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感動中國有感大綱

感動中國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感動中國有感1

在這個暑假裏,我讀了《感動中國》,裏面講述了十二位感動中國的傑出人物和他們的故事。每看完一個故事,我的心就像被揪住了一樣……他們有的是運動員,有的是農民工,也有的是警察,他在他們普通的生活中做出了不普通的貢獻,讓我們敬佩,值得我們學習。

感動中國有感

20xx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發生了里氏8.0級的大地震。9歲的林浩,是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映秀鎮漁子溪小學二年級學生,在地震發生的幾分中後,他被埋在了廢墟里。在黑暗中的林浩,首先想到的是安慰其他同學。他鎮定地告訴周圍的同學們不要慌,要堅持下去,然後鼓勵同學們,帶領他們唱國歌,再接着,他開始自救。當他爬出來後,又鑽進廢墟,救出了兩名同學,而自己卻被砸傷了腦袋和手臂,並且又被掩埋在了樓板之下,最後終於獲救。林浩現在已成了“小名人”、“小英雄”,家喻戶曉,可他卻認爲他只是盡了一個班長應盡的責任。我第一次聽到林浩的故事時,我就被打動了。在自救成功後,許多成人都是癱倒在地上,更何況是一個年幼的孩子呢!可他雖然已筋疲力盡,還是大聲安慰同學,並且不顧生命危險,再次鑽進廢墟。要是每一個班長,每一個同學,每一個人都像他那樣的話,會有多少人獲得重生的機會呀!在這本書上記錄着這樣的一個小故事:有一次,他在一家電視臺做節目,主持人想引導小林浩說出自己的事蹟,並表示說出救的一個同學的名字就給一顆糖時,小林浩瞬間淚流滿面,他朝主持人也朝現場的所有觀衆質問:“難道救人就是爲了吃糧嗎?”是呀,一顆糧怎能與一條鮮活的生命相提並論!之所以林浩在地震時能救出兩個同學,不僅是因爲自己身爲班長,有義務救同學,還因爲他知道生命的可貴。

除了少年英雄——林浩,其實在我們身邊有着許多讓我感動的人與事:們可能是身爲兒女,孝敬父母;也可能是老師,愛護學生。你可能在電視上,報紙上聽說過他們,也可能在平時的生活中發現他們,讓我們向他們學習吧!將感動繼續傳播下去。

感動中國有感2

我曾經埋怨過自己不是名門出身,我曾經苦惱過自己命運中的波折,我曾經也嘆惋過自己行程中的坎坷。可是當我讀完,《感動中國》這本書裏的第二章《欣賞自己的美》時,我的觀念全變了。

書中的主人公邰麗華,2歲時因爲高燒注射鏈黴素而失去了聽力,從此她便進入了一個無聲的世界裏。5歲時,她喜愛上了舞蹈。舞蹈的無聲美深深地吸引着她,也正是這種獨特的美,引領她走上了藝術的顛峯。

邰麗華被武漢市的一位舞蹈老師看中了,這位老師想栽培邰麗華。於是這位老師便考驗了一下邰麗華。老師考驗她的第一個舞蹈是《雀之靈》,這麼優秀的作品對於一個根本沒有舞蹈基礎的邰麗華來講,無疑是非常嚴峻的挑戰。她劈叉不到位﹑踢腿不精確﹑手的姿勢不協調,老師對她有點兒失望了。儘管如此,邰麗華並沒有氣餒,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邰麗華把自己當作成了一個陀螺,一天中除了吃飯睡覺,其餘時間都用來練習舞蹈。功夫不負有心人,邰麗華從剛開始的幾個圈到後來的幾百個圈,這種質的飛躍讓老師們敬佩不已。

感動中國有感3

我讀了《感動中國》這本書深受感動。這本書主要寫了有一些人爲了別人而犧牲了自己。其中,我最敬佩的人是葉欣。

在20xx年春節前後,一種極具傳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在廣州一些地區流行,葉欣開始收治“非典”病人。她就像一臺永不疲倦的機器全速運轉着,把一個又一個患者從死神手裏奪了回來。一個“非典”重症患者的搶救,往往伴隨着許多醫護人員的倒下。面對生命危險,葉欣總是斬釘截鐵地對年輕的醫護人員說:“這裏危險,讓我來。”她深知,自己也許有一天可能倒下,但能不讓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願!

