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神曲》讀後感

《神曲》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神曲》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神曲》讀後感

  《神曲》讀後感1

《神曲》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詩人但丁的名作,分三部《地獄》、《煉獄》、《天堂》。他把這三部詩歌的內容描寫的好似中國民間相傳的十八層地獄一樣。但丁將自己作爲主人公,極具幻想地編寫了《神曲》的故事情節。

讀過《神曲》之後,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悲哀,人類的悲哀、社會的悲哀、活着的悲哀。我開始矛盾,如果有地獄就會有天堂,既然要人在死掉之後去陰間爲活着所做的錯事受罰,爲什麼天使神仙們不在他活着的時候給予明示呢?錯,應該是女媧的錯,她在造人的時候就不應該讓人類有思維,不應該讓人類有“痛覺”跟七情六慾。錯的應該是宙斯,他應該在人類知道善、惡、美、醜的時候就將人類滅絕,這樣也省得他在後來的日子裏生氣。

我不明白爲什麼但丁要以《神曲》來爲此書命名,名字和內容的差別太大了。但丁將自己描寫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他要經歷《地獄》的每一層,而《地獄》的每一層都像一個刑場,正在“受刑”的人的靈魂在爲活在世間時犯的錯受刑。精神上的、肉體上的……人活在世上怎麼能沒做錯過事呢!如果神靈們的職責就是對死去的人施刑,那神靈也是有罪的,爲什麼對人類不能寬恕些呢?

然後是《煉獄》,這裏的靈魂們也有錯,只是程度較輕或是已經悔悟,然後在這裏懺悔、洗過。當洗過罪刑之後,上升到天堂。在天堂裏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靈魂。

詩中說,天堂有九層,也就是西文神話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幹什麼!在看人類在地球上與病魔鬥爭嗎?還是在戲日:人類之間的戰爭是場電動遊戲?

但丁出身貴族家庭,我想這種悲觀的想法是當時的社會和歷史的發展造成的吧!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將人們區分出等級和階級,而資本的積累過程又將人們劃分等級的過程變得更加赤裸、更加惡毒。

也許但丁當初想借用《神曲》中被用作贖罪的地獄來告誡人們應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他沒有改變當時的人的心,也沒有感動上帝。人類的剝削在繼續,社會的墮落在繼續。因果報應依然改變不了人本性中的慾望與貪婪……

  《神曲》讀後感2

由於中世紀戰爭的肆虐、疾病的流行,中世紀時期的莊園經濟漸漸衰落,地主對僱傭者的限制逐漸減弱。獨自經商的人變多,私人財富的流動性變大,資產階級產生並得到興起,商品市場開始形成,原有的封建城堡式經濟體制被打破。這樣的社會改變帶動了,中世紀長期停滯的經濟重新復甦並發展,自由的商人變多,商品交換的頻繁使城市興起,人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這樣的改變讓中世紀的人們逐漸改變了在黑暗時期對生活的悲觀態度,開始追求世間的樂趣,和世俗的'快樂。我覺得這是文藝復興的序曲,由於中世紀這樣的變化,纔有了文藝復興的可能。

讀讀但丁的一生,實話講我感到有些心疼。他來自一個支持教會的沒落貴族家庭,在中世紀晚期的社會背景下一定生活的不輕鬆。加上幼年喪母,但丁本身就十分缺乏母愛,在社會或是家庭中對感情保有一絲的自卑,就像他長大後對待他珍愛一生的女人一樣,沒有交流,沒有表達自己的愛意,只是默默看着,在心裏悄悄的幸福。但丁在書中提到35歲是他人生的分水嶺,當時他擔任爲六大行政長官之一。當時佛羅倫薩的政界分爲兩黨,分別是支持教會的“黑黨”和支持民衆自由的“白黨”,但丁不顧家庭背景,毅然站在白黨的行列並作爲領袖,與勢力雄厚的教皇和貴族做着不懈的鬥爭。但是,由於但丁過於年輕沒有執政的經驗,過於直接的執政方法讓黑黨勢力十分不快。不料,不久後貴族勢力重新掌權,迫使法庭對他判罪,判其終生流放,不得回到家鄉,否則將處以重刑。不久後,因爲但丁寫信告訴亨利七世如何侵入佛羅倫薩城,白黨勢力也開始痛恨但丁,但丁開始了痛苦且孤獨的流亡生活。

《神曲》的創作,對於我們來說有許多的偉大意義,而對於但丁來說,可能僅僅是他向紙張傾訴內心時留下的痕跡。政治生涯開始之時,他不顧家庭的期待毅然選擇站在他認爲正義的,支持人民自由的一方,卻最終遭到放逐,就連當初的同黨,也開始痛恨他。少年時一見鍾情的女子,多年後的重遇還是擦肩而過,他只是默默看着這個他深愛一生,卻從未相識的女子,心中對愛的缺失,在這段故事中化爲對愛情的自卑。他沒有父親母親,沒有愛人陪伴在身邊,甚至一個可供傾訴的摯友都沒有,他流浪他鄉,他只有一支筆,他對愛情的一切憧憬,對佛羅倫薩人的一切仇恨,都通過這支筆書寫。他沒有破口大罵,沒有仰面痛哭,他把他所仇恨的人一個個安排在地獄中的不同位置,用他深邃的想象力和思想描述了他由地獄走向天堂的故事,見到他一生唯一愛的人。他用寫作來救贖自己不幸的命運,他播下的痛苦種子,卻收穫了是人的桂冠。但丁,的確是一個從痛苦中生出的偉人啊。

