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漢代風雲人物》讀後感

《漢代風雲人物》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W 次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漢代風雲人物》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漢代風雲人物》讀後感

  《漢代風雲人物》讀後感篇1

讀完了易中天的《漢代風雲人物》,這已經是我讀的第四本易中天的書了,還有下一本閱讀計劃《品三國》,是不是快成爲"乙醚"了

感覺《漢代風雲人物》好像是《品人錄》的漢代版,裏面更多地揭示了對人的認識、成功人物與失敗人物的性格差異,對在當今的人際交往中和事業成功上有啓迪作用。

劉邦崛起的原因:

1、出身差,運氣好。

2、實力雖弱膽子大。

3、毛病雖多改得快。

4、水平雖差悟性高。

劉邦最終奪取政權的原因:

1、頭腦清醒,肯虛心納諫。

2、鎮定機智,轉危爲安。

3、在逆境面前保持堅定的信念,又有出奇制勝的策略。

4、在強敵面前保持昂揚的鬥志,又有隨機應變的方法。

劉邦和項羽的不同點:

1、劉邦志向遠大,項羽鼠目寸光。

2、在失敗面前,劉邦冷靜沉着,項羽狂暴浮躁。

3、劉邦豁達大度,項羽氣量狹窄。

4、劉邦心狠手辣,項羽兒女情長。

其實失敗的人物,剖析他們的性格缺陷,對我們更有意義:

關於晁錯:不能爲自己考慮的人,他往往也不能爲別人考慮;一個不把自己生命放在眼裏的人,往往也不把別人的生命放在眼裏;一個人不能夠聽取別人不同的意見,他就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政治家必須是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該堅持的時候堅持,該妥協的時候妥協,該讓步的時候讓步,該迂迴的時候迂迴。而且政治家要考慮的問題不僅僅是一件事情該不該做,而且還要考慮能不能做,現在做還是將來再做。

事情的緊要關頭,要有足夠的智慧和辦法慢慢地、不動聲色地來處理問題。

關於韓信:世界上沒有什麼永恆的友誼。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韓信的不足是缺乏自知之明,他總認爲自己奇貨可居,功不可沒,沒想到一旦天下平定,可居的奇貨就會變成燙手的山芋,過高的功勞則只會引起君主的猜忌。

韓信的可悲在於不徹底,吃虧就吃虧在投機心理上。

韓信的錯誤在於狐疑,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通過讀易中天的《漢代風雲人物》,我知道了西漢前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些英雄人物或開天闢地,或建功立業,造就了輝煌盛世,同時也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又一個謎團。應該說,“工於謀國,拙於謀身”是衆多人物個性悲劇的通因。那個時代縱橫捭闔、波瀾壯闊的大歷史風貌讓人在無限嚮往的同時又無限悵惆。在易教授的娓娓而談中,劉邦、韓信、項羽、晁錯、袁盎、竇嬰等人物都是那麼栩栩如生,他們曾經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七情六慾都是那麼真實可感。於是,歷史活了!而易教授也由此樹立了一個標範:歷史是可以這樣解讀的,歷史是可以這樣親近的……

  《漢代風雲人物》讀後感篇2

漢代、三國一個烽火連天的年代,多少位叱吒風雲的人物給後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我們這些時代人在看有關於歷史的書或電視的時候往往會感覺枯燥乏味,這令人厭煩的故事卻在一個人的話語中、筆下,讓人百看不厭,百聽不煩,饒有興趣。他,就是做客《百家講壇》的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

易中天從武漢畢業到廈門當了教授,後要回武漢時,校長捨不得,用五個碩士生向武漢大學換得他。後來,他出版了許多書,有《帝國的惆悵》等。2006年,他又相繼出版了《易中天漢代風雲人物》和《易中天品三國》。還做客《百家講壇》親自講述,這讓他風靡一時,很多人崇拜他,仰慕他。

暑假裏生病在家的我偶爾在《百家講壇》中看到他,也爲之動容,每天準時收看。媽媽見我如此喜愛,買了碟片和書。易中天成了我的偶像。

他的節目收視率極高。他的話語妙語連珠,滔滔不絕,還會加進一些時尚搞笑的詞語,這讓當時渾身不適的我突然精神充沛。最重要的是易中天博覽羣書,講的每一段都引經據典,完全消除了枯燥的感覺,在快樂中聽完了講座。讀了他的書,我懂得了許多以前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閱讀的第一條件是快樂,易中天爲我們做到了。我以後也要勤奮刻苦地學習,也像他一樣,成爲一個滿腹經綸的人。