3月4日清晨,葉欣仍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科室,巡視病房,瞭解危重病人病情,佈置隔離病房……勞累了一上午,連水都沒喝一口,只覺得全身睏乏疼痛,中午剛過,葉欣開始出現發熱症狀,病魔最終沒有放過她。經過檢查,葉欣染上了非典型肺炎。然而,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喚,都沒能挽留住她匆匆離去的腳步。3月25日,葉欣永遠離開了她所熱愛的崗位

記得有一次,中午放學的時候下了一場大雨,因爲車壞掉了,所以只能步行回家。才跑一段路身上就已經全部被雨水淋溼了。這時,我身後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回頭一看,原來是老師。她親切地問我:“你的自行車呢?”“我的自行車壞了,正在修呢!”我回答道。剛說完,她把雨傘遞給了我,自己淋着雨回家了。

過了十幾二十天后,那天中午剛好又下了一場大雨。老師因爲出門忘了帶傘,而被雨淋感冒了。到了中午放學的時間,她把所有的學生送出去之後,自己又快步跑回家。我見老師每走幾步就打一個噴嚏。就走上前去把雨傘遞給老師。頓時,老師的眼眶裏涌出了淚花。她先把我送回家,然後,自己撐着傘回家了。

我們既要學習老師那種樂於助人的精神,也要學習葉欣那種臨危不懼、舍已爲人、身先士卒的精神。

感動中國有感4

最近,我讀了《感動中國》這本書,其中吳登雲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

吳登雲是一位非常盡責的醫生。有一個嬰兒,不慎落入火堆,幸好搶救及時,保住了性命,可完好的皮膚卻損傷許多。無奈之下,父親就把孩子送到了烏恰醫院。吳登雲看着慘不忍睹的小生命,感到陣陣揪心,決定馬上手術。可是嬰兒身上一半的皮膚都燒掉了,又不忍心動僅存的那些嫩嫩的皮膚。於是,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孩子的父親。父親聽後,嚇得驚恐萬狀,連連說不行。吳登雲想:那隻好從我身上取皮了。護士們聽了,都說:“怎麼能從醫生身上取皮呢?”護士們都不配合,吳登雲只好自己動手。他從腿上總共取下13張郵票那麼大的皮,又拖着兩條沒有知覺的腿,來到手術檯前做手術。吳登雲用自己的皮,就來這個孩子,現在那個孩子已經長大,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吳登雲是一個不畏艱難的醫生。他剛來到烏恰醫院時,這個醫院連簡單的闌尾炎手術都做不好,但他並沒有氣餒,而是認真工作。在做院長期間,他從外地買來水、土、種子,硬是在“生個娃娃容易,種活一棵樹難”的帕米爾高原上,建起了一家環境優美的園林式醫院!我覺得吳登雲很了不起,雖然來到條件艱苦的高原,但他沒有灰心喪氣,而是更加不顧自己、竭盡全力的工作、救人。連孩子的爸爸都不敢取皮救自己孩子,而吳登雲卻從自己身上取那麼多皮救病人。像這樣爲病人獻血、獻皮的事,在他身上還有許多次,他說:“我獻出一點血、一點皮,換來病人的健康和生命,這是天底下最值得做的事。”

吳登雲在條件落後的帕米爾高原一干就是36年,但他從無怨言,而是積極去建設這裏的醫院,改善醫院條件,更好地爲這裏的病人服務。我們一定要學習吳登雲醫生這種堅持不懈、捨己爲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感動中國有感5

她從小患上了脊骨髓血管瘤,動了3次大手術,她只能在輪椅上度過一生。但她不抱怨老天對她不公平,也從不向病魔低頭。她自學了4種外語,還創作了許多作品。張海迪就是這麼一個堅強不屈、熱愛生活的人。

霍金也是一個輪椅上的英雄。他在17歲以後患上了盧伽雷病。他想放棄了,但他又重拾信心,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不幸,繼續刻苦研究。終於,霍金髮現了黑洞。

