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1100字(精選10篇)大綱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1100字(精選10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6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精選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1100字(精選10篇)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1

一個不成熟的人的標誌是他願意爲了某個理由而轟轟烈烈地死去,而一個成熟的人的標誌是他願意爲了某個理由而謙恭地活下去。

《麥田裏的守望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格林。本小說是他第一部作品,被認爲是二十一世紀美國文學的經典作品之一,並引起世界性轟動,尤其受到美國學生的瘋狂追捧。它的題材新穎,對我來說,便是一個新的閱讀里程碑。

主人公霍爾頓是一名中學生,年僅6歲。你從遠處看,戴着在紐約買的紅色獵帽,遊遊蕩蕩的便是他了。他可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少年,學習不認真,經常逃課。終於,因5門功課,只有語文是及格的期末成績,被學校開除。他不想回家,從此踏上了社會。

他帶着奶奶給他的零花錢,四處遊蕩。當晚,他住進了酒店,周圍是不三不四的小混混,他們尋歡作樂,扭捏作態,讓霍爾頓失望和噁心,讓他感受到世間的萬惡。在電梯裏,他遇到電梯工毛里斯,讓他叫妓女,霍爾頓用5元打發走了妓女,但妓女要求0元,霍爾頓不肯,被毛里斯打了重傷,強行拿走了錢。

第二天,霍爾頓遇見了兩個教書的修女,捐給她們0塊錢。後來,他和薩麗看了場戲,又去溜冰。看到薩麗虛情假意的樣子,霍爾頓開始討厭她,與她分別了。霍爾頓十分難過,約了老朋友喝酒,喝得酩酊大醉,使他想要和妹妹菲比見面,他決定冒險回家。

他回到家,叫醒了妹妹菲比,和她談心。等到父母回家了,他也悄悄的離開了。霍爾頓去他的老師安托裏尼那兒過夜,老師讓他明白了世間,不是隻有自己討厭,很多人也像自己一樣。

他約到菲比,沒想到,她一定要跟哥哥去西部。霍爾頓很無奈,只好放棄了去西部的念頭,跟着菲比坐旋轉木馬。他坐在長椅上,瓢潑大雨和菲比開心的臉龐,他決定不出走了,最終和妹妹回了家。

本書的名字叫"麥田裏的守望者",但文章中僅僅出現了兩次,也許,他想講述的不僅僅只是主人公的傳奇經歷,也想告知人們他的精神世界。

主人公是一個有理想的人,他想做一個麥田守望者,看護兒童。他想離家出走,遠離世事,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多麼的不如意。揭露了當時的美國,人們的精神生活是一片荒涼,沒有人在意他人的感受,社會是黑暗的,道德是墜落的。

在我看來,作者生活的環境是惡劣的,處處是虛僞和假想,那種單純,與世無爭的有頭腦的人已是不多了。作者想呼籲,想吶喊,讓人們從這封閉的社會逃出來。保護每一個沒有收到影響的少年兒童。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可以卑微,可以高貴,但最好的選擇,就是在內心當一個"麥田的守望者"。現在的社會,看似安寧,但人們的內心卻是不穩定的,我們不但不能被這世界感染,還要保護他人,關心他人,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純潔,少一些虛僞,才能讓世界更美好!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2

每一個人都有一段無法忘卻的歲月,太多的敏感、偏執、荒唐、頹廢、甜蜜與歡樂,使日子變得寂寞又溫暖。在那段歲月中在那一望無際的碧綠色麥田中出現了一個人——霍爾頓。

他討厭周圍骯髒的世界——他討厭僞君子,討厭周圍的虛假的人,卻又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他討厭電影,卻不得不在無所事事的時候去那裏消磨時間。霍爾頓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變得很勇敢,但是實際卻是他一直都很膽小,被別人欺負後只能在做白日夢的時候幻想着可以把他打敗。

霍爾頓是明智的,是聰明的,他看透了社會的本質。他的樸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雖然他的有些思想還比較幼稚,雖然他有許許多多的缺點,但他反抗現實、嚮往美好世界的純潔的一面是不可忽視的。

文中有一段讓人印象深刻的話:“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爲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爲誒某種事業卑賤地活着。”我們可能很難相信這句話出自一個老師之口,但的的確確是這樣,那時候學校裏的老師大部分都是勢力的僞君子,他們認爲爲了苟延殘喘地活着不惜一切的人是成熟的,爲了某種精神或理想的人是可笑的。就連孩子們讀書,也是爲了日後能買輛凱迪拉克之類的東西。

