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曹文軒的《弓》有感

讀曹文軒的《弓》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依舊是沒有社會背景,沒有人物名字,沒有現實生活,沒有對白,最難以理解的人性衝突。精簡的場景,精緻而重要的道具,對靈異宗教的迷戀以及密不可分的性與暴力。多麼讓人着迷的原素。

讀曹文軒的《弓》有感

海上漂浮的船——孤獨的象徵;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與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極端與唯美蘊藏悲劇的組合;一把弓——是樂器,也是武器,關於愛與佔有生命主題。繼承了金基德慣常沒有對白的安靜表達方式。

《弓》講述了一段跨越年齡的特殊感情。60多歲老人和16歲的女孩一起住在海邊,守着一艘船度日。每每老人表達自己對女孩的愛意時,他就會拉響這個弓形的樂器,拉出美妙的聲音。武器與樂器——愛與佔有,這是永遠的矛盾。這是一個無法解開的題。每晚老人替少女洗澡,老人給少女洗澡的畫面曖昧卻又有着說不出的落寞。老人睡在少女上輔,每晚都要伸下手來握着熟睡中少女的手。擅長拉弓射箭的老人心裏一直有個想法,想在女孩17歲生日那天把她娶爲自己的妻子。但是一個少年闖入了女孩的心,情竇初開的女孩開始有了離開那艘船和養育自己的老人的強烈願望……最後,與女孩完成了婚禮儀式的老人投海自殺,女孩和少年離去。這是整部電影的故事情節。

這是一個關於愛和佔有的怪誕的故事。

老人對少女的極端佔有的情感是世人難以理解,也有着無從解釋的虛無。如果要把這稱其爲男女之情,這爲免顯得怪誕且尷尬,它帶着不倫的味道。如果理解成愛——撇開人權和倫理習俗這些世人奉爲信條的庸俗不堪的價值體系道德觀,假設是世俗所允許的愛。可又是如此地不合情理,他把她禁錮在船上,從不讓其與外界接觸。最後似乎已經妥協允許少女離去,卻把系在離去船隻上的麻繩同時系在了自己的脖子上,自我犧牲、自我贖罪、自我摧殘、自我毀滅——你可以說這是一種可怕的“愛”,它的極端走進了黑暗的'地底,走入無底深淵,走回億年荒原——走回億年荒原,這是孤獨,老人的孤獨,孤獨的極端,原始的孤獨,瘋狂的孤獨。

在他們發現船隻無法再前行,才發現被纜繩栓住的真相。於是少女重新回來了。她跑回到曾經長大的船上,看到躺在船板上快窒息而掙扎着的老人,她抱着他哭了。

靜謐的電影,孤獨的老人,地母般的少女。這種來自靈魂深底的深藏感情的矛盾讓人抑鬱到無言。一切極端的事物都散發着神祕、可怕、吸引人的光芒,這種光就像黑夜裏那來自地獄的誘人的使者,帶領人們走向毀滅。就如導演金基德自己所描述的:無休止的渴求一件事是美好的,尤其是這樣長時間的執着是爲了其他人。

老人的占卜方式就是朝佛像的臉上射箭,從這裏可以看出,那種對常理、道德、世俗的公然對抗,又一次顛覆神聖崇高的無聲宣言(開始的的佛廟裏存在的性就已經是一種顛覆)。他的占卜都相當準,這使整個影片充滿靈異色彩,然而最靈異的就是老人最後射出的那支箭,竟然在老人投海後變成了他男性性能力的象徵,並使少女破身。或許弓在影片中就有男性性器管的象徵。在少女睡覺時空氣中似乎被人佔有的那個場景會使很多人膛目結舌,或許有人說這是少女獨自在表演性愛戲。它唯美。有人說這有皆大歡喜的味道,這詞顯得太格格不入,這不是金基德的方式。

最後女孩隨少年離去時,那隻陪她度過了十年的船卻緩緩跟來,女孩神態自若地向漁船揮手告別,船和弓在海里慢慢下沉,最後沉沒的是女孩白色的婚服——這一切更顯得靈異而怪誕。

逝去與死去的那悲愴的過往將永遠被塵封在時間的大海里。

這種告別讓人感傷。

每個人都有着不同形式的佔有慾,每一種佔有慾都應該被同情,即便這種慾望如何怪誕且使你難以理解。那來自原始本能的慾望顯現着人類靈魂深處的孤獨。而當人們終於得到最初的渴望,於是那些曾經爲之苦苦追尋的事物便即刻消失,一切迴歸至初始的無慾與虛無的蒼茫。這是一種悲劇。我們真正能夠把握與擁有的,只有過程。

有人說,慾望的反義詞是死亡,《弓》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