過了幾年,他又得了肺炎而接受了穿氣管手術。他從此再也不能說話,並且全身癱瘓。但他仍不屈服,繼續堅持研究黑洞。雖然霍金身體殘疾,但他有一顆健康向上的心,他熱愛科學、熱愛生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如果你在街上碰見那個老人佝僂着背,吃力地蹬着三輪車,也許你不會看他一眼,也許你會用同情的目光看他一眼。不,你錯了,你應該用敬佩的目光看他。這個堅強的老人就是74歲的白芳禮。他這麼一個普通的老人,卻資助了300多名學生,捐資助學35萬多元。

他的第一次捐款是在1986年,他把僅有的5000元養老金捐給了學校。然後,他又把每個月600元退休金和掙來的十幾元捐掉。想想這35萬是怎麼來的?是一分一角湊起來的啊!我想老人在風雨中吃力地蹬着車,在烈日下他不時用毛巾擦去汗水。這35萬對一擲千金的富豪來說根本不值一提,而對他來說卻是一筆鉅款啊!白芳禮默默地爲社會奉獻,真可敬啊!這本書裏還有許多像他們一樣的人。

這些人好像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一個個故事彷彿活了起來,讓我流淚。相信這本書也能感動你,感動所有人。

感動中國有感6

在這豐富多彩的寒假裏,我認真地讀完了《感動中國英雄人物讀本》這本書,看完後,我受益非淺,使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這本書主要講了中國英雄人物的感動事例,當人民羣衆受到危險的重要關頭,他們不顧一切地去幫助人民羣衆,爲人民服務。他們一心只想爲人民服務,爲國家減輕負擔,卻從沒想過自己的安危;自己的疼痛;自己的家庭……使人民感受到了世界的溫暖,黨的關懷。

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那捨己救人的孟祥斌。20xx年11月30日,孟祥斌帶着妻子和女兒到金華市區購物。在經過通濟橋時,一名輕生女青年從10多米高的橋上跳下,孟祥斌一邊衝向橋邊,一邊脫掉身上的衣服,跳水救人。10分鐘後,前來救援的摩托艇漸漸靠近了他們,孟祥斌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將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員的手中,自己卻沉入水中,28歲的年輕生命隕落了。

風蕭蕭,江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同樣是生命,同樣有親人,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挽回另外一個生命。別去問值還是不值,生命的價值從來不是用交換體現。

在實際生活中也有一位令我們敬佩的人物,她是我們班上一隻勤勞的小蜜蜂,每當我們舉行活動,地板都十分地髒,到處都是我們帶來吃的零食包裝袋,但沒有一個人願意去掃,大家都在盡情地玩耍中,沒有注意到教室的地板乾不乾淨。就在這時,我們的小蜜蜂馬上停了下來,獨自拿着掃把、垃圾鬥與垃圾大戰起來,不一會兒教室裏的垃圾被打敗了,都乖乖地進了“監獄”—垃圾筒。直到活動結束後,大家才發現了她所做的事情,我們深受感動。在她的努力下,我們被評爲了“文明模範班” ,我們十分感動,而她卻一旁推辭說:“不用謝,這是我該做的。”……

紅旗在陽光下自由的飄揚,我們胸前的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看着那迎風飄揚的紅旗,我彷彿感覺我們我胸前的紅領巾也在迎風招展,告訴我要在共產黨如陽光般的照耀下快樂地成長。每一次升旗,我總是思緒萬千,長輩們經常對我說沒有先輩們的熱血揮灑,哪有我們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哪有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

我們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將來報答祖國,報答父母,讓災區不再是災區,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更加溫暖!

