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房間裏的大象》讀後感大綱

《房間裏的大象》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導語:沉默到底是不是金?我們是沉默的大多數嗎?讀一讀《房間裏的大象》吧,把你打破沉默,把你房間裏的大象請出去。

《房間裏的大象》讀後感

  《房間裏的大象》讀後感一:

本書是從社會學的角度來探討個人和集體生活中的共謀性沉默的,房間裏的大象,一個英語諺語,用來表示大家都知道卻不提及的事。腰封上寫着,這是"關於集體沉默的第一本完整研究著作"。作者據說在學院生涯中受到了什麼集體沉默事件的委屈,於是努力解剖這頭討厭的大象。

和許多學術論文一樣,本書從歷史和現實生活中搜羅出許多例證,試圖給他們一種合乎邏輯的排列。出於對討論主題的興趣,你滿懷期待的往下看,最終卻得不到比幾句話就能概括的觀點更多的啓發了。好在這裏的例證還算有趣,文章也短,讀來不會有太多怨言。

討論中有幾處我個人比較感興趣的地方,一是我們投射注意力的方式會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社會習俗的制約?認知系統像一個濾網般,把對此係統來說無用或不合常理的信息篩掉。另一個是權力在沉默和否認中的作用。它不僅包含更大的可關注視野,還包含控制他人可關注視野的能力。這兩種作用的綜合,讓許多情形介於"視而不見"和"心照不宣"之間。對某些社會事件之集體沉默,恐怕是一大部分人天真無辜、毫不知情,而一小部分人才閉目塞聽、避之不及吧。

儘管打破沉默往往會給自己帶來危險,作者號召大家還是應當把大象從房間裏請出去,並且預言大象被衆人認真凝視後體型會縮小。這麼做雖然困難重重,卻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不過實際操作起來,是不是應該首先讓無意識的大多數明白,那兒真的有一頭大象呢?

  《房間裏的大象》讀後感二:

《房間裏的大象》是一本關於心理學方面的書。在英語裏有句諺語“房間裏的大象”,直接的意思就是房間裏的人們,對於存在於衆目睽睽之下,房間裏的一頭大象卻視而不見。引申的意思,人們對於駭人聽聞、顯而易見而存在的某種事實和狀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裝聾作啞,無動於衷。

本書從英語諺語“房間裏的大象”入手,從社會學角度剖析人們私密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對於某些顯而易見的事實,集體保持沉默的社會現象,作者將之稱爲合謀性沉默。作者闡述了合謀性沉默的成因、組成形式、參與者的動機和表現,以及這種沉默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並探討了打破沉默的可能和方式。

當今社會,很多人都奉行“沉默是金”的原則。我想,最初說這句話的人,他的目的應該是告誡人們要少說多聽,要少說多做。但是現在,“沉默是金”已經成爲越來越多的人面對事情時逃避的`藉口。很多人覺得,沉默了就能避免成爲壞人。但是,即使你什麼也沒做什麼也沒說,你就真的能這麼確定自己是個好人嗎?

我們都很厭惡惡人,因爲惡人總有爲世人所不齒的言行。惡人的劣言壞行固然可憎,但是好人視若無睹的沉默更可怕。世上有很多不幸是源自沒有說出口的事,而這些不幸卻有很多是原本可以避免的。我們雖然自認只是不讚一辭的旁觀者,卻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沉默的共謀者……

生活中類似“房間裏的大象”現象挺多,人們基於多種原因和考慮,對這頭龐然大物採取了沉默和否認態度。最常見的比如爲避免尷尬,人們對於身體有殘疾的病人,往往回避殘疾這個話題,甚至儘量迴避談及身體器官的稱謂,這樣做也是爲了表現出“舉止的優雅和得體”。再比如,家屬和醫生對於身患絕症的病人,也往往對嚴重的病情絕口不談,或者矢口否認。

還有的沉默或者否認出於恐懼,比如15世紀意大利思想家布魯諾,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後被羅馬天主教廷以傳播“邪說謬理”燒死在羅馬廣場,而同時代的許多思想家和科學家,卻選擇了集體沉默。

其實很多時候,人們所恐懼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損失或者肉體上的暴力傷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類羣體孤立。也就是說,他們的沉默並不是出於避免尷尬和害怕自身物質和利益受損,僅僅是避免怕指出“房間裏有大象”這一事

實,而被選擇保持沉默的同伴和族羣“孤立和仇視”。因爲對他們而言,指出房間裏有龐然大物的存在,就彷彿在寂靜暗夜憑空放了一槍,擊碎了那些視而不見人的美麗幻象,驚擾了他們的美夢,會被“天聾地啞”者視爲搗亂分子,而受到強烈的批評和指摘,甚至孤立和仇視。 因此,出於對歸屬感的依戀,他們通過沉默來實現溫暖的“合羣”。解放前爲理想浴血奮戰、出生入死的革命家,解放後卻在屢次政治運動中保持沉默、隨波逐流,很難說僅僅是因爲貪生怕死,更多的恐怕是因爲他們害怕被革命隊伍拋棄,成爲一個“精神上的孤兒”。對認同感、歸屬感的強烈需要,大約是寫在人類基因裏的密碼,這個密碼有時候會成爲勇氣的源泉,有時候卻讓我們蒙上了自己的眼睛。

