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家庭教育的優秀讀後感範文

關於家庭教育的優秀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家庭教育》是一本幫助家長教育的好書,書上有句話“只有不懂教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讓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博大,知道了我做的還遠遠不夠,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家長,就要不斷的更新家庭教育觀念。下面是小編爲您整理了“關於家庭教育的優秀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幫助到您。

關於家庭教育的優秀讀後感範文

  關於家庭教育的優秀讀後感範文篇1

假期裏,針對家庭如何教育孩子,閱讀了一些書籍。

在家庭中如何培養教育孩子的問題,對於我們家長來說是一個非常嚴峻和複雜的問題。俗話說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是父母,那麼家庭教育的好壞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發展和成長,它和學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兩者缺一不可。所以說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的孩子聰明,活潑,大方,好勝性強,自信心也很強,易於接受新鮮事物等。但是她們面對困難和挫折,往往顯得束手無策,也不聽別人的勸告。而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都很愛自己的孩子,這種愛就會變成溺愛,這對孩子的成長沒什麼好處。

對現代父母來說,“打孩子”也許是最不被認同的教育方法,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然而,從沒打過孩子的父母恐怕很少,只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能做到絕對不打孩子,而世上極少有如此完美的父母。父母往往在忍無可忍的情形下動了手,事後又十分後悔、自責。

關於體罰對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

1、影響親子感情。

2、養成暴力傾向。

3、傷害自尊心。

4、造成懦弱、自卑的性格。

5、導致拘束、緊張情緒。

6、學會撒謊。

7、讓孩子失去內疚感。

顯然體罰是不可取的。不體罰小傢伙一點兒都不怕家長怎麼辦呢?想想自己小時候,父母一句話,哪有不聽的膽量和道理啊!怎麼樣才能做孩子心目中有威信的父母呢?

注意自身言行,家長要樹立威信,一定得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做到:

1、知己知彼才能保證教育威信。我覺得家長的威信應該建立在行爲之有效的教育方面。如果家長的教育得不到孩子的改變及行爲,那就說不上有什麼威信了。主要看孩子年齡在什麼階段上,多多瞭解孩子心理,抓住他的心理進行教育,我想是可以改變的。

2、做爲家長就要說話算數,說到做到。我想威信就是讓孩子對家長產生一種信任感。這可不是靠打罵,說能做到啊。作爲父母的要言而有信纔是重要的!

3、管教與愛共存。平時孩子有錯誤要及時嚴家管教批評,批評完之後要安撫,開導他,使他感受到父母是愛他的,這樣纔不會使孩子產生畏懼及抵抗的心理。

4、以身作則。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父母要以身作則,平常的惡習都要改過。做好榜樣。好多孩子的習慣都需要家長去糾正,糾正的時候不防自己做給孩子看,做一回模範才行。身教剩於言教。

5、少而精確的管教。不要有事沒事都要嘮叨幾句孩子,這樣會使孩子心理產生厭煩而不聽你的話。這時我想作爲父母的應該配合,合理的對待孩子。

6、要做到現代教育。民主管教是嚴格了,可叫孩子處處聽於你的支配對家長必須服從是不是把孩子的地位霸佔了。要平等的對待孩子,家長不要太在乎面子和權威,自己有錯誤的時候要主動向孩子道歉,認錯。這樣才能使你很容易和孩子溝通。

  關於家庭教育的優秀讀後感範文篇2

縣家庭教育學會成立大會的伴手禮之一,就有一本陳鶴琴《家庭教育》。根據會前預估人數,購買書籍,做到了略多幾本,以防不足。不想,實際參會人數遠遠超過預期,全體理事以上人員都不取,才勉強應付。清理會場時,有幸讓菜當在角落裏找到一本“倖存”的,帶回一讀。

