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孩子爲什麼要上學》讀後感大綱

《孩子爲什麼要上學》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4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孩子爲什麼要上學》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孩子爲什麼要上學》讀後感

《孩子爲什麼要上學》讀後感1

最近我閱讀了日本著名學者大江健三郎的散文《孩子爲什麼要上學》,閱讀以後我感慨許多。故事以作者小時候的所見所聞出發,表達作者對於學校教育的理解,從一些非常不爲人注意的角度闡述了學校教育的必要意義。

通過閱讀散文我瞭解到了“孩子爲什麼要上學”這個問題的兩個答案:

一,學校教育對於一個國家一個名族而言至關重要。因爲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復興需要一代代的孩子成長起來。孩子的教育就是爲孩子灌輸價值觀與世界觀,灌輸對於國家發展有幫助的理念。因此,孩子上學意義很大。

二,學校提供了孩子們共同相處的環境與舞臺。散文當中講到了一個叫光的孩子在學校裏跟另一個孩子相識相處,反應出了孩子上學原來也是爲了交到真正知心的朋友。而學校就是一個提供給孩子交友的大環境,讓每個孩子都是能夠在這裏交到朋友,不至於讓一些孩子完全得被孤立。

以前我對於上學的理解很膚淺,單純得以爲上學校來就是讀書學知識,沒有再去想到其他的意義,這也讓我有時候覺得校園生活比較枯燥乏味。可是當我讀完散文,我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發現自己從前看待問題真的很簡單,想問題也不夠多角度,沒有像散文作者那樣的觀察敏銳、思想深邃。因此,我意識到今後看問題應該學習作者那樣獨到的慧眼,多去領悟一些道理以避免犯糊塗,從而對這個世界多一份瞭解。

《孩子爲什麼要上學》讀後感2

初次拿到此書,我謹懷着一絲驚喜和虔誠之心。大江健三郎先生作爲最具國際聲譽的日本文學家之一,想必對於教育問題有着自己獨闢蹊徑、高屋建瓴的意見和建議。然而此書卻並非似我想像地如同黃鐘大呂,振聾發聵,而是彷彿涓涓細流,娓娓道來,使人起初略感平淡,進而若有所思,繼而回味雋永,最終掩卷嘆息。此時我感覺像是在和一位相交很久的朋友促膝長談,千言萬語凝聚筆端,催我一吐爲快。

爲什麼孩子要上學?——對於這個問題,作者並沒有擺出一副成功人士的姿態來回憶童年、激勵後輩,而是憑藉深入淺出的寫作手法和平易近人的語言風格,將自己從日本戰敗後的生活與成長經歷,以優美的文字向我們緩緩展示。而我們也透過作者的成長曆程,和作者一同嘗試着回答這個看似簡單但卻難以回答的.問題。

對於上學的作用及意義,作者曾經有過兩次深深地迷惘。第一次產生懷疑是在日本戰敗後。作者目睹了學校老師們在戰時宣傳日本軍國主義理念,戰敗後卻立即改變了立場、面不改色地教導和先前完全相反的主張,因而對老師和學校徹底失去了信任。作者離開了學校,走入了森林,淋了一場大雨,生了一場重病,病好後,又回到了學校。爲什麼會再次回到學校?作者以一個孩子的口吻給出了一個貌似不可思議但卻意味深長的回答:上學是爲了繼承——繼承過往的語言和經驗,通過延續昨天的自我,從而完善今日的自我。

作者第二次陷入彷徨則是源於他的兒子——腦部與智能發展異常但卻對音樂十分敏銳的大江光。作者看着兒子在滿教室吵雜的小朋友當中痛苦地掩着耳朵,不由得產生“光爲什麼非去學校不可呢”這樣的疑慮。然而光在學校裏找到了自己的朋友,“還幫助這位運動能力比自己還弱的朋友去上廁所”。光在學校裏學習,學習內容成爲他與別人聯繫的紐帶,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光學會了與他人聯繫,與他人交往。作者以一個成年人的深思熟慮,作出了一個客觀理性的判斷:上學是爲了聯繫——聯繫自己的同學和朋友,通過與他們建立溝通和交流,從而更好地融入社會。

上學是爲了繼承過去、完善自我,上學是爲了建立聯繫、融入社會。“只要用功唸書、累積經驗,把它伸展下去,現在的你,便會在你長大之後的身體裏活下去。而你背後的過去的人們,和在你前方的未來人們,也都會緊密連接着。”大江先生以他豐富的人生經驗,完整地闡明瞭孩子們上學的意義及其價值。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也許和孩子一樣迷惘過、思索過,但作者以他的閱歷和智慧,爲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教會我們如何幫助孩子健康地成長;而我們的孩子在長大後,也必定會像森林裏的樹木一樣,頂天立地活下去,最終活出自己的燦爛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