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東方快車謀殺案》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大綱

《東方快車謀殺案》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44K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東方快車謀殺案》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東方快車謀殺案》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

  《東方快車謀殺案》讀後感1

如果一個惡名昭彰的罪犯,卻通過金錢逃過了法律的制裁,作爲受害人的親戚朋友又該如何自處呢?英國著名的推理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就是以此爲背景創造的。

名偵探赫丘裏·波洛搭乘東方快車前往英國倫敦,臥鋪車廂裏除了偵探先生和列車員還有12名來自世界各地身份背景迥異的乘客。當天深夜,東方快車撞進了雪堆,而車上的乘客雷切特先生身中12刀被刺死在自己的包間內。波洛偵探接受了列車公司的委託調查這起謀殺案,而隨着調查的深入,死者雷切特先生的真正身份浮出水面,他是一個拐騙兒童集團的頭子凱賽梯,策劃了包括阿姆斯特朗拐騙案在內的多起拐騙案,但依靠累計起來的大量錢財,以及通過這種人的祕密疏通,利用法律上的不嚴密,竟被宣判無罪,之後改名換姓重新生活。而通過對12名乘客的談話調查,卻發現這12個人每個人都有漏洞,都有嫌疑,但偏偏部分互相之間的證言又能互相驗證,每個人又都沒有嫌疑。而最終波洛偵探得出了驚人的結論:這12個人都是兇手!這12個人都是阿姆斯特朗拐騙案受害者的親屬朋友,爲了給死去的阿姆斯特朗一家復仇,而精心策劃了這一起謀殺案,每個人刺殺了一刀,最終完成了這起謀殺案。

在小說的最後,12名兇手之一的琳達·阿登闡述了策劃這起謀殺案的過程,她是阿姆斯特朗拐騙案遇害小女孩的外祖母,她的女兒和女婿也因這起拐騙案去世,但是案件的主謀卻逃脫了法律的制裁,當時這12人就決定“凱賽梯逃脫的死刑,以後必須執行”,最終決定由12人一起執行這起死刑。一個陪審團由12人組成,而這12人任命了一個12人陪審團,宣判了凱賽梯的死刑,並且擔任了行刑隊的角色。

法律是正義的,但卻是不萬能的,而執行法律的人也不是萬能的,因而就有遲來的正義,甚至不來的正義。對於我們這些法律的'執行者來說,經手的案件成百上千,但對於案件的受害人來說,一個小小的案件甚至都關係到其的一生。罪犯逃脫了法律的制裁,給受害人的家屬朋友帶來的卻是無盡的痛苦。當法律無法帶來公正的判決,又該如何?

小說的最後,波洛偵探最終還是決定隱瞞這起謀殺案的事實。我們無從指責偵探先生違背了法律,或是褒揚他遵從了人性。也許只有當法律極盡完善,每個罪犯都得到應有的懲罰,才能避免東方快車謀殺案這類事情的發生。

  《東方快車謀殺案》讀後感2

誰說西方就不會徇私枉法呢,這《東方快車謀殺案》就是因爲這樣,讓人猜不到兇手是誰吧,呵呵。

看偵探小說的習慣,猜兇手是必然會做的了,但是這部小說簡直讓你絕望,12個兇手。你無法想象的自己可以一早就斷定一車人都同謀,通常都是猜測某人或者某幾個合夥的嘛,所以,阿加莎又贏了。

這應該是很早之前的小說,聽說n年前就已經有電影了。可惜的是我這人對偵探小說的興趣來的比較遲,沒有欣賞過該電影,據說頗爲經典。如果看書的話,一日就可以看完了,篇幅不是十分長。只是我不太喜歡這個系列的翻譯方式,比較拗口,讀起來沒有暢快淋漓之感。這應該是和書裏面大部分都是歐洲貴族身份有一定關係,最大關係還是作者的寫作方式,不是很對我胃口,雖然,大名鼎鼎的偵探小說家,希望這只是翻譯的問題。

波洛偵探的我只看了兩本,印象比較空白,可能偵探就應該像福爾摩斯那樣,叼着個菸斗。波洛破案的方式是推理,然後層層過濾,在腦子裏面完成破案。和我一般理解的福爾摩斯式現場偵查調查,深入虎穴甚至犯罪現場,案情重組等等,有點距離。我偏向現場感重的寫法。

從《尼羅河上的慘—案》到《東方快車謀殺案》,波洛破案有點共性,例如,都是在一個密閉的空間,前者是船,後者是火車的車廂,而且僅限於1節;都是人員複雜,千頭萬緒,誰都好像有關係,誰都好像沒關係。這跟現在的流行寫法不一樣,我覺得當今的潮流似乎是,人物少,場景多,然後高智能犯罪,等等。

《東方快車謀殺案》也建立在一個真實事件的基礎上,那就是20世紀30年代著名的林德伯格綁架案。著名美國飛行員林德伯格是第一個飛越大西洋的人。

  《東方快車謀殺案》讀後感3

在辛普朗東方快車上,一個名叫雷切特的美國富翁被殺害了。同節車廂的其他十幾位乘客和乘務人員都成了懷疑對象,但所有人都有不在場證明,排除外來人員作案的可能後,偵破工作陷入了僵局。

雷切特原名卡塞蒂,是位臭名昭著的綁匪頭子,他綁架並殺害了很多兒童,小黛西·阿姆斯特朗便是其中之一。儘管小黛西的父母支付了鉅額贖金,但小黛西還是被撕票了。這讓身懷六甲的阿姆斯特朗夫人悲痛欲絕,在產下一個死嬰後撒手人寰。阿姆斯特朗先生因無法承受妻女相繼慘死的打擊,不久之後也自殺身亡。但是被警方擒獲的卡塞蒂卻依靠綁票得來的鉅額財富,以及手中掌握的很多人的祕密,鑽了法律的漏洞逃脫了制裁。隨後,他改名換姓離開美國,成了一位悠閒的紳士,靠着利息在國外旅行。

但阿姆斯特朗一家的僕人、朋友、親人,從來沒有忘記過他們。若干年後,他們成功策劃了東方快車謀殺案。卡塞蒂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說到這裏,讀者就明白了,這節車廂上的其他乘客,除了波洛、醫生和布克之外,全都無一例外的參與了謀殺。因爲對故事梗概很熟悉,搞清楚他們是如何謀劃的纔是我讀下去的動力。

通過《尼羅河上的慘案》和本書,我對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寫作風格有了粗淺的瞭解。開篇通常是對各色人物的介紹、前情鋪陳,隨後發生命案,再後來便是波洛對所有嫌疑人、證人的反覆問訊。真相就在反覆問訊中一點點水落石出。聽着是不是有點枯燥,但實際上讀起來非常引人入勝,讓人慾罷不能。下一步我打算找來這兩部電影看看,尤其是《尼羅河上的慘案》,埃及壯麗的風光太令人嚮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