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初中追風箏的人讀後感800字大綱

初中追風箏的人讀後感800字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4W 次

花了四天時間讀完了《追風箏的人》,晚上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追風箏的人讀後感800字,歡迎閱讀參考!

初中追風箏的人讀後感800字

  初中追風箏的人讀後感800字1

開始看這本書是因爲,在聽聞這本書的介紹後,記住了一句話:“爲你,千千萬萬遍。”

“爲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僕人哈桑對少爺阿米爾的最真摯的話語,這是一句催人淚下的話,這是一句孩子對孩子的承諾。這兩個男孩從小一起長大、一起生活、一起玩耍。哈桑是一個衷心的僕人,他愛少爺阿米爾勝過愛他自己。他爲了阿米爾打架,甚至付出了自己的最寶貴的一切。而阿米爾清清楚楚目睹了這一切後,卻因自己的懦弱害怕和膽怯而背叛了於他情同手足的哈桑。阿米爾的懦弱改變了他和哈桑的一切與將來的命運。當友誼出現裂痕時,他挽回了嗎?不!懦弱似乎吞噬了他,在他心中生根發芽,他不願去挽回,不願去贖罪,並千方百計的趕走哈桑,好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一絲可笑的慰籍。

難道生活也是如此?一開始犯錯,一錯再錯,最後錯無可錯時終於去逃避。在我看來,只有挽回,只有彌補,只有贖罪,爲自己的犯罪擔起責任,方能得到心靈的解放。

於整體而言,《追風箏的人》講述了阿富汗少爺阿米爾和他的僕人的兒子哈桑的故事。作者講述故事的方式並不華麗,他只是用十分樸實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家庭的悲劇。阿米爾年輕時的親情與友情,成長過程中的背叛與最後的救贖。作者用一個一個小小的例子,給我們講述了哈桑這個靈魂人物的堅強、勇敢與忠誠。

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哈桑真是悲劇年代的產物,他身上有一個少年的所有美好品質,但他的`人生卻比絕大多數的人活得都要悽慘。

《追風箏的人》中的故事或許只是一個小家庭的經歷,但確是一個大社會的縮影。擁有如此高超寫作技巧的卡勒德·胡賽尼在這本書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向來只爲一個讀者寫作,我自己。”這裏不僅僅蘊藏着這本書亦或是這個人成功的祕密,而且揭露了寫作要先取悅自己,而後才能取悅他人的道理。古人有云:玉不琢不成器,言不休不成章。寫作在我看來是發自內心的抒懷,亦是一種認識自我的提升。同樣的,餘華在其《活着》一書的前言中寫道:“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爲內心寫作,只有內心纔會真實的告訴我,我的自私,我的高尚是多麼突出。內心讓我真實的瞭解自己,一旦瞭解自己也就是了解世界。卡勒德·胡賽尼也是如此,《追風箏的人》反映其內心的純真和救贖。

風箏,帶着世間所有的美好象徵飄向遠方,我們要做的,就是終其一生去追逐它,它是我們生而爲人的意義所在。

  初中追風箏的人讀後感800字2

看完最後一個字,合上書,這本《追風箏的人》終於看完了。心中不禁感慨萬分,有時,我常幻想自己來自未來,這樣,我就會對未來某一天發生的突然變化,更加從容。這是一本關於救贖的書,也是一本關於友情、善良的書。

對於這本書所寫的年代與歷史,由於年幼,我並不清楚,只知道是一個連年戰爭,充滿硝煙的地方,在我的意識裏,那裏的人民飽受戰爭的折磨,所以根本不會想到那裏也是一個春暖花開,羊肉串飄香,孩子們可以無憂無慮追風箏的地方。

而在這本書中,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阿米爾與哈桑之間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如果說他們是朋友,那爲什麼當哈桑被一些年齡大的孩子欺負時,阿米爾不挺身而出,卻沉默和逃避?如果說他們是主僕之間的忠誠之情,那阿米爾爲什麼要在十幾年後再次踏上這個充滿戰火的土地上來救贖呢?

從這本書裏,我看見作者對種種苦難和暴行毫不諱言,用一種博大寬廣的悲憫之心承載了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人們的所有歡笑和悲傷。沒有因爲對故土的愛而回避了阿富汗社會的種種不公和鄙陋,卻也沒有刻意嘲諷,只是去還原並且理解在這種環境下每個人的選擇,他們的恐懼,他們的快樂。

阿米爾和哈桑之間的友誼從放風箏開始,很多年後,能讓阿米爾記憶猶新的依然是和哈桑追着風箏穿越城市的大街小巷,在追風箏的過程中,看清這個城市的方方面面。

儘管小說的敘述如同流水一般,將故事的發展情節徐徐展開,但作者內心確如同奔騰的潮水,想卷席一切不公正的社會現象和人性的正反兩面。一冷一熱,使得整本小說有了正常的體溫,甚至能讓人聽到書頁裏的血脈的流動和心跳,最後都衝破作者的身軀和思想,變成寬廣的河流,沉靜而包容。

可能就我目前的生活狀況,是不能體會作者寫這本小說的初衷。但我能從作品中體會他作爲主人和僕人之間的尊卑,作爲貴族與賤民的隔閡,作爲朋友和兄弟的真情,以及對歷史和現無法轉變的種種無奈卻又想要傾訴的一種訴求。

《追風箏的人》將兩個不同人生的人放在歷史的宏大背景下,運用生動而細膩的刻畫,洞見人生和人性的複雜,不得不說,這些是吸引我繼續讀完它的一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