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悲慘世界》讀後感範文(精選12篇)

《悲慘世界》讀後感範文(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悲慘世界》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悲慘世界》讀後感範文(精選12篇)

  《悲慘世界》讀後感範文1

一個人的一生真的是充滿不同的挑戰和機遇。這些都會是一個人一生所要經歷的,無論是挫折開心難過還是難以忘懷。無論生活在怎樣惡劣的壞境中或多或少都會讓一個人的生活發生變化。這個星期我讀了一本書,書中主角冉阿讓從一個階下囚變成一個善良,受人愛戴的市長,這是一段多麼辛酸的過程然而這部聞名世界的名著卻將荒蕪慘淡世界中人性種種改變盡收眼底然,我不禁對雨果這位浪漫主義作家感到欽佩。

這本書的主角——冉阿讓,童年時沒有上過學。成年之後,他成爲了一個純樸,熱心的園藝工人,幫着他的窮苦姐姐撫養着7個可憐的孩子,過着清貧的生活。一年冬天,冉阿讓找不到活兒幹了。家裏飢寒交迫,於是冉阿讓便在一個麪包店裏偷走了一個麪包,被人抓住,判處五年苦役。這個被社會逐斥並無可挽回的生靈。冉阿讓在監獄裏備受悽苦,終於,不堪忍受監獄艱苦的他,因爲四次逃跑刑期被加到了19年。年復一年這顆心靈逐漸乾涸,直到出獄,十九年他沒有流一滴眼淚。到了出獄的時候,冉阿讓耳邊聽到這樣一句奇特的話:“你自由了”但是,一張黃紙通行證,究竟通向什麼自由。冉阿讓雖然釋放了,但卻因揹負罪名,找不到住處。

冉阿讓變得仇視法律,他開始放棄了這個社會。就在冉阿絕望的時候,卞福汝主教伸出了援助之手,當晚他在主教家裏留宿,然而當主教熟睡的時候,冉阿讓竟然想要殺了他,爲的是偷走他家的銀器,後來主教寬恕了他,將他放走了。卞卡福主教一點點的感化了冉阿讓,使冉安讓開始棄惡從善,開始了新的生活。

冉阿讓生性沉靜,但並不憂鬱,也許,這是天生富於感情的人的特點。冉阿讓在教主的感化下,開始恢復人性,後來還當上了市長,成爲了富翁的他仍不忘教主的教誨,他開始熱衷於慈善公益,然而即使是樂善好施的他,也因法律的濫判無辜,再度成爲了階下囚。但他仍然將教主的恩惠牢記於心,他救助了孤女珂賽特逃出了法律的魔爪,他辦學校、招無家可歸的人做工、資助貧困,使當地經濟繁榮。但社會的容不下他,法律也容不下他,他最終在孤寂中走向生命的盡頭。

冉阿讓曾經是一個心中沒有愛的逃亡者,但是他卻被教主的博愛一點一滴的感化着,讓冉阿讓棄惡投善,對與他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給予無微不至的愛,也許這就是人性的魅力。但是,這個社會的醜陋與壓迫,使冉阿讓一再落入法律的魔爪之中,所幸他的心已是聖人的心,像那個主教一樣。懂得愛,懂得寬恕。他放走了一直追捕他的偵察員沙威,他原諒一切,他是那樣的溫和、有大愛。誰能想象他曾經是一個殘暴的苦役犯?

