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最新悲慘世界讀後感1000字(通用22篇)

最新悲慘世界讀後感1000字(通用2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34K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最新悲慘世界讀後感1000字(通用22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悲慘世界讀後感1000字(通用22篇)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

在現在的世界裏,有多少流浪街頭的人,他們無家可歸,飢寒交迫,既沒有東西吃,又沒有溫暖;也就是因爲這樣,讓多的人被迫走上盜竊之路。前幾天,我在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中也看到過這個現象。

《悲慘世界》主要寫了主人公冉阿讓因爲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弟弟捱餓,就去麪包店偷了一塊麪包,後來被人發現了,被關進了監牢。經受了監獄之苦的冉阿讓終於重新獲得自由後,才發現自己衣食無着和無家可歸,就在這時,受到了米里艾主教的幫助,正想重新融入社會時,因爲社會部接受他,而又再一次被關了。在一次做苦役時,冉阿讓爲了救一位失足掉入海的海員,自己卻掉進了海。後來又人看到過他在法國的一次大革命中英勇的背影。看見他在戰鬥,他在幫助人們

冉阿讓,這位好哥哥,因爲不忍心看見自己的弟弟捱餓,而被迫去偷東西、去盜竊。因爲盜竊罪加幾次逃獄總共坐了19年牢。這個青年,就是因爲19年而被奪走了他的青春,他的美好前途。

當我看完這部名著的時候,我不禁淚流滿面,那可真是聞者傷心,聽者流淚啊!在裏面,我最喜歡的就是芳汀的女兒——珂賽特。珂賽特是一個苦命的女孩,直到芳汀死的那一天都沒有看到過她一眼。爲什麼?因爲此時的她還在被狠心的德納第夫婦折磨啊!不過,我相信好人終究會有好報。

一想起珂賽特,我就想起了那一位慈祥的老爺爺的背影。那一天,我高高興興地騎着自行車去公園,因爲我當時心情很好,所以,我越開越快。突然,有一個髒兮兮的小女孩出現在我的眼前,我看到了,馬上拉手置,可是來不及了,眼看就要撞上了,該怎麼辦呢?突然,有一個黑色的身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我正打算將車頭扭歪,讓自己摔倒。因爲自己受傷好比讓一個手無寸鐵之力的小女孩受傷啊。可是,當那個黑影準備救下那個小女孩的時候,發現我準備讓自己受傷後,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我的自行車扶正。我睜大眼睛,一看,原來是一位年邁的老爺爺,可他高大的身影給人一種很溫暖、很安全的感覺。“小妹妹,以後騎自行車要小心一點喲,不然又要撞到人了,聽到了嗎?”“是的,爺爺,您沒事吧!對不起,我以後會小心的,你沒有受傷吧?”“吭吭吭,我沒有事兒,倒是你,你嚇着了吧!呵呵!好孩子,還好爺爺我學過幾年功夫,不然,就接不住你啦!”老爺爺微笑着。這時,我覺得,這微笑,是最美的微笑,因爲它裏面含着一種最真摯的感情——那就是“愛”。“再見了,孩子。”“再見了,老爺爺”。看着老爺爺的身影,我頓時覺得這個世界是多麼好、多麼美妙。

正是有着像老爺爺這樣的好人,世界纔會和平、纔會完整、纔會完美。讓這份愛充滿這個人間,讓這些好人都出現在人間,讓世界真正充滿和平。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2

我有衆多朋友與表兄妹,我最喜歡的是我的一個小表哥。他比我大四歲,不愛說話,總是眼神憂鬱。我叫他“哥”。哥的母親在她十二歲那年去世了,他因此更加沉默。自從有後母之後,哥連話都不願意多說。我眼看着也不舒服,也因此憎恨起哥的後母。至於喜歡哥的原因,那是第六感。哥很溫柔,比我母親還好。哥曾和後母吵過,那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那夜,哥就消失了,拋下了一切的一切。舅舅,哥的後母,我的父母親找開了,遠的近的。我驚呆了,“哥不見了”。眼前卻突然閃過一個人影“哥”我知道,我哭了。哥的髮絲凌亂,臉上有依稀的淚痕。哥蹲下來,望着我“不哭”。他摸了摸我的頭,“哥,你不可以這樣的。”除了這些,我什麼也說不出口。哥點點頭,“哥聽你的,乖。”凌晨二點,爸媽還沒有回家,我守在哥的房門口,我不能讓哥再消失。一陣睡意襲來……醒來時,我乖乖地躺在牀上,“哥”沒有迴應。我哭了,哥,又走了,是嗎?衝出房間,“哥在啊!”哥告訴我,他想通了,接受了後母。昨天,他看見後母在公園裏哭,於是……哥告訴我的時候,我跑過去,抱住他。“哥,我不恨舅媽了”哥摸了摸我的頭。“哥你哭了”上帝告訴我和“哥”,愛消滅一切不幸!

《悲慘世界》這本書,已經看了好幾遍。我終於明白了米里艾主教的作爲,就像我和“哥”、舅媽。愛消滅一切不幸!一個服刑19年的重刑犯,因爲米里艾主教的作爲,因此在一夜之間洗淨罪惡的靈魂,重向光明。這樣大的功勞,是不是應該屬於米里艾主教呢?他不是平等與博愛的化身嗎?而芳汀,爲了自己的女兒。珂賽特,不惜買掉了女性最珍貴的頭髮和牙齒,甚至連性命也獻給了珂賽特。這樣的一個在苦難中打滾的女性,爲什麼會含淚而死?因爲愛,因爲愛使她有活下去的信念。珂賽特呢?她又爲什麼有勇氣活在德納第的百般虐待中呢?是啊!因爲她知道,在遠方,有一個愛他的母親。讓我疑惑的是,爲什麼冉阿讓不在最後殺了法律的看門狗沙威呢?一直到當沙威認識到自己的過錯,認識到那個黑白顛倒的社會,並不是他所維護的,在善與惡的衝擊下絕望的跳江自殺,我才明白,冉阿讓是在通過自己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重新喚回生活在那個悲慘世界裏的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上帝告訴我們“愛消滅一切不幸”。

這個世界需要愛。當盲人過馬路時,你是否會好心的扶他呢?當老人在車上累得搖來晃去時,你是否會熱心的讓個位子呢?當孩子因爲迷路而不知所措是,你是否會有愛心的幫助他呢?只要有愛,那麼,所謂的不幸又算什麼呢?愛,消滅一切。請你記住,上帝告訴我們的。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3

輕輕撩《悲慘世界》的面紗,你看到了什麼?

苦楚、折磨。雨果爺爺的金筆下流露出了19世紀封建專制社會的腐朽和黑暗。世間的一切不幸,在《悲慘世界》裏流露得淋漓盡致。

故事中主人公冉阿讓前半生經歷了艱辛的貧民生活、黑暗的監獄生活。法律和習俗的壓迫使他由物質的貧困漸漸走向精神的墮落。但遇上了卞福汝主教,冉阿讓用後半生的時間實現承諾,做出了一系列震人心魄的事蹟。

讓我肅然起敬的是卞福汝主教。他雖然是一名主教,但是他沒有濫用權力,而是用自己的俸祿去幫助窮人,爲人們造福,而自己卻簡樸節儉,毫無怨言。就這樣,善良的卞福汝主教成了窮人們心中的天使。他無私奉獻,忘我的精神也讓我敬佩。這種可貴的精神比天上的太陽還燦爛,比寶石還純真無暇,比天空還無邊無際。當看到卞福汝主教準備登山“拜訪”強盜時,我的心隨着故事情節高低起伏,在卞福汝主教做出決定時,我又是多麼着急呀!汗珠順着我的臉頰滑落,全身的肌肉繃得緊緊的,身子不由自主的顫抖起來,我凝視着字眼,焦急,恐懼涌上心頭。“他不怕嗎?強盜啊!九死一生的冒險行爲。”我忘情地嘟囔着。當看到卞福汝主教對窮人斬釘截鐵說的那句話:“永遠不要害怕,盜賊和殺人犯,那只是身外的危險。而真正應該害怕的是我們自身。”語氣是那麼的堅定,毫不遲疑。我想這就是卞福汝主教給我的回答吧!主教的家庭生活和他社會生活一樣,自甘淡泊,卻又嚴肅而動人。

