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小學讀《綠山牆的安妮》有感大綱

小學讀《綠山牆的安妮》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小學讀《綠山牆的安妮》有感1

今年暑假,我讀完了一本名叫《綠山牆的安妮》的書。這本書的作者名叫蒙哥馬利,是加拿大人。書中的主人公名叫安妮?雪利,不過有意思的是,安妮希望人們在拼寫她的名字時帶個“E”。

小學讀《綠山牆的安妮》有感

安妮是一個有豐富的想象力的女孩。安妮將巴里的池塘想象成閃光之湖,把禱文想象成了一段“算不上誠懇”的“自言自語”。安妮還把托馬斯太太家書櫥玻璃門上她的影子想象成一個住在玻璃門上叫做卡蒂?莫里斯的女孩,安妮還常常和她“說話”,一“說”就是好幾個小時。

安妮豐富的想象力令我想起了童話作家鄭淵潔寫的書中的一位主人公——皮皮魯。皮皮魯也是一名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他常常能想出一些連大人甚至是與他同齡的調皮蛋都想象不出的事。有一次,皮皮魯異想天開,讓媽媽魯雁把控制老鼠睡眠的遙控器對着他使用。以此來測試這個遙控器能不能控制人的睡眠。這簡直是不可能有人會去像或敢想的事,但皮皮魯卻能夠想到。

在生活中,想象力也是很重要的東西,比如:一把椅子,一顆螺絲,一頂帽子,都是由一幅畫紙開始的,而這一副畫紙上的內容正是靠人們的想象力創作的,所以,幾乎我們用的每一樣東西都是從人的想象開始。

我認爲,我應該像安妮一樣多運用自己的想象力,想象生活,想象世界,或者想象未來,甚至想象自己是一名超人,想象讓生活變得更加精彩!

小學讀《綠山牆的安妮》有感2

這次國慶,我看了《綠山牆的安妮》!

主要內容是這樣的:在綠山牆,有一對兄妹,是馬修和馬瑞拉,他們想領養一個男孩,可是卻陰差陽錯地把安妮領回來了,這是一個骨瘦如柴的女孩,她有許多的雀斑還有一頭紅色的頭髮。兄妹倆想把安妮送回去,但安妮豐富的想象力讓馬瑞拉改了主意,把安妮留了下來。在這裏,安妮的生活多姿多彩,還和一個叫戴安娜的漂亮女孩成了好朋友。安妮在馬修、馬瑞拉、朋友、老師的愛和關懷中幸福的生活着。後來,馬修去世了,安妮堅強地活了下去,成了一位老師。

故事中我最喜歡安妮,她天真活潑,熱愛生活。她像天上的小鳥一樣,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她有個技能,可以想出任何事情,彷彿發生在你身上一樣。她很愛笑,她是個孤兒,可她的心,像她的紅髮一樣燃燒,他懷着浪漫和執着,闖下許多禍,看着她,我哭笑不得,但我最終還是被她的可愛逗笑了。

安妮的想象力和天真活潑深深打動了我,這是很少有人擁有的,如果小朋友們擁有這些,以後,祖國將更將的繁榮昌盛!

小學讀《綠山牆的安妮》有感3

有一個11歲的小女孩,她是一名孤兒並且相貌平平:一頭紅髮,滿臉雀斑,還經常沉醉於幻想中,以及不斷惹些小麻煩。如果是你,你會喜愛她、收養她嗎?我想不會。而由於陰差陽錯,使得一對上了年紀的獨身兄妹——馬修和馬瑞拉收養了她。一開始,馬瑞拉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村裏人也用保守的目光看待這個小女孩,只有馬修對她不錯。但安妮卻用自己對生活的熱情和充分的想象力感化了大家,從而在綠山牆住了下來。馬修和馬瑞拉也把安妮當成親生女兒一樣。於是,安妮在這兒幸福快樂地生活着。

在綠山牆,安妮認識了許多朋友,其中,與她關係最親密的好朋友是戴安娜。她們一起玩耍;一起用想象力給綠山牆的每處地方取好聽、詩意的名字;一起上主日學校;一起去參加音樂會、茶會;還一起闖些小禍。在綠山牆,安妮成熟穩重了許多,而她的成績更是名列前茅,並被女王學院錄取。她的生活是如此充實和平靜啊!可是好景不長,因爲馬修和馬瑞拉年事已高,所以死神降臨在他們身上——馬修去世了,馬瑞拉也病入膏肓。這時候,安妮捨棄自己,去教書,以便能經常陪伴照料馬瑞拉。雖然生活有些不盡人意,但安妮相信:好人會有好報,只要樂觀向上,一切都可能峯迴路轉!