整部小說在於怎樣揭露這種社會壓迫如何把人間變成地獄,也讓我深切地體會到社會最底層窮苦人的生活,看到人性的善惡,並且時而爲之感動。這不得不再一次的讓我感嘆巨匠雨果的文筆。光明磊落,寬厚善良的人,無論在哪裏都會受到人們的尊重。但是,陰險狡詐,自私自利的小人會永遠遭到人類的唾棄。書中有許多角色也真是這個社會的縮影,比如店主德納第,爲了錢財不惜一切進行詐騙,一時聲稱自己是演員,一時又說是畫家,但再高明的欺詐手段高,也掩蓋不了自己丑陋的內心。任何刻意的僞裝都將被識破,虛僞不可能永久。

  《悲慘世界》讀後感範文2

《悲慘世界》是著名法國作家雨果的長篇小說。

書中的情節一波三折:一個叫冉阿讓的人,由於偷了東西進監獄。出獄後,他化名馬德蘭,當過企業家,後由於身份識破被捕,不久又逃出,並不斷受到追捕。故事以冉阿讓的悲慘生活爲主線,描述了當時法國百姓的苦難生活。

在雨果的筆下,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顯而易見:陰險狡詐的德納第、兇狠但又聰明的偵察員沙威……雨果將他們穿插在冉阿讓的故事中,使其更加豐富多彩。

既然叫《悲慘世界》,那麼故事中一定有許多悲劇,確實:法國革命戰士防守街壘失敗,領袖們被槍殺;善良的芳汀由於受到驚嚇,不幸身亡……這些情景一直留在我的腦海裏。

在《悲慘世界》裏,雨果用大量語言文字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普通“罪犯”冉阿讓的坎坷的一生。雖然冉阿讓的生活十分艱難,但是,他堅持下去,靠着他的毅力生活——最終,他成功了。他不再過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他有了自己的家。冉阿讓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也值得我們學習。

雨果的《悲慘世界》善惡分明,內容雖然長,但是卻無囉嗦語言。雨果的語言雖然看似平常無奇,但能讓人物“活”起來,不像一個書中的人了,而像一個真正的人,由此可見雨果語言的威力。

而此書開頭的米里哀主教也令我感動。他是個仁慈的助教,當時剛出獄的冉阿讓受盡歧視,而他卻收留了冉阿讓。更可貴的是,當冉阿讓偷走了他的銀器,他卻說:“那本來就不是我們的東西,他想拿,就給他吧!”這難道不令我們敬佩嗎?

《悲慘世界》的衆多人物裏,有好有壞,當我們閱讀好人的故事時,要看出他“好”在哪兒,要向他學習;閱讀壞人的故事,也同樣要看出他“壞”在哪兒,並告誡自己,千萬不要做出和他一樣的事兒。

這本書在去年寒假我已看過一次,大致是囫圇吞棗地看的,但是,許多內容吸引了我,引起了我的興趣。今年,我第二次看《悲慘世界》,重新看到了、學到了許多新東西。所以,好書,多讀幾遍,是有很大好處的。

  《悲慘世界》讀後感範文3

我聽過這樣一種說法,“一流作品,二流電影”。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往往爭議不斷。有人說,越是二三流的文學作品越容易改成一流的電影,而一流的文學作品往往就難以造就經典電影。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自然是因爲一流的文學作品往往因其深入人心,拍成電影后難以符合每個人的標準,也就造成了爭議不斷的局面。我雖不太贊同這種觀點,但我更願意去品味用美麗的語言展現出來的原汁原味的作品。例如,雨果的《悲慘世界》。

當我捧起這本書,壓在心頭的是厚重之感,感到的是人類的苦難深厚而沉重的積澱。歷時三十餘年,從一八二八年起構思,到一八四五年動筆創作,直至一八六一年才終於寫完全書,感謝偉大的雨果先生帶給我們這本《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被稱作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書中代表性的人物各有各的艱辛與苦難。主角冉阿讓因飢餓偷麪包而成爲苦役犯飽受折磨、老年潦倒不得不賣掉自己珍愛的藏書的馬伯夫、因窮困墮落淪爲娼妓不得不拋棄自己女兒的芳汀、貪財又狡猾,最後卻還是走上了毀滅自己道路的德納第,追捕冉阿讓數年最終放過他而卻投河自盡的沙威、童年時受苦受難無人關心的珂賽特、以及可憐的愛唱歌的巴黎流浪兒伽弗洛什。