很多時候,人們拒絕發聲,那是因爲發聲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承擔責任。比如說我們談論中東局勢不穩定的問題,那我們就不得不找出維持穩定的辦法;比如說我們談論全球變暖意味着我們要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意味着我們可能要選擇不買車、少開暖氣和空調、刻意節約用水;又比如說我們談論現代社會裏動物的養殖和屠宰方式,那就意味着我們要爲動物權利吶喊,甚至嚴肅地對待素食主義這一主張。所以,爲了逃避責任和不安,“還是不談這些”爲好。所以沉默是金。但是大象並不會因爲你不談論它而消失,你可以不談論它,甚至不談論這種不談論,但是不穩定的因素仍然存在,依然有人要在戰火和爆炸中過着心驚膽戰顛沛流離的生活,全球還會繼續變暖,被迫害的人還在呻吟,養殖場裏的牛羊豬還是在絕望中度過它們悲慘的一生,而我們,還是要在所有這些痛苦面前接受良心的審判。

歷史終將會記取,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悲哀,不是壞人的過度囂張,而是好人的過度沉默。如果我們繼續不說不看,不討論,繼續裝聾作啞,那房間裏的這頭大象就會永遠存在。我們需要有勇氣指出“皇帝的新裝其實不存在”的小男孩,或者說我們需要小男孩的這種精神。如果說,我們敢於面對這些慘淡的、甚至是鮮血淋漓的事實,那麼房間裏的大象總有被戳破的一天,真相也總有大白於天下的一天。世間的許多不幸,都是由避而不談造成的。但合謀性的沉默與否認,並不能改變“房間裏大象”存在的的事實。沒有人是與世隔絕的孤島,世間萬物是出於聯繫之中的,我們所有的人是一個整體,沒有人能在這個社會中置身世外,不要再認爲別人的痛苦與己無關,別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所以,不要再去問喪鐘是爲誰而鳴——它就是爲你而鳴。

所以這本書的意義,在於提醒我們直視我們生活中的沉默。直視沉默也就是抵抗制度性遺忘和集體性否認的壓力,直視生活中不被陽光照耀的角落、被壓迫者的痛苦和我們自己的軟弱。人們習慣於用政治或社會的壓制來爲自己的沉默辯護,卻往往忘記了正是自己的沉默在爲這種壓制添磚加瓦。我們儘可以堵上自己的耳朵或者捂上自己的嘴巴,但是當房間裏有一隻大象時,它隨時可能擡起腳來,踩碎我們天下太平的幻覺。

  《房間裏的大象》讀後感三:

沉默是金,人們常說。這話還被寫成大字,鑲在框裏,貼在很多牆壁上。人們用它來告誡自己:言多必失,少說多做,禍從口出,實幹興邦,空談誤國。總之,能閉嘴的時候就閉嘴。

但是馬丁?路德金說:歷史將記取的社會轉變的最大悲劇不是壞人的喧囂,而是好人的沉默。

“房間裏的大象”,在英文裏,意指所有那些觸目驚心地存在卻被明目張膽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實或者感受,就是那些“我們知道,但是我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該知道”的事。就像“皇帝的新裝”是個典型的“房間裏的大象”,但“皇帝的新裝”只是個隱喻。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也實際的存在着。在某電視相親節目中,某個女嘉賓們總是說沒有專門的男嘉賓爲她專程而來,專程爲她而來她就會走。可是當有男嘉賓爲她專程而來時,她又說不合眼緣,沒有心動的感覺而拒絕牽手。但她絕對不會談這個男嘉賓條件不好的事實,這時候,電視屏幕裏站着一頭大象。我也覺得他們說的很有道理。

有些時候,沉默也許是起源於善意和禮貌,比如在臨終親友面前,我們不願意談起他們的病情,比如和一個口吃的人聊天,我們假裝注意不到他的口吃。但是另一些時候,沉默源於怯懦。人們害怕權力,害怕高壓,害怕失去升官發財的機會,害怕失去房子車子,於是沉默成了自我保護的機制。高貴是高貴者的墓誌銘,沉默是沉默者的通行證。這在我們的周圍是時刻存在着的。比如說某個單位,在執行的機制過程中就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但是執政者也知曉,員工也知曉,這些弊端所有人都知道因爲它的存在阻礙整個企業的發展,但是人們都不說,都不去改變它。國爲領導者去說,他擔心因爲他的舉動會讓他失去現在這個位置,因爲前任或前前任都沒做改變,大家都相安無事,沒犯錯誤,個人發展得很好。員工進管工作很不方便,效率不高,但是也不敢說,因爲別人都沒說,都沒給領導找麻煩,如果自己說了,因爲自己給領導找了麻煩,所以這會對自己非常不利,甚至於丟飯碗。所以大家都保持沉默,事情也就得不到解決。

