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教育漫畫》讀後感

《教育漫畫》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教育漫畫》讀後感1

《教育漫畫》是大學時老師經常提起的一本書,雖然打開了很多次,但最多看到50頁就放在那裏了,今天再次開啓些本書,我下決心一定要看完這本書,做到有始有終。下面是我把昨天看的部分內容進行分享,說說我的感想。

《教育漫畫》讀後感

首先第一章講了健康教育。我們經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也就是健康。沒有健康的身體何談工作,幸福,成功?可見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書中講了一些怎樣維護孩子健康的一些建議。我認爲這些建議我們都知道,也都明白,也是這樣去做的。只是沒有像作者那樣進行系統的梳理而已。如:不要嬌慣孩子,早睡早起,多運動等。也有些建議在我看來是不可取的如:冷水洗腳,洗澡。在我們中國的意識裏不應該,也不會這樣做。因爲,我們經常說的是:多喝熱水,用熱水泡泡腳,洗熱水澡。所以,當我們看書的時候,對於書中有用的我們吸收,但不能全權吸收,要有自己的思考。

《教育漫畫》讀後感2

《教育漫話》是紳士教育論最系統的代表作,爲培養世俗世事人材,是由英國的教育家約翰洛克所提出的,它是教育歷史上的重大轉折。作者從體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論述了自己的教育觀點,內容給人感覺很與衆不同,非常具體實在。讀《教育漫話》可以讓我們聯想到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對於我們現代教育辦學教學都有很高的啓發和反剩

首先他根據自己的醫學知識,提出了有關兒童身體健康的具體建議,我認爲這些建議主要是針對父母而言,因爲一個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兒童時期身體素質的基礎之上的,由此我們也應當認識到學前教育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聯繫在一起是顯得尤關重要的。作者認爲父母在孩子的兒童時期就應當採用最簡單最自然的方式來對待他們,不可把他們培養成溫室裏的花朵,雖然那樣他(她)們可以生長的很茂盛,但那樣反而減弱了他們的天生的抵抗力。例如,根據心理上研究,適應現象表現在所有的感覺之中。因此作者提出無論冬夏,兒童的衣着不可過暖,主張每天用冷水洗他的腳,鞋子也應該做的薄,不要帶手套,甚至可以洗冷水浴(冷水浴對於幫助身體衰弱的人恢復健康是很靈驗的,那麼身體比較健康的人用冷水浴的方法去增強和鍛鍊性格也是非常管用的)。長此以往,身體對於外界的刺激便會有了一定的適應,子女的身體素質也便有了相應的提高。聯繫到我們生活之中,我們常常會聽到:窮人家的孩子不易得小病,根據作者的思維那就解釋的很有道理,因爲窮孩子從小便在那樣一中受餓受凍的環境當中生活他們對於自然惡劣變化的抵抗力自然高於衣食富足家孩子的抵抗力。作者在書中非常注重對孩子身體健康有益的細節,他強調不可讓孩子喝酒或烈性飲料;不可給兒童任何藥物去爲他防禦疾病;女孩子的衣服不可穿的過緊;臥牀應該是硬的這樣利與身體;然而應該保證兒童充足的睡眠時間(因爲睡眠不足,精神萎靡以及由此而來的經常性的周身不適既影響自我感覺也影響智力發展。在書中,作者在對兒童健康方面首先提出兒童應當多吸新鮮空氣,觀察研究發現:如果學生整個夏季呼吸的都是飽含禾本科植物和草地植物的植物殺菌素的空氣,他就不會患受寒疾病例如,咽喉炎,氣管炎,呼吸道黏膜炎等。這一點給予我們深刻的反醒和思考:我國學校尤其是幼兒園及小學所在地方環境是如何的呢?如果環境沒有達到利於兒童成長的標準,那麼是否可能損害學生的生理健康呢?作爲家庭,學校,社會的成員應該如何去改善和提高我們的環境(這不僅是兒童健康成長的需要同時也是我們人類生存的關鍵因素)?