法國十九世紀浪漫派領袖雨果作爲人類生存狀況和命運的思考者,以未來的名義去批判社會的歷史和現狀,以人類生存的名義去批判一切異己力量,從而表現了人類歷史發展中的永恆性矛盾。雨果天衣無縫地將大大小小的故事串在一起,全方位地考察這些因果關係,給我們展現了由社會的原因造成的人們所經歷的無論是物質的貧困還是精神墮落的苦難。

冉阿讓只是因爲曾經當過苦役犯的事情重新被世人知曉,好不容易重新用自己的能力換來的馬蘭德市長身份便這樣毀於一旦,從受人尊敬的市長先生成爲低賤的苦役犯。生活中人們總是這樣,當知道了某某曾經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便將他人全盤否定,立馬換上一副嘴臉對待,冷嘲熱諷,竊竊私語。這是人性的弱點,也是不爭的事實。

我喜愛冉阿讓這個人物,欣賞他改過自新的勇氣,同情他對珂賽特愛到卑微的情感,敬佩他從不磨滅的意志與智慧,對馬呂斯坦白自己的過去的勇敢,以及他對死對頭沙威的寬容與大度。

在書中,出獄後的冉阿讓揹負着囚犯的身份,飽受着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的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過向善的信心。是慈悲爲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製燭臺送給了他並叮囑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開始深深的感悟到,原來,在當時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竟然也有這樣的世外聖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所以說,冉阿讓的命運並不是永遠都是那麼的悲慘,悲慘的是那時候的整個世界觀,就是因爲有了主教這樣的人,整個世界纔有了救世主,整個世界纔有可能在水生火熱之中艱苦摸索前進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讓開始變得樂於助人,見義勇爲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一切得轉變使我既倍感欣慰。從囚犯到市長,簡直是天壤之別,這無疑是人性的巨大轉變。

冉阿讓對珂賽特的愛也格外令人感動。就像雨果所寫道的,這是一種集父愛,母愛,祖父的愛,對戀人的愛爲一體的愛。冉阿讓一生只愛過珂賽特一人,既是在贖罪,又是爲了實現對芳汀的承諾。他是如此地愛她,以至於當發現珂賽特愛上馬呂斯時內心惶恐不安卻又無可奈何,想阻止卻警告自己不能,這是一種多麼無私的愛,他只想要她幸福,寧願自己吃黑麪包穿老舊的衣服,也讓她得到自己一切喜愛的東西。將要離世的時候還生怕他們二人不肯原諒自己,不肯使用自己留下來的財富,充滿對自己的自責,可他從始至終只做錯了因飢餓偷食麪包。

真正用心愛一個人的時候大概便會像他這樣吧,愛得卑微愛到骨子裏,生怕她受一點委屈,不願讓她有任何不開心,願意讓自己受盡磨難也不想要她知道真相擔驚受怕。

芳汀因爲貧窮淪爲娼妓也是這世上那些爲了生計而不得不違背初心人們的典型形象。悲慘世界有多少無奈和苦楚,而我們究竟又如何解決這問題太大也太難。雖說每個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有的人生來就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如同戰狼2中生活在戰火疾病與貧窮里的非洲難民,他們的命運又會怎樣呢?我們無從得知。

書中還有一個人物,沙威。他追捕冉阿讓多年,到了最後,道義與職責在碰撞,他不得不選擇一條不歸的路。放走了冉阿讓,他無法面對自己。但是如果不放走他,他無法面對良心。他作出了選擇,卻背叛了自己。這是沙威的偉大之處,無論我之前有多麼痛恨沙威對冉阿讓的傷害,他的選擇使我肅然起敬。