感動的淚落在冉阿讓的故事裏。一個苦役犯在封建社會的無盡黑暗裏“掙扎”,因爲“特殊的身份”,沒人願意相信他,試想一下,在面對無數的挫折、一切打擊後,自己已是千瘡百孔。沒有同情,沒有安慰,更沒有信任,像墜落在沒有光明的深淵,生活是多麼絕望啊!然而,在他遇上卞福汝主教後,他邪惡的靈魂被“天使”帶回。黑暗的角落裏,破天荒開了一道天窗,一縷陽光照射進來。他當上了海濱蒙特伊城市長,他也像他恩人那樣,愛民如子,爲腐敗的社會做最後的努力。窮人們無不對他敬重、欽佩。倘若他當初並沒有選擇相信這個世界;沒有改變自己;也像以前一樣做令人討厭的“惡人”。那他現在依然在痛苦的深淵裏掙扎,依然生活在“悲慘世界”裏。我對他充滿崇敬,是因爲他是“悲慘世界”裏的一位慈善家,不僅僅是因爲他一位慈善家,還因爲他選擇了愛,他還相信世界的美好存在,善良在向世界擴大,善良的力量你不可小覷。它比金子鑽石都珍貴,“信任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悲慘世界》讓我明白了:無論世間多麼邪惡,但你不能改變心中一直有的善良的種子,讓它成長,你會得到比什麼都珍貴的禮物——他人對你的信任。

一輪明月升在夜空,一盞燈火照亮黑暗。不要放棄世界,因爲會有一盞燈爲你照路。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4

“他安息了。他活着,儘管他的命運曲折離奇,他死了,只因爲失去了他的天使。生死由常,就像白天離去夜晚來臨。

合上這本書,一種厚重之感壓在心頭,從作者的文字中不僅感受到人類厚厚而沉重的苦難,更是感受到人性的巨大力量。使人彷彿置身於那個年代的生活。文中的主人公——冉阿讓,僅僅是因爲偷了一塊麪包,一塊小小的麪包,便做了整整十九年的苦役犯,更可憎的是他還被帶上了黃色護照,終身無法自由。他也曾想過要一直錯下去,當個小偷。但最終,一位慈悲爲懷的主教向冉阿讓伸出了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用自己的善心,用自己內心的溫暖,引導着冉阿讓走出泥沼,一點一點的感化了那顆冰冷自私的心。如果不是主教,冉阿讓可能依舊是個小偷,負着囚犯的身份,遭受大家的唾罵、飽受着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會使他一點點地喪失做人的希望和改過向善的信心。但幸運的是,他在神甫給予的愛中,明白了愛,懂得了愛,學會了去施予愛。就像一個一直住在冰冷地底下的種子感受到了陽光,然後慢慢地開始發芽、播種。他無私偉大的愛,最終使那些從前因爲他是個苦役犯而嫌棄他的人真心去感激他。從他的身上,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天使般,充滿愛於偉大的靈魂,一個值得所有人敬佩的靈魂。即使冉阿讓死了,即使他失去了他的珂賽特。但是,他不是痛苦的,他不僅僅是在彌補曾經的過錯,也是在向他人奉獻出他的愛。冉阿讓的愛是無私且偉大的,他的愛在那個黑暗的世界留下了永恆的足跡。

因飢餓偷麪包而成爲苦役犯的冉阿讓、因窮困墮落爲娼妓的芳訂、童年受苦的珂賽特、老年生活無計的馬伯夫、巴黎流浪兒伽弗洛什,以及甘爲司法鷹犬而最終投河的沙威、沿着邪惡的道路走向毀滅的德納第,這些全是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們所經受的苦難,無論是物質的貧困還是精神的墮落,我們都不能義正言辭的指責。任何人生來都是善良的,只是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他們有些人喪失了愛與被愛的能力。或許只要有人向主教一樣伸出雙手,就會有無數個冉阿讓重回光明,這個社會也就更加的美好了。

我們無法在時間的長河中垂釣,但我們可以將對苦難的詰問,化爲覓渡的力量。正如這句話,這本書在批判當時社會的現狀、人性黑暗同時也期望着未來可以有更多的愛溫暖這個世界。作者雨果歷時三十餘年的創作,全方位審視與反思,從而表現了人類歷史發展中的永恆性矛盾。看完這本書,回味悠長,它經得起反覆思考、反覆研究。時間和歷史都對它作出了判斷,《悲慘世界》可以作爲人類思想產生的一部偉大作品,作爲文學鉅著的一個豐碑。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5

《悲慘世界》——一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它把慘淡荒蕪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嘆人性的微妙。相信讀過它的人都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冉阿讓是一位勇於與當時黑暗的社會所抗爭的英雄人物,他那不屈的靈魂閃耀着輝煌的光芒。的確,冉阿讓的種種事蹟不禁讓人心靈觸動。但如果問你:爲什麼冉阿讓能頑強的與惡勢力抗衡,承擔保護他人的重擔。因爲他有一個博愛的心,不錯,冉阿讓的博愛之心令人讚歎不已,但歸根結底能讓他如此付出博愛,如此堅持善良的本源是——一顆感恩的心。

原本一位坐牢19年久的苦役犯爲何後來會搖身一變成爲人們的保護傘,原本是惡魔的化身爲何會轉爲正義。寬大爲懷的米里哀主教是他人身的轉折點,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一對銀製燭臺送給了他並囑咐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 我終於相信,人是可以改變人的,正如主教以寬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給了他無限的希望,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也因此在冉阿讓的心頭播撒了感恩的種苗,而這些種苗將在日後茁壯成長,最終散發無限的光芒。

冉阿讓沒有辜負主教的期望,從此棄惡從善,開始新的生活。樂於助人,見義勇爲得到人民的愛戴,最後成爲了一名治理有方,改變小城面貌的市長,從囚犯到市長,簡直是天壤之別,這無疑是人性的巨大轉變。在他的心中永遠有着一根精神支柱支撐着他的身心,這是一個由感恩長成的參天大樹,是一個由感恩砌成的萬里長城。然而命運並沒有因此而停止考驗冉阿讓,在面對一個毫無血緣關係被壓在車下的老人是,他冒着被認出來的危險勇敢地挺身而出,拯救了一條生命,我的心被深深地敲打了一下,在當時黑暗與醜惡的社會現象下竟能綻放出如此耀眼、善良、無私的心,更讓人爲之折服的是他爲了使陌生人不受傷害,竟然一次次地鋌而走險,甚至甘願付出自己的生命。這是多麼無畏的勇氣與博愛,感恩的力量再一次在我的心頭敲下深深地鐘鳴。

雖然命運一次次地捉弄冉阿讓,但高尚的靈魂和源源不盡的博愛和堅定的感恩之心卻是誰也打不倒的。

感恩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感恩可以化爲一切的源泉,演化出博愛、堅持、善良……或許你不曾注意,在你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人在爲你而奉獻,你難道不應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感謝他們,報答他們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你懷着感恩的心去報答你們身邊幫助你們的人,別人也會因爲你的幫助而感恩去幫助更多的人,感恩就如同水,生命離不開水,同樣也離不開感恩,讓我們帶着每個人最純潔的水滴化爲河流和海洋,創造更多純潔的生命。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6

法國作家雨果的曠世鉅著《悲慘世界》,是他醞釀構思三十餘年而創作出來的稀世珍品,被稱爲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這部卷帙浩繁的長篇小說,讚頌了真善美,揭露了假惡醜。這部作品是作者用三十餘年的心血凝結成的,其間充滿了精闢的思想、閃光的智慧。書中精緻、巧妙、睿智的語句比比皆是,就像散落在沙灘上的顆顆珍珠和美麗的貝殼,拾取一個,你就獲得一份快樂。