其次,作者在書中論述了他認爲在紳士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德育。作者認爲在教育兒童的時候,應該避免鞭笞,那樣會使得壞習慣壓抑的越深,爆發的越猛,同時也會使得兒童愛好的事物反遭兒童的厭惡,而且會形成一種奴隸式的教育,養成奴隸式的脾氣;相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當儘量使的他們的心理能夠感受到名譽和羞辱,當孩子初次犯了錯誤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師或者父母在那邪-惡的的傾向一出現時應當表示驚愕的態度,或者對他們說“你怎麼會做出這樣的事呢?真的令我失望。”這種暗示性的話語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去認識錯誤;然而當孩子出色的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老師或者父母可以在衆人面前引爲自豪的表揚他(她);這樣一來,孩子便會懂得如何去維護自己的名譽。當然對於這一點父母或者教師不可盲目的表揚他們,那樣也會養成小孩字的虛榮心。但總的來說,作者的這種教育方法是值得我們借鑑的:責罰和體罰對於兒童來說都是噩夢,我們應該把孩子當成理性的人,用理性的方式去對待他們,教他們用理性的思維去思考問題。作者認要把孩子的幸福奠定在德行與良好的教養上面,而培養他們良好的舉止行爲禮儀關鍵在於不斷的去訓練他們使得這些優雅的舉止都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的成效就在於早早的培養他們,也就是一個人的兒童時期是顯得至關重要的。在這一方面我覺得給我們的啓發就是:有些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好習慣例如,早起早睡我們可以採取一定的措施不斷的去訓練孩子使之養成,但是有些習慣我們還是應當以理性的方式去教育他們,我們要學會和孩子談判。

《教育漫畫》讀後感3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英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約翰.洛克的著作《教育漫話》,讀完後深有感觸,教育漫畫讀後感5。

約翰洛克是17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出生於英格蘭的薩默塞特郡一個有清教背景的律師家庭。《教育漫話》這本書主要分爲三部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和知識與技能教育。它的主題是所謂的紳士教育。紳士教育是歐洲唯一復興時期興起的一種代表新興資產階級的教育觀,是一種以上層社會富人子弟爲對象的教育。洛克提出的紳士教育的任務是要闡明,如何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需要的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幹的紳士或者有開拓精神的事業家。雖然時代不同,歷史背景不同,但這本書中的許多教育思想卻是普遍使用的。那就是作爲教師要努力使學生成爲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

一、健康是基礎。

在《教育漫話》中,洛克首先討論健康教育,因爲"健康的精神寓於健康的身體",是"對於人世幸福狀態的一種簡潔而充分的描繪,二者不可或缺。洛克之所以重視保健、養護,與其所處的時代有着密切的關係。當時資產階級正處於上升階段,他們要經營工商業,要航海,要探險,要征服殖民地,開闢新的財源,取得人生事業的成功,顯然,缺乏健康強壯的體魄是無法辦到的,所以洛克說"對於我們的工作和人生幸福,健康是何等的重要;而一個人爲了出類拔萃,就必須能忍受艱辛、疲乏,因此,對強健的體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洛克是一位唯物主義哲學家,而且深入研究過醫學和其他自然科學,作爲一位"內行",他對兒童的體育、健康、養護等問題都提出了不少具體的頗有價值的意見。例如他建議"無論冬夏,兒童的穿着都不可過暖",主張兒童用冷水洗腳或洗澡,多過露天生活,多呼吸新鮮空氣,衣着不可過緊,飲食要清淡,不喝烈性飲料,早睡早起,睡硬板牀,不宜濫用藥物,注意運動鍛鍊等。這些主張都是配合貫徹其教育目的、任務提出來的,至今看來,絕大部分都是科學合理的,值得我們吸取。

都說我們現在的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將來他們就是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可見,強健的身體素質對他們來說是何等的重要。然而,我們再看一看現在的孩子們他們的身體狀況怎樣呢?一個個不是小胖墩就是豆芽菜,他們小小年紀,每天揹着沉重的書包,早起晚睡,爲革命"刻苦"學習,結果是身體狀況每況愈下,這難道不令我們擔憂嗎?這樣的孩子將來能擔當起建設祖國的重任嗎?這難道與我們教育工作者就沒有關係嘛?當然有的,回想我們平時在工作中,爲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曾經怎樣"不辭辛苦"地爲學生補課,有時甚至是殘忍地將其每週少得可憐的體育課時間佔用,還理直氣壯地說是"爲了你們好",讀後感《教育漫畫讀後感5》。唉,可憐啊,可悲啊,可嘆啊!