安妮那種樂觀的精神、豐富的想象力、對生活的驚奇感,使她的每一天都是那麼陽光。而我的身邊,也有像安妮一樣的同學,她也有一臉雀斑,也有安妮的精神。她,就是我們班的劉禧同學。

劉禧是個活潑開朗的女孩。“笑容”可能就是她的代名詞。每天上學放學,都可以看到她燦爛的笑容。我認爲,她的眼中沒有“困難”二字,即使遇到了,她還是用笑來面對。這難道不是樂觀精神嗎?

而她的想象力更爲豐富。一次,一張沾滿墨跡的紙巾透過劉禧書包的網兜,顯得十分不雅。一旁的沈珺怡拽了拽劉禧:“這是什麼呀?”劉禧扭過頭看了看,風趣地說:“哦,這只不過是一條小魚的尾巴。”雖然她只是隨口一說,但卻證明了她的想象力和幽默感十足。

從安妮身上,我看到劉禧。從劉禧身上,我又看到安妮。只不過,我對安妮有種更深的敬意。我和她差不多大,可我並沒有她的精神,更沒有她在經歷失去親人後的堅強和信念。所以,我要向她致敬!我在她身上學到許多現在人都沒有的東西!

小學讀《綠山牆的安妮》有感4

當我們生活在黑暗中,我們幻想着陽光;當我們生活在悲痛中,我們幻想着樂觀。生活就是這樣,需要幻想,樂觀和陽光!

這本書的主人公——安妮,她非常喜歡幻想,她幻想世間美好的東西,幻想自己如何美麗,這難道我們不能像她學習嗎?安妮也是個孤兒,陰差陽錯地被卡斯波特兄妹收養,她那獨特的性格使她不斷闖禍但她卻感染了兩兄妹。在綠山牆的日子裏,她交到了她的知心朋友——黛安娜。安妮用勤勞,快樂和真誠去感染每一個人,甚至原本討厭她的林徳太太最終也被她所感動。

當安妮即將升入大學,憑着自己的實力獲得獎學金時,馬修突然去世了,瑪麗拉的眼睛有着失明的危險,安妮毅然放棄了讀大學的機會,在家裏照顧瑪麗拉,在綠山牆當老師。這是爲什麼?有這麼好的一個讀大學的機會,她卻放棄了?因爲她愛綠山牆,愛瑪麗拉,因爲她有一顆感激之心。雖然安妮知道,當一名鄉村教師肯定不容易,但她對前途充滿信心。

安妮做的任何事,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不管生活多麼艱難,多麼多災多難,安妮都會找到快樂。她會在幻想的王國中遨遊。面對不幸,她沒有悲觀與自暴自棄。她愛大自然,愛花草樹木,愛大自然的世間萬物,愛綠山牆的一切。她會盡情享受大自然給予的快樂,像一頭林間的小鹿歡快跳躍。就算經歷了人生的多少風雨,她總會樂觀面對。

“願上帝保佑,這個世界的一切都平安美好”這是安妮最後說的。我們要擁抱希望,這樣世界的一切都會美好!

小學讀《綠山牆的安妮》有感5

讀了《綠牆上的.安妮》,我覺得這本書既幽默又感人。

安妮是個11歲的孤兒,一頭的紅色頭髮,滿臉雀斑,倒是與長被子皮皮有點兒像。她整天置身於幻想之中,不斷闖點兒小禍。安妮從一個善良天真愛闖禍的小女孩漸漸變成一位女學霸。在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馬利塑造的安妮·雪莉在她的筆鋒栩栩如生。

安妮有一位最要好的朋友――戴安娜。就連許多小蠢事都是戴安娜陪安妮乾的。如:鬧鬼的森林,可怕的池塘。每一天對於安妮和戴安娜來說都是美妙的一天。因爲時間鬧鐘不斷走動,她們也要上女王學校了。隨着日子,安妮的性情變得越來越更加沉重了。安妮還有一個特別好的朋友――那就是吉爾伯特·布萊思。安妮對他從厭惡到特別慚愧。

雖然書中的吉爾伯特·布萊思在書中並沒有出現過許多次,但依然可以從那幾行文字中發現吉爾伯特·布萊思是個非常善良的人。其中我最欣賞的是在女王班成立後安妮和吉爾伯待在學習上暗暗較勁。在書中我不但喜歡安妮還欣賞着她獨一無二的善良勇氣。她的善良並不是來自某種道德的指令,而是來源於她天性的純淨。從中安妮讓我明白了生活的許多道理。

可能在讀書的前半部分時覺得安妮前途並無希望,在我看來安妮這樣一位擁有如此豐富想象力的人,定會有一個好成就。

這本書讓我懂得: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等成大了就會發現我們錯過了多少比金錢、名利、地位更寶貴的東西?

