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傳統文化小學生讀後感(精選8篇)大綱

傳統文化小學生讀後感(精選8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傳統文化小學生讀後感(精選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傳統文化小學生讀後感(精選8篇)

  傳統文化小學生讀後感1

寒假裏,我終日沉浸在書海中,享受着書籍給我帶來的快樂。我帶着強烈的好奇品讀了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本書。

這本書裏,讓我認識了千字文。千字文是一篇由一千個不同的漢字組成的韻文,四字一句,非常巧妙。讀起來朗朗上口,此書到現在已經流傳了一千多年。書中有一首江南的詩,寫出了江南人民採蓮時優美動人景象,反襯出採蓮人無比的歡樂。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墨子救宋。墨子聽說楚國要攻打他的家鄉,焦急萬分,決心勸說楚王,希望能阻止戰爭。他不顧路途遙遠,走了十天十夜,兩隻腳都磨出了血泡,纔到楚國。最終,墨子憑着自己的誠懇,機智和勇敢,說服了楚王,才解除了宋國的災難。

馬上要過年了,在這本書裏讓我更加了解到年畫藝術與民俗密切相關,寄託了人們對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平安的美好願望。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剪紙的用途主要有這幾種:窗花,喜花、禮花、壽麪、鞋花、門箋。中國各地風俗習慣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剪紙風格。

讀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本書,我爲中華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而驚歎,而這優秀的傳統文化非常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小學生讀後感2

中華傳統文化的主流多元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內容豐富全面涉及到中華文字起源,思想文化,漢語漢字,歲時節慶,衣食與節日,天文與曆法的各個方面知識,改革開放以來,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不斷髮展,創新,我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的變化,風俗習慣,文化藝術,教育科技的認識轉變幫助我們養成良好習慣。

由歷史證明“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欲滅其民族,必先滅其文化”。文化是一個民族國家生存與發展的精神力量,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從娃娃抓起,給予豐厚滋養,讓孩子們接觸最優秀的文化基因,嚴格要求自己。知識可以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幹,改變命運,還有我們通過學習《道德經》,《弟子規》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的認識,去思考去感悟去理解就會明白其中的很多道理和做人的準則。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傳承爲我們後人所品讀,這些留給我們代代相傳學以致用,將使我們終生受益。

在學習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後,我們在爲人處事上學到了很多知識,我們學校開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五自”精神,蘊育“綠動”少年,社會實踐研學系列活動,我感觸很深,特別是尊老孝親我先行,綠動少年顯美德,中華傳統文化使我知“孝”,使我尊“師”,還明白很多很多的道理,增長文化知識,砥礪道德品質,提升我們學生的文明素質。從我做起,我們會把中華傳統文化銘記於心,永世相傳。

  傳統文化小學生讀後感3

中國傳統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寶庫中有許多的寶藏,下面,我就介紹一下我喜歡的一個——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一般只有幾個字,幾句話或是一則故事組成,篇幅較短,裏面卻包含了深遠的寓意。

我已經度過許多的寓言故事了,有告訴我們不能自以爲是的《刻舟求劍》,有告訴我們不能過分誇耀自己相對的兩樣東西的《自相矛盾》,其中的一篇《守株待兔》讓我過目難忘,內容大致是這樣的:

古時候,宋國有個種田人,他的地上種着一顆大樹。一天,他與往常一樣在田裏幹活兒,忽然有隻兔子不知怎麼的竟然一頭撞在樹上,脖子斷了,死了。那人沒花一點力氣就白撿了一隻又大又肥的兔子。他以爲這樣的好事還能發生,於是,他不幹活了,天天守在樹下,希望再有野兔來。結果,不進再也沒有一隻野兔撞死在地頭而且他的田頭長滿了野草,莊稼全死了。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對偶然得到的東西不應該抱有僥倖心理的道理。

寓言故事具有吸取教訓,防範錯誤,追求真理與陶冶情操的獨特作用。我在讀寓言故事的時候,也懂得了越來越多的生活道理。

  傳統文化小學生讀後感4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貴智慧結晶。其中許多思想精華、處世原則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們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標準。在當今社會,物慾橫流,人們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輕一代中尤爲突出,所以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傳統美德,讓仁愛、孝悌重回到我們心中,讓忠誠、守信應用於工作和生活中,使我們的社會安定和諧,國家興旺發達。