卞福汝主教有一次收到當地一位貴紳的訃告,一張訃告上寫滿了死者的所有爵位榮銜,還列上他所有親戚的所有貴族尊號。主教嘲笑道:“人的智慧確實了不得,講虛榮連墳墓也不放過!”先揚後抑,語言冷峭,極具諷刺意味。

封建時代的法國向民衆徵收門窗稅,致使三百多萬戶農舍連門窗都不敢多開,生活在空氣不流通的斗室裏。卞福汝主教在大教堂講道:“唉!上帝把空氣給人,法律卻讓人出錢買空氣。我不想指責法律,但我要頌揚上帝。”批判國王濫徵稅收,漁肉百姓。透過讚頌上帝的大公無私,反襯國王的貪婪無度。

卞福汝主教要到山裏一個很不起眼的小村莊去,看望那些和氣厚道的牧民。鄉長警告他說,路上有強盜,會爲非作歹,圖財害命。“鄉長先生,”主教說道,“僅僅擔心這一點嗎?我在這世上,不是守護自我的生命,而是守護靈魂。”比照中外歷史,比照當今中國社會,許多人爲了求得生存,爲了苟延生命,爲了物質的慾望,已經不再關注靈魂,甚至於出賣靈魂,換取欲肉的滿足。主教還說:“永遠也不要害怕盜賊和兇手。那是身外的危險,小危險。還是懼我們自身吧。偏見,就是盜賊;惡習,就是兇手。巨大的危險在我們自身。威脅我們的腦袋或者錢袋的危險,何足掛齒!一心思考威脅我們靈魂的危險吧!”

一項英國統計證明,在倫敦五件盜竊案中,有四件是由飢餓直接引起的。冉阿讓偷了一個麪包,被判19年徒刑,成爲苦役犯。刑滿釋放後,卞福汝主教對他說:“您離開那個痛苦的地方,如果對人懷着仇恨和激憤的念頭,那麼您是值得可憐的;如果懷着慈善、溫良和平和的念頭,那麼您就勝過我們任何人。”這段話成爲冉阿讓後半生的指導思想,以後他棄惡從善,用全副身心行善積德,成了一個道德圓滿的人。但現實社會裏,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暴易暴的多,相逢一笑泯恩仇,以德報怨,以善報惡的少。有些宗族、有些村落,怨怨相報幾十年上百年干戈不息。理解、寬容、和睦、友愛,被長期拋置。“慈悲爲懷,容忍是金,宗教教義勸人向善,多麼了不得呀!“如果他願意向善,他就得成爲天使;如果執意爲惡,他就得化爲魔鬼”。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7

“在種種艱辛和逆境中,他不斷完善自己,爲貧窮和值得同情的人們獻出了自己的人生。”這就是悲慘世界結尾,冉阿讓和這個悲慘而又黑暗的世界告別了,但他卻永遠的留在了我的心中。因爲他有一顆感恩的心。我手捧着雨果的代表作津津有味地看着:失業工人冉阿讓因爲生活貧困,偷離一塊麪包,被抓進監獄,他因多次逃獄,延長期刑。出獄後,受到米里艾主教的教誨,決心重新做人。因爲他有一顆感恩的心,他對許許多多的人做出了無數的貢獻,對自己幫助過人毫無所求,對犯了錯誤的人寬宏大量。他的寬容、善良甚至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感恩讓他成爲一個偉大的人。感恩,讓他學會無私奉獻。他曾經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可他卻把絕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以至於他往往出門時口袋裏裝滿了錢,回來時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還經常把麪包送給捱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到處訪問貧苦的人們。對於窮人而言,他就像一頂大傘,保護着他們,在人們心中,他是正義的化身。感恩,讓他學會遵守諾言。爲了實現芳汀在臨死前能見一面自己親生女兒的願望,他不惜越獄。而這一次越獄,對他來說則是終身苦役犯的代價。雖然最後芳汀還是沒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可感恩,促使他去對那麼多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因爲他曾經也犯過錯誤,但是米里艾主教原諒了他,並且鼓勵他。由此,感恩的種子在他心中萌發,讓他做了那麼多偉大的事。有一位老人被壓在車下,整個車子都壓在他的胸口上,此時除非誰去把車子從下面撐起來,否則無法把他救出來。誰有那麼大的力量呢?人們都知道只有一個正在被通緝的苦役犯,纔有那麼大的力量。當時身爲“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就在旁邊,可他要是去救的話,等於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猶豫幾分鐘的話,那位老人就會死去。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他還是冒着生命危險救下了那位老人。

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感恩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大到讓一個人可以不顧自己的安危去幫助別人,並且不求回報。曾經有人說過:“感激每一個人,好人使我獲得新生,壞人使我懂得人生。”是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感謝父母長輩之愛,故鄉養育之情;感謝自然的賜予,哪怕風雨如晦;感謝苦難的歷練;感謝所有的陌生人...。心存感恩,我們會發現天是藍的,山是綠的,水是清的,一切都是美的。心存感恩,會讓一句簡單的話語都充滿了力量,讓一些瑣碎的小事都變得格外親切。心存感恩,知足惜福。也許我們不能讓所有人都心存感恩,但我們要試着從自身做起。心存感恩,我們會發現生活將更加美好!明天將更加燦爛!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8

《悲慘世界》是法國作家雨果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主要以法國大革命時期小說背景,以經典歷史事件和歷史建築補充文章內容,以冉阿讓由惡變善,貴族子嗣馬呂斯的愛情故事爲線索,生動形象的揭露了法國舊社會的極度不公,下層人民生活的黑暗和艱難。

在第一部中,主人公是一名爲兄弟偷竊而獲五年徒刑後有多次越獄失敗才服刑19年的苦役犯冉阿讓。受到一次又一次的不公平待遇之後他就決定報復這個社會。但就在他實行報復行竊大主教的第二天就被警察抓回,但大主教並沒有以牙還牙,反而幫他圓場並送他一對銀燭臺。因此他被感化。幾年後,憑他的努力,他改換身份並在一座濱海小城當上市長,並讓其城市變得繁榮富強,且因此威名遠揚。這時,他認識一名貧苦的女工,元幫她擺脫困境,並救回他女兒但黑心的德納第再三推託敲詐,時間遭到延遲。但是,在一切發展順利時,他經他服役時的監獄長及現在的手下沙威得知,有一名可憐人被誤認爲冉阿讓。歷經許久的思想鬥爭,他終於決定去拯救那個可憐的人。但也因此服刑。不過,在苦役期間,他詐死,併成功從德納第手中領回珂賽特。數年後,進步貴簇青年馬呂斯愛上了長大的珂賽特。但悲劇再次重演,德納第綁架了冉阿讓,而馬呂斯就在一旁,然而德納第正是馬呂斯父親的恩人,他陷入抉擇之中。最終,他用妙計救下冉阿讓,而德納第則被抓。

在第二部中,馬呂斯與柯賽特相識並相愛,而後來馬呂斯又因冉阿讓受到威脅舉家搬遷至英國,將無法再見珂賽特,才加上向外公求援失敗,悲痛欲絕,因此參加街壘,並且成爲頭領。冉阿讓得知消息後,也趕來參加。隨後經過激烈的戰鬥,街壘被攻破,馬呂斯的朋友集體戰死,但是馬呂斯被冉阿讓救下,隨即轉移到外公家。最終外公回心轉意,接納珂賽特,兩人最終結婚。冉阿讓爲他們獻出積蓄。可惜的是,不久他撒手人間。

整部小說環環相扣,規劃整齊,敘事明晰。通過描寫馬呂斯對拿破崙和他父親彭眉胥的無比崇敬,抒發他對法國革命家的讚揚。同時,作者也描寫了由無盡的苦難和貧困造就成的喪失人性的惡棍。他們爲了生存拋棄了尊嚴,爲了金錢可以討好任何人;也拋棄了兒女,完全將自己的兒女視爲累贅;更失去了人格,如野獸般地咆哮,爲利益不惜一切。這正是法國黑暗舊社會的真實寫照。