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這個時代正處於巨大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50年代的美國確實有些相象。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網絡的迅速發展使得各種各樣的信息充斥90後的生活。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消沉,他們逐漸遺忘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嚮往平庸。酒吧、卡拉OK、開始人流如潮,網吧、遊戲機房中學生不斷,所謂新新人類瘋狂地迷戀上了禁藥等毒品。生活方式更是熱鬧得讓人瞠目結舌,不同時代人們給予的定語都不同,我們可以記起的詞語有過去的“迷惘的一代”、“憤青”、“垮掉的一代”,到“新新人類”。

讀完《麥田裏的守望者》,才發現,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是那麼的無助與彷徨。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而霍爾頓至少是一個有理想的人,只是他的理想最終也無法實現。

而我們呢,看似有理想,而實際上卻碌碌無爲,漫無目的的生活着,這樣的人生試問又有多大意義呢?理想是一盞明燈,我想我們是時候該爲自己尋找一下奮鬥的目標,做一個真正有理想、有目標的人了。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難道我們年輕人就該讓生活變得如此混沌?

是的,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着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纔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吧!我們終將有一天成爲中國的主人翁。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3

這幾天,我閱讀了《麥田裏的守望者》這本書,走進這個十幾歲憤怒而又焦慮的少年的內心世界,讓我更深入我自己的內心,看清那時的社會,令我深思。

這本書是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書中描寫了一個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紐約遊蕩的三天時間內所經歷的一些事情。作品運用了意識流天馬行空的寫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內心世界,《紐約時報》的書評寫道:“在美國,閱讀了《麥田裏的守望者》就像畢業要獲得導師的首肯一樣重要。”這本書在內容與藝術手法上都給予了我很大的震撼。

在作品的內容方面,主要通過展現霍爾頓這個人物,想離家出走,遠離塵囂,過田園般淳樸的生活;擁有自己的理想,想做一個麥田的守望者,看護兒童,但在現實生活中,他的理想卻被一一打破。雖然只是對他被學校開除後三天之內經歷的描寫,但卻細膩地展現出了這個少年的內心的矛盾:由阿克萊、斯特拉德萊塔等人代表的醜陋世界和由弟弟艾裏、妹妹菲比及修女等人代表的純潔世界在他面前展開,而他卻發現後一種世界在不斷消失,通過對這一個極小場景的描寫,展現的卻是對當時社會的批判。

在現代工業文明中,人們迷失了自我,降低了自身的精神自由係數,崇尚着物質的生活,道德墮落,人們之間的情感越來越淡漠、虛假,在這個未成年的青少年眼中,成人的世界是虛僞、骯髒、“假模假式”的,而他便希望做那個麥田裏的守望者,那裏的孩子隨時可能跌落懸崖,跌入那個虛僞的世界,但霍爾頓卻願意守護這些處於危險之境的純真者,使孩子們不受精神的傷害,以小見大,用一個小的人物的一小段時間中的經歷,表達了他不滿於當時社會中道德墮落的情感,使作品得到了昇華,引人深思。

在作品的藝術手法上,本書也與我讀過的許多其他作品有很多不同,與馬克吐溫筆下的人物哈克類似,大量的方言口語的運用,更加口語化的語言,使作品更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社會下青少年的內心真實想法,一針見血地表現出對社會的看法,給人以極大的衝擊。本書的第二大特色就是採用了第一人稱的描寫手法,講述僅限於霍爾頓的心理活動和感覺範圍之內,而霍爾頓卻是一個正在接受精神分析治療的16歲少年,對周圍的一切缺乏正確的判斷,他離開學校遊蕩,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這極大地否定了傳統形式上的美學觀念,使讀者不自覺被霍爾頓的態度所牽引,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所以,這本書在藝術手法上也有極強·的獨特性,十分有價值

書的結尾,霍爾頓看見在旋轉木馬上玩耍的純潔的妹妹,得到了慰藉;而他後來又被送到了一家療養院內,出院後,他又將繼續回校學習。霍爾頓並不在乎他的成績會怎樣,而他那純潔的心靈在那“假模假式”的社會中會怎樣,也是一個未知的結局。但我也願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與霍爾頓一同看孩子們在麥田中無憂無慮地嬉戲。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4

看完《麥田裏的守望者》對那個時不時就說粗話的主人公印象很深,他雖然生活在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且他也是被認爲垮掉的一代,但依舊擁有樸實與善良,這是難能可貴的。