通過對《道德經》、《弟子規》等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對修身、處事、接物等行爲有了新的認識:一是對“孝”的認識。其實“孝”對我們這代人來說,孝敬父母是不難的,只限於物質上給父母買東西和給點錢,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從精神上關心。缺少一份大愛,做不到“泛愛衆”,也沒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懷。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子女,他們對“孝”有着嚴重的缺失,導致了他們的驕縱和不負責任,沒有了最起碼的道德。所以,我們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時,還必須讓子女知道這也是他們必須具有的品質,讓他們承擔自己該做的一切,把“孝”這種美德傳承下去,這樣纔會從小愛上升到大愛,成爲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二是從“謹信”做起。《弟子規》作爲日常生活的行爲守則,無論從“列典籍、有定處”,還是“房屋清、牆壁淨”等等,都告誡我們做每件事都要僅僅有條。我以前就是工作無計劃,想到哪就做到哪,毫無頭緒,且效率不高。通過學了《弟子規》,我就開始按月、按季制定工作規劃,工作時不再手忙腳亂了。三是講誠信。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在日常工作學習中,不只聽順耳的,而是做到誠實守信。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老子也說:民之不畏,則大畏將至矣。所以作爲一名基層領導在日常工作中,對職工要寬厚仁愛,不能一味的進行處罰和批評,而要有一定的讚賞和激勵,這樣才能凝聚人心,把工作做得更好。

  傳統文化小學生讀後感5

中華五千年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便如滔滔江水一般涌現在我眼前,中華五千年可歌可泣,不可計數的風流人物便漂浮在我腦海。彷彿有一股強大的磁力吸引着我,促使着我往下讀。

當我讀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時,我感到了團結合作之重要,力量之強大。

這是無可厚非的,無論是作戰,還是實際生活,無論是人,還是動物,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代。團結永遠都是如此重要。比如就拿日本侵華事件來說,如果當年國共兩黨沒有聯合起來抗擊日本,如果當年全國人民沒有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我想日本的陰謀就早已得逞了,哪裏還會有新中國,哪裏還會有中華民族,哪裏還會有現在活得如此幸福的你我,中華傳統文化哪裏還會得以傳承?還有,螞蟻搬食物相信大家也不以爲奇了,但是大家可否有想過,如果它們沒有團結起來的`話,又怎能將比自己大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食物搬回洞穴了呢?

當我讀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身而取義者也”時,我明白到,道義比生命更爲重要。

我國從古至今這樣捨身取義的例子也不以爲奇。文天祥,一個家聞戶曉的英雄人物。他之所以可以這樣流芳百世,也只是因爲他在生命與道義面前選擇了道義,拯救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但如果當年他沒有捨身取義而苟且偷生,他是否還能名垂青史呢?我想,中國的歷史不也隨之而改變嗎?他也必將遺臭萬年了吧!還有2013年爲救不慎溺水的遊客而壯烈犧牲的鄭益龍。他也在道義與生命面前選擇了道義,而犧牲了生命,成爲受萬人敬仰的英雄。但如果他當時沒有勇敢下水去救人而袖手傍觀的話,那名遊客的命運又將如何?

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我認識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品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我品味到歷代風流人物的可歌可泣,不畏犧牲,不畏艱苦;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發揚中華民族精神,與經典同行,與中華傳統文化相伴終身。

  傳統文化小學生讀後感6

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獨具特色的精神風貌。想到中國,我心中敬佩之情就油然而生。什麼尊老愛幼,什麼執著追求,都是我們中華兒女的代名詞。風流人物、九州風景、民間故事、藝術符號、八方習俗、文學瑰寶……都反映了我國的傳統與改革。我沉浸在這一則則故事裏,猶如置身於廣大的海洋。

《中華傳統文化》中記載了許許多多,有神話、有歷史、有藝術、有瑰寶……其間我最喜愛那美輪美奐的民間故事。那牛郎不顧那洶涌奔流的銀河,同兒女拿起糞瓢去舀那天河的水。皇天不負苦心人,他們那堅強而執着的愛情,感動了皇母娘娘,終於允許他們相見一次。這讓我想起一句話:把愛情去掉一個字,那就是愛。是啊,這就是純真而堅韌的愛啊!梁山伯與祝英臺到死都要相見,在墳墓裏化作一對鴛鴦鳥,飛到高高的樹上去了。那扯下的裙角,化作蝴蝶,也化作心裏沉澱的愛意了。