世界註定是不公平的,有富裕就註定有貧困。作者藉此書就是表達不公黑暗的封建王朝終究會敗落,人類應敢於進步:“人類總是在進步的,而流血的就是革命。”既然生在這世界,我們就要不斷超越自己,建造和平世界。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9

這個國慶長假,我閱讀了十九世紀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一本著作——《悲慘世界》。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悲慘的故事:主人公冉阿讓是一個純樸的園藝工人,爲了讓七個外甥不捱餓,他偷了一塊麪包,但當場被抓住,坐了牢,成了一個苦役犯,過了十九年的非人生活。出獄後,他飽受鄙視,只有主教當他是兄弟,並勸他做個好人。後來,冉阿讓改名馬蘭德,成爲了富翁,爲了不讓別人代替自己受罰,他向法庭自首,再次入獄,然後乘着一次機會又越了獄,越獄後,他救下了孤女珂賽特,躲進了修道院,以園丁弟弟的身份活了下來。冉阿讓爲了讓馬利尤斯和珂賽特幸福,把所有的錢都留給了他倆,自己卻靜待死亡。當冉阿讓到了彌留之際時,馬利尤斯和珂賽特終於趕到,他倆看着恩人安詳的離世。

我覺得冉阿讓勤勞正直、胸懷坦蕩,他雖然備受歧視,飽受排斥,卻始終以德報怨,用最真誠的一顆心向着別人,哪怕那些人都曾經深深地傷害過他。冉阿讓雖然被迫害,受了許多我們無法想象的苦難,卻仍然有着一顆金子一樣的心,他樂於助人,品德高尚,一心想幫助別人:他在成爲富翁時仍不忘關心窮人,爲他們做了許多的好事;他不計前嫌,冒着生命危險救出了福施勒旺,而福施勒旺正是一位他的反對者;他不願讓別人代替自己受罪,在法庭上自首,自己卻被判無期徒刑。冉阿讓就是這樣一個好人,他就像是蠟燭,情願燃燒自己去照亮別人,帶給別人光和熱,爲了幫助別人,他甚至可以犧牲自己,付出自己的生命!冉阿讓爲了讓馬利尤斯和珂賽特幸福,自願退出了他們的生活,自己選擇在破屋裏靜待死神的降臨。其實,如果冉阿讓選擇告訴馬利尤斯自己沒有偷和搶,沒有殺和害人,如果他告訴馬利尤斯自己救了他的命,那麼,我想,他就不會那麼早的離世了。但是,他從來沒有爲自己辯解一句,全都自願戴上了那些根本不是他的罪名,他從來都是爲了保全他人而犧牲自己!我覺得,這種甘於默默奉獻的精神是值得讚頌的,這種高尚的品質是應該人人都報以崇高的敬意的,而冉阿讓直到生命之火熄滅的最後一刻都在祈求馬利尤斯的原諒,都在爲馬利尤斯和珂賽特祝福,看到這裏,我想,是沒有一個人會不感動的流淚的,這樣偉大的人格,是讓人不得不發自肺腑的感動的。這樣無比平凡卻又無比偉大的人,是能讓每一個人都報以崇高的敬意的!如果人世間真的能多一些像這樣的人,那麼,世界必將更加美好!

《悲慘世界》是一本很好看的書,它凝聚着作家雨果的心血!相信你一定會喜歡這本書的,也希望你能從中學到一些什麼!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0

我是從《悲慘世界》認識雨果的。

它爲我們講述了一個善良和博愛在悲慘的社會現實在發亮的故事。儘管那個時代的背景如此灰暗,但從故事在我仍能感到從心底升起的溫暖。

無論是主人公冉阿讓、警察威爾還是米里哀主教,他們都很執著,冉阿讓執著於對世界和社會,對道德與法律投桃報李的潛規則,米里哀主教執著於每一個人都是上帝的子民,夜不閉戶,對全世界以德報怨的品質,然而,儘管在某些角度上,威爾是反角,但誰也不能否認,他是執著的,他爲他的執著放棄一切,後來因爲被自己處心積慮要帶進監牢的冉阿讓所救,他一生所執著的信念瞬間被衝擊得只剩下碎片,他無法想信,儘管事情就發在在他身上,最後,他受不了道德良心的拷問,向自己開了最後一槍,死在那個悲涼的夜晚。

書中一個情節深深地打動了我。

那個灰色的冬天,冉阿讓從監獄裏釋放出來,他帶着犯人恥辱的標記,走進一個小鎮。小鎮上每一個人都避開他,沒有人會收留一個曾經的小偷。當他心灰意冷的時候,命運爲他打開了一扇門。他在一位好心的老婦人的指點下,拜訪了米里哀主教。米里哀主教住在華麗的教堂旁邊一間低矮的小屋子,而鎮上的小醫院則搬進了大教堂——這位主教讓出了本應屬於他的華美的教堂,鎮上的每一個人都知道有一位如此可敬的主教。米里哀主教的屋子燃着溫暖的爐火可以照到從不關上的門的外面。出人意料地,米里哀主教以接待貴賓的形式接待了這個潦倒的主人公。或許是長期的監禁使他的報復心益增,他最後還是偷走了主教家的一套銀餐具。但天亮以後,小鎮的警察抓住了他,並送到主教家。他感到從未有過的害怕,他又要回到那個黑暗的地方了嗎?那個仁慈的主教看到昨天他收留的人正如主教的妹妹所擔心的那樣,他會後悔吧。然而沒有,他所有的想象都落空了。米里哀主教誠摯地看着他的眼睛,片刻以後,他微笑地問冉阿讓:“你早上怎麼走得這麼急?把我要送你的一對銀燭臺都忘了拿。”說着拿來他姑姑留給他的唯一一對銀燭臺,遞給冉阿讓。警察連忙放開他,連聲道歉。冉阿讓的命運從此發生了大逆轉。他一直沒回過神來,站在米里哀主教門前,米里哀主教微笑地詢問他:“您還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

故事從這裏展開了,儘管後來再沒有見到米里哀主教,但改變後的冉阿讓不正是另一個米里哀主教嗎?在故事的最後,他離開了這個世界,以最幸福的方式,他所收留的芳汀的女兒送他離開,在匯流成河的淚水和崇敬中,他安詳地熟睡了。

這部作品寫於一八六一年。當時這部作品把雨果推上文學巔峯,雨果是高傲的,也是孤獨的,他筆尖露出的鋒芒,讓歷史也爲之一震,雨果是不朽的,一如他的作品。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1

悄悄地來,悄悄地走,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 真正偉大的人是擁有高尚靈魂的人,正如冉阿讓這樣。

在細細咀嚼過《悲慘世界》之後,我感覺它有一種沉重的分量,不止是捧在手上,更是壓在心頭。它緊緊地牽着我來到了它的童話世界,他的每一個字都深深地、貪婪的吞噬着我的靈魂,高尚的冉阿讓更是令我着迷,他的一言一行都緊緊的牽動着我的`心。

冉阿讓——一個因偷過一塊麪包給孩子充飢而被判了19年的苦役犯。出獄後,處處碰壁,他沒有家,還好受到了一個教主收留。教主給了他佳餚,並讓他住下了。可他因爲強烈的貪念,而偷了教主的貴重物,教主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把那東西送給了他,從此,他變了,徹底的變了。從前,他的心似石頭般冷漠,如今,他的心是玻璃。他幫助每一個人,並以馬德蘭這個名字當上了市長,不過,他並沒有以爲自己有多高貴,穿着已久如此簡樸,是啊!他徹底不是以前的苦役犯了。他還幫助了死去的員工找到了女兒,並撫着它,直到死去。最終,他安息了,他的墓碑上並沒有刻着他的名字,這是他的願望。魯迅說過一句話----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他還活着,儘管他的命運曲折離奇,他死了,只因爲失去了他的天使。生死有常,就就像白天離去黑夜來臨。

冉阿讓,你是如此寬容,以致於救下追捕你的沙威;你是如此善良,以致於撫養陌生人珂賽特;你是如此仁慈,以致於毫不可惜地還了員工的債款卻不求回報。你視金錢名利如糞土,視精神品格爲生命,視助人爲樂爲主旨。你所造的,所做的貢獻已經完全洗清了你的那微不足道的罪惡。

崇高的晨曦照射在你崇高的影子上。所有人因你而偉大,因你而堅強,因你而自豪。你愛你身邊的每個人,不論你身邊的人再髒、再壞、再卑微,你依然展開你溫暖的翅膀,保護着大家,你是上天的使者,來給我們幸福。

你不是太陽,卻照亮了窮人的心田;你不是天使,卻帶給大家希望與光明:你不是醫生,卻醫治着大家的傷口。你爲拯救人民而瘋狂,你熱愛每一個人。你從容大方,你善良堅強,你正直勇敢,你擁有一個聖潔的靈魂,你就是一個奇蹟!