《麥田裏的守望者》講述的16歲中學生霍爾頓的故事。霍爾頓出身於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他雖只有16歲,但比常人高出一頭,整日穿着風雨衣,戴着獵帽,遊遊蕩蕩,不願讀書。他對學校裏的一切——老師、同學、功課、球賽等等,全都膩煩透了,曾是學校擊劍隊隊長,3次被學校開除。又一個學期結束了,他又因5門功課中4門不及格被校方開除。他討厭假模假式的人們,但由於現實生活中的人們都假模假式,使他不得已也要那樣子做。

社會中有許多的人已經墮落了,就連學校的老師也一樣都已經墮落成爲僞君子,而且連霍爾頓唯一敬佩的一位老師也可能是個搞同性戀的,而這位老師諄諄教導他的,也只是利已主義的信條:“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爲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爲某種事業卑賤地活着。”可見當時的社會多麼的腐化和黑暗,都是崇尚些消極的思想、敗壞人品的思想。霍爾頓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社會中,免不了耳濡目染的受到這些不良思想、不良行爲的影響,他之所以經常說粗話,或許就是由於當時的社會環境所造成的。但霍爾頓並沒有真正的墮落,他還擁有樸實和善良。有一次霍爾頓上街遊蕩,遇見兩個修女,捐了10塊錢。可見他並不是一個利己主義者,他的內心中還存在善良的種子,正在等待着萌芽的機會,只不過有時他深深的把它埋藏在內心,不讓別人發現,所以在別人就做起假模假式的那一套。

再說,霍爾頓不用功讀書,受到家長和老師的責罵,但是霍爾頓不認真讀書的原因是由於沒有適合讀書的環境,學校的學生也不認真讀書,沒有讀書的氛圍。另外,學校裏的老師和他的家長強迫他讀書只是爲了“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輛混帳凱迪拉克!”讀書的目的僅是爲了一輛車,而不是爲了提高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養。在霍爾頓的心中還有一個夢想,就是成爲麥田裏的守望者,爲了不讓孩子掉落懸崖而救孩子的形象,這是一個多麼純潔無私的想法,或許霍爾頓希望自己有能力能夠救助生活在當時社會中的孩子,讓他們擁有美麗的心靈,不要再讓社會中的那假模假式影響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可以學習,把社會中的壞風氣漸漸摒除。

霍爾頓在當時的社會中依舊保持着樸實和善良的心,是他心中的夢想支持了他。但是的社會那麼混亂、那麼黑暗,他都能避免墮落,那麼生活在當和平與安穩的環境中,我們是不是也要擁有自己的夢想呢?。答案是肯定的,夢想能夠指引我們前進、能夠給我們動力。遇到困難時,我們也要堅持,因爲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苦難不會一直跟着我們的,幸福有一天也會來到身邊。要記住風雨過後就是晴天,一起加油吧。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5

記得中學那會兒,老師總會給我們推薦一些經典名著讓我們閱讀。說實話,對於大多數推薦的名著我幾乎都沒怎麼看。因爲那會兒正值叛逆期的我覺得這些名著就像是操蛋的德育主任對我進行着類似《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裏的“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恥。”的說教。

不過《麥田裏的守望者》這本書我倒是從頭到尾讀完了。當初覺得書中的霍爾頓說的就是自己。覺得這個世上有太多的僞君子,厭煩那些假模假式的“勞駕了”……

爲什麼很多人喜歡YY小說,因爲它刻畫得的人物能與你引起共鳴,而且這個人物能滿足你的意淫,讓你閱讀完有些恍惚,感覺自己也很牛。

當時《麥田裏的守望者》對於我也是這樣,在假期過後交名著讀後感時我發現很多人和我一樣選擇了寫這本書的讀後感。儘管大家的讀後感是爲了應付老師而寫得假模假式的,不過閱讀的感受是和我差不多的。

直到最近,我閒來無事又把《麥田裏的守望者》讀了一遍。雖然霍爾頓還是那個滿口髒話的霍爾頓。但是我的感觸卻發生了變化。

如果說這本書所要描寫的只是一個叛逆少年的話,那對於一本名著來說就太過於膚淺了。記得中學那會兒我只是覺得霍爾頓是一個叛逆期的少年,但是現在我倒是覺得他是一個善良到有些可憐的.人。