二、道德是重點

道德教育是《教育漫話》中最重要的內容。洛克聲稱:"一位紳士應具備的各種品行之中,我講德行放在首位,視之爲最必需的品性。"他要求兒童在具備健康體魄的基礎上,必須有健全的精神發展,而這集中表現爲必須具有完美的德行。洛克認爲,德行乃是人生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缺乏德行,就無所謂人生幸福可言;因爲缺少德行的人不可能被人瞧得起,也難以取得事業的成功。在洛克看來,所謂"良好的德行"大致有三層含義:其一爲世俗的聰明,即要求一個人在處理人間事務方面精明能幹,富於遠見,在各種社交場合,善於交際,應付自如;其二要懂得上流社會的禮儀、禮貌,儀表上顯得彬彬有禮,風度翩翩,文雅大方;其三是具有性格剛毅、堅強、能吃苦耐勞等品質。貫穿洛克德育思想的主線則有兩條:其一是訓練兒童以理性剋制慾望,其次是從小通過教育與練習去培養兒童所必需的、良好的性格習慣。在這裏,洛克對兒童的德育提出了許多具體意見,其中包括:反對溺愛、放縱子女;寬嚴結合;獎懲結合;說理教育;榜樣教育;文明禮貌教育等。

我們也很重視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培養,但有時的方法並不得當。比如我們經常帶着有色眼鏡看待一個學生。特別是對於那些品行有些問題的學生,我們在處理問題時總是帶着懷疑的態度,對他們缺乏足夠的信任。例如,我們班有個學生特別愛說謊,所以我幾乎對他的每一句話都不太相信。在此,洛克告訴我們,說謊是一種惡劣的品質,是許多惡德敗行的溫牀和庇護所,所以將一個孩子從小帶大時,應儘可能地使他憎惡這種行爲。但是,假如你不能證實他的遁詞裏具有虛假的成分,你就姑且把它當成真話。並不要流露出一絲的懷疑。你應使他在你的面前儘量保持最好的聲譽。因爲一旦他知道自己的名聲掃地,你也就失掉了對他的一種重要的,乃至最佳的支配權。所以你要可以儘量避免而又不至於助長他說謊的範圍內,使他在你跟前不要覺得自己是個說謊者。他說話有時信口開河,與事實有所出入,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因此,作爲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應一寬容爲懷,我們要最大限度地相信,我們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三、智育是條件

在洛克的教育體系中,智育也是爲培養有健全精神的紳士服務的。但較之德育,智育處在一個較次要的地位。他認爲,一個有德行的紳士比一個掌握了許多脫離實際學問的大學者更爲可貴。在他看來,學習的根本目的不是要使年輕人精通任何一門科學或擴大心的所有物,而是打開他們的心智,裝備他們的心智,增加心的活動能力。

爲了培養能力,洛克重視智育辦法並提出了一些有意義的見解,包括:不能強迫兒童學習,反對教師用斥責和懲罰的方法迫使學生去注意;主張啓發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自己去向往學習,把求學當成另外一種遊戲或娛樂去追求;教育孩子要從明白簡單的地方開始,一次不要學得太多,同時也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努力;應當鼓勵並儘量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培養動手能力,如引導兒童自己製作玩具,學習一種手藝或園藝等,這樣既可調劑生活,又可獲得一些必要的知識技能,又可防止兒童將寶貴的光陰虛擲在無益的事情上。洛克還一再強調教育要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對於年幼兒童,可以寓教學與遊戲之中等。這些觀點,也有許多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對於智育,也許我們重視的很多。但我們也許對於學生的知識灌輸得太多,而對於學生能力的培養還比較欠缺。因此,現在的很多學生表現出了對於學習的反感。很多學生不願意學習。這和我們平時對學生的強制不能說沒有關係。如何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樂學,這是擺在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事情。

總之,約翰洛克的《教育漫談》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他讓我懂得了作爲教師,要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特別是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function showMiniAd{var vn="tinfo";var dataURL="new LinkFile(dataURL,{type:'script',noCache:false,callBack:{variable:vn,onLoad:function{var data=eval("("+vn+")")if(data!=null&&us==1){var userLink=;//var userLink=;$('miniAd')rHTML="我正在玩搜狐微博,快來"關注"我,瞭解我的最新動態吧。

"+userLink+"";$('miniAd');}},onFailure:function{}}});}showMiniAd;