冉阿讓離世的時候,書上有這樣一句話:我們在所愛的人要去世的時候,目光就死死盯着,想把人留住。這也許也是雨果想要展現的人世間的一種悲慘吧。

面對悲慘世界中的世態炎涼,社會上通常會產生三種人:第一種是因爲卑微而變得低劣的人,醜陋、自私、貪婪的本性使得他們走上毀滅的道路;第二種是不堪重負不得不被命運所打敗,失去本心,失去希望的人;最後一種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且擁有高尚情操的人。

第一種人就如書中的德納第,爲了金錢不惜一切代價殺人劫財。而芳汀則是第二種人,因爲貧窮無助而不得不出賣身體。第三種人正是主角冉阿讓,洗心革面後他變得寬大,善良,仁慈。

在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確切的公平可言,黑暗也不是絕對的,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僞裝都將被識破,虛僞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願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着人們那份慈悲之懷,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爲樂、見義勇爲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在這個世上的確好人不一定有好報,社會也並不一定會回報所謂的好人,人性有弱點,社會有許多不足,世界有不那麼美好的一面,但,——願我們每個人不忘初心,銘記美好,化大悲爲內心之安寧。

  《悲慘世界》讀後感範文4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雨果最的作品之一。講說了主人冉阿讓曾經是一個苦役犯,因爲拿了一塊麪包而在監獄裏服了19年的勞役。就像一個無家可歸的野狗一樣被人唾棄。他滑到人生的邊緣,滿懷憤恨和痛苦。正在這時,一個仁慈的主教拯救了他,改變了他的人生……

雖然是在這樣一個黑暗不公的社會裏。卻有一個始終與醜惡勢力相抗衡的人——冉阿讓。也許正是他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又重新喚回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

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他曾經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可他卻把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以至於他往往出門時口袋裏裝滿了錢,回來時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還經常把麪包送給捱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到處訪貧問苦。對於窮人而言,他就像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悲慘世界》讀後感範文5

雨果是法國19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今天,我偶然在櫃子裏翻到一本書,這便是《悲慘世界》。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冉阿讓出生在一個貧困農民家庭的故事。由於過度飢餓去偷麪包,他在監獄裏度過了19年黑暗歲月。出獄後,他受到人們的歧視,所以冉阿讓完全絕望了。但是奇蹟發生了,仁慈的米麗婭姆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變了冉阿讓。他決心改過自新。然而,爲了救一個可憐的小女孩,他逃脫了警方的層層調查,找回了她一生的幸福。督察沙威,典型的“法律監督者”不相信一個罪犯會改變主意並追求他一輩子冉阿讓,然而,冉阿讓在沙威即將被槍決的時候救了他一命。冉阿讓死後,人們給他樹立了一座豐碑。

讀了這本書,我開始深深地意識到在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裏有如此真實的聖人。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地影響了冉阿讓,正是他重新點燃了冉阿讓,使他徹底懺悔並開始了新的生活。因此,冉阿讓的命運並不總是如此悲慘。可悲的是當時的整個世界觀。正是因爲像主教這樣的人,整個世界都有了救世主,整個世界都可以在熱水中摸索前進。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一個是要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僞裝都會被看穿,虛僞只會在事實面前被摧毀。另一個是有高尚情操的人,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光明、善良和寬容。洗過之後,冉阿讓變得仁慈,善良,仁慈的心影響了無情而固執的盲目地追捕他的警察長沙衛!

冉阿讓說:最高的法律是良心,但法律沒有良心。他理解自己生活的真正意義。他學會了誠實。他讓他的靈魂再次被上帝認出來。然而,法律是一個沒有眼睛的嗜血者。他不會看靈魂,也不會讀心。法律將永遠關注表面。當法律說它是公平的,它扼殺了誠實的善良。事實上,法律拯救的不是人類的靈魂,而是人體。讓你的身體消失,法律就完成了任務。他一直是法律責任的一部分。他的一生似乎像是在玩一場毫無意義的法律遊戲,但他從未放棄在這部戲中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本書最讓我嘆息的是冉阿讓可以像愛妻子和女兒一樣愛一個陌生人,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

一個人是強大的,不是力量,不是財力,而是精神!

