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安娜卡列寧娜》有感950字大綱

讀《安娜卡列寧娜》有感950字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3W 次

這是一部厚重的書,不僅在於它近千頁的篇幅,還在於它所展現在讀者面前真實的歷史畫面、曲折的故事情節、激烈的思想衝突與真摯的情感。

讀《安娜卡列寧娜》有感950字

安娜與伏倫斯基和列文與吉蒂兩條愛情線索相互交錯描述,一悲一喜,一暗一明,相互纏繞又豁然分道揚鑣,悲喜相襯,令人悵然。同時夾雜大量對土地與農民關係的敘述、政治評論,對現有社會制度缺陷和隨資本主義發展沙皇制度所暴露出的弊端以及上層社會奢侈生活的批判與不滿,也抱有對時人提出的解決辦法懷有質疑而自己卻無法提供更好的方案而產生的沮喪。前者是本書的特性,後者是托爾斯泰作品的共性,時代使然嘛。

愛情與法律關係,世俗觀念與宗教信仰,個人對幸福追求和社會倫理道德等等這些之間存在着不可調和的矛盾。互相猜忌與不信任則是安娜個人悲劇的催化劑,而她的臥軌自殺則是時代悲劇的體現。仔細分析好像誰都是對的,拼湊在一起便全都是錯的,必須有無辜的人做出無辜的犧牲,否則就是集體的毀滅。

個性是人物的靈魂,矛盾是情節發展的動力,將個性鮮明的人物揉合進一個又一個矛盾裏,故事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老托爾斯泰長於此道,加之他對現實生活的切身體會與對世事的真知灼見使他的文章具有深厚的底蘊。

托爾斯泰的作品所考慮的問題主要又一個即要不要給農民土地。農奴制剛剛廢除,生產力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龐大又落後的.沙皇俄國在突飛猛進的英法面前相形見絀。佔全國九成以上的農民大多耕種着地主的土地,沒有生產積極性,作爲大地主的托爾斯泰在個人利益與農民利益之間徘徊。怎樣實現利益的最大化,使生產資料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是托爾斯泰所關心的問題。資本主義在俄國有了一定的發展,而農業卻長期停滯不前,造成的巨大貧富差距遠遠超出安全係數而俄國還要進行對外戰爭。在作家看來只有讓土地所有權給佔絕大多數的農民,農業纔會欣欣向榮,國家纔會安定並正常發展,但這勢必損害佔統治地位的地主階級的利益,而列夫?托爾斯泰正是其中之一。

對於安娜?卡列寧娜的對愛情的追求,我無法作出公正合理的評價。一是因爲在現代中國這是一件極其容易解決的事情(到民政局走一遭用不了一個小時),而在遙遠時代的遙遠俄國的複雜關係令我難以理解;二是正處於青春期的我對於“愛情”並沒有一個準確清晰的概念,所以不敢妄加評論。只是覺得兩個人在一起,裝點呆、賣點傻,何必分清“絲瓜藤和肉豆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