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1000字

《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1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東漢末年,漢室頹廢,悠悠黃天,羣雄並起,諸侯紛爭,百姓潦倒。爲復國誅途,三國終留魏、蜀、吳。正謂亂世出英雄,些許無名小卒橫空出世。此三國之戰亦被記成了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國演義》。小編今天爲大家帶來《三國演義》讀後感,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1000字

《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啊,一個讓人魂牽夢縈的時代,是一個盛世,也是一個亂世。是中華民族由盛衰的時代。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頭空。東漢末年分三國,這是一個需要領袖的時代,也是一個誕生領袖的時代。在董卓廢帝時,有多少人的野心重新復活,還有多少自持世家貴族的大夫欣喜若狂,覺得亂世來了,也意味這機遇到來。“這江山,有能者居之。”也催生了戰爭

在三國裏,我要敬佩的是劉備的堅毅性格。堅毅的性格讓劉備每逢絕境都不放棄,是什麼支撐這劉備呢?我想也有這那爭霸一方的志氣吧。還有曹操和孫權,這二人皆有相同之處,就是厚黑。其實在這三人之中,我最敬佩的是曹操。在曹操一生中,能夠以中華民族的利益爲大局,在對待異族的態度是無情,不講什麼聖人道理。雖然說曹操做過很多人神共憤的事情,但是曹操是一個真性格的人。“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不足二十歲卻執掌一方,可以說年少有爲,雖然不是自己打的基業,但也是子承父業。只是守成之君而已。

剛看三國時,看到貂蟬一個弱女子讓董卓屍首分家是,也沒什麼了不起,在上高中以後,仔細研究了一下三國曆史,卻猛然發現貂蟬的'捨身爲國的勇氣是那麼的讓人敬佩,那麼的讓人慚愧,讓那些自以爲是的士大夫一個響亮的耳光,巾幗不讓鬚眉,只是伊人已逝,我們只能緬懷,讓這一事蹟永遠的流傳下去。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魏,蜀,吳三國。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統一天下,只能不斷的內耗,不斷的消耗中華民族的底蘊,以至於,在晉連滅三國後,卻發生了五胡亂華的悲慘事件,只能躲在南方苟延殘喘。幸運的是出現了

冉閔大帝,發出着名的殺胡令。“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凡我漢人,皆可殺胡人”這不得不說是中華民族的悲哀。

三國有太多的着名武將和文臣。武將如呂布,趙雲,關羽,張飛,張遼,甘寧,顏良,文丑。典韋,夏候淵等。文臣如諸葛亮,郭嘉,龐統,荀攸,田豐,周瑜,法正,鍾繇,賈詡,張昭,魯肅,陸遜等。三國的人才太多了,導致三國的局面始終不能打破。

三國啊,你讓人着迷,卻讓人熱血沸騰,恨不得重回三國。三國時一個盛世,也是一個亂世。

《三國演義》讀後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淨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井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裏,有三位英雄好漢,在桃園裏結爲兄弟。從此,他們共經沙場——三英戰呂布,誅董卓,滅逆黨,他們同生共死,匡扶漢室,建立蜀國,他們得天時,聚人和。在歷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雖然他們並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但是,青史一頁會記得,他們是強者!

當然,要是沒有軍師的文韜,劉玄德也無法建立蜀國。他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爲酬三顧。赤壁之前,他草船借箭,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赤壁之後,他智取南郡,借得荊州。在戰亂的年代裏,文韜武略臥龍鳳雛哪堪寂寥,結伴結盟結交,難結同好。接風借火借箭,羽扇輕搖。問鼎三足怎落腳,隆中對分曉,只盼來日登蜀道,再續出師表。不出則已,一出比天高!發明木牛流馬,連弩。諸葛亮的一生都獻給了爲匡扶漢室的使命。

五虎上將關雲長,他手持青龍偃月刀,爲忠於蜀漢,是知恩圖報、義薄雲天的豪傑;也是一位英勇善戰、智勇雙全、威震華夏的英雄————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一心只爲扶漢室。可是,當他被封爲五虎上將之首後,他變得自高自大、居功自傲、剛愎自用,大意失荊州,這位一生只爲守住“忠”,“義”二字的大將軍最後終於無奈的走向麥城。他是一爲末路英雄,我們從不以成敗論英雄,在我的心中,他,關雲長,永遠是一位守護“忠”,“義”二字的英雄!

他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我讚美趙雲:道勝一籌,義勝一籌,智勝一籌,謀勝一籌,仁勝一籌,文勝一籌,武勝一籌,雲有八勝,吾等怎能不尊,怎敢不敬。我佩服趙雲,佩服他在戰場上無懼的膽量,佩服他在做人上高尚的精神,佩服他寧死不降的氣節,更佩服他那顧全大局的品德。諸葛亮對於智勇雙全的趙雲是很器重的,赤壁之戰前夕諸葛亮借東風畢後就是依靠趙雲接應,那時趙雲射斷吳將徐盛船上篷索,也顯示出了他過人的射技。

總之,在那個金戈鐵馬的年代裏,無論是一代奸雄曹操,還是寬厚的劉備,還有“紫須碧眼”的孫權,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有足智多謀的臥龍鳳雛;早年逝世的郭奉孝,周郎,以及笑到最後的司馬,他們的聰明才智,真叫人佩服。

反間計,苦肉計,美人計……等等。不過,我只希望這些計策只出現在戰亂風飛的年代裏,當然我也希望這些計策也永遠不回出現我們現在生活的和平年代裏。因爲戰爭,讓多少生靈塗炭,多少百姓遭殃啊!就像曹植作的哪首催人淚下的詩一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