然而要在現實中找到這樣的人是不能的了,現在的人貪婪、自私、虛僞、殘暴,他們連身邊的人都傷害,更別說是愛每一個人了!再完美地人也能從他身上學到東西,獲得靈魂的安慰。

悄悄地來,悄悄地走,冉阿讓用生命表達了他對養女的愛,那麼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用心澆灌未來,用骨與肉,精與肉來譜寫人生的歌謠呢?冉阿讓,我愛你。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2

服刑19年的重刑犯,爲什麼能在一瞬間洗淨了他罪惡的靈魂?當他的死對頭面臨死刑的危險時,他爲什麼會寬厚地救了他一命?爲了一個可憐的小女孩,他是如何逃過警方的重重追緝,代她找到終身的幸福的?一切的疑問正是《悲慘世界》爲你留下的謎題。

生存在“善與惡”的永恆主題中,《悲慘世界》以其獨特的魅力贏得了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喜愛,成爲世界文學殿堂中一道絢麗多彩的風景。

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將同情的眼光投向在社會底層苦苦求生的人們,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進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雨果以他細膩的文筆,淋漓盡致地描繪了處於水深火熱的人們地獄般的生活。

雖然他們的命運是悲慘的,但是他們的心靈是高尚的,他們心裏都有一個強有力的信念——愛。有了這種愛,一切都變得美好;有了這種愛就能抵抗痛苦,消滅痛苦。米里哀主教就是一位博愛的化身,他的寬容、仁慈,使冉阿讓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一心向善。那位冉阿讓救過的老人不也是充滿着愛嗎?他知恩圖報,當冉阿讓身處絕境時,幫助他度過了危險。這正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只有愛,才能消滅世界上一切的不幸。”

在現實生活中,愛也是到處可見的。博大的母愛,慈祥的父愛,同學們之間的友愛……曾經有一則小故事令我深深震撼。

故事發生在越美戰爭時期。一位美國記者正得意洋洋地欣賞他所拍攝的照片,猛然間,他發現有一個女人倒地的姿勢不同於大多數人順着腳步的慣性往前栽倒的,而是往下蹲。這位記者在驚訝之餘仔細端詳辨別後,發現她懷裏抱着一個幼小的嬰兒;如果她往前撲倒,就會壓傷嬰兒;往下蹲則不但壓不着孩子,而且還能以自己的血肉之軀作爲遮擋身後飛彈的屏障。這位母親在中彈倒地的一瞬,竟能超越物理的慣性,收住狂奔的腳步,做出保護孩子的最佳姿勢——這是多麼悲壯的母愛啊!當她的孩子遭受肉體或靈魂的滅頂之災時,她卻可以義無反顧地獻出自己的生命。我歌唱母愛,歌唱這無與倫比的至愛!愛或是一句親切的問候,或是嚴厲的責罵,或是人們之間的互幫互助,愛或許還是一個微小的動作……冉阿讓死了,他安詳地閉上了他的雙眼,然而在他身後,卻留下了一曲曲用愛編織的篇章,久久流傳……

本文以一串問句開頭,造成懸念,並引出作品主要內容,以便讀者有所瞭解。接着,適時提出文章感點:“只有愛,才能消滅世界上一切的不幸。”在此基礎上,作者又聯想到社會人世的博愛,並簡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愛的故事”,使作品主題昇華。結尾也意味深長。

總之,文章基本能做到張合自如,縱橫有序。語言雖很平實,但仍較流暢。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3

《悲慘世界》是我看的最認真的一本外國名著,它的情節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裏,久久不能忘卻。它帶給我太多的情緒,包括感動、興奮、悲傷讓我受益匪淺。本書的主人公冉·阿讓那偉大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於1862年所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小說之一。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冉?阿讓非常曲折的人生經歷。他本是一位普通的市民,因爲家境貧困,偷了一點麪包,就被判罪坐牢5年。冉?阿讓在監獄備受欺辱,不堪忍受牢中之苦的他曾嘗試過四次越獄,可都失敗,卻因此刑期被增加到19年。當他出獄之後,揹負着罪名的他因此而找不到工作,只能流落於街頭。後來是一個米利艾主教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一次一次感化着他的心靈,最終讓他重獲新生。冉?阿讓從此改頭換面,埋頭於新的工作,經過他的不懈努力,當上了一市之長。他也爲市民做了許多貢獻,受到人們尊敬。但是警察沙威卻不能放過他。成爲市長的冉?阿讓被稱做馬德蘭先生。他非常正直仁愛。他救了落魄的女人芳汀,最後收留了她的孤女柯塞特,最後都做着正義的事情。最終,還是在孤寂中走向了死亡。

冉!阿讓的身上透出一種魅力,一種讓人佩服的道德。他曾經是個被人嫌棄,心中沒有愛的逃亡者。他也曾經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而他卻把絕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的善心人。曾經的他是個魔鬼的化身;而後來的他,就像一個正義的化身。冉?阿讓並不是一個抽象的人。從出身、經歷、品德、習性各方面來說,他都是一個勞動者。他體現了勞動人民各種優秀的品質,他是被壓迫、被損害、被侮辱的勞苦人民的代表。他的全部經歷與命運,都具有一種崇高的悲愴性,這種有社會代表意義的悲愴性,使得《悲慘世界》成爲勞苦大衆在黑暗社會裏掙扎與奮鬥的悲愴的史詩。

這本書的主題是寫人類與邪惡之間不懈的鬥爭,人類本性是純潔善良的,將一同走向幸福,但要經過苦難的歷程。雨果力圖表現嚴刑峻法只能使人更加邪惡,應根據人道主義精神用道德感化的方法處理。目的在於揭露這種社會壓迫如何把人間變成地獄,並且使人類與生俱來的幸運遭受不可避免的災禍。深刻體現了作者對底層勞動人民深切的同情,同時又對黑暗的社會現實的強烈的不甘和抗議。

《悲慘世界》將整整半個世紀的歷史進程中廣闊的社會的生活畫面都一一的給我們有生動的文字描繪出來。這本書使人們認識到當時社會的腐敗、陰暗、恐怖,表現出一些社會的背景。讓我們知道一些當時社會背景,也讓我們知道,在當今社會中該怎樣生存,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最後,看完整本書後懂得的最重要的就是,做一個擁有高尚品質的人。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4

一個人的付出竟然可以超越血緣關係,面對一個失去母愛,過着奴隸般的生活,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小女孩,他會以親人的身份出現來解救她,儘可能的創造愛的環境來讓這個小女孩感受人間存在的溫情。他用全部的愛來彌補女孩殘缺的內心。這是一個苦役犯冉阿讓的崇高行爲。

“苦役犯”這個名稱就像是個火紅的鐵器重重的打壓在冉阿讓身上,頓時冒出了刺鼻的煙氣,留下的痕跡永遠也無法消除,它就是一個瘡疤。直到他死去還是沒有改變身份,仍是帶着苦役犯這個不了磨滅的身份稱號離開人世。是的,曾經他因爲犯過錯誤,這個錯誤在今天看來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啊,因此受到判處19年的勞役的懲罰,可是自從遇見神甫後,他改變了,徹頭徹尾的改變了。摒棄了之前在牢裏埋下的所有惡念,以一副全新的面貌出現,而改名字也是洗心革面的表現之一。從此那個苦役犯的惡劣品質逐漸的離他遠去,可以說這個是個虛稱。可是人們好像很喜歡記着別人曾經犯的錯誤,而很容易忘記別人的好。永遠也忘不了給冉阿讓戴上“神聖的光環”!當然他自己也沒有忘記!

