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常識》讀後感範文

《常識》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2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常識》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常識》讀後感範文

《常識》讀後感範文1

一日,在網路上閒逛看了一段關於樑文道先生的專訪視頻——他出版了一本書《常識》。書名很有意思,似乎很大膽,可我覺得又合乎作者的風格及見識。通過文道先生的節目,我對他形成這樣的印象,即:看事情獨有自己的見地,談觀點思維清晰連貫,做主持自然灑脫地到別的人學不來。是不是有點鐵桿粉絲的癡迷勁?呵呵,這點要澄清,我從來不做任何人的粉絲---那樣挺是傻乎乎的,欣賞一下倒還可以。知道他老人家也常寫時評專欄的,略讀過幾篇,感覺還行,不免地惦記着要買本《常識》來看看到底樑先生要講的是些怎樣的常識!

又一日,週末晚飯後和俺家先生在外語學院閒轉,路過一小書攤。一眼看去,盡是些盜版的經典書——像什麼《國富論》、《現代漢語字典》,獨獨得除去這本封面設計之簡潔素淨的《常識》,絕對地正版,純純的白色扉面上赫然地印着“常識”兩字。於是第二天偷懶不做家務有了理直氣壯的理由——要看書賽。

還沒讀完《常識》,大致知道了樑要講的常識。反正,我這樣理解的:集結成冊的正是之前作者陸陸續續發表於各報各刊的時評文章;其關注的不止於中國的兩岸三地,不止於文化、民生;其透露出的不僅有對當今中國社會尚存的死角暗處的擔憂,也飽含着很恰如其分的民族自豪感;其理智地引導讀者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明白大家之前看問題的偏頗及原因——歸總來看正是我們正在步步缺失掉的常識。這裏的我們包括了普通的大衆、政府以及又導向性話語權的媒體;而常識呢包含了得當的民族自信心、正確的分辨事物的能力等等吧。

還沒讀完,要接着讀了。推薦一下,挺好的一本書,我覺得。語文沒學好,字句都乾癟得厲害,汗顏。

《常識》讀後感範文2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安全知識教育對於他們非常重要。通過安全知識教育,使廣大青少年樹立安全意識,瞭解安全常識,學會自我保護,提高應變能力,儘可能減少和杜絕各種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通過閱讀本書我瞭解到學生在校園安全、交通安全、實訓安全、社會安全以及自然災害防範等各方面存在的安全問題,以及這些安全問題的防範、處理方法;另外,還學習了人體傷害與急救常識。

學生人身安全是關係穩定社會、穩定家庭,發展中小學基礎教育的一件大事。學生的安全問題,歷來受到黨和政府的極大重視。國家教育部就此多次召開專門會議、下達文件,指導安全教育的實施。那麼,在教育崗位上的我,如何先做好對身邊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呢?

通過對本書的學習,我對此作了以下關於安全教育的總結:

一、校內的安全教育

1.在學校裏不能進入綠化帶,不能攀爬樹木、欄杆、圍牆;上下樓梯、走廊通道不能追逐打鬧及奔跑;雷雨天不要觸摸防雷引線;經常注意檢查班裏的門窗是否完好,經常注意檢查班裏的牆體是否有裂縫、傾斜的現象。

2.在校期間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紀律,服從學校老師的教育和門衛的管理;上下樓梯輕聲慢步靠右走,不追逐不打鬧,有同學摔倒要立即停止腳步,不驚慌、不尖叫;不要從事危及自身或者其他同學人身安全的活動,特別是上體育課和課間活動,不能做危險遊戲,不得擅自離開校園(班級),嚴格執行點名制度,有事確需外出必須徵得老師的同意後方可離校(班)。

3.不帶易燃、易爆物品進入學校;不觸摸教室裏走廊上的電線、網線、電話線、開關、用電器;不砸不敲走廊上的消防栓。

4.不到幼兒園滑滑梯,在體育器械場活動時要有老師的指導,不能獨自在場內做危險運動。

5.各班明確學生緊急撤離教室的要求。

二、校外的安全教育

1.上放學路上不要把路邊的公共設施、人文景觀當玩具玩或當馬騎;不要靠近建築工地,更不要在工地下行走;注意預防周邊樹木的倒下;等候汽車時不要追着汽車跑。

2.放學回家時,要排隊離開學校,過馬路時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過;上學放學直接到校或回家,不要在馬路上游玩嬉戲,不到工地玩耍,不在路邊攤點滯留玩耍、不攀爬路上建築物、圍牆等,以免摔傷。不要在學校門口或者賓館門口等路面平滑的地方做溜冰動作;不要在專業溜冰場所以外的地方溜冰或穿溜冰鞋到學校;下雨天,不能到有積水的地方、水流湍急的道路河道去玩耍嬉戲。