小學讀《綠山牆的安妮》有感6

今天,我去圖書館看書,《綠山牆的安妮》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我,一拿到這本書愛不釋手,一看就幾個小時。

故事發生在加拿大一個偏僻的農村,住着兄妹倆,哥哥叫馬修,妹妹叫瑪麗拉。他倆想從孤兒院收養一名男孩,可陰差陽錯,人家給他們帶來的是一個小姑娘——安妮。安妮從小愛想象,她的善良和率真博得了同學真摯的友情和關愛;她憑着自己的不懈的努力順利考取了女王學院,一年後取得了一級教師證書,並獲得了大學獎學金。可爲了照顧爲自己付出心血的瑪麗拉,安妮放棄了去大學深造的大好機會。

讀到這裏,我覺得自己十分幸運,我有一個慈祥的父親。記得有一次,我語文只得了77分,當時很害怕,心想:這回要捱打了。我忐忑不安地回到家裏,爸爸就問我考了幾分。“77分。”我原以爲爸爸會大發脾氣,狠狠打。誰知爸爸並沒有生氣,而是和藹地對我說:“沒關係,這次考砸了,下次要努力,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孩子,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有坎坷,有荊棘,也有鮮花。”爸爸樸實的話語給我動力,給我信心,給我力量。

我一定會記住這次教訓,做個真正的男子漢!

小學讀《綠山牆的安妮》有感7

幻想是什麼?它又有什麼用處?幻想是人的一種思想,但它爲什麼會被人們的長大所喪失呢?

在《綠山牆的安妮》這本書中,馬修和瑪麗拉想領養一個小男孩來幫她們分擔家務,可卻陰陽差錯的領來了一位小女孩,她就是——安妮。她好似一陣清風,吹進了日復一日的綠山牆,也帶來了讀者心中的“紅頭髮的安妮”。

安妮她保存着孩子獨有的天真無邪,並沒有被世俗所磨掉了棱角,敢愛敢恨。對於雷切爾太太的殘酷評論,大多數人都會打碎牙往肚子裏咽,但她卻決然的說“我恨你,恨你,恨你!”

安妮她聰明而努力,憑着自己的堅持不懈終於考上了女王學院,一年後就拿到了一級教師證書,獲得了大學獎學金。但他不願離開生活已久的綠山牆,也掛念着操勞一生孤苦伶仃的瑪麗拉,毅然放棄了去大學深造的好機會。

安妮的心裏充滿了與常人不同的“奇思妙想”。一條綠蔭道,被稱之爲“歡樂的雪白之路”;一個湖泊,也要被叫做“閃光的湖”;一顆開滿花的樹,也可以被叫做“白雪皇后”……

在現實生活往往是越大的人,越不容易幻想。對於小孩子的天馬行空的幻想,往往就是一句話:“小孩子年紀輕輕不學好,亂想什麼?一邊去!”大人的閱歷已經使他們習慣了生活的按班就部,不會像小孩一樣覺得“這一片雲好像一個人的頭,這兒是鼻子……”,而是會覺得“這一片雲潔白無瑕,好漂亮啊!”最終,千言萬語都化作了一句“好漂亮啊”。這就是喪失了幻想的悲哀。

你擁有着幻想,重拾了幻想,還是失去了幻想?

小學讀《綠山牆的安妮》有感8

趁着國慶小長假,我讀了一本頗有趣味的書——《綠山牆的安妮》。

這本書講了安妮從孤兒院來到了馬修家,她天性活潑、樂觀,想象力極爲豐富,總是闖禍卻又令人忍俊不禁,讓他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有情趣。安妮聰明、勤奮,憑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學,但爲了照顧生病的馬利拉,她又放棄了學業。

讀完這本書,我被安妮對生活的態度所感動,安妮沒有被不幸和痛苦打倒,而是積極、樂觀面對,並憑藉自己的努力,讓夢想一個個變成現實。

我想到了海倫,19個月的時候,她因爲高燒成了一個既盲又聾的孩子,七歲的時候,她就發明了60多種手勢來表達自己的意願,她努力學習,上大學時她就寫了《我的生命》。她周遊全國,不斷地舉行講座,成長爲享譽世界的作家和演說家。我想到了即將在杭州舉行的殘運會,這些因爲種種原因殘疾的運動員們,他們沒有因爲身體的殘疾而唉聲嘆氣,而是積極樂觀的面對現實,愛生活,愛運動,參加比賽展示自己,爲自己的人生贏得喝彩。