感動中國有感7

劉偉10歲的時候被十萬伏高壓電擊中,失去了雙臂,12歲去了殘疾人游泳隊。在殘疾人游泳隊,因爲他沒有雙臂,無法保持身體的`平衡,所以他付出的努力和艱辛要比別人多得多.但是兩年後,他在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拿到了2塊金牌。過了幾年,災難又降臨在他身上,他得了過敏性紫癜,再也不能做劇烈運動了,19歲的時候他又改學音樂。因爲劉偉沒有雙手所以沒有一個學院收他,也沒有一個老師願意教他,他就在家自學,一個音符一個音符的練。因爲腳趾短,沒有手靈活,所以他只能快彈,每天練習7個小時,腳都磨出了血泡,一年後達到用手彈鋼琴的專業七級水平。

看到劉偉的故事,我很感動,也很震撼,我看到了劉偉永不放棄,身殘志堅的偉大精神;我看到他雖然失去雙臂,但他卻展開自己隱形的翅膀,用自信和汗水去飛翔。我們也要學習這種永不放棄,堅持不懈,堅強地與困難作鬥爭的偉大精神,只要我們心中有夢想,努力去奮鬥,相信我們的明天更美好!

感動中國有感8

隨着一陣陣熱烈的掌聲,無臂鋼琴師劉偉出現在20xx感動中國的頒獎典禮上,他用優美的曲目《希望》告訴我們,努力就有可能。

13年前,劉偉在玩耍時不慎被高壓電擊中雙臂,之後的三個月裏劉偉在哭泣中度過,生不如死。過後他漸漸地走出了陰影,只要雙手能做的事情,他用雙腳也能做到。經過萬分努力,他參加了殘疾人游泳隊,兩年後在殘疾人錦標賽中獲得了冠軍。就在他備戰20xx年奧運會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讓他不得不放棄了游泳這項事業。但劉偉沒有退縮,他用一年的時間竟達到了用手彈鋼琴七級的水平。劉偉哥哥這樣說:我雖然失去了手臂,但感謝上蒼,使我擁有了更大的世界。他的話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潸然淚下,深受感動。

每一個人都擁有生活的權利,無論你是否擁有健全的體魄,只要你熱愛生命,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創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作爲一個健全的人,你是否熱愛過自己的生命呢?劉偉哥哥雖然失去了雙臂,但他卻讓自己活得更精彩。我們爲何不好好珍惜生命呢?

只要努力一切都有可能!

感動中國有感9

20xx年2月,在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中,樑益建前往鹽源縣做醫療支援。在瀘沽湖畔的一家租車店遇到一個胸口近乎貼着大腿的人。他叫伍才林,坐在凳子上,只要一起身,頭就往下栽,脊柱嚴重畸形,走路時眼睛只看得到地面。樑益建眼裏的伍才林保持着一種“很痛苦的姿勢”。當了多年骨科醫生,第一次見到“駝”得這麼嚴重的患者。“一看就是強直性脊柱炎,脊柱彎曲近120度。”樑益建圍着對方打量幾圈,說了句“我可以做手術讓你站起來”。

見伍才林不相信,樑益建要來紙筆,邊畫邊講能讓他站起來的原理。磨了40分鐘,才讓伍才林看到挺起腰桿走路的希望。電話徵得院長趙聰同意後,同年5月,樑益建將伍才林接到了成都。經過13個小時的手術,這個不到130公分、十多年沒躺着睡過覺的“駝背”平躺着被推出手術室,康復後身高達到178公分。伍才林給自己改名“伍才立”,銘記人生的轉折。他和弟弟拿出全部積蓄並貸款70萬元,在瀘沽湖草海修了一棟兩層的農家樂出租,當起了小老闆。

手術改變了伍才林的生活,也讓其他的脊柱畸形患者知道了“樑益建”。短時間內,全國各地脊柱畸形患者蜂擁而至。樑益建的職業生涯由此轉折,從一名普通骨科醫生轉而主攻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目前,成都市第三ren'm有90個“天線寶寶”正在接受牽引,等待手術,還有61個患者排隊等着入院。

“很多病友叫他‘樑爸爸’,沒有發自內心的崇敬是叫不出來‘爸爸’這兩個字的”

疼痛、掙扎以及起伏的希望是脊柱畸形患者再熟悉不過的。有人說,醫學是一種迴應他人痛苦的努力,只有當醫生在某種程度上瞭解患者的經歷,治療才能在謙卑、信任和尊重中進行。在樑益建的帶動下,參與瞭解患者經歷的人並不侷限於醫生,更包括了醫生的朋友、醫院、公益組織甚至患者自己。而治療的效果,也在這些成員的深度參與之下拓展延伸。