3.學校嚴禁同學們私自或結伴去溪、潭、池塘、蓄水池戲水。

4.不滿12週歲的學生不能騎車上學。

5.注意個人防範安全,教育學生遇到恐嚇和搶劫事件要鎮定自救,不貪小便宜,不要隨便接觸陌生人,不要聽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語,不吃不拿陌生人的物品。

三、其他要求

1.教育學生自覺閱讀關於交通安全、食品衛生、預防流行性傳染病、用電用火安全等方面的書籍,加強防範意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關心愛護學生,做好學生心理輔導工作。

2.加強游泳安全教育,嚴格做到“五個不”、“八個避免”的游泳紀律。

3.拒絕乘坐報廢車、無證車輛、超載車輛以及貨運車、機動三輪車、農用車等非客運車輛。

遵章守紀,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我。當我們能做到這一切的時候,我們的社會便向文明的彼岸又靠近了一步。重視安全,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更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呵護這文明之花,讓我們遠離傷痛,珍愛彼此的生命吧。

大地甦醒,春風又綠。我們要把平安的種子撒播進自己的心田。當它發芽開花、長成參天大樹,我們必將收穫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寧。

《常識》讀後感範文3

爲了提高我們的安全意識,老師佈置了一項有意義的作業,9月8日早上我媽媽共同觀看了小學生安全教育第一課,中國地震局震害防禦公司的副司長杜瑋和國家督學鄭增儀給我們講了許多安全注意常識,這讓我學到了課本以外的知識。

地震時,如果你在教室裏,要在老師的指揮下抱頭閉眼蹲到各自的課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離開,離開時不要擁擠。如果是在家裏,可以躲到牆角或者管道多整體性好的廚房等處。發生火災時,要迅速逃生,不要留戀室內的東西,出去時,用溼毛巾捂住口鼻弓着腰或者爬行逃跑,身上着火,一定要就地打滾,學會火災防範自救能挽救自己和別人的生命。游泳時,沒有家長帶領,小孩不要自己下水游泳。每年暑假新聞中都會提到今年有多少人溺水,因爲有些小學生貪涼、好玩,在沒有大人的陪同下到河邊玩水,而不幸溺水,留給家人永遠的悲痛,如果想玩水,可以到游泳錧,也可以在大人的陪同下到安全的淺水區玩一玩,這些也是不錯的建議。

這些都是對我們小學生都是非常有用的知識,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常識》讀後感範文4

今天我爸爸給我買了一本書叫做《小學生必備安全知識》我剛剛開始時覺得很無聊,都快六年級了,還看這種幼稚的書,我爸說:“只要你看了之後,就肯定會有

許多的知識知道了的。”我在無奈之中只好答應了我爸,可後來我看了之後受益匪淺,裏面比如說:小明在家中聽到了門外的聲音,他想是壞人,可是聲音很像他爸爸的朋友,那該怎麼辦呢?如果你一個人在外面,回家,你就得小心翼翼了,要時不時的往後看,如果差不多每一次都有一個同一個人在你的後面的話,就有可能是強盜或者是土匪,你就加快步伐,後周圍的人說一下,一些好心的羣衆會來幫你的,如果沒有人的'話,儘量去人多一點的你知道的鬧市區,那那個人就找不到你了,你就安全了,然後你就馬上跟你的爸爸媽媽那裏,那裏還有一件事和我遇到的事情幾乎發生一樣,但處理方法都也一樣,就是在20xx年的時候,我們一起去天安門廣場去,因爲是跟旅遊團的時間緊迫不等人,那是我想上廁所,上完廁所之後,我回到了剛剛那個地方可是旅遊團已經不在原位了,我就站在那裏不動,我媽媽也馬上找到我了,可以說是有驚無險啊,還有那本書上說:“小李因爲吃飯時常常狼吞虎嚥的,導致消化不良,住進了醫院我也這樣,所以以後我要細嚼慢嚥的吃,可以更好的吸收營養。(.)