  《悲慘世界》讀後感範文6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在他的不朽名著《悲慘世界》中這樣寫到:比陸地更大的海洋,比海洋更大的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懷。不是嗎?當我們的心中充滿了對孩子的愛,我們便會覺得,我們的工作也會發出動人的光彩。

清晨,當花兒一樣的孩子甜甜地叫一聲:“老師早”時,我們便會感到無比的滿足,在孩子們中間,我們得到了別人無法感受到的樂趣,我們的每一天充實而富有朝氣。

孩子們從熟悉的家庭來到陌生的幼兒園,他們離開自己的親人,和陌生的老師同伴在一起,這是生活的巨大變化,這時的孩子容易產生分離焦慮,只有用我們的愛改變他們的不安心理狀態,才能使他們儘快適應新環境,才能留住孩子的心。

那麼應該怎麼做才能留主孩子的心呢?我認爲要做到這點,就必須時刻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裏。把孩子抱在懷裏、掛在嘴上是每個老師都會做的事,但是要真正把孩子完完全全地放在心中是很不容易的,因爲這需要老師有所奉獻和有所犧牲。奉獻的是自己全身心的愛,犧牲的是自己的時間、精力,有時甚至是財力。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那樣: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要留住孩子的心,就要像媽媽對自己孩子一樣關心他們,根據他們的不同特點,用他們願意接受的方式歡迎他們的到來,並不斷用親切的語言與之交談、溝通,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可親可愛。我細心照顧每一位幼兒,對每一個學生撒種愛心,用愛讓他們重新點燃希望之火。不讓任何一人有冷落、孤獨感,對那些身患殘疾的孩子,我則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和愛。

小班幼兒剛剛入園,哭鬧是常有的事情,看着他們哭着找媽媽的時候,我的心也被觸動了,每每這時我便走過去把他們抱起來,摸摸他們的頭,親親他們的小臉,讓他們感受到媽媽一樣的溫暖……午睡對於有的幼兒來說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我們班的張妍便是如此。中午午睡時,孩子們都躺下了,只有張妍眼裏含着淚的默默坐在牀邊,我走過去問道:"寶貝,你怎麼了,不舒服嗎?",她沒有說話,淚反而流的更多了。我摸摸她的頭,沒事啊。

於是我有耐心的對她說道:"寶貝,是不是想媽媽了,在幼兒園老師就是媽媽,讓我當你的媽媽,看着你睡覺,好嗎?"張妍擡頭看看我,用小小的聲音說道:"我想媽媽,睡覺的時候我都摟着媽媽的胳膊,我要媽媽……。"爲張妍擦乾眼淚,哄她躺下後,我從她耳邊說:"老師就是張妍的媽媽,你摟着我的胳膊睡好嗎?"——看着張妍摟着我的胳膊甜甜的睡去時,我感到了做老師的幸福……以後的日子,每到午睡時,張妍總是摟着我的胳膊緩緩睡去。

一天,張妍高興的跑到我跟前大聲說:"老師象媽媽,周老師就是周媽媽。"這是全班小朋友也都興奮了,周媽媽,周媽媽的叫個不停,聽到孩子們甜甜的叫聲,我的眼角泛出了淚花,心裏感到無比的欣慰。

還記得我曾帶過一個孩子叫王詩怡,小詩怡在媽媽肚子裏時,手指被臍帶纏繞,出生後,左手沒有一個手指,吃飯、穿衣都很困難,我給予了她無微不至地關懷。小便後,幫她整理衣服;吃飯時,一口一口地喂她,不僅如此,我覺得,教會她吃飯穿衣比什麼都重要,我要讓她成爲一個自立的孩子,在我的關心和她自己的努力下,小詩怡進步了,她的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還代表我們班參加了年級組的自我服務能力的比賽,獲得了優勝獎,我真爲她感到驕傲和自豪。