守望是一種包含着期待的勇氣,書中卻用叛逆把這種勇氣發揮到了極致。

書中的霍爾頓在現實中隨處可見,但又是那麼的鳳毛麟角。正值青春期、抽菸喝酒、被學校處分、和所謂的輕浮女子交往……這些標籤在中學裏很容易找到相符合的人。

可是如此“糟糕”的霍爾頓卻又是如此的善良。他恨自己自己真皮箱讓別人自卑而把它藏起來、他會因爲自己喝咖啡,吃煎蛋、火腿而別人只是啃白麪包而難過、爲在旅店給他搬行李的老頭兒難過……

霍爾頓是一個現實中很容易受排擠的“明白人”人們覺得他糾結,矯情,虛僞。所以他只有披上世俗的外衣做着自己鄙視的事情,和自己厭惡的女人交往,在深夜裏忍受內心的折磨。

在它充滿謊言和粗口的外表下有一顆純潔而又神經質的心。他在嘲笑別人時,自己的鼻子也會一酸。他的鄙視與厭惡其實也是對自己的鄙視與厭惡。如果你能瞭解他謊言中的絕望和粗口中的憤怒,你就不會覺得他是叛逆。

他的“明白”註定了他不能享受普通人的那種歡樂;他的“善良”註定了他會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他的“無奈”註定了悲劇的結局。

書中最後,他因爲他那個天真可愛的妹妹決定不再漂泊,也許他的精神也會不再漂泊,而是和他一起平靜的守望他心中的那片麥田。

大家都要求我們要爲別人着想,你爲他着想,他爲你着想,可是到最後我們並沒有爲別人着想,反而老是覺得自己虧了,私底下拼命補償自己。

真的非常虛僞。

但是這樣的私慾,我們是不敢堂而皇之的說出口的,因爲這是人人心底裏遵守的潛規則,誰說出來就是道德敗壞。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6

《麥田裏的守望者》這本小說的主人公是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菲爾德,他是當代美國文學中最早出現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霍爾頓出身在紐約的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他雖只有16歲,但整天衣着奇怪,遊遊蕩蕩,學校裏的老師和家長強迫他好好讀書,盼望他有一天能出人投地,將來買輛凱迪拉克,而他卻不願讀書,在學校裏一天到晚乾的是談女人,發酒瘋,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根本沒心思用功讀書,因而老是挨罰。他對學校裏的一切——老師、同學、功課、球賽等等,全都膩煩透了,4次被學校開除。而他絲毫不感到難受。和同學打架,在旅館裏和混子在一起。他曾經對妹妹說,他將來要當一名“麥田裏的守望者”:“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後來父母回來了,霍爾頓嚇得躲進壁櫥。等父母去臥室,他急忙溜出家門,到一個他尊敬的老師家中借宿。可是睡到半夜,他發覺這個老師有可能是個同性戀者,於是只好偷偷逃出來,到車站候車室過夜。霍爾頓不想再回家,也不想再念書了,決定去西部謀生,做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但他想在臨走前再見妹妹一面,於是託人給她帶去一張便條,約她到博物館的藝術館門邊見面。過了約定時間好一陣,菲芯終於來了,可是拖着一隻裝滿自己衣服的大箱子,她一定要跟哥哥一起去西部。最後,囚對妹妹勸說無效,霍爾頓只好放棄西部之行,帶她去動物園和公園玩了一陣,然後一起回家。回家後不久,霍爾頓就生了一場大病。因爲他的內心十分的苦悶,企圖逃出虛僞的成人世界,去尋找純潔與真理的經歷與感受但周圍的一切卻又讓他如此的失望與無奈。這種精神上無法調和的極度矛盾最終令他徹底崩潰,躺倒在精神病院裏。

霍爾頓生活在美國的五十年代(一個相當混亂的、二戰的陰雲尚未散去,冷戰硝煙又起的時期,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着混混噩噩的生活他抽菸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於淪落到吸毒,羣居的地步,因爲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讀了這本小說,感觸很深:在這個競爭如此激烈的年代,作爲大學生的我們應該何去何從,我們的理想是否能幫助我們立足於這個社會?毫無疑問,我們應該有霍爾頓的精神讓我們的理想在現實的考驗下堅決地保留下來,同時爲了避免產生霍爾頓的悲劇,我們要在生活中不斷地鍛鍊自己,讓自己更加強大而不是像霍爾頓一樣因爲討厭身邊的人和事而放縱自己,讓自己頹廢墮落。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7

“我會站在懸崖邊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個跑向懸崖的孩子——我是說要是他們跑起來不看方向,我就得抓住他們。我整天就幹這種事,就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吧。我知道這個想法很離譜,但這是我唯一真正想當的。”——這是《麥田裏的守望者》裏霍爾頓說的一段話。