今後,我要正確的利用這本書上的知識來防身。

《常識》讀後感範文5

(一)

國學的天空是一部國人都應該看並且能看懂的書。

提到國學就不得不提到儒家和道家,他們的思想可以說影響了古代中國的文化歷史。

對於入世者,孔孟之道可謂必修;出世者則與老莊相伴。

孔子主張“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價值必須由內而發,人道確立則萬物亦得以安頓。孟子認爲“思誠者,人之道”,只要真誠,就可以體驗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嚴與偉大。

老子的修養方法是虛與靜,以道爲本源,由此孕生智慧,則人生的困境與虛無之感化解於無形。莊子相信人的最高智慧在於明白“未始有物”,既然哪些,在現實生活中,人生何必執着?何不逍遙自得,與道同遊。

儒道兩家亦頗有淵源,孔子多次問禮於老聃。而在百家爭鳴後,唯有儒道兩家存在至今。究其因緣,大有說頭。

兩者既有對立,也有互補。在不同時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對中國歷史起過很大的作用。在漢初,休養生息的政策之實施正是對道家之學的借鑑。而武帝時期,重用儒生也是國家要強盛的一種思想需要,正所謂不立不破。

對於中國的士人來說,儒家之學可立偉業,道家之學養天年。兩家之學爲中國讀書之人提供了兩條可以選擇的路,此路不通還有一條,衆人又何樂不爲呢?

當然了,一般都是先想平天下的嘛,人最初的理想總是很宏偉的。在現實的打擊下,理想破滅了,心靈需要慰藉。這就找到道家之學。我想這也是爲什麼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道家仍可存在發展。當然也和起清靜無爲,與世無爭有關。

(二)

讀《國學常識》,學經典知識,對我個人來說,有不少收穫和體會。一方面,從國學經典中獲得了許多新知識,提高了自身素養,特別是書中的管理理念,可以學以致用,對於我做好車間管理、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確實有用;另一方面,從國學經典中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快,自己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太有限,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必須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而學習,應該海納百川,博而精。新時代的知識技能固然要學,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要學。《論語》中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國學經典裏的知識也一樣,就像陳年佳釀,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國學經典才經得起推敲,經得起品味。《論語述而》中還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對我影響很深,讀書時我是個自信得有些自負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自傲。工作後利用業餘時間粗略地看了《論語》,現在,在工作的環境中才知道那句話說得太對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濟濟,通過不斷交流、學習可以取長補短,可以使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長足提高。

在爲人處世上,我也從國學經典中學到不少。曾學到過孟子的這樣一句話:“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更應該以此作爲行事標準。人可以窮,但是要有骨氣,要有奮鬥的決心,只要勤勞,就能創造財富。現代社會機遇很多,造就了很多暴富的人,但是由於來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顯得那麼不踏實。處在這個太平盛世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以“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來要求自己。

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引起了衆多外國學者的關注。他們來中國旅遊,來中國留學,特別想感受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我們不能像晚清時期的滿洲貴族那樣妄自尊大、閉關鎖國。但是當京劇、武術、中醫、古漢語文學等國粹漸漸遠離我們視線的時候,作爲炎黃子孫的我們應該把自己的經典拿出來細細品品,再去學其他的好東西。我一直認爲學習掌握一些我國的傳統文化,纔不愧爲一箇中國人。

(三)

《國學常識》一書並沒有看完,裏面的東西太多,包含的知識太雜,可以說是中國的一本百科全書,也可以說是一本十萬個爲什麼。書中講到了很多典故,習俗的來源,每個裏面都包含這中國上下五千年中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它包含了職官典制、法律文化、民生禮俗、衣食住行、體育娛樂、哲學宗教、語言文學、書畫藝術、戲曲曲藝、建築園林、中華醫藥等方面,可以說涵蓋了生活中得方方面面,好多問題可以毫不費力的在其中找到答案。

但是,我想說的卻是,這些文化,現在知道的人又有幾個呢,有幾個人會關注呢,社會是進步了,我們的知識面再不斷擴展,不斷的在接受新的知識,可是對於我們的傳統,我們卻一直在忽視,茶道起源於中國,而現在卻流行於日本,韓國也在申請中秋節,而中國人在幹什麼,在過聖誕,過2.14,我並不反對洋節,但是在過洋節的時候,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難道就要丟掉嗎,你問問現在的80,90後,100%知道2月14情人節,但對於七夕知道的就估計不多了吧。