顧立恩也是一個較爲特殊的孩子。從開學初的家訪中,我們瞭解到,他的母親是一個聾啞人,父親的工作又很忙,平時與孩子的交流較少,剛入園時,顧立恩各方面的能力都較差,性格內向、孤僻,整天只知道哭,還經常尿牀。怎樣才能使顧立恩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我們一次又一次的進行家訪,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我把顧立恩看成是自己的孩子,關心他、愛護他、幫助他。尿牀了,我就幫他換上乾淨的'衣褲;每次午睡前,都要提醒他小便。

在午睡過程中,再提醒他一次,慢慢的幫他改掉尿牀的壞習慣;我還鼓勵能力強的孩子去關心他,多與他交往,漸漸的,顧立恩變的開朗了,小臉上整天掛着笑容,尿牀的壞習慣也改掉了,我們再去他家家訪時,他會主動給我們開門,主動和我們打招呼;在學期結束的文藝匯演時,顧立恩一家來了四口人,看到顧立恩在演出中的出色表現時,他們一連聲地對我說:“周老師,謝謝你,真是太謝謝你了!”教師節這天,顧立恩的外公還特地給我寄來了一封表揚信。能得到家長的肯定,即使付出再多,我也無怨無悔!

  《悲慘世界》讀後感範文7

經過漫長時間檢驗的傑作,捧讀後將永存讀者心頭的雄渾的人類史詩,具有濃重瑰麗的色彩,磅礴浩大的氣勢,是人類文學史上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典範,它就是——《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是法國重要詩人、小說家、戲劇家和社會活動家維克多·雨果的長篇小說,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小說講述了苦役犯冉·阿讓,出獄後,受到教主感化,決心從善,廣施仁愛,後來被任命爲市長,他爲女工芳汀去尋找她的女兒珂賽特,並將她從兇狠的德納第夫婦手中拯救出來,讓她接受教育,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

從文字中,我似乎可以看見雨果對德納第夫婦殘暴而無人性的做法的斥責與厭惡,對冉·阿讓拯救珂賽特行動的讚賞與認同;對珂賽特與芳汀悽慘命運的同情與憐憫。在我看來,雨果其實是把德納第夫婦比作了剝削者,他們殘忍的從珂賽特與芳汀等人民身上榨取他們現時對他們來說有用的利益,無用時便百般喝斥,一旦他們體現出了一定的利益的時候,又將他們好好地利用一番,卻從不顧及後果,這不正如一句俗語“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嗎?。他又把拯救珂賽特和芳汀等人民於水深火熱中的冉·阿讓比作了英雄,讓他與奸詐卑鄙的德納第夫婦進行周旋,將珂賽特從他們的魔爪中拯救了出來,爲他圍上了一層英雄的光圈。

有時我會在想,這篇小說是不是作者對當時社會的一個揭示呢?我認爲這部作品揭示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的命運,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種種矛盾,反映了法國社會的現實生活,歌頌了人性的善良與純真,鞭撻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也體現了作者對黑暗的憎惡,對光明的嚮往。

雨果用他的筆爲我們演繹了一場人類歷史發展中的永恆的矛盾,也訴說了生活在那時社會中的人們的心聲,同時表明作者熱愛和平,抵制戰爭的內心思想,至少我會這麼認爲的。正如書中所說,以人類生存的名義去批判一切異已的力量,從而表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永恆矛盾。在這個意義上《悲慘世界》可以稱作一部人類的“苦難大全”。

每讀一次《悲慘世界》我的內心就爲之震撼一次,我不由得感嘆道:“在黑暗無助徘徊的人們,他那捨己爲人的情操在每個人的心中熠熠生輝,那高大的身影宛如上帝的光輝一般給予人們內心及靈魂上的救贖。他靈魂所散發出來的聖潔的光輝,會照亮善人心中的仁愛之光,會指引在黑暗中迷路的人們通向光明的路。對我而言,《悲慘世界》它是一部能觸及人靈魂的佳作,是明燈,是燈塔,我希冀着更多的同齡人喜愛這部書。