26歲的女大學生王叢歌患有先天性脊柱側彎和心臟病,側彎度數達到140度,身高僅有1.3米,手術費用需要16萬元。由於家庭困難,入院不久,有熱心病友告訴王叢歌:如果擔心手術費,可以向智善公益基金會申請幫助。這是入住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的脊柱畸形病人都知道的信息,也是老病友必向新病友傳達的信息。原來,爲了給貧困患者贏得更穩定的求助渠道,樑益建及其團隊從開始與智善公益基金會展開了合作。

智善公益基金會於20xx年10月在民政部登記設立,截至20xx年10月27日的數據顯示,該基金會已向全國各地960位家庭貧困的脊柱畸形患者捐贈手術費2899.4萬元。根據智善公益基金會執行祕書長苗強的介紹,目前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的90名脊柱側彎患者中,智善公益基金會的捐助比例達95%以上。20xx年11月至今,基金會已累計對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共149名患者提供捐助,捐助金額達558.8萬元人民幣。此外,基金會目前已確定對30名未入院的病患提供捐助。爲什麼將如此大比例的捐助投向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除了基於醫院收治的大多是重度脊柱畸形患者這一背景外,事實上苗強更願意分享一個故事。

20xx年11月,爲了讓更多脊柱畸形患者獲得實際幫助,苗強曾挨家拜訪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地有條件進行脊柱矯形手術的醫院,並建立聯繫。與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建立聯繫後,苗強每年會到成都三四次,與病友待在一起。晚上,他常看到樑益建與病友聊天,“哪有一個醫生,做了一天手術下來還爲患者揉搓脊柱,很多病友叫他‘樑爸爸’,沒有發自內心的崇敬是叫不出來‘爸爸’這兩個字的。”苗強所見,樑益建對患者極爲照顧,苦、痛、希望交織着的病房裏,醫生與病人、病人與病人之間變成了好朋友。

如今,十多年沒躺着睡過覺的伍才林,不僅挺直了脊樑看見瀘沽湖的藍天白雲,還跟家人蓋了二層農家樂當起老闆;脊柱彎曲達153°的小夥子劉仁富順利完成了手術,開始在資陽學習理髮;曾經呼吸困難多次經歷搶救的肖強,如今也已成家並有了可愛的女兒……自稱爲“小醫生”的樑益建曾說:“我的病人,首先要讓他們活下去。”在他的救治下,這些曾被告知“無法治癒”的脊柱畸形患者“活了”;在他的帶動下,更多人的力量匯聚成愛的洪流,讓脊柱畸形患者不僅“活了”,還能擁抱人生未來的更多精彩

感動中國有感10

革命烈士的鮮血加固了長城,他們讓這片遼闊的疆域擁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國!祖國已經六十歲了,她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兒女,這些兒女感動了無數人,他們也同祖國母親一樣,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感動中國人物!

郵局,隨處可見;馬背上的郵局你見過嗎?回答是:當然沒有。可是卻有這樣一個人,把馬背當成運輸工具,風裏來雨裏去,爲山村的居民傳遞信件,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四年。他,就是王順友。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連公路都沒有通的木裏縣,信件就是和遠在天涯的親人聯繫的最方便的方法了。郵路在馬背上,在崎嶇不平的羊腸小道上,二十四年的工作歷程是多麼辛苦啊!一次草叢中飛出的野雞驚了馬,馬一腳踢在王順友肚子上,王順友疼得昏死過去,卻還是將信件交到了居民手中,後來在醫院檢查才發現腸子已經爛了三釐米,再晚幾個小時就性命不保了,當時是需要多大的意志纔可以將信件發出去的呀!一個人、一匹馬,他翻山越嶺,用一個人的長征傳郵萬里,用二十年的坎坷築成傳奇!這就是王順友的真實寫照。

感動,築與王順友的職業之上;感動,還生於朱自清的筆下!

《春》,《背影》,《匆匆》;一篇篇散文爲中國文學這幢房加了多少磚瓦?《春》的文字是那樣樸實,就像未經雕琢的美玉,清麗之中又透着來自自然的靈氣;《背影》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詞藻,那樣樸實,卻又顯出老作家的獨到風格,美哉!美哉!