《常識》讀後感範文6

這本1776年1月由署名“一個英國人”托馬斯.潘恩的小冊子《常識》號稱世界上第一本暢銷書,雖然全文很短,但卻寫的鏗鏘有力、以無法辯駁的堅定語氣告訴讀者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的愚蠢所在,北美大陸的獨立之意義。潘恩號召大家擺脫和解的想法,儘快動起來,因爲北美的情況獨立再合適不過了,一定要和英國脫離關係。他通過分析英國的政體、英國對殖民地的態度、英國的軍事能力、北美的軍事能力和資源,來論證:

北美不需要國王,法律纔是北美的國王;

英國是不可能讓北美擁有自己的海軍,英國國王會否決一切讓北美強大起來的法律;

英國也不會真的庇護北美,只是爲了貿易利益而爲之;

英國的軍事能力讓人望而生畏,但實際並未如此;

北美人少地廣,縱使負債進行獨立戰爭,也可以通過賣地償還貸款;

北美有逶迤的海岸線,還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做軍火生意完全可行;

北美人口正正好,這些人口好團結,也足夠軍事武裝。

以上結論均指向“現在獨立是最適宜的時候”這樣的結論。

當然潘恩還設計了北美的政體,並始終強調政府的作用是“自由和安全”,如果一種機制不能給人民帶來幸福感,那它就會帶來災難,應該摒棄。英國之所以存在君主立憲,不是因爲君主立憲制多麼的先進,更多的是英國人的民族自傲感,英國人對君主立憲的自豪感來自於下議院的共和制度,而不是來自他們的國王。他的很多說法都是來自聖經,把聖經的故事加以解讀,告知人民國王是人們自作自受的結果。還有世襲制,更是愚蠢之極。

《常識》讀後感範文7

託瑪斯.潘恩這個名字,我最早是在高中的歷史書上見到的,以 前對他寫的《常識》這本書也只是從歷史書上了解個大概意思,當時 的我,對《常識》這本書的理解就只有:美國人在這本書的激勵下, 向英國發起獨立的宣言。至於書本上的內容就一點都不瞭解。現在我 要去看這本書, 所以先上網搜一下托馬斯· 潘恩這個學者的背景資料。

雖然有不少人並不知道托馬斯·潘恩《常識》這本書,不過他的這本 著作在 18 世紀在北美可是熱極一時。

而我記得之前高中的歷史書寫, 當時在北美幾乎人手一本《常識》的。哈哈,我想這有可能是過於誇 張了。不過,對於當時北美的現狀來說,人們怎麼樣去建立一個沒有 國王的國家、如何建立一個把人的基本權利儘量維護好的國家, 這本 小冊子的普及實在是太重要了。

這次因爲要寫論文,我需要去看托馬斯·潘恩的《常識》 ,借這 次看書的機會, 正好把我在心裏面一直思考的問題給解決了。

《常 他在 識》 中把人民爲什麼要建立政府, 以及如果不對政府加以小心的戒備, 就會對人民的基本權利進行踐踏, 還有人的自然權利與政府的惡的本 質進行了說明。在裏面,我最記得的是“客觀的需要像一種吸引力似 的,馬上會把我們這些剛到的移民組織社會,而彼此從社會生活中所 得的幸福就會確立起來,並且只要人們始終互以真誠相待,就不必有 法律和政府的約束。

這一句就很深刻的說出人們可以自己管理自己, ” 並不一定需要政府。

我要說的是, 現在大家習以爲常的種種公民權利, 在 200 多年前的中國,還只是皇帝讓你有才能有的。所以說在 18 世 紀的那個年代,潘恩產生這樣思想火苗,就真的可以說是偉大的。

雖然我對潘恩的文學描寫習慣不是很適應,加上看的又是翻譯 本,所以難免對中間的意思理解出現偏差, 但還是可以看的出潘恩是 有冷靜地把人類從出現開始起認真思考過的。

書中較爲詳細的描述了 人怎樣適宜羣居,羣居後產生的利益衝突,法律的產生,以及公共事 務的維持, 當族羣擴大時, 公共事務不可避免的需要有專門人員來做, 這樣就產生的政府, 還有以後政府逐漸會因爲惡的本性而對公民權利 產生威脅、以及會把手中的職權濫用而爲自己謀利。