  《悲慘世界》讀後感範文8

《悲慘世界》是維克多雨果的一部傳世之作,他創造了法國現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長篇史話。

故事講述了一個苦役犯冉阿讓的一生。他先是因爲砸壞玻璃偷了一塊麪包,被判4年徒刑,但因4次越獄,又被判了15年徒刑。等了19年之後,他終於被放了出去。當他一無所有的時候,受到了主教卞福汝的關懷。之後,冉阿讓化名馬德蘭,做了海濱蒙特勒伊的市長,可他最後自首了,冉阿讓又被捕了,他戴上了表示終身監禁的綠帽子和紅衣,在船上做苦役,在救一個海員時,他掉進了大海。

後來,在法國的戰場上,有人看見了冉阿讓的身影。他在槍林彈雨中救出了一個人:馬呂斯。冉阿讓終因過度勞累離開了人世。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僞裝都將被識破,虛僞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另一種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爲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願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着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爲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爲樂,見義勇爲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悲慘世界》讀後感範文9

讀完《悲慘世界》,我在思考“書中真是一個只有悲慘的世界嗎?”

當冉阿讓走出圍困他十九年那黑暗的監獄後,他過得並不快樂。大家懷疑他,厭惡他,酒館不讓進,旅店老闆亦趕他出來。長途跋涉的他,腹空乏力,卻無處可去,幸好遇見慈祥的米里艾主教。善良的主教不僅給予他食物,還給他提供了舒適的客房,甚至在其偷了銀碟子準備逃跑時原諒他,並贈與一對貴重的銀燭臺——“你再也不是壞人了,請用這些銀碟子做個正正經經的人。”我終於相信,人是可以改變人的,正如主教以寬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給了他無限的希望,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樂於助人,見義勇爲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

還有可憐的女工——芳汀,爲了自謀生活,將自己的女兒寄養在了惡棍德拿第家中。德納第夫婦以各種理由向她索要着女兒生活必須的“費用”。這個在苦難中打滾的母親啊,善良而單純,爲了自己的女兒,不惜賣掉最寶貴的頭髮和牙齒,最後連生命也獻給了她。

說到善惡,主教、芳汀以及後來的冉阿讓,他們都是善良的人。縱然這個世界存在各種各樣的悲慘,可他們卻依然爲這個世界點綴了一份溫暖!

在面對貧窮潦倒、世態炎涼時,有的人會向德納第一樣,他們自私、貪婪、卑鄙,在遇到利益的誘惑時,會欺騙甚至迫害他人。這樣的人並不鮮見,他們爲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如汪精衛爲了保全自己,不惜向日本人屈膝,背叛了民族;郴州市委書記爲了自己的貪心,放棄了集體的利益;還有美國爲了石油,對伊拉克悍然發動戰爭……但可喜的是,現實之中,還有另一種人。他們擁有的是光明正大,無己無私,善良的心。就像洪戰輝,他可以稱得上是“愛的使者”,背父求醫,帶妹讀書……他不求回報,他甚至在自己困難的時候去資助別人,他就是中華民族美德的繼承者,我們的社會就需要這樣的人!

《悲慘世界》不僅以細膩的文筆鋪敘了在資本主義社會最低階層的人們的生活寫照,也對愛、善與惡進行了描繪。我不禁感慨故事的結尾——“冉阿讓真的死了嗎?”

