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老舍《宗越大師》讀後感3篇

老舍《宗越大師》讀後感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導語:擁有愛心,樂善好施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情,也是一個人最崇高的品質。投身慈善事業,不僅僅需要物質的付出,更需要把幫助別人當做一種精神的追求。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宗月大師》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老舍《宗越大師》讀後感3篇

  《宗月大師》讀後感範文【1】

我也許一輩子也不會入學讀書。沒有他,我也許永遠想不起幫助別人有什麼樂趣與意義。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確相信他的居心與言行是與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質上都受過他的好處,現在我的確願意他真的成了佛,並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領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樣!”這是老舍先生在《宗月大師》中的最後一段話。語言質樸而又真誠。看完文章,真是讓人唏噓不已,心潮難平:世上竟有如此悲天憫人的人,如此默默奉獻、不計名利的人,如此之“傻”,拋卻家業、救濟窮人的人……

古人總說,“德怨兩忘,恩仇俱泯”“扶公卻私,種德修身”,然而,人生在世,恩恩怨怨,愛恨情仇,怎能是一句話能化解得了的?真正能置身於名利之外、情仇之外的人究竟有多少?也許我們都是凡人,我們無法像宗月法師一樣豁達、一樣犧牲一切去救濟勞苦大衆,但我們卻能深深地感受到宗月大師的慈悲爲懷、物我兩忘的人格魅力。在此之前,誰會相信世上還有這樣的人?宗月大師的出現,卻讓我看到了一位真正擁有坦蕩心胸、高尚人格的人,正如老舍先生自己所說,是宗月大師以佛心引領他向善。

老舍先生對宗月大師的描寫,沒用什麼華麗的語言,整篇文字再樸實不過。先是說到他幼時上不起學的情景,於是一個“偶然”,他上學了。再就講到恩人劉大叔(宗月大師)如何爲救人,竟至傾家蕩產,又喪子,繼而一家人都入了空門。文字語言普通簡練,就如同與人在閒談,講述一件極普通的事情似的。正是在這樣樸實的敘述之中,我們看到,是劉大叔牽着幼年老舍的手,帶他一步步走進文學的殿堂;是劉大叔不計回報的資助,幫助老舍從一個隻字不識的孩童變成一個傑出的語言大師,併成爲一個一生都在爲人民說話的“人民藝術家”。是宗月大師不惜一切救濟窮人的無私行爲教會了老舍什麼纔是真正的“舍”,怎樣才能真正的“得”,什麼纔是真正的佛家慈悲心腸。

“一個人做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我想把這句話用在宗月大師身上,是一點都不爲過的。所謂“宗月大師”,其實,就是一輪黑夜裏的月亮,用自己吸收來的光亮無私地去照亮別人。所以老舍先生走上寫作道路時,最終把“老舍”確定爲自己的筆名:捨己惠人,一以貫之。使他形成這種信念的,就是宗月大師。其實,宗月大師引領的不僅是老舍,還有我們這些普通人……

“教育之於心靈,猶如雕刻之於大理石。”宗月大師雖不是老師卻勝似老師,因爲他以自身的行爲、自身的品性德行,影響了身邊的許多人。

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對此有很深的感觸。教育教育,教書育人。相對於教書來說,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是一件更加重要的事。在許多時候,無數遍的重複也比不上一分鐘的實踐,再華麗的語言也抵不上一個簡單的動作。學生有着天然的向師性,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默默地影響着學生。對於教育來說,言傳身教的作用大大超乎我們的想象。只有“隨風潛入夜”式的自然,纔可以時時“潤物細無聲”。在我們平時的工作中,其實能找出很多這樣的例子。衛生大掃除時,與其告訴學生怎麼打掃,不如自己拿起掃帚拖把來親自示範;要求學生按時到校,自己就不能因爲任何理由而遲到;時時處處地強調文明禮貌,倒不如常常把“您 好”“謝謝”“對不起”掛在自己的嘴上……