才華橫溢的作家,卻有一件鮮爲人知的事情:曾經爲了一本《韋伯斯特大字典》,將父親贈與朱自清結婚的皮衣送交當鋪,爲了書,將自己不捨之物當掉,有誰會下此“狠心”?提起當年之事,朱自清只是笑笑,美其名曰:“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我們的時間卻一去不復返。”說得逍遙自在,一個多麼勤奮的作家啊!

“感動”,多有意思的詞啊,看了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蹟,感動或許就是淚水潸然了吧。

每個人都有一盞心燈,點亮屬於自己的那一盞,照亮了自己前行的路,更溫暖了別人的心靈。有一個人,將自己全部的愛全都交給了別人;有一個人,熄滅了自己的燈,卻讓別人的燈更加明亮。她是一位偉人,但她不是奇人,更不是神,她只是個普普通通的人,她只是在與“非典”抗爭的戰鬥中犧牲的一名護士——葉欣。

翻開歷史,20××年的記載,抹也抹不去,“非典”,到現在還是那麼讓人恐懼,但對於一個已經失去生命的人,它又能如何?它能奪去葉欣的生命,卻奪不走她的靈魂!

葉欣在急診科工作二十年了,算得上一位經驗老道的護士。她對待這類病人,總是十分的細心、耐心,絲毫不因爲他們得病而抗拒與他們接觸。社會對這些病人的歧視態度, 葉欣沒有,葉欣也不想,她總是能爲別人着想。

2月24日,葉欣被累壞了,她四肢無力,渾身痠痛,真想睡上一覺,但想到還有許許多多的患者等着她的治療,她只能吃力地爬起來,去給患者做手術、做檢查。在治療一個急症患者時,葉欣不慎落入“非典”掌控之中,她開始出現發熱症狀,體溫不斷升高,不得不進入隔離房。

然而,即使是此時,她最關心的並不是自己的身體,而是那些“非典”患者,開口說的每句話幾乎都與患者有關。最終,她含淚離開了人世,離開了與她並肩作戰的同事,離開了她最愛的家人,永遠的,永遠的。

希望葉欣這位美麗的白衣天使在那個天使國度過得安好,讓我們一起爲她祈禱吧!

“雙百”人物,他們以自身的種種事蹟催人淚下,激人奮進,他們擁有一顆純潔樸素的心,擁有着爲祖國建設奉獻力量的心。

小時候,我認識了輪椅上的英模——張海迪,一位從小就患有脊髓血管瘤的女人,多麼可怕的疾病,可她並沒有屈服,而是選擇了堅強,選擇了與命運抗爭。張海迪學會了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學會了寫作,她的作品深受歡迎,炙手可熱。成功的背後是常人無法想象的艱辛,張海迪爲我們展示了一個殘疾姑娘同命運頑強戰鬥的堅強意志和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於是,我知道了人活着,必須要拼搏。

上小學後,我知道了還有這樣一個不怕死的英雄——葉成煥。1938年4月15日,日軍佔領武鄉縣城失敗,打算延濁漳河東撤。劉決定抓住這一戰機,帶領葉成煥等人準備殲滅敵軍,激烈的戰鬥中,敵人打了葉成煥數十發子彈,可他依舊沒有倒下,直到最後一擊擊中頭部,他才緩緩倒下,臨死前最後一句話是:“隊伍呢?”人在最危急的時刻所想到的,必定是最牽掛於心的,他想到了革命同志們,於是,我知道了人活着,要學會奉獻。

現在,我又認識了一位“女強人”——邰麗華。她沒有被無聲世界的死寂嚇倒,她堅信自己能行,舞蹈的無聲美深深地吸引住了她,上帝爲她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打開了一扇窗,窗外的風景亦是無比美好的,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傷痕,訴說着邰麗華付出的無窮代價,換來的是舞蹈界的盛譽!於是,我知道了人活着,要有自信。

…… ……

馬克思說過:人生的價值不在於他做了什麼,而在於他爲社會貢獻什麼!“雙百”人物感動中國,我會以他們的精神作爲人生座標,爲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