《麥田》是少數讓我讀的過程中感到熱淚盈眶的一本書。我意識到,懸崖不僅僅是懸崖,孩子也不僅僅是孩子。懸崖可能是一個家庭,一所學校,抑或是一個時代。我們這個時代有大缺口,像個篩子,良知和正直漏了出去,慾望和冷漠掉了下去,你稍不小心就有可能失足。每次看CCTV,會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充滿希望。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教育在普及、社會穩定,世界各地都在受苦,只有中國在飛。大家都很幸福,在看天邊雲捲雲舒。但我不敢說我是幸福的。我說幸福會被抽巴掌,起碼被自己抽。

我看見被良知拋棄倒在血泊中的小悅悅,我看見被體制殘害後在街頭乞討的張尚武,我看見寒冬裏爲索一票回家過年的裸男,我看見不願爲政府搞形象建設開路而自焚的“釘子戶”,我看見無數被統計的未統計的溫州動車裏的亡靈……我不是不願意相信這個世界的美好,我只是害怕這個世界被裝扮得太好,讓人忘記那些牽心扯肺的痛。

所以我看塞林格,我熱愛霍爾頓。也許他不是英雄,但他至少在守望,他想要抓住每個即將從社會裏消失的美好的品質和感情。在它們即將從時代的懸崖上掉下去時,他認爲他得抓住它們。我們的生活也需要守望者,守望一段從腐朽到現代過程中間茫然失措的人們的心靈。這個時候我想起了MJ。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天使與惡魔時常混在一起。他長得像惡魔,他用自己的歌聲去鼓舞天下的人,再用這歌聲所換得的錢去拯救上億的兒童,像一個長着黑翅膀的天使在角落裏守望孩子。

我又想到了他。他是政府官員,也是人民公僕,是爲百姓辦事的天使。他應該掛着和藹的笑容,站在人民羣衆中間做一個守望者。但事實是他拿了人民的錢,喝了人民的血,骨頭也不剩地吃了人民的肉。我不像瓜田,說提起公僕這個詞兒就臊得慌,但我的確透過某些縫隙瞧見了他們青面獠牙的嘴臉。

當然,至少我還可以高興,中國也有一批可愛的霍爾頓,他們隱在人羣中,用自己的方式——或金錢或筆頭企圖溫暖這個世界。

我看見獨立記者張翠容揹着行囊走在第三世界,見證東帝汶血腥動盪,在槍口下采訪阿拉法特。她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喜歡切·格瓦拉,不願向現實低頭,她說只要世界有謊言,她就會繼續跑下去。我看見《他的國》裏左小龍騎着雅馬哈奔馳在霧氣瀰漫的清晨公路,做英雄夢。我看見留守兒童的美麗老師李靈創辦的希望小學……他們是人羣中的守望者,是衆多守望者中的一部分。而真正的英雄就在守望者當中,等待有一天站出來,把守望變成拯救。我想塞林格也正有此意,才做此書以等待巨人。但我想誰命屬守望,誰天生英雄,沒有人知道。也許他們之間本就沒有大的區別。

我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能真的像一隻雄雞守望住我們的家園和幸福。我不放棄這種希望。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8

《麥田裏的守望者》這本書是我在國慶假期間過的最空虛的時候買的。看着這個抽象的書名,我曾對這本書的內容做過很多美好的想象。然而,從翻開書的第一頁起,連篇的“混賬”這些詞,讓我對這本書感到非常失望,而且所寫的內容也與我想象的相差甚遠。但是,這些污穢的字眼卻又顯得那麼真實。你會驚訝的發現,書中好像有一種無形的東西一直吸引着你讀完這本書,給人一種捨不得放下的感覺。

書中的情節再簡單不過了:主人公霍爾頓第四次被學校開除,他不敢貿然回家,就在紐約街頭鬼混,抽菸、喝酒、進夜總會,碰到各種形形色色的人,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僞君子。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他甚至想逃離這個世界,到農村裝個又聾又啞的人,用叛逆的方式來反對這個世道。然而,他又不可能真正這樣做,只有活在矛盾之中,用種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來安慰自己。書中所寫的時間範圍雖然只有3天,卻充分探索了我們青少年的內心世界。