菜當希望讀它建構一個家庭教育知識框架,不想此書完全出乎菜當對一般理論著作的理解,十分易讀有趣。菜當一口氣就看了三分之一,然後再兩次就看完了第一遍。

小孩子的三種基本能力。

陳鶴琴的《家庭教育》一書應該成爲《小孩子(一鳴)教育方法》更爲貼切,全書共十三章加附錄,分成從兒童心理、學習的性質與原理、普通教導法、衛生習慣、遊戲及玩具、勇氣、父母榜樣、待人接物、懲罰、經驗增長、環境等進行詳細地論述。

作者認爲孩子生來沒有什麼觀念,但是具備三種基本能力,是一生做人的基礎。

1、接受外界刺激;

2、這種刺激在腦筋中肌肉裏或者可以保留着;

3、他受到那種刺激到相當時期,會有相當的反應。

菜當認爲作者由此演化成全書的理論依據,認爲我們應該給予孩子良好的環境,實施積極的、正確的、鮮活的、具體的、長久的教育刺激,使之在孩子腦筋中肌肉裏保留並積累至反應,從而激發孩子的主動學習行爲,成爲習慣,最終培養成爲遵守公德、服務社會、濟世救民的合格公民。

兒童的七種基本心理。

陳鶴琴在開篇第一章就羅列了孩子的七種心理。

1、好遊戲;

這就意味着成人要多多創造條件並鼓勵孩子參與遊戲,提供合適的玩伴、運動衣着以及各種“活”的、安全健康的、優美的、堅固的、易於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玩具(也可以是水或動物等),並鼓勵孩子玩後及時主動整理收藏;積極讓孩子參與畫圖、看圖、剪圖、剪紙、着色、穿珠、錘擊、澆花、塑泥、玩沙等活動,培養孩子的肌肉能力、審美情趣和創造力。

2、好模仿;

成人要以身作則,正確示範,做到公平、禮貌、誠實、公正對待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行文明、表裏如一,同時注意選擇良好的環境。

3、好奇;

鼓勵孩子的好奇心,帶孩子體驗和見識,參與實踐,產生問題,同時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成人不輕易給予答案,以免造成依賴心理。

4、喜歡成功;

提供難易適中的任務,讓孩子接受挑戰、體驗成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5、喜歡野外生活;

多多帶孩子到戶外去,而不是關在家裏,怕孩子弄髒衣服、受傷、受累或受涼感冒,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充分實踐,發展體力,增長知識。

6、喜歡合羣;

給孩子良好的夥伴或馴良的動物,發展其社交能力和愛心,習得遵守社會規則意識。

7、喜歡稱讚。

學會用合適的言辭讚賞孩子,進行積極暗示和鼓勵。

如何責罰孩子?

不要以成人的標準要求孩子,理解孩子處在其年齡段的心理動機,要充分體察其犯錯誤的背景及原因,通過誘導勝過打罵、恐嚇、哄騙等方式,非得責罰時,也要注重時間和方式。

一方面予以充分機會以發展自動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一方面限以自由範圍使他不得隨意亂動,以免侵犯他人的權利。

  關於家庭教育的優秀讀後感範文篇3

父母把孩子養育成人,是一件快樂的事,在孩子身上寄託着我們做父母的全部希望。但教育孩子卻是一件苦惱的事情。父母費盡了心血,孩子卻總不能如自己的理想。有的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有的父母節衣縮食儘量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孩子卻滿不在乎,甚至對父母不滿。有的孩子把父母的教導視爲羅嗦。現在的孩子也不知怎麼啦?難道是我們在家庭教育上出現了問題嗎?