我被安妮和海倫她們深深打動,我想到了自己。每次遇到數學難題,我都想退縮,不願意多思考,所以這些“攔路虎”也擋住了我前進的道路。我也應該學習安妮的樂觀和勤奮,不管是現在面對學習上的困難,還是將來會面臨的各種困難,我都應該保持樂觀的態度,靠自己的勤奮努力,去戰勝這一個個“攔路虎”,實現自己的夢想。

小學讀《綠山牆的安妮》有感9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名叫《綠山牆的安妮》,它的作者是露西·莫德·蒙哥馬利。

這本書寫的是一個孤兒的故事:愛德華王子島上有一對老兄妹,他們本想從孤兒院收養一個男孩做幫手,卻鬼使神差地收養了一個女孩。這個名叫安妮·雪利的女孩長得並不漂亮,她的紅髮是她的煩惱,一臉的雀斑,可她有着一顆純潔的心,有着豐富的想象力和誇張的言辭,一切平凡的事物在她的眼中都妙趣橫生,因此經常被別人說多嘴。她活潑、好動、聰明、不拘小節,並幹出了許多出人意料而又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如:把葡萄酒當作草莓汁誤拿給朋友喝;把止痛藥水當香料用來做蛋糕;買劣質染髮水把紅髮染爲綠色的……她在生活上有位知心好友,名叫黛安娜;學習上,她有強大的競爭對手,他是全班的尖子生——吉爾巴特。靠着與吉爾巴特的競爭,安妮得到了獎學金,考到了自己夢想的大學。可當安妮回家報喜訊後,發現馬修與瑪利亞都已經老了,而馬修在不久後的幾天受到突如其來的強大刺激,引起心臟突然停止跳動後休克而死,當瑪利亞與安妮處於痛苦之中時,安妮不忍心丟下瑪利亞一人,於是放棄了自己的大學學業。

安妮的故事使我哭笑不得,她的學習競爭力使我敬佩;然而她的孝心也令我深深感動。回想自己,因爲成績在班上算是不錯而導致自己有時行爲懶散,漫不經心,這個學期的上課過程中也稍微有點不認真。所以我要發奮圖強,像安妮學習,學會給自己找一個比自己強的對手與他競爭,學會不拘小節,做個像安妮一樣的孩子!

小學讀《綠山牆的安妮》有感10

書,多麼美好啊!所以,在我成長的每一個腳印下,都殘留着書的步伐。可不管有多少書,仍然有一本我最愛的,就是《綠山牆的安妮》。

有人要問了:“你看過這麼多的書,爲什麼最愛這本書呢?它有什麼讓你很欣賞?”

對此,我可以理直氣壯而毫不猶豫地說:“因爲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什麼道理?聽我慢慢敘說來。

《綠山牆的安妮》講述了一個並不完美而堅強的女孩的成長經歷。開頭並不美好,而結尾卻讓人欣慰。安妮·雪莉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她出生在新斯科舍的波林布羅克,在她三個月大的時候,父母先後的熱病去世了,就被送進了孤兒院裏,而後被瑪麗拉一家錯領走了。因此,瑪麗拉開始並不喜歡安妮,並說什麼時候再把她送回去,但她用自己的善良和堅強說服了瑪麗拉,而且還交到了許多好朋友。

我們可沒有安妮這樣的悲慘開始,長相也比安妮好多了,安妮長得滿臉雀斑、一頭紅髮,可是,她還是用幻想來安慰了自己,沒有傷心,更沒有自卑。可不要說她在瑪麗拉家裏過的很好,瑪麗拉也是常常訓斥她的,讓她幹活。因爲,瑪麗拉認爲領養一個孩子要有用,不然領來有什麼好的?所以,安妮的生活也比我們差多了。可是,她雖然對自己有失望,但她沒有絲毫的放棄,仍然可愛活潑,討人喜歡。她很堅強,做事冷靜,有一次爲她的一個朋友治了病,才避免了一場風波,簡直令人欽佩了。

我們沒有安妮這樣的悲慘開始,卻也沒有安妮這樣的堅強,爲甚?因爲我們嬌生慣養,受到一點挫折就撒手放棄,沒有毅力。如果我們像安妮身世,還不要得抑鬱病了。所以,讓我們遠離嬌氣,學會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