我所帶班級的學生很調皮,對待很多事情都不是太認真,但是面對真正原則性的事情的時候,卻沒有一個態度模糊的。升國旗奏國歌的時候,每一個同學都能自覺站好,表情肅穆;講課講到中國歷史上所遭受到的屈辱的時候,每一個同學都情緒激動,恨不得能親自回去改變歷史;聽到新聞說某國搶注中國傳統節日和文化時,他們臉上心中的憤怒也絕不是裝得出來的。所以我常常會有些自豪地說,我的學生儘管調皮,但是決不冷漠!其實,對於愛國主義教育,我實在是沒有大張旗鼓鄭重其事地講過,那麼,這些可能就是自己平時言談時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再仔細想想,其實我何嘗不是這樣?現在的我之所以會這麼想這麼做,也是因爲自己在上學的時候接受了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再讀《宗月大師》,老舍先生之所以會飽蘸激情地寫下這篇文章,不僅僅是因爲在宗月大師的幫助下,自己能夠讀書並因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不僅僅是因爲受他的影響自己確立了與人爲善和獻身救世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在借宗月大師歌頌一種精神:一心向善,坦蕩無私,施惠於人,不求回報,“仁者愛人”!

老舍先生爲我們有意或無意刻製出的這樣一面鏡子,讓我們在生活的歲月裏能透過它,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洗禮,精神時時得到比照。就讓我們的心靈在這些高貴心靈的指引下,更加潔淨、更加善良、更加熱愛生命,然後,再用我們的那顆重歸寧靜的心,去引導另外的一顆顆年輕的充滿嚮往的心

  《宗月大師》讀後感範文【2】

宗月大師一生中都極爲善良,老舍文中提到他爲老舍兒時上學問題出手大方,他富時做慈善事業,窮苦時仍做,令其妻子、兒女忍受飢寒,儘管如此他仍舊好善。他的善是大 善,更是博愛之心。

事實上,我認爲善良並無大小之分,只要有心做好事,那便是善了。宗月大師的善是接近佛的,他做到了堅持自己的善舉,無論周圍如何改變,無論貧富貴賤,甚至連妻兒都不顧去救濟苦人,這大概是一種最接近佛的慈悲精神了,他竭盡了他的全力去濟貧,不吝嗇任何東西,直至他離開這個世界。他的善,我認爲不僅挽救了很多苦人,他更在傳遞着善心。他將他一言一行深深地刻在老舍先生的心中,使他能夠受益終生成爲他的榜樣。這纔是最接近極致的善吧。

在現如今,更是有類似地近似傳奇的人物。比如感動中國的白方禮老人,從1987年開始便開始了十餘年靠自己蹬三輪的微薄但卻飽含沉甸甸善的收入資助貧困的孩子實現上學的夢想,直至他09年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白方禮老人他真的是竭盡自己的全力做了挽救孩子們一生的事,他的舉動不僅僅是那幾千元幾萬元的學費,他也將他的這種善永永遠遠留了下來,他將他的這種無私不求回報的愛不僅傳遞給了那數百位的貧困孩童,更向廣大社會傳遞着這種震撼人心的正能量,這便與宗月大師的大善是相同的。

正是如此,宗月大師、白方禮老人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向我們傳遞着他們那似乎永無窮盡的愛與無私,教會我們不求回報地奉獻,這樣,當一切歸於平靜之時,你所留下的纔會遠比你能夠帶去的要多得多。

  《宗月大師》讀後感範文?【3】

前兩天偶然在社區的閱覽室裏拿起封面爲蛇年蛇肖像的《讀者》期刊,讀到的第一篇文章便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宗月大師》,意想不到文學大師有這樣描述佛家弟子人生歷程的文章。