培養一個好孩子不容易,家庭中的一切都是教育,而且在人的成長中伴隨終生。

1、可用家人的觀念、行動引領孩子知道什麼是健康,怎樣保持健康,這個最重要,沒有健康,別的無從談起。

2、用謙和、善良的心去教育孩子,讓孩子心中有愛,這是全家永遠保持和睦關係的動力源泉。

3、把分析事物的正確心態告訴他,使它成爲心胸豁達、志存高遠、明辨是非、目光長遠、勇於面對困難、堅毅的人。

4、用專心做事的態度影響他,使它成爲做事細緻、注意力集中,能恰當評價自己的勞動、不淺嘗而止的人。

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疼愛,更是約束,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責罵,更是引領。家庭教育不是事後的消防隊,更是事前的防火牆。家庭教育少在孩子身上找缺點,多在自己身上找不足。不是事前沒考慮到,就是事後做的不夠好。捷徑是從小多和孩子一起做事,娛樂,別把孩子的時間推給閒逛的孩子,交好朋友才能做好人。作爲家長,我們一定會努力配合老師的教育,爲孩子的明天,未來創造良好的環境而努力。通過學習一定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讓我們共同努力爲孩子精心編織美好的未來吧。

  關於家庭教育的優秀讀後感範文篇4

讀了《家庭教育》中的一篇叫做“求學的懸樑歲月”的文章,感觸很深。說的是前世界乒壇冠軍鄧亞萍苦心求學直至讀到劍橋博士的艱辛歷程。身材矮小的鄧亞萍剛開始喜歡上打乒乓球時,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她,但她的父親堅持對他說,你很優秀,真的,後來靠吃方便麪矜持集訓的她最終靠堅韌的毅力取得了驕人的戰績。

同樣,退役的她在只認識26個英文字母的情況下靠着頑強的毅力在清華大學讀完了英語本科專業,後又到英國諾丁漢大學攻讀碩士,再到後來就讀英國劍橋讀博士,從對英語一竅不通,到與外國教授用英語熟練交流,從開始的迷茫到後來的挑戰,每一步都是那麼艱難。

鄧亞萍學業上的成功於打乒乓球的輝煌,其實並非得益於她先天具備多大的天賦。恰想反,在條件對她很不利的情況下,靠內心那對強大的翅膀——毅力去支撐,靠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在人生道路上爲自己和他人樹立了一座座豐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人生有涯,知識無涯,不懈追求,走出人生理想之路。

  關於家庭教育的優秀讀後感範文篇5

仔細拜讀了《家庭教育》一書,覺得很有感觸,書中的內容廣泛而又平易近人,沒有一般教育理論那麼高深,很容易被接受進而產生共鳴,家庭教育讀後感。

陳鶴琴先生說:“小孩子生來是無知無識的,不知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他的一舉一動可說一方面受遺傳的影響,一方面受環境的約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時候,環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養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於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識之豐富,思想之發展與否,良好習慣之養成與否,家庭教育實應負完全的責任。”作爲一個母親,我對此觀點十分認可,特別是以下幾個觀點對我很有啓發:

一、把握好“愛孩子”和“管孩子”之間的度

不管該書發行所處的年代還是現在,過分溺愛和專制式的嚴厲管教始終是兩種普遍存在的錯誤態度和做法。前者是對孩子無原則的愛,它有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因而他強調“對子女要愛護,但絕不要溺愛”。當看到有些父母代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夠而且應該做的事情的現象,他指出家長的責任是幫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因此提出活教育中的兩個原則“凡是孩子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同時,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專制式的嚴厲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這種管教方法的後果只能是摧殘兒童的創造力,束縛兒童的思想。先生主張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對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別強調“做父親的應當同小孩作伴侶”,認爲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個表現。他認爲父子作伴遊戲的好處很多,既可以溝通父子間的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倫之樂,又可以利用作伴機會教育孩子,還可以發現孩子不好的行爲和思想,及時加以糾正。

二、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陳鶴琴多次告誡家長:“做父母的教養子女第一條原則,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則’這條原則”。在嬰幼兒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直接或間接影響小孩;即使進了幼兒園,老師和父母對於小孩子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於兒童與父母相親的愛力深,相處時間長,他們對兒童的影響仍然特別大,往往兒童在學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卻抵擋不住家庭環境的影響,讀後感《家庭教育讀後感》。因此,做父母的必須處處以身作則。教育孩子其實也是家長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過程。爲了教育孩子,我們應該儘可能地放棄無規律的生活,隨時檢點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陳鶴琴家庭教育理論的重要觀點,我覺得這裏的“一致性”應該是一種比較寬泛的概念,不僅指家園或家校教育的一致性,也指“家長教育的一致性“,做父母、祖父母的對於幼兒的教育應有一致的措施。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寬嚴不同,孩子就無所適從,甚至會產生投機取巧、輕視長輩,甚至虛僞等流弊,非常不利於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質的培養。

