是在這樣諸多點點滴滴的摸索中,他總結出了“周婷婷現象”:相信每個孩子的生命都是與衆不同、獨一無二的!相信每個孩子牙牙學語時需要無比的寬容!相信每個孩子成長的養分來自心靈的舒展!並最終提升爲“賞識教育”的方法,提出其基本理念: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他說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反覆都是爲得到賞識而來到人間的。

忽然間就想起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善於激勵喚醒和鼓舞。而對於家庭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