《教育漫畫》讀後感4

今年暑假,我閱讀了教育專著——《教育漫話》,獲益頗多。《教育漫話》是一本飽含哲理而又深入淺出、生動感人的書。我讀後不禁深深佩服這位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唯物主義的哲學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約翰洛克。書中深入淺出的描述,飽含哲理的文字,使我的眼前豁然開朗,讓我不由自主地去領悟反思。《教育漫話》的教育思想主流是進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們繼續學習的。書中大量講述了學生所必須具備的品行和個性,如德行、理智、機敏、優雅、禮貌等。約翰洛克認爲,從小培養學生的這些品行個性,對學生今後的成長和發展是終身受益的事。多年來的教育實踐使我支持洛克的上述觀點。的確,對於學生的教育,尤其是家庭中的教育來說,有些基礎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生活習慣、道德品質、學習的態度、切合和針對孩子的有效的方法的形成等。根據讀後所想,下面就來探討一下教育應該養成哪些使孩子終身受益的優秀品質和獨特個性。

一、健康

“健康之精神寓於健康之身體,這是對於人世間幸福的一種簡短而充分地描繪。”這是《教育漫話》卷首第一句話。約翰洛克在書中主張,孩子應從幼年起就進行鍛鍊,反對嬌生慣養;提出童年不宜穿太多的衣服,要多過戶外生活,多做戶外活動,多接近自然,多游泳,用冷水冼腳從而鍛鍊意志;飲食要清淡,多吃麪食,少吃肉膩食品,不飲烈性飲料;多運動、多睡眠、多呼吸清新空氣等許多有益的、具體的.見解。約翰洛克把健康區分爲身(身體)、心(精神)兩個方面。這兩方面都是“能工作、有幸福”的基礎條件。“凡是身體和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麼別的奢望了;身體、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便得到別的種種,也是徒然。”因此約翰洛克要求家庭教育要充分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問題,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着力養成孩子健康的品性。約翰

洛克的“健康”品性,既包括對健康的自覺意識,也包括科學地生活的常識。由此得到的啓示是,家庭教育必須把保障孩子的身體和精神健康作爲最基礎的環節,要採取科學的教育、培養態度和方法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要幫助孩子瞭解自身特點,培養自我認識能力,學會客觀地對待自己,學會傾聽和表達,把握自己的情緒,學會緩解壓力,控制心態平衡的方法,學會理解和支持他人,養成換位思考的習慣,使孩子遠離心理疾病,發展健全的精神。這點在我們的社會社會生活中尤爲重要。

二、習慣

《教育漫話》中約翰洛克的見解是:“孩子因爲年齡增長,自由便應跟着到來,許多事情他應信託自己的行動去應付,因爲他不能永遠受人監護;只有你給他良好的原則和牢固的習慣,纔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所以也是最應該注重的。”“因爲一切告誡與規則,無論如何反覆叮嚀,除非實行成了習慣,全是不中用的。”“習慣可以在這裏是這樣,在其它情形下也是這樣。”“習慣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有恆,更加簡便。”習慣是經多次重複而形成的自動化了的、去自覺的行爲方式。約翰洛克認爲,習慣的形成過程“是給予一種不可缺少的練習,使之在兒童身上固定起來;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後,便用不着藉助記憶,很容易、很自然地就可發生作用了。”這個見解無疑是正確的。我們的言行、品質、個性,說到底都是日積月累養成的習慣而已,好的習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說過,“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亞里士多德也說過“優秀本質上是一種習慣”。教育要着意養成孩子的好的習慣、優秀的習慣、形成將來成功的習慣。好的習慣很多,積極思考的習慣、謙遜的習慣、全力以赴專心致志的習慣、做事一絲不苟的習慣等。從小處看,仔細觀察的習慣、善於提問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預習複習的習慣、歸納總結的習慣、善於反思的習慣,甚至於約翰洛克提到的早起早睡的習慣、嚴格遵守作息制度的習慣等。教育要努力發現和保護孩子在各個方面的優秀的行爲,成爲學生終身受益的精神財富。