一直以來冉阿讓對待珂賽特是慈愛的,竭盡全力來愛護她,保護她,兩個人相互分享來自彼此的愛。大概存在太大的年齡差距,使得父女間的遊戲很少,但這個不善言辭的父親總是以簡單而仔細的行爲使他的小天使快樂、無憂無慮。他既是珂賽特的父親同時也是她的母親。他依然在默默地付出,不求回報地付出着。

他是位堅韌無言的老人,決定要做的事情從來都不是通過言語來傳遞的,一切的打算都早已呈現在腦海裏,冒着生命危險去救一個叫馬呂斯的年輕人,我不知道他爲什麼要去救,因爲他是珂賽特喜歡的人嗎?徒步走在充滿危險的下水道里,隨時會因爲判斷錯誤而走入死盡頭,隨時會陷入沉積着淤泥的水坑,何況還揹着受傷的馬呂斯,在幾乎面臨失去希望的時候,他整個人被水掩埋,下身陷入淤泥中,但他始終沒有打算要拋棄年輕人一個人一走了之。憑着準確的判斷,這才一次又一次的遠離死亡。儘管是個老人,但他的力量永遠是那麼的強大,永遠沒有放棄,這都來源於對珂賽特的愛。

他太愛她了,不捨得她離開他,偶爾這個老人也會自私一回,爲了滿足自己佔有珂賽特的慾望而採用一點點小手段讓珂賽特和馬呂斯分開,但是他的“反抗”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他心裏住着的天使已經成爲了別人的妻子了,他祝願她得到了幸福。那股陽光清泉已經離他遠去了,一下子老人失去了存活的精神支柱,我想他的心裏應該既是快樂的又是空虛的。空空的,感覺像是丟了一件寶貴的珍品!

冉阿讓對珂賽特的感情賽過了真正的父女之情。最後老人是帶着幸福進入天堂的!他不會再被“苦役犯”打擾糾纏了!他走得很安詳!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5

“這部作品是一座大山。”本書作者雨果這樣評價。

可以說,《悲慘世界》這部皇皇鉅作在寫作之時具有深刻的社會根源。據雨果所知,1806年,一個叫彼埃爾的窮苦農民因飢餓偷了一塊麪包而判苦役;1828至1830年間,雨果先後蒐集了有關奧利主教和黑玻璃製造業的材料。此外,雨果參觀了比賽特和土倫的苦役犯監獄,在街頭目睹了類似芳汀受辱的場面。1848年的革命打斷了他的創作,12年後他纔回到這部小說的創作中,直到1862年,《悲慘世界》在比利時問世。小說的創作歷史三十餘年,堪稱鬼斧神工。這段時間也是法國的多事之秋,政權在王權制和共和制之間來回變動,雨果在此期間也遭受了種種磨難。

文章的內容是這樣的:冉阿讓爲養活姐姐的孩子因飢餓偷了一塊麪包,幾次逃獄未果,服苦役達19年之久,以致出獄後產生了報復社會的慾望。但因卞福汝主教的感化成爲了勤勞致富的馬德蘭市長。後身份暴露重又逃脫監獄,解救已故女工芳汀的女兒珂賽特。後不斷遭警探沙威的追捕,參加了共和起義,並解救了馬呂斯。既而,他促成了馬呂斯與珂賽特間美滿的婚姻。馬呂斯卻因誤會冉阿讓的真正身份而疏遠了他。在冉阿讓臨終前,誤會得到冰釋,他躺在青年夫婦的懷中安然死去。

文章情節曲折跌宕,敘述風格抒情味濃,語言昂揚激越、熱情洋溢。

文章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作者對人物內心活動的描寫。在探索人物的心靈時,雨果寫到:“在但丁面前也曾有過這樣一扇陰森可怖的門,他曾猶豫過,不過我們還是進去吧。” 冉阿讓內心善與惡的鬥爭,似乎失去珂賽特關愛的掙扎,以及告訴馬呂斯自己真實身份的矛盾迷惘,小伽弗洛什純真兒童內心世界,還有外祖父吉諾曼對馬呂斯的拳拳愛心與他倔強性格的衝突等等。雨果都使用了大量的筆墨去渲染、勾勒。瞭解人物的心靈世界,確是一件讓好奇心得到滿足又使人生悲的事情。雨果將其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文筆細膩激揚,理解和同情的心情油然而升。

文章還有一個特點,便是在情節展開中穿插許多冗長的介紹和議論。譬如,爲了介紹馬呂斯的父親如何在戰場上被泰納迪埃解救,作者之前詳細敘述了滑鐵盧戰役的經過;還曾煞費苦心寫了一篇有關俚語的論文等等。這些固然不乏真實性,也顯示了作者的知識之廣與才氣之盛,但上百頁的篇幅的確影響到了情節的發展。

在情感方面,雨果自己說:“只要因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社會懲罰依然存在,只要本世紀的三大問題還得不到解決,只要在這個世界上,社會毒害的現象依然存在,那麼,和本書同一性質的作品就不會是無益的。”

總而言之,《悲慘世界》是人類苦難熔鍊的絢爛史詩。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6

書中有着年少五彩的夢,書中有着中年樸質的影,書中有着老年夕陽的紅。我至今還記得一本書的名字,叫做《悲慘世界》。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很多事。同時也喜歡上了讀書。

在書中,出獄後的冉阿讓揹負着囚犯的身份,飽受着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的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過向善的信心。是慈悲爲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製燭臺送給了他並叮囑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

我開始深深的感悟到,原來,在當時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竟然也有這樣的世外聖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所以說,冉阿讓的命運並不是永遠都是那麼的悲慘,悲慘的是那時候的整個世界觀,就是因爲有了主教這樣的人,整個世界纔有了救世主,整個世界纔有可能在水生火熱之中艱苦摸索前進。

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讓開始變得樂於助人,因爲他以前是個囚犯,人們都不接收他的好意,但他以一個真誠的心去對待所有人,見義勇爲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這一切得轉變使我既倍感欣慰。從囚犯到市長,簡直是天壤之別,這無疑是人性的巨大轉變。

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確實給世界上所有可憐的人、窮困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他曾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可他卻把絕大多數的錢給了別人,他每天出門時口袋裏都裝滿了錢,回來時口袋裏空空的,對窮人來說,他就像一把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他對芳町與珂賽特母女的關愛,爲了實現芳町凌思倩能見一面自己親生女兒的願望,他不惜越獄,而這一次越獄,對他來說則是終身苦役犯的代價。雖然最後芳町沒能實現最後的願望,可冉阿讓卻始終堅持着幫芳町,一個毫不相干的人完成諾言,最終他救出了珂賽特。用畢生精力把她當做親生女兒一樣悉心照顧。他對許多毫無血緣關係人的給予無微不至的愛,這種愛才是至高無上的。

書給了我許多知識,也給了我許多道理。別人都說書香,書香可以是一種很普通的味道,也可以是一種永恆的味道。人的一生必須要有書的陪伴,就比如《悲慘世界》,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世間的醜惡,人性的美善。書使漫漫人生的路上多了一些情趣,多了一些光明。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7

仁愛是火種,它能點燃人們前進的道路,雨果的《悲慘世界》正是向人們展示了這個真諦。

主人公冉阿讓是一個貧農出身的窮工人,爲了拯救飢寒交迫的侄兒,他不得不去偷一塊麪包,卻因此被判服苦役19年。19年啊!人生風華正茂,青春飛揚的19年都因社會制度的不公而付之東流。出獄後,他在一個主教的感化下走上了正途。爲救濟芳汀母女,他不惜赴湯蹈火,傾囊相助,用自己仁愛的火種點燃一支又一支愛的火炬,將善良傳遞下去,將愛 心也傳遞下去。