家庭教育既是一個古老的課題,又是一門嶄新的學問。陳先生對家庭教育理論的研究和實踐,爲中國現代家庭教育理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提供了具體的方法,特別是《家庭教育》一書所提出的一些原則和方法,是我們現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教科書。

家庭教育發展到今天,家庭教育已成爲每個家庭、每個老師、每所學校乃至整個社會極其關注的一個社會問題。近來讀20世紀初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的教育專著——《家庭教育》,頗有感觸。

當前,我們很多的家長和老師對孩子身上表現出的種種問題感到十分困惑,究其原因還在於我們作爲師長的身上,是我們沒有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指導作用。在深入一點說,是我們做師長的沒有認識到孩子的教育是從一出生就開始的。當孩子呱呱落地、當孩子牙牙學語、當孩子初次嘗試邁出人生的第一部、當孩子第一次向父母索取、當孩子第一次表現出喜怒哀樂時,我們就應該加以關注並施以教育了。但恰恰很多時候作爲孩子第一任老師的父母卻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對孩子的種種表現表現出聽之任之漠然的態度。而隨着孩子進入學校,作爲教育者的我們,對於兒童心理學、教育學也知之甚少的話,我們的孩子將會沿着怎樣的軌跡發展呢?我想,這既是很多家長、從教者所困惑的緣由吧。

翻閱近一個世紀前的《家庭教育》,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關於家庭教育的優秀讀後感範文篇6

近日,拜讀了我國現代着名教育家、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陳鶴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書。此書分十三章,以淺顯平實的語言,闡述了兒童的心理特點以及爲人父母者如何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書中陳鶴琴先生運用了一百多個案例,而其中絕大多數案例都是有關兒子一鳴的。從所舉事例可以感受到,陳鶴琴先生在教育子女上,非常用心、細心而有耐心,其程度超過許多的母親。陳鶴琴先生對自己的子女進行了長期的觀察試驗,探索出了一條科學的家庭教育道路。

陳鶴琴先生指出,“對於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應當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態度。”此話說得不無道理。在不少家庭裏,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大多采取的是這樣的作法: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一個對孩子怒氣沖天,大發雷霆,一個卻對孩子好言相勸,哄騙利誘。如此一來,孩子便可能會得寸進尺,甚至對父母之言產生輕視之感,教育的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不僅如此,年輕父母與爺爺奶奶輩之間,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必須採取統一的態度。此外,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也同樣如此。作爲教師,不管是學習習慣還是生活習慣,一旦發現了問題,都會嚴肅對待,認真教育。可現在很多家庭,要麼是稱沒時間管教孩子,要麼是過於溺愛孩子,對於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極不重視,聽之任之,放任自流;更有甚者,家長所教的,完全跟學校教師所教的背道而馳。結果呢,老師辛辛苦苦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抵消,造成了1+1=0的後果。這豈不令人難過?因此,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方方面面都應該達成一致,這樣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書中124頁,有這樣一句話:“做父母的對待子女應當有相當的禮貌。”陳鶴琴先生的話,促人深思。是啊,不管是父母,還是教師,我們面對的都是孩子。雖然他們年齡小,但同樣是獨立的有個性的完整的“人”。因此,我們在與孩子相處時,就應該遵守這樣一個原則,把他們看做一個真正的“人”!既爲真正的“人”,就應當享有作爲“人”的尊嚴。我們就應當同樣給予他們尊重,而不能因爲是他們的父母或教師,就任意的訓斥,或時整天板着臉孔,做出一副威嚴無比的樣子。這樣,有可能表面上讓孩子馴服了,但孩子的內心呢,卻不見得信服。甚至,還會在父子、母子或師生之間,出現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導致彼此的隔膜。此舉,實在是百害而無一利啊!但如若尊重孩子,則孩子會心悅誠服地接受父母或老師的教誨,教育效果自然很好。同時,有了尊重作基礎,孩子與父母或教師之間的關係則會顯得和諧、和睦而快樂。這種良好的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則是用金錢也買不回來的。同時,孩子是善於模仿的。父母或教師的言行會在耳濡目染中影響孩子,潛移默化地教會孩子怎樣與人相處,怎樣尊重他人。