另一些時候,人們所恐懼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損失或者肉體上的暴力傷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類羣體孤立。出於對歸屬感的依戀,他們通過沉默來實現溫暖的“合羣”。對認同感、歸屬感的強烈需要,大約是寫在人類基因裏的密碼,這個密碼有時候會成爲勇氣的源泉,有時候卻讓我們蒙上了自己的眼睛。我覺得這個觀點真是一針見血,因爲如果你說出了真實的情況,你和他們的觀點不一致了,這就有可能戳到了他的痛處,讓他的弱點暴露出了他的弱點,他自然就會孤立你,負荷他的人就會不一樣。

所以,沉默的人數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難——因爲當越來越多的人捲入沉默的漩渦,從這個漩渦中掙脫出來需要的力氣就越大。歷史上的先知,往往命運悲慘。面對第一個站出來大喊“屋子裏有大象”的人,人們往往不會順着他的手指去看有沒有一頭大象,也不會承認有一頭大象,而是怒斥他。甚至,他們會因爲那個人的勇氣映照出自己的怯懦而惱羞成怒,你那麼大喊大叫幹什麼?譁衆取寵、愛出風頭、不識時務,神經病。因爲有第一個人站出來,這樣破壞了他們認爲現在存的“美好的一切”。“沉默如癌細胞般分裂生長”,房間裏的大象就這樣在“合羣”的人們的相互擁抱中越長越大,肆意地破壞着房間中的真正美好的一切。

好在隨着大象越長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隨之加大——因爲隨着大象越來越大,掩蓋這頭大象所花費的成本也會越來越高,並且,目擊者的增多也意味着出現“叛徒”的可能性在增大。最終,就像有個小孩子小聲的一句嘟囔“皇帝沒穿衣服”,就可能使這頭充氣大象瞬間癟下去。但是我們現在卻往往缺少這些聲音。

拒絕發聲並不奇怪,因爲發聲不但需要勇氣,而且意味着承擔。直視沉默也就是抵抗制度性遺忘和集體性否認的壓力,直視生活中不被陽光照耀的角落、被壓迫者的痛苦和我們自己的軟弱。人們習慣於用政治或社會的壓制來爲自己的沉默辯護,卻往往忘記了正是自己的沉默在爲這種壓制添磚加瓦。我們儘可以堵上自己的耳朵或者捂上自己的嘴巴,但是當房間裏有一頭大象時,它隨時可能擡起腳來,踩碎我們天下太平的幻覺。

讀了這篇文章之後,我突然想到朋友給我講的一個真實的例子:他說,他有點失望,想不到他選擇的他認爲應該是行業內鼎鼎有名的大企業,是他千挑萬選才找到的工作。但是現狀讓他並不是很滿意。他說他不是對個人的發展不滿意,也不是對自己的收入不滿意,而是他覺得現在公司發展現狀不滿意,他認爲公司的現狀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他是個完美主義者,也是個實幹家。他認爲他們公司應該比現在要輝煌。我問他爲什麼時,他很傷心的說了其中的幾點,他說,比如他們公司的名字,在當地很多人都不知道,只有本單位的職工和家屬及親屬知道,這點他認爲宣傳力度不夠;比如公司現有的一些辦公設備及軟件,他認爲太老了,阻礙了公司的發展,也降低了工作效率真,他認爲有些工作比如幾分鐘能辦完的事,現有的辦公設備可能會需要幾個小時,但是公司沒有更新的跡象;再比如,公司對員工的思想教育問題,他認爲這點是最重要的,員工雖然是幹活掙錢,理所當然,但他們也有個興趣愛好在裏面,他們既然選擇了這個公司,就證明他還是比較喜歡這份工作的,一定要讓他們在開心的環境中工作,工資不能一直漲,但是精神鼓勵應該上去,他說他們公司從未開過全體員工大會,公司裏的大型事件似乎從來只是跟幾個人有關,其它的員工甚至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員工從來沒有榮辱與共的感覺,他覺得這一點是最致命的,公司的事沒有讓他感到自豪感,這是不行的,所以很多員工的工作熱情不是很高,只要完成分內的工作不犯錯誤就可以了,不會發揮他們更大的能量,這樣不會爲公司創造更多的利益和價值,這樣就很可惜。我覺得他分析的很有道理,這是一個典型的“房間裏的大象的例子”,也勸他不要失望,對公司要有信心。

人生活在一樣複雜的生活環境中,難免遇到“房間裏的大象”這種情況,但是我們要想辦法找到打破這種局面的辦法,每個人都做出自己的努力,讓我們的一切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