···議會成 “··· 員們由於對國家事務已積有經驗,將成爲幹練而發揮作用的議員,而 整個會議既經人民授權,就具有真正法定的權力。

”潘恩多次強調說, 要把政府的權力真正用到人民身上,不能濫用職權,來爲自己謀私。

不可否認,這本書的普及使得北美的大陸廣大居民意識到,他們有權 獨立,且獨立後要小心的設計一種制度,使之不至於在長年累月的運 轉之後, 慢慢從爲公民公共事務進行服務的機構轉變成一個隨處可見 的冷臉的辦事效率低下的利用職權貪污受賄的大事小情均以機密不 可外泄的理由進行搪塞人民的一隻由納稅人來供養的怪物。從這,我 相信而且潘恩在《常識》中也說明了, 《獨立宣言》的作者們,以及 美國憲法的制定者們,絕大多數都是《常識》的讀者,而這本身就是 一件很幸運的事。

這本書的名字讓我想起 09 年的高考作文, “常識”這個詞表達出 來的意思彷彿應該是大家不用看什麼書或者別的資料就能知道的事 情或道理,可就是這簡簡單單的一個詞,卻能讓 09 年的考生想到頭 暈了,也有多少人甚至一輩子都不曾想過或者有機會去接觸過, 他們 總以爲自己由一個看起來很偉大的領導人領導着, 卻不知道一個信息 流動性很差或只有單向信息流動的社會下可以把任何一個資質平庸 的人塑造成有史以來最聰明、最有道德、最有同情心的人,所以潘恩 在《常識》中強調:

“只有公開地和斷然地宣佈獨立,才能很快地解 決我們的問題; 決定北美的命運要依靠人民在議會中的合法呼聲,依 靠軍事力量,或者依靠平民的起義。

”獨立是維繫和團結北美的唯一 紐帶,就是說明人權的重要性。說起人權,這是人生來就有的,不過 首先還是得自己尊重自己,要不然就說不上別的啦。就像現在社會上 出現這麼多的有毒食品,這是不理別人的健康,連最基本的道德都沒 有了, 還說的上什麼人權呢?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有機會去看看 這本書,也能從中有所獲益吧。

《常識》讀後感範文8

打算寫幾篇關於自己讀書的感悟,算是工作之餘的一點消遣。其實算不上讀後感,也難以稱其爲書評,只是一些閒言碎語,因爲在翻看評論書籍或者瀏覽網頁時,我總是羨慕那些評論家,他們總是可以用華麗的詞語構造出一篇哲理深刻的文章,總有許多新的原理我不曾聽過,總有許多深層次的原因我未能想到。諸如現在火熱的羅玉鳳事件,可以挖掘到國人階級意識形態作祟;李宇春、曾軼可、劉著現象,是因爲社會分工導致人類進化趨同,此類種種,而我愚鈍,卻只能看到羅玉鳳背後的故意炒作,媒體的推波助瀾,只看到了李、曾、劉不過是社會中早就存在的人羣,被現代媒體的放大的緣故,好像專家們忘了中國戲曲裏面旦角大多是有男的扮演,有的演的比女的還像的這類傳統文化元素了。

“看不懂”這樣的評價,許多作者看來是一句褒獎的話,一來是他會認識是讀者文化素養不夠,二來他會覺得確實是自己的思想深刻,不會有伯牙子期似的知音,我也暗暗地下定決心,把“看不懂”作爲我寫文章追求的最高目標,然而當我讀完樑文道的《常識》時,一種內心蠕動了許久不可名狀的感受突然立體而清晰的展現在我的眼前,最簡單的東西往往最具有價值,何必苦苦效仿那些看似深奧的東西呢?

樑文道的這本《常識》是他一段時期時事評論的集冊,書名是他效仿美國奠基文檔之一——托馬斯·潘恩的《常識》(Thomas Paine)。書中每一個社會熱點他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但是與一些評論不同的是,他的觀點裏鮮有晦澀難懂的深刻道理,都是我們所熟知的“常識”。諸如他說“明明在點評志願者的救災行動,卻不滿足於民間集體動員的邏輯,硬要是扯到中西文化差異的高度,然後再結穴於華夏愛文化的基因本質。”看到這兒,你也就大概明白我文章一開頭的牢騷了。