陳鶴琴先生在書中還提到,“做父母的應當教育小孩子愛人”。看到此處,不禁想起了一位學生家長曾經愁容滿面地對我說起的一句話:“真不知道現在的孩子怎麼了,一點兒都不曉得關心父母!”其內心的憂慮,溢於言表。我想,有此煩惱的肯定不止她一人。其實,這怨不得孩子。孩子不是生下來就什麼都懂得,需要後天的培養。爲人父母者,肯定都非常愛孩子,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掏心掏肺地爲孩子操勞,爲了孩子,再苦再累都在所不辭。但可憐的父母們忘記了一件頂重要的事,忘記在愛孩子的同時,教會孩子關愛他人。於是,培養出了一大批自私自利的小皇帝和小公主。於是,父母們無奈地發出上述的感慨。其實,教會孩子關愛他人,並不難。關鍵在於,爲人父母者要有高度的教育意識,要善於抓住生活中一個個轉瞬即逝的教育契機,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愛心培養。比如,家人生病時,可讓孩子端水拿藥,噓寒問暖;吃飯時,教孩子把好吃的飯菜夾給長輩吃;出門購物時,讓孩子幫着拎東西;家人生日時,自制或選購小禮物,並送上幾句祝福的話語;遇上自然災害,引導孩子用零花錢爲災區捐款……事不在大小,但只要父母有意識地長期進行訓練與培養,那孩子必定會成爲一個富有愛心、關愛他人的人,而不會成爲爲世人所不齒的自私自利之徒。

“凡小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情,你千萬不要替他代做。”這是陳鶴琴先生在書中提到的一個觀點。其實,這其中的道理,爲人父母者可能都懂。可真的遇上,卻還是忍不住動手幫着孩子做了。就拿我來說吧,兒子小時候,生怕他剝不好葡萄,總是一顆顆剝皮去籽後再送到兒子嘴邊。做其他事,也是如此,關懷備至。老公發現後,極力反對。細細想來,自己的確做得不夠高明。表面上是愛兒子,實際上卻在無意中害了兒子。讓孩子做能所能及的事情,好處多多。首先,在孩子獨立做事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遇到困難,爲了克服困難,他們自然會積極動腦,想辦法解決。這將極好地促進孩子的思維的發展。其次,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事,可以發展他的雙手的小肌肉,訓練並提高雙手的協調性和靈活性,而這又將促進孩子大腦的發展。第三,孩子獨立做事,可能成功,可能失敗。成功,則可從中獲取寶貴的經驗;失敗,則從中汲取沉痛的教訓。因此,成功也好,失敗也罷,對於孩子來說,都是非常珍貴的鍛鍊機會,都將很好地幫助孩子積累實踐經驗,以免重蹈覆轍,提高做事的能力。第四,讓孩子在獨立做事,則孩子就會獲得成功的機會,就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而這種成功的體驗,是父母所不能給予的。在享受成功喜悅的同時,孩子的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強,從而激發起再一次衝刺的信心和慾望。因此,爲人父母者,何不放開手腳,讓孩子們獨立地做事呢?

沉浸在字裏行間,聽陳鶴琴先生娓娓道來,真的是受益匪淺。陶行知先生曾讚道:“這本書是兒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因此,真心希望有更多的爲人父母者能捧起此書,認真拜讀,這樣,“小孩子可以多發些笑聲,父母也可以少受些煩惱了”,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