如此美麗的愛情,如此純真的愛,也值得我爲之感動。但還是文學瑰寶更對我的胃口。我同書本一起探討誰纔是《三國演義》的“一號人物”。《三國演義》我看過,但不過草草翻了一下而已,根本不記得什麼“計”。這個故事裏卻貶低諸葛亮,擡高反派曹操的身價。其實也不算是貶低擡高,事實證明就是這樣。諸葛亮表面謙虛內心卻十分狂傲,不但編造歌謠搞當地個人崇拜,還廣告揚名,即使屬下是個能人,他也認爲那不過是智商底下。反而曹操卻真實得多,他是一個生來就有領袖能力的人,也是個浪漫主義者,他乾的那些壞事,也多半是“不得不”的。我們很多人都認爲周瑜氣量小,心胸狹窄,恨不得殺死處處都勝過他的諸葛亮,就是教科書也是這樣說。其實並非如此。殺諸葛亮是爲了護國家的安全,是替大衆着想。這樣一分析,我想你也改變了傳統的看法吧。

九州風景也是美麗的很。天空灰濛濛的一片,連火紅的果實也沾染上了一絲素白,草尖上幾滴霧氣凝成的水珠,映出遠處朦朧的山峯。走在這樣的霧裏,連衣服都會溼淋淋的。這樣輕幽淡雅的風景,無不顯露出中華秀麗的自然風光。

這樣的《中華傳統文化》,真是令人興奮難以忘懷啊!

  傳統文化小學生讀後感7

今天下午,我們267班在校綜合樓二層圖書館進行了“走進傳統文化”的彙報。每個人都摩拳擦掌,內心都充滿了激情。

彙報開始了,同學們彙報的形式豐富多彩:有的表演三句半,有的是關於傳統文化的詩朗誦,還有的給大家放映製作好的PPT。每個節目都會迎來臺下觀衆陣陣熱烈的掌聲。那掌聲就像一把火,點燃了同學們渾身的希望,給予了他們無窮的的力量。終於要到我們組彙報了,我的心裏就像有十五個吊桶在打水——七上八下的。我們組實踐的內容是皮影,我們小組先分工朗誦了關於皮影的詩歌,喚起了同學們對皮影的好奇心。功夫不負有心人,同學們被深深地吸引了。郭老師開始播放PPT了,小組的其他組員讀着解說詞,屏幕上一會兒放映出皮影的歷史,一會兒出現皮影的製作方法,同學們都目不轉睛地盯着屏幕……之後,我們還觀看了其他小組關於麪食、中醫、剪紙、木偶等等的彙報,收穫的知識不勝其數。

通過這次“走進傳統文化”的彙報,我瞭解了許多我們孝義的傳統文化知識,知道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我深深地愛上了這充滿古老氣息的傳統文化,並且暗暗發誓要和大家一起把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做傳統文化的傳人!

  傳統文化小學生讀後感8

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後,我在爲人處事上學到了很多。“孝”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父母給予我們生命,養育我們,教育我們,也許有的地方他們做的不能讓我們滿足,但是孝在任何時候都是不能忘記的。讓我們想想,父母辛辛苦苦養家,一切爲我們着想,我們有什麼理由嫌棄父母?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父母愛我們,我們孝父母,沒什麼可說的。我們的爸爸媽媽都那麼愛我們,給我們完整的家,幸福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幸福和快樂。“念恩幸福一輩子,念怨痛苦一輩子。”生活中記得感恩,我們一個人根本不可能在社會上生存,有父母的教育,朋友的陪伴乃至以後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人,一句關心的話語,一個關切的眼神,都讓我們身上涌起一股溫暖。別人關心我們了,我們應該感恩。

在法制比較健全的國家,按照法律制度處理就可以了。在中國十分普遍,每一起腐敗案件發生後,都有許多人在背後活動,找人講情。沒有人情,便辦不成事。各種事情的解決,都離不開人情。什麼事情都由領導說了算,結果只能脫離民意,自行其是,乃至以公家之權謀個人之私。這必然使民心受挫,社會正常秩序遭到破壞,在維護少數人的特權利益的同時,最大程度的損害了廣大百姓的利益。這嚴重影響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學發達,人們的文化水準提高,認識能力增強的情況下,越是有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在人們沒有文化愚昧的情況下,中國傳統文化是不易推廣與傳播的,因爲它不具備傳播這種文化的軟件和硬化。在中國歷史上,無論什麼時候,哪一個封建王朝都沒有真正徹底的貫徹中國傳統文化,所以,中國的傳統文化從來都沒有像《聖經》文化和《古聖經》文化那樣,左右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的命運。

所有的中華兒女們,讓我們把中國傳統美德送往世界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