“常識”在今天不知爲何成了一種奢侈的追求。明明遵守最基本的學術道德是常識,各種學術造假卻屢禁不止;明明各行各業遵守自己的行業規範是常識,各種內幕卻曝光不盡;明明人人遵守法律是常識,各種“潛規則”“關係”不勝枚舉。文章也是一樣,需要深的則深,需要淺顯的則淺顯,一味地追求深奧,怕又是偏離常識了,正如古詩中有白居易易懂的詩句,也有李商隱難懂的詩篇才相得益彰。

寫不出深奧的東西,即使簡單的東西也難敢稱其爲有價值。因爲除非你能夠像魯迅一樣有一支如矛似箭的筆;除非你像錢鍾書一樣的智慧;或者像現在的韓寒或是樑文道一樣的聰明;或者你是在媒體上左右逢源的名人,怕是許多的評論只是自己孤芳自賞的東西罷了。現在如此多的報紙,如此多的博客,如此多的妙語,誰又會在乎你寫的所謂的評論呢。正是沒有人在乎,激發了我不斷寫的勇氣,因爲沒有人會出來嘲笑你的簡單,嘲笑你“糞土之牆不可圬”,所以就寫下去吧。

《常識》讀後感範文9

初選此書,僅是被其素裹的外表和無華的名目所吸引,它宛如超脫於繁雜塵世,而今猶在的一縷醒世清風,一杯救世茗茶,一曲警世小調。

常識,顧名思義,即最普通的知識。若是人盡皆知,則此書有何意義。然而如今社會,人們總是忘記常識,甚至連常識也算不上的常識。所以,總是出現一些欺昧人性良知,觸及道德底線的事。海子早就寫下了這樣的話:“該得到的尚未得到,該喪失的早已喪失。”所以樑文道先生在開篇就寫道:“《常識》所集,卑之無甚高論,多爲常識而已,若覺可怪,乃因此爲一個常識稀缺的時代。”在我看來,常識並非修訂於書目中的人性三綱,行事五常。也非通往聖人之路的人生公式。只是在當今社會大背景下做符合人情,符合時代潮流的事而已。

常識對我們來說有何作用。說得好聽些就是有利於人格的塑造。說白了就是做個好人,至少不做丟人的事。在共和國的土地上,我們從來不缺少冠冕堂皇的信仰,少的往往是毫不起眼的常識和那審視良心自我反省的過程。我們只在一味的博學,而從不參省乎己。也難怪無法知名而行有過矣了。我們不至於吾日三省吾身,我們只需在行事之前用最起碼的常識去審視自己的行爲,不陶醉於自我,足矣。若是國家領導人這樣,則不會有十年文革、大躍進的錯誤。若是企業家這樣,則不會有山西黑煤窯、三鹿毒奶粉的後果。若是執法者這樣,則不會有躲貓貓、俯臥撐事件的發生。常識,可謂是人生在世的一個尺度吧。

不僅如此,常識也爲我們詮釋了大國民小世界中的千姿百態。可以說中國人很愛談論政治,街道中,晚飯後,論壇上,無處不充塞着政治的身影。然而,又有幾個人能真正看清時事,做到旁觀者清呢。也許在通往共產主義大道上的我們,聽得更多的是新聞聯播中對社會主義的讚美,對領導人活動日程的播送。很少聽到中日形式,中美動態,世界多極化的深刻剖析,難道只有在香港鳳凰衛視這種受到資本主義影響的地方纔能有這種意識形態嗎。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以人民利益爲核心的共產主義社會更應該對人民講實話,做實事。

近幾年,中國在對外傳媒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突破,這是我們有目共睹的。最明顯的就是每年國家的災難增多了,其實不是這些年中國走背運,而只是以前我們市井百姓沒有權利知道而已。國家有着一定的國家機密絕不爲錯,否則你也絕不可能在世界上立足。然而,有些冠名爲國家機密的事件最終紙裏包不住火,還是曝光了出來,結果比事件本身更令人唾棄。