  《漢代風雲人物》讀後感篇3

這兩天抽空重讀了一遍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所著《易中天品讀漢代風雲人物》一書,又一次被秦末漢初一位位叱吒風雲的創業人物所吸引。當劉邦在秦都咸陽看到秦始皇的儀仗經過時,發出了“嗟乎,當丈夫當如是也”慨嘆的時候,他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人生奮鬥目標,希望自己能夠成爲像秦始皇一樣的成功人士。

秦朝末年,因爲秦始皇的殘暴統治,逐漸失去民心,秦失其鹿,天下人共逐之。一個個英雄人物粉墨登場,如劉邦集團的劉邦、蕭何、韓信、張良、陳平、樊噲、英布、彭越等,項羽集團的項伯、項羽、范增、鍾離昧、龍且、季布等。楚漢相爭,最終劉邦集團取得勝利,建立大漢王朝,集團IPO終獲成功。

項羽集團倒閉失敗了,雖然也有很多可歌可泣之處,項羽本人也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大英雄。但歷史是屬於成功者的',屬於劉邦集團的蕭何、韓信、張良、陳平、樊噲等雖然起初都被封侯裂地,最後也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命運,有的得以善終,福澤蔭及後代,如蕭何者流;有的則因爲不擇手段追求成功,竭澤而漁,後代已無餘蔭,如陳平者流;更有甚者如韓信,自己不僅慘死於刀劍之下,而且株連三族。所謂的成功者,命運也未必就是一路坦途、花團錦繡。

成功,人之所欲也。人生的成功是很多世俗的人所追求、所期盼的。名譽上的成功、地位上的成功,經濟上成功,吸引各色人等殫精竭慮,一生苦苦追求,或者靠自己的能力和智力取勝,或者來陰謀詭計、爾虞我詐取勝。而真正能夠把這些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拋諸腦後的人,或者是大智慧者,如古代的真隱士;或者是胸無大志者,如大街上的乞丐。

一個人成功包含三個階段,或者說三個方面:個人成功,家庭成功,所屬組織的成功。我認爲三者是由低到到高、由此及彼的關係,後者以前者爲基礎。

個人成功,指個人保持身心健康,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社會和他人有價值和貢獻,並從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中獲得與之匹配的經濟回報,讓家人過上體面的生活。

家庭成功,指的是夫妻和睦和彼此信賴,形成一個互相依靠、可以共富貴也可以共患難的家庭命運共同體。能夠有時間陪伴孩子成長併成爲他們的表率,讓孩子健康成長,學有所成,並能夠獨立開啓他們自己的人生。

所謂所屬組織的成功,指的是不論是作爲僱員、管理層、合夥人或者企業主,在所在的組織中,在其所負責的領域內成爲有價值和獨擋一面的一員,爲機構長期穩定地存在和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而且能夠不斷學習和進步,跟隨組織的發展而不斷進步。

成功讓人驕傲和滿足,但成功者要學會善於功成身退,確保可以“善終”,可以安全着陸、安度晚年。以西漢初年輔佐高祖劉邦開國的“漢初三傑”中的兩位功臣韓信和張良爲例,淮陰侯韓信就是一個雖然事業成功但結局悲慘的悲劇性人物,而留侯張良則是一位功成身退、見好就收的大神一樣的人物。

韓信作爲劉邦集團的首席戰神,在大漢的創業之戰中,連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克,立下赫赫戰功,功高無二,略不世出。但因爲不知道明哲保勝、急流勇退,再加上能力超羣、功高蓋主,成爲集團主人的心腹之患,最終慘死於蕭何和呂雉之手。在劉邦拘禁他的囚車上發出“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的哀嘆,這是一位曾經功成名就者發出的感傷,聞之讓人頗覺悲涼,但足以發人深思,讓後人引以爲戒。

張良作爲劉邦集團的首席謀士,貴爲帝王之師,雖然在反抗暴秦及其後的楚漢戰爭中,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立下不世之功,但他不恃功自傲,也不貪戀權位,論功行賞之時,謙虛低調,婉拒漢高祖食邑三萬戶的封賞,只願意接受食邑一萬戶,只願意被封留侯。留縣是漢高祖和張良君臣首次相遇之地,表明他感念高祖的知遇之恩。據說晚年張良跟隨得道高人赤松子雲遊四方,不知所終。爲自保,也可能真的是爲求道,玩起失蹤,但終得善終,可以讓我輩頂禮膜拜之。

所以,就個人而言,成功也罷,不成功也罷,其結局最終如何真的很難預料,關鍵的一點是要審時度勢,該進取的時候當仁不讓,成功之時保持低調行事,不居功自傲,小心駛得萬年船,該收場的時候絕不留戀。否則,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步入前功盡棄甚至萬劫不復的境地,一世英名毀於一旦,空留遺憾在人間。

古人言以史爲鑑,歷史真的是一面鏡子,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