  《神曲》讀後感3

《神曲》分三部〈地獄〉、〈煉獄〉、〈天堂〉。他把這三部詩歌的內容描寫的好似中國民間相傳的十八層地獄一樣。但丁將自己做爲主人公,積聚幻想地編譯了《神曲》的故事情節。

讀過《神曲》之後,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悲哀,人類的悲哀、社會的悲哀、活着的悲哀。我開始矛盾,如果有地獄就會有天堂,即然要人在死掉之後去陰間爲活着所做的錯事受罰,爲什麼天使神仙們不在他活着的時候給予明示呢?錯,應該是女媧的錯,她在造人的時候就不應該讓人類有思維,不應該讓人類有“痛覺”跟七情六慾。錯的應該是宙斯,他應該在人類知道善、惡、美、醜的時候就將人類滅絕,這樣也省着他在後來的日 裏生氣。

我不明白爲什麼但丁要以《神曲》來爲此書命名,名 和內容的差別太大了。但丁將自己描寫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他要經歷〈地獄〉的每一層,而〈地獄〉的每一層都象一個刑場,正在“受刑”的人的靈魂在爲活在世間時犯的錯受刑。精神上的、肉體上的……人活在世上怎麼能沒做錯過事呢!如果神靈們的職責就是對死去的人施刑,那神靈也是有罪的,爲什麼對人類不能寬恕些呢

然後是〈炬獄〉,這裏的靈魂們也有錯,只是程度較勁或是已經悔晤,然後在這裏懺悔、洗過。當洗過罪刑之後,上升到天堂。在天堂裏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靈魂。

詩中說,天堂天九層,也就是西文神話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幹什麼!在看人類在地球上與病魔鬥爭嗎?!還是在戲曰:人類之間的戰爭是場電動遊戲?!!

但丁出身貴族家庭,我想這種悲觀的想法是當時的社會和歷史的發展造成的吧!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將人們區分出等級和階級,而資本的積疊過程又將人們劃分等級的過程變得更加赤裸更加惡毒。

也許但丁當初想借用《神曲》中贖罪的地獄來告戒人們應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它沒有改變當時的人的心,也沒有感動上帝。人類的剝削在繼續,社會的墮落在繼續。因果報應依然改變不了人本性中的慾望與貪婪……。

  《神曲》讀後感4

在我將簡潔地講一講《神曲》中人物的命運——儘管《神曲》情節實在是沒什麼可讀性。

阿喀琉斯是希臘的大英雄,殺敵無數;特洛伊人帕里斯以妹相許,待其至,以箭射其腳踝(唯一弱點)而死。

他被髮配到地獄第一層——異教徒嘛,不算意外——但名義是因“場”。

但以當今的邏輯看來,這有點不可思議:第一,阿喀琉斯怎麼會如此輕信?第二,他的腳踝怎麼會是唯一刀槍不入之處?第三,他怎麼會落得這樣一個罪名?

阿喀琉斯是半人神,其母乃諸神之一,其父乃凡人。但正因爲是凡人,所以阿喀琉斯纔有弱點——而這是由疏忽造成的:他幼時在冥河中沐浴,其母拽其腳於水上,於是乎,看似強大的半人神擁有了神的氣概、人的弱點。他的輕信源自勇氣,但他的弱點是無厘頭的!這正是命運的遊戲,宛如受奧斯曼帝國襲擊的拜占庭帝國因一扇小城門未關而致全軍覆沒,千年榮光掃地。

既然人事可荒唐,神意有點怪誕也不足爲奇了。我們總在做令後世啼笑皆非的事:譬如,遙想多少文人學士在歷朝歷代的“文化革新”中遭受迫害,難道我們能說其咎由自取嗎?

但丁謂阿喀琉斯“因戀愛而中人暗算的英雄”,我想他若地下有靈,便會“慚愧慚愧”不休。不過,有趣的是,帕里斯也被罰到這一層,這正是但丁幽默之處。兩人被地獄之風吹到半空中飄蕩,給沾花惹草、爭風吃醋的風流子以飄零衝撞之苦,是基督教會慣用的報復刑。

生前的輝煌與死後的恥辱痛苦形成的對比,其實只是我們對於人生無常的恐懼。()但丁被流放時,想必也是滿心的蒼涼吧。是故,地獄乃人世的一個倒影罷了。

在淨界山腳,有一個叫貝拉誇的靈魂擁有獨特的心境,他必須在山門前等待與其一生等長的時間纔有資格受入天堂的洗禮。於是,這懶散的靈魂便特立獨行起來。他一點也不着急趕路。如此豁達,本不與基督精神相符。但這種精神卻無一例外的在西方與中國可以被接受——西方的遊吟詩人與東方的隱士都是秉承了這種精神。這種精神之所以被普遍接受就是因爲它是一種完全的自我孤立與自我保護。無求、無畏、無爲,足以使一切不幸化爲平凡的崎嶇,令大人物的徒勞無功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