三、分享

分享意味着彼此共享,分享意味着相互理解與合作。《教育漫話》中約翰洛克提出,教育要培養孩子與兄弟姐妹、與夥伴、與他人分享事物,分享知識和快樂的品性。他說,“關於取得事物與佔有事物,你要教導孩子,使他們能把自己所有的東西分給朋友,一點也不要爲難,不吝嗇,使他們從小就從經驗中知道,凡是最大量的人也是最富有的,而且還得到別人的敬重與稱譽”。“分享”可使兄弟姐妹之間來得更加和睦,更有禮貌,且同樣推及旁人。“分享”可使兒童養成溫厚、對人和善、慷慨、以及得到一種快樂,視爲一種值得自豪的事。的確,使學生學會分享,可以使他們學會在關心、欣賞自己的同時,同樣關心欣賞他人,可以使他們有效地團結合作,有效地處理好人際關係,有效地走出自我中心和自我封閉,學會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積極接納他人和換位思維的技巧。最終,“分享”的品性有利於他們畢生的健康成長。約翰洛克多次強調,“分享”的品質要從小加以培養,“使兒童經過不斷的練習,便能把自己所有的東西給予別人而不覺爲難。”“樂於贈予別人的美德,要加以培植。”兒童的美德應“建立在大量與慷慨地把自己所有的或好的東西去給予別人上面”。這些見解和教育要求無疑都是有益的。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愛已,不知愛別人,這是當前獨生子女一代的性格通病,而當前我們的家庭教育中,約翰洛克所提到的這種“分享”品質的培育又是何其缺失。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有着不可彌補的根本缺陷,那就是隻有一個孩子的家庭生活和教育情境會造成孩子的獨佔性格,而缺乏與他人分享的寶貴經驗。人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有理性、有同情心、有愛心,一個根本不知道關心人、同情人、愛別人的孩子必定會生出陰暗的心理,整個心靈人格也不會健全。因此,必須認真記取約翰洛克的教誨,在家庭教育中充分注重孩子的分享品質的培養和訓練,父母應從小就在孩子的心田裏播下善良的種子,讓他們學會愛人,學會移情,學會與人相處,學會民主與合作,學會與他人分享事物、分享知識、分享快樂、分享情趣和其它經驗,從而使他們的個性保持健康和豐富。

我想,對於洛克的這些教育建議的價值。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也不能低估和輕視。我們現在的教育中不就是缺乏這些方面嗎,關注學生,教育學生,讓學生真正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當前我們時刻需要學習、反思,併爲之不斷努力的工作重任。

《教育漫畫》讀後感5

《教育漫話》由17世紀英國著名哲學家和思想家洛克所著,本書以“紳士教育”爲主題,分爲體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三個部分。洛克在書中像拉家常般告訴我們一些實用的教育真理,看似瑣碎的小事,實際關乎孩子一生的命運。

首先,“健康之精神寓於健康之身體”是約翰·洛克在《教育漫話》中的經典名言。他認爲“凡是身體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麼別的奢望了,身體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別的種種,也是徒然。”因此,他認爲應把培養強健的體魄放在教育的首位,並對學生體育提出一些比較具體要求:多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藥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應習慣冷水,應與水接觸。現在實行的體育鍛煉大課間,每天至少鍛鍊一小時,正是與之吻合。通過長期的鍛鍊,學生們的身體素質正在不斷提高。

其次,德育的基本原則是以理智剋制慾望。洛克反對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認爲被溺愛的孩子會比較任性、不懂事。在道德教育方面,他重視以理服人,但同時也認爲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使學生養成好的習慣。這對家長及教師的要求也是較高的,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我們要酌情處理,理性的方法才能幫助孩子正視自己的錯誤。

洛克還要求兒童的言語、動作都要符合其等級與地位,對人謙恭有禮,舉止得體。他認爲這是“處世的真訣”,可以使自己獲得他人的尊重與好感,從而獲得一切。這也是對孩子優良品性的一種培養,讓他們學會如何與人交往。

最後,他認爲德行和智慧比學問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於學問,而徒有學問但無德行與智慧則反而無用。不要把讀書當成一種任務強迫兒童去學,而要把讀書當作一種遊戲、消遣、光榮快樂的事情或對良好表現的獎勵,孩子們就會自己要求學習的。而在教學方法上,他反對死記硬背,重視培養智力,多作實地觀察,誘發學習興趣。

他認爲小孩子的好奇心應該小心地加以鼓勵,因爲好奇心是一種求知慾,對事物好奇的孩子纔會善於思考,愛動腦筋。要重視兒童的興趣。因爲兒童興致好的時候,學習效率要好兩三倍。

兒童的時間應該用在獲得一些對於他們日後長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強調教育的實用性。我們的孩子不可能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應該用在學習最需要的事情上。他們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應當所追求的事物。

真理總是樸素的,平淡的文字總會發揮實實在在的作用。作者用最平實的文字述說着最深刻的道理,注重對學生道德的薰陶和培養,認爲學生良好的德性纔是最根本,是第一位的。因此,作爲教師的我們,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應更加註重對學生思想情操的陶冶,德性的培養,一切從育人出發,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