芳汀,一個窮困潦倒的女人,她爲養活女兒,不惜剪掉一頭秀髮,換取一丁點兒少得可憐的錢。由於積勞成疾,她過早地離開了人世。我們從她身上看到了偉大的母愛,爲了女兒她可以犧牲一切。

然而那家旅店的店主就不同了。他利慾薰心,把芳汀的女兒當作搖錢樹,不斷地榨取芳汀用血汗換來的數目不多的錢,而芳汀的女兒卻得不到一丁點兒照顧,反而成了他們的奴僕。更可惡的是,他爲了錢竟不擇手段,不惜讓自己親生的孩子受到傷害。我們從他身上看到了那種邪惡的、無可救藥的貪婪和仁愛的喪失。

在那個時期法國社會的黑暗以及窮人們的地位低下,從沙威身上我們要認識到不能一直用老眼光看待一個人的本性是善良的還是醜惡的,從柯賽特的母親身上我們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以及無私,還從馬呂司身上我們學習到了要分辨世界上的真善美和假醜惡,做一個正直的人。我們要從主教和冉阿讓身上學習到這人世間最偉大和最無私的愛,讓我們知道世界因爲有他們這樣的人而精彩,我們大家要學習主教和冉阿讓的精神以及他們高貴的品質,用自己的雙手救濟那些生活條件差的人,或者用一顆溫暖、善良的心去照亮那些迷茫的人,讓我們人人都獻出一點愛,讓這個世界變的更加美。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從呱呱墜地起就有了一束愛的火種,但是在日後的生活中,有的人將愛的火種代代相傳,燃燒不熄;有的人則被貪慾、自私等種種污水所撲滅。人們總在說自己善良,可是面對貧困失學的兒童,你有沒有伸出援助之手?見到身患重症而無錢醫治的少年,你有沒有獻出一份愛心?請你敞開心扉,看看你心中愛的火種,還有多少?

仁愛不是靠嘴上說出來的,也不是書上學來的,而是靠真心付出,真情交匯。如果人們對罪犯多一些關愛,也許他們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給殘疾人多一些呵護,或許他們會重新揚起生活之帆。如果大家都付出了愛,國家就能多出許多棟樑,許多弱小的生命也將延續下去。今天你給別人一點愛,不久你就會得到更多的愛。人與人之間最牢固的橋樑不是金錢,不是利益,而是愛,愛是人間最寶貴的東西。

其實,《悲慘世界》並不悲慘,因爲我們從中感受到了愛。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8

泛黃的書頁,深淺有致的墨痕,濃郁的書香……打開《悲慘世界》,我追隨着主人公的步伐,走進了那個悲慘而又幸福的世界。

這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對主人公—冉阿讓肅然起敬。他,是一個淳樸的普通勞動者,他每天辛苦工作,但飢餓和困苦還是時時困擾着他。

有一天,他爲了捱餓的外甥偷了一個麪包,結果被抓入監獄。他因惦記家人,四次越獄,卻被加刑至十九年。

長期的牢獄生活養成了他陰鬱叛逆的性格,他開始仇恨法律,仇恨這個不公的社會。出獄之後,他沒有住處,四處乞求他人收留他一夜。然而,沒有一個人願意收留他。幸好得到仁慈的莫里哀主教的幫助。但他卻偷走了主教的銀器。

主教並沒有怪他,而是寬恕了他,還送了他一對銀燭臺,讓他走了。沒錯,正是如此。主教的感化讓冉阿讓的心受到震撼,他原本善良的心被喚醒了,他開放棄惡從善,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讓枯萎的內心又再次鮮活起來。

他改頭換面,化名馬德蘭來到城市。經多年打拼,他從一個成功的商人變成一市之長。

成爲市長後,他仍不忘主教的教誨,熱衷於慈善事業,經常幫助貧窮市民。但是,這樣的生活沒持續多久,他便引起警察沙威的注意。爲了搭救商馬第,他再次入獄。

等他出獄回到小城後,他花重金救助了女工芳汀的孩子珂賽特,他帶珂賽特隱居,做了一名默默無聞的園丁。

珂賽特在他的照顧下長大成人,後與青年馬呂斯相戀,找到了他的幸福。但,善良的冉阿讓卻因他的過去揹負着沉重的十字架。一度不被人原諒,在孤獨中走向生命的盡頭…..

《悲慘的世界》中沒有提到一個悲字,可全書處處有似有似無的悲傷籠罩着,看似平靜簡單的語言,卻讓人心頭一涼,“寂寞”的影子夾雜在字裏行間,壓抑的氣息令人窒息。

冉阿讓的一生是悲慘的,但也是令人驚歎的。他曾是心中失去愛的逃亡者,但在主教的感化下,他的心靈得到洗禮。

儘管再度落入法律的魔爪,但他不埋怨,始終懷有一顆聖人之心,用愛和寬容對待這個世界,泰戈爾的一句詩正道出了我們的心聲—“我想我將爲你憂傷,還將用金色的詩歌鑄成你孤寂的模樣,供養在我心裏。”

寂寞是世上極爲可怕的東西,是魔鬼手中用來毀滅青春的咒符,在珂賽特與馬呂斯結婚後,他一個人在舒適的家中迅速衰老,終是經受不住寂寞的侵襲,離開人世。

真正催人老的不是無情的歲月,而是吞噬人靈魂的寂寞。人,往往是在老年時耐不住寂寞,喜歡熱鬧。我們應該多抽些時間陪陪老人。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何其不是,身在其中,親近於親人,以歡笑送與他們,便是幸福。”

讀完這本書,掩書沉思,這本書把人世間的人性種種展現示出來,讓我讚歎不已,只是這每種人性,都需我們自己塑造。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9

感恩如一支畫筆,能在白紙上畫出一個燦爛的笑臉;感恩如一泓清泉,能滋潤忙碌的人們的浮躁的心;感恩如一縷陽光,能爲黑暗的大地帶來光明……我們,都要學會感恩。感恩是沒有時限的。古人云:“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卻要說:君子感恩,十年不晚。有的人從小就知道要感恩、要報答別人,而有的人卻是在庸庸碌碌過了大半輩子之後的某一個瞬間才知曉要感恩。當然,這並沒有什麼實質上的區別,但我以爲,後者對“感恩”的理解更透徹、也更深刻。所以,我們要牢記—— 感恩永遠不嫌晚。說到這,又不得不讓我想起《悲慘世界》中的那個令人敬仰的冉阿讓。冉阿讓是一個出境悲慘、極度貧窮的年輕人。他沒有家人、沒有錢,甚至連肚子都填不飽。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只能行竊。在多次行竊之後,終於有一次,他被抓進了監獄。然而,監獄中腐臭的氣味、沉悶的氣氛令冉阿讓難以忍受。意料當中的,他逃獄了,並且成功了。

故事到此,很多人已經將冉阿讓定位爲一個不可救藥的、被社會所拋棄的逃犯,但事情的發展萬萬沒有你所想象的那麼簡單 ——在逃獄途中,或許是命中註定,冉阿讓碰到了紅衣主教,並在紅衣主教的盛情邀請下住了一晚。第二天早晨,主教的僕人便來告知主教:櫥櫃裏的銀燭臺不見了。毫無疑問,這又是賊心不改的冉阿讓所幹的另一項罪行。然而冉阿讓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紅衣主教在聽完僕人的報告後並沒有太大的反應,彷彿已是意料之中一般繼續神色平靜地做手邊的事情。另一頭的冉阿讓卻是在苦等了幾天既沒有等到紅衣主教的追兵也沒有等到主教對他的通緝之後終於明白:主教是想放他一條生路。好似就在那一瞬冉阿讓恍然大悟:自己不該再繼續偷盜,而應做一些好事。於是,冉阿讓懷着對主教的感恩之心,在他人生的十字路口,走上了一條光明的道路。自此,冉阿讓隱姓埋名,來到一個不知名的小城裏白手起家,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了可觀的財富。而在這段時期,無論是艱難的創業時,還是在富有的成功後,冉阿讓總是記得幫助別人、回饋社會。理所當然的,在再一次競選市長時,口碑與才能兼備的冉阿讓當上了市長。