在馬哲中,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然而中國社會意識的獨立性似乎有着人爲因素。每當我們學習近代世界歷史時,教材總是對當時中國與世界的背景分析透徹,對事件發生的實質深層剖析,讓我們看清了原委始末。可爲什麼我們總是能給人們呈現出一個深刻的歷史而不是一場清晰的時局呢。“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固然不錯,“但防患於未然”豈不更好。也許時局太緊太突然,可堂堂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就沒有一個能看清的人嗎,還是什麼堵住了他們的嘴。有人說是政府的抑制,於是大罵中國政府的人權問題。可回過頭來想想,有着鐵血硬漢傳統的中國人是不是容易頭腦發熱,在搞不清實質的情況下隨意遊行,盲目排外。從而發起了一股抵制日貨,抵制家樂福的熱潮。樑文道先生在《日本:搞清楚你要反對的對象》中,這樣寫道:“反日從一開始就反錯了對象,把日本修改歷史教科書、日本意圖加入聯合國安理會、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日本和美國軍事聯防和釣魚島一股腦地混成一團,並且連接各種各樣的‘日本人論’,本質化成了對日本的整體否定。”他又引用南方朔的一篇文章說道:“南方朔在其專欄就指出了要反的其實不是日本,而是罪惡,可謂非常精準。”由此看來,中國政府的做法也不無道理,除了要維護國家形象,更是怕憤青們用局部代替整體的思維發起一股所謂的愛國勢力,像當年義和團一樣用拿石塊去砸外國使館的玻璃的野蠻手法振我國威,從而給八國聯軍侵華找到了藉口。可悲之中自我反省,還是中國人民對常識的缺乏啊。

自從《常識》上市以來很是暢銷,真是既可悲又可喜。可喜的是,中國人民終於選對了一本看清自我的書。可悲的是,偌大中國居然對一本再普通不過的常識趨之若鶩,可見我們知識的匱乏。

《常識》雖不華麗,但很豐富。它少了幾分明刀明槍的硬朗,多了幾分朦朧曲折的蘊藉。借用新文化運動中《新青年》雜誌的評價:似當頭一棒,如半夜鳴鐘,來給予《常識》這本書。雖然時代變了,但沉睡的中國人猶在。

《常識》讀後感範文10

我一直自詡比較喜歡雜七雜八的東西,對喜歡的東西也從來不深挖,最多在最愛它的時候做一點了解,因此瞭解的多半是一些浮光掠影式的東西,豆瓣網,知乎網和果殼網是我經常逛的地方,因爲這些地方在不間斷更新一些零碎的小知識,這非常合的我口味。初看到樑文道先生的這本名爲《常識》的著作時,我以爲它是各種生活冷知識、普及各種科學常識的書,但是看了簡介才發現,這本書刊載的內容是樑文道先生近兩年來撰寫的時評文字結集,談及整治、民主、民族、教育、新聞自由、公民道德等諸多方面,因此是一本時評集之類的文章。文字風格犀利,文章主旨清晰,論述簡潔有力,往往一針見血命中問題之要害,其文字在帶給讀者閱讀快感之餘,非常催人深省,正如梁氏自言:“本書所集,卑之無甚高論,多爲常識而已。若覺可怪,是因爲此乃一個常識稀缺的時代。”

那什麼是常識呢?樑文道反覆說過,比如說三聚氰胺的時候,人人都在大談造成奶粉業醜聞的是“企業責任”,這是很荒唐的。因爲我們不能下毒嘛!不能下毒,不能去害人,這本來就是一個極其基本的常識嘛,怎麼把這些基本的都忽視了,而去對莫名其妙的“企業責任”大談特談呢?

樑文道說,這就是缺乏常識的表現。他把他的這本文集命名爲“常識”,是因爲世上的荒唐事,多是由於常識稀缺。一切似乎都有了一個既定答案,便不去多想,便理所當然。然而可貴恰恰在於對一件事的反覆思考,甚至挖掘其本質,儘量減少認識盲點,才能使自己不至於愚昧,而不是一旦認識,便欣然接受。這一再需要挖掘的東西,其實就是常識本身,說簡單,也並不簡單。因爲最真實的東西總要被層層迷霧籠罩,就像《革命之路》裏所說:“人們從來沒有忘記真相,只是更好地學會撒謊。”當撒謊成爲習慣,即使知道真相,也很難把它們拎出來,認真地當回事。

常識之後應該提倡什麼?大概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吧?兩者誰應該在前,誰應該在後,這也是個問題。我們要仔細那些總是熱心地想把他的“常識”(其實也包含着他的價值觀)兜售給我們的人,他們往往是想讓我們變成跟他一樣的人。因爲常識很快會變成共識。有了這樣的共識,在衆聲喧譁的網絡時代,人羣很容易就被割裂成一個又一個的小圈子,彼此詆譭,老死不相往來,最終走向自戀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