不,他已經用生命豎立起了人們心中屬於善良的豐碑。

  《悲慘世界》讀後感範文10

我腦海裏依然浮動着故事的章節,它就在我心中敲擊,它是強烈的,深到無底,它是沉默的,像無夢的睡眠。

英國的史美爾斯曾說過:“好書是生活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我們要把讀書當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

冉阿讓就像耀眼的太陽,強烈的光芒刺痛了我們每個人的陰暗面,也讓我們有機會對自己做一次反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願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着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爲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爲樂、見義勇爲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面對着窮困潦倒,世態炎涼,將會產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的人。他們醜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第二種是無私的人。他們善良、奉獻、偶爾有個善意的謊言,但總被人誤會。

每個人都有僞裝,那僞裝下的心正是當時社會的顏色——黑暗。可他們,卻在這樣的環境下,仍然具有着真誠與善良。我也只是在闡述,闡述着故事,而深深銘刻在心的,是冉阿讓這個高大的形象。

故事中,我看到了“寂寞”這兩個字的背影,它不論何時都會夾雜在文字裏面,那種壓抑的感覺讓我心口窒息。不是覺得冉阿讓在那種美好而歡樂的氣氛中逝去,不是最好的結局,而是覺得正是這樣的環境才讓人更加沉湎於悲痛之中。他雖然是安詳平靜地逝去了,可他的內心還在孤獨着,寂寞着,周圍的一切,都是幸福而安逸。他畢竟還是一個人,從一開始就是一個人。心靈上的枷鎖鎖住的並不是觀看幸福的雙眼,真正封鎖住的,是人內心的寂寞,把寂寞藏匿在心底,就永遠都得不到了釋放。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僞裝都將被識破,虛僞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另一種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爲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

讀完故事,我不禁想到: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類似的冉阿讓,因某種原因被別人歧視,有的堅強不屈,並不在乎別人怎樣看待自己,知難而進,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取得了成功;但是,還有多數的人選擇了後者——自暴自棄,他們太注重於別人的看法,因而自甘落後,變得無可救藥。

  《悲慘世界》讀後感範文11

這個假期我讀了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雨果最爲著名的作品《悲慘世界》這部作品,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重重矛盾,反映了法國社會的現實生活,歌頌了人性的善良和純真,鞭撻了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

這部小說是以主人公冉阿讓的命運作爲主線而逐漸展開的。冉阿讓經歷了長期的牢獄之苦,終於獲得了自由。當他一無所有地走上社會而又陷入衣食一無着落的困境時,受到了主教的關照。然而,由於冉阿讓犯有前科,儘管他有着強健的身體,仍無法被社會所接受,不連他的好意有時也往往會遭到人們的誤解……冉阿讓又一次被捕了,他被戴上終身監禁的紅帽子,在船上服苦役,一個海員在修桅杆時不慎掉進大海,冉阿上不顧安危救了他,自己卻失足掉進大海里!後來,有人在法國大革命的戰場上,冉阿讓出現了,他英勇無畏,在槍林彈雨中戰鬥,救助別人……

我十分喜歡冉阿讓這個人,雖然他是舊苦役犯,但是他卻在大革命中救出珂賽特心愛的人,我一定要向他學習。

  《悲慘世界》讀後感範文12

悲慘世界是法國名作家雨果的著名作品之一。《悲慘世界》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是善良、大方、誠實、勇敢的冉阿讓。幼年他爲了不讓姐姐捱餓,偷了一塊麪包。判了19年徒刑。社會的殘害、法律的嚴懲,讓一個本來內心善良的人,有一種向世界報復的心理。做了兩件終身內疚的事,一件是偷了卞福汝主教的兩個銀燭臺,搶了窮人孩子的一個金幣。通過這兩事他也有了一種深刻的覺悟他在濱海蒙特勒伊爲窮人謀福利。我讀到這一段時看出冉阿讓的博愛的胸懷、人慈的心腸。而在商馬第案件中,他的誠實、勇敢、自我犧牲的行動,也讓我感動。

他回到孟費郿,去了德納第大壞蛋開的旅館出高價把可憐的小珂賽特贖回來了。

後來,在法國大革命時,他沒有殺死自己的仇人,那個人十分感動。他英勇無爲、在槍林彈雨中戰鬥,從臭水溝裏把馬呂斯救出,最後死在了病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