老舍先生的描述大概如此:小的時候,我家貧體弱,既付不起學費,母親更擔心我在校受人欺凌。母親左右爲難,又最喜臉面,上學一再擱置;恐怕時光不等人,我長到十來歲便要扛起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責任。九歲那年,劉大叔偶然降臨身邊,敦促我的母親讓孩子上學,學校的事一切由他解決。(按照現代人的眼光,劉大叔是北京城裏的千萬富豪,整天賓朋滿座,乃至沒有閒時看望作者這樣的窮朋友,但他從未有貧富分別。)由此開始我象只不體面的小狗跟着這位闊人上了小學,做了學生後我得以有更多機會造訪劉大叔的豪宅,他的家底殷實,但從未怠慢我這樣的窮孩子,不以富傲人。我的學生時代得到劉大叔的不少濟助,而許多人不斷地吃他的,騙他的,家財流水般不斷散盡;我中學畢業時他已一貧如洗,但他好善,儘管兒女和自己飽受困頓的折磨,但一如既往地投身於救濟窮人的慈善事業中。受到他的熱心感染,我以教書的方式加入到助人的行列中。等我出國時,他僅剩的花園和城外的地產均已出手,兒子死了,自己入廟爲僧,妻女也入庵爲尼。但他無時無刻都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善事,爲寺廟也爲窮苦老百姓籌錢辦事。作爲寺廟的方丈,他不惜變賣廟產去救濟窮苦人,因而被僧人們集體拋棄。但任何環境下,他不改救人的`初衷,即便到了無任何產業的廟裏做方丈,他依舊想方設法湊錢辦善事。他的生活越來越苦,但持戒越來越嚴,經義也深有收穫。終於有一天,他在給一位圓寂的和尚唸經時,忽然閉上眼,就坐化了。火葬後,人們在他的骨灰裏發現了很多舍利。

這就是老舍先生筆下的宗月大師。

散文畢竟不同於小說,人物形象向來取自於社會中的現實人物,情理上由不得杜撰。但有個別讀者覺得宗月大師這樣的人物不可思議,簡直只能活在傳說中,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存在,完全是世外奇人。

但在我眼裏,一個根性甚好的善良之人完全會做出這樣的舉動,而且在他眼裏都是些理所當然的事情。宗月大師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死亡就是最好的解脫,而非生命的終結。一位讀者在其讀後感中嘆息宗月大師的命運是一出悲劇,而我更覺得宗月大師的人生是一場喜劇。當我們用世俗的金錢,權利,地位,生活的優越來衡量生命的價值時,宗月大師的人生無疑就象曾經絢爛的天空佈滿了無邊的陰霾,令人不可救藥地感慨萬千。而我越來越覺得,生活根本不是我們想象和理解的那樣......

當我的思想漸行漸遠地脫離了這個社會所謂的主流後,偏向於用一種旁觀者的眼光理解這個虛幻無窮的世界時,對於宗月大師的內心世界,我自然而然有了略許的深切感悟,而不至於仍用一種與衆不同的消極悲觀心態去理解身邊的一切。在我看來,無數人用一種似乎非常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去追逐無盡的物質享受,實在是茫然的悲壯之舉。

寫這篇文章,無疑要表達內心一些真切的感受。這篇文章的基調與我以往的文章肯定會有所不同,完全是另一種心境。只是我不想直白地說得太多,當內心不夠洞明時,說得越多,謬誤越多,不如在行動中不停地糾正自己前進的步伐。

但我仍然要說,生命的精彩無非就是:一個靈魂感染另一個靈魂,另一個靈魂造就一個靈魂,一個靈魂解脫另一個靈魂。

宗月大師無疑是個造就者,老舍先生一直盼望着他以佛心指引自己向善。

而我,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管多遠,方向不變......

至此,我們在爲宗月大師感動、敬佩的時候,我們是否也爲自己感到痛心了呢?社會物慾橫流,我們也在鋼筋混凝土中迷失了自己,自私自利、自怨自艾充斥着我們的靈魂,什麼時候才能祛除桎梏心靈的雜質迴歸自然啊。我真的希望,宗月大師不僅引領着老舍向善,同樣也引領着我們!

  就讓我們用行動向宗月大師致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