有誰能夠想到,當時的那個落魄不堪的逃犯如今會化身爲受人愛戴的馬德蘭市長?從逃犯到市長、從行屍走肉到社會精英,這不就是一種成長嗎?如果沒有紅衣主教的慈悲之舉,就不會有成功的馬德蘭;如果冉阿讓沒能在中年時瞭解感恩的真諦,就不會成長。即使冉阿讓後半生的成就再輝煌,我們也始終不能否認他在前半生所犯下的罪行。但如果冉阿讓沒有在中年擁有感恩之心,他又會有怎樣一個結局呢?感恩永遠不嫌晚。無論何時,只要從現在開始擁有一顆感恩之心,你就會感受到自己的成長。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20

《悲慘世界》敘述了冉阿讓由於飢餓過度偷了一個麪包,使他在監牢裏度過了黑暗的19年。出獄後,他受到人們的歧視,沒有人理會他,就這樣,冉阿讓已經絕望了,但是奇蹟出現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變了冉阿讓的後半生。

看完書後,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通過作品揭示貧苦人民的悲慘命運和揭露資本主義的黑暗。在維克多?雨果的筆下,他一直期盼着用“博愛”、“仁慈”、“善良”和“饒恕”來改變這個“悲慘世界”。

冉阿讓雖然後來盡全力去幫助別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來彌補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們知道他從前是個苦役犯後,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們眼裏它還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可是冉阿讓並不介意,仍然懷着那的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最終他還是悽慘的死去了,這充分體現出當時的社會是多麼不公平,難道一個人犯了錯,永遠都不會改了嗎?

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如果你心懷叵測,那你永遠都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只會受到猜疑、冷落。要勇於奉獻,要以幫助人爲樂趣,要熱情待人,這樣,你纔會受歡迎。

英國的史美爾斯說過:“好書是生活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我們要把讀書當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

《悲慘世界》這本書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一部傳世之作。

這部作品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名的不同命運,揭開了當時社會的重重矛盾,反應了法國社會的現實生活歌頌了人心的善良和純真,鞭撻了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

這部小說的主人公冉阿讓的命運展開的,他經歷了長期的牢獄之苦,終於獲得了自由可因爲許多誤解,他戴上了終身的紅帽子,又在一次救人時逃走了,後來在戰場上,有人看到了他……

我被冉阿讓的那種精神感動了。

暑假裏我看了一本非常感人的書,名字是《悲慘世界》,作者是雨果。雨果在這本書裏告訴我們:只有愛,才能消滅這個世界上一切的不幸,在不幸的時候,有許多人爲了愛而犧牲。

這個故事的主要人物有:米里艾主教,芳汀、珂賽特、馬留斯、冉阿讓、沙威和德納。冉阿讓是一個很貧窮的人。一次他因爲偷了一塊麪包被關進監獄二年,後來他改過自新,掙了很多錢,並做了許多好事。沙威是法律的看門狗,他不相信犯人能洗心革面,改過自新,所以他一直在追捕冉阿讓。後來,在戰爭中,冉阿讓救了他的命,他才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最後,冉阿讓爲了讓珂賽特和馬留斯過上幸福的生活而犧牲了自己。

這本書中的人物對比十分強烈,有人爲愛犧牲,而有人卻不斷製造不幸,這樣使得中心突出,讓我感動,並且瞭解這個故事的意義。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21

有一本書,讓人讀着讀着就不由地暗自落淚,一個個感人故事就像一塊塊烙印般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心裏,它就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寫的《悲慘世界》。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也讀了這本書,讀完之後,我心裏思緒萬千。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講的是主人公冉阿讓在25歲的時候,因爲飢餓貧窮打破一家麪包店的玻璃窗,偷了一塊麪包,而被逮捕,又因服役期間曾有越獄的舉動,被關了整整19年。當他一無所有地走上社會而又陷入衣食無着的困境時,受到了主教的關懷和點化,並在上帝面前虔誠的祈禱,發誓要做好人。然而,由於冉阿讓犯有前科,儘管他有着強健的身體,但他的社會之路還是很坎坷,就連他的好意也會被人誤解。後來,他化名馬德蘭,當了市長,認識了芳汀。可就在這時,一位老人僅僅在果園裏拿了一個蘋果,卻因爲長得太像冉阿讓而被逮捕。出於良心,冉阿讓去自首了。可爲了實現芳汀最後的願望,冉阿讓不惜再次越獄,把芳汀的女兒——珂賽特接了回來,並把她當做親身女兒來看待。後來,在法國大革命的戰場上,冉阿讓的身影又一次出現了,他英勇無畏,在槍林彈雨中戰鬥、救助了沙威與馬呂斯。爲了珂賽特的幸福,他從此又過上了東躲西藏的痛苦生活,最終珂賽特得到了自己的幸福,他也在平靜與安詳中死去……

在讀文章時,我一直在想:冉阿讓爲什麼要救出那個被大車車軸壓在下面的受害老人呢?爲什麼要解救那個年過半載、頭髮花白的無辜項馬迪呢?爲什麼要去完成了可憐芳汀臨終前最後的心願呢?爲什麼爲了那個一捨棄了自己的腐敗祖國而戰鬥呢?爲什麼要放走那個一直要將他逮捕的遵法沙威呢?爲什麼在戰場上拼命救出那個多情的愛戀狂馬呂斯呢?又爲什麼幫助傷心女子珂賽特擁有以終生的幸福呢?既然這個社會沒有把他容納下,他又爲何要如此地拼盡力氣去做好事呢?直到讀到文章最後,我才明白:他是要用自己的那一顆真摯美好的心靈,通過自己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重新喚回生活在那個悲慘世界裏的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

其實,在當今的社會中也有許多爲了眼前利益而不折手段,甚至於去危及別人的生命的卑鄙小人。我想,作者大概是想告訴世界上所有的人:要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不要刻意的僞裝,任何僞裝與虛構都是會被識破的。

無論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即使是像書中所描寫的那樣一個黑暗冷酷的國度,光明與溫暖也時刻都存在着。儘管那只是一個世界,一個悲慘世界,一個充滿恩怨與幸福的悲慘世界!願我們身邊多一些像主教般的光明使者,願他們能夠如聖潔天使般永遠守護人們那以慈悲爲懷、博愛爲本的心靈。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蔘與到助人爲樂、見義勇爲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他們,世界需要他們。有了他們,世界將會變得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22

也許我該理解爲,她不想呆在家裏,讓伯父擔心,她要自己去闖出一片天地來!800字作文還記得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我到鄰居家裏玩,突然,朋友走進了書房,我也不知道他在幹什麼。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徵的意境。"人脫離不了現實,所以人首先要適應環境,然後才能改變環境,這是我們祖先都明白的道理,可惜,我們今天有很多人卻不懂:或者抱怨天生我纔沒人用,或者怨天尤人空嘆息?

在書中,出獄後的冉阿讓揹負着囚犯的身份,飽受着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的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過向善的信心。是慈悲爲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製燭臺送給了他並叮囑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

我開始深深的感悟到,原來,在當時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竟然也有這樣的世外聖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所以說,冉阿讓的命運並不是永遠都是那麼的悲慘,悲慘的是那時候的整個世界觀,就是因爲有了主教這樣的人,整個世界纔有了救世主,整個世界纔有可能在水生火熱之中艱苦摸索前進。

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讓開始變得樂於助人,見義勇爲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

這一切得轉變使我既倍感欣慰。從囚犯到市長,簡直是天壤之別,這無疑是人性的巨大轉變。

面對着窮困潦倒,世態炎涼,將會產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低劣的人。他們醜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爲了錢財不惜一切,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無論如何掩蓋不住他醜陋本性的事實。

另一種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爲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其實,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爲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藉職權貪污受賄者;在重大賽事中爲得到好成績而服用禁藥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的人……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僞裝都將被識破,虛僞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願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着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爲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爲樂、見義勇爲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