作品的背景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以及都市中瀰漫出的喧譁,但在霍爾頓內心,呈現的卻是麥地般的空曠和守望的孤獨,還有那顆善良的心在尋找過程中被齷齪生活薰染而導致的憂傷。其實仔細想想,霍爾頓也許不是反叛,而是恐懼,更多的是對自己的虛空人生感到恐懼。我忽然發現自己與霍爾頓有相似的一面。我想到自己在國慶假期間,我的生活非常單調,剛進入大學的迷茫與困惑,讓我實在不知道該幹什麼。於是,玩遊戲成了唯一可以消除乏味的方法。但是經過幾個小時遊戲的刺激與瘋狂之後,空虛、懊悔、恐懼的感覺便涌上我的心頭,我害怕自己如果這樣渾渾噩噩地度過4年,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很可能沒有勇氣去面對生活。就像那些吸毒的人,面對毒品的誘惑,只能絕望地看着自己的身體和心靈被慢慢地腐蝕,而沒有勇氣去戒掉它。幸運的是,我讀了《麥田裏的守望者》,是它讓我對自己進行了一次深刻的反省,讓我從空虛的生活中走了出來。現在,我已經確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並正在爲這個目標而努力奮鬥着。

其實,不只是我,相信大多數和我年齡相仿的青年,都會對自己的虛空人生感到恐懼。而像霍爾頓那樣“垮掉的一代”已經數不勝數,他們幹盡一切離經叛道之事,親手將自己的青春塗抹的血跡斑斑,用叛逆來抱怨“愚蠢的應試教育”,用雞毛蒜皮的方式討厭着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我只想問,多少年以後,已爲父母的他們,怎樣追憶那樣的似水年華?

我喜歡霍爾頓的這麼一段話:“我老是想象,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就是在那守望,要是看見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大家想想,多少青春可以揮霍?與其孤獨地守望着青春,倒不如懂事地停止那肆意的瘋狂,也許在某個愜意的下午,再回想起過去,我們能幸福地微笑。

我終於知道,這種吸引着我們讀完這本書的無形的東西,便是我們青少年內心深處與這本書產生的共鳴。希望大家都能看看這本書,相信你們一定會喜歡上他,並從中得到巨大的收穫!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9

很早就開始覬覦此書了,但是礙於想要看的太多,所以久久未能一睹芳容。今天終於看完了。看完的第一感覺就是,塞林格這傢伙真夠味兒,結局居然來了個懸而未決。好吧,我想說的是,小說的境界不就是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麼?如果這樣說的話,塞林格這傢伙就真成功了。

小說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展開述說,讓人身臨其境。出色的心理描寫使人很容易把握文章的脈絡,以至於不會感覺生澀難懂,相比《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部小說淺顯易懂多了。當然,這兩部著作是不能拿來作比較的,畢竟都不是同一類型的著作。不過因爲我是同時看這兩本書的,所以儘管他們在本質上沒有什麼聯繫,但是就我個人而言,因爲考慮到理解層次上的話,它們對於我來說就必然有共通性了。

根據小說的情節,我料想,主人公霍爾頓會掛掉的,畢竟他的思想在一步步墮落,一步步走向無可救藥的境況,他的腦子也因酒精的麻醉和厭世的情緒而導致思維的混亂。骨子裏的反叛特性在他的內心世界表露無遺,但是卻因爲世俗的眼光而不得不壓制自己心靈最深處的吶喊。他嚮往東方哲學,他的願望是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一個沒有喧囂,沒有鬥爭,沒有鄙夷,沒有媚俗,沒有壓迫,沒有強制的美好願望,有的只是一羣單純天真的玩耍的小孩。多麼純粹的想法喲,不過也僅僅只是願望、夢想罷了。能實現的夢想不叫夢想,只有那些實現不了的夢想才叫夢想。霍爾頓知道這樣的夢想是不能實現的。所以退而求其次,做不了“麥田裏的守望者”,他就選擇隱居山林,一樣可以逃出這個紛繁的世界。就在要付諸行動的時候,小妹妹菲比及時拯救了他。怎麼說呢?與其說是拯救還不如說是讓他摒棄了出世的想法罷了。有一種說法叫做“委曲求全”,霍爾頓的最終妥協也算是一種博大的求全方式吧。我覺得這樣理解能夠稍微舒坦一點,這樣比較對得起我的內心,因爲有時候我也有霍爾頓這樣的想法,但是現實卻總是把我拉回來了。

小說中這麼一句話:“一個不成熟的人的標誌是他願意爲了某個理由而轟轟烈烈地死去,而一個成熟的人的標誌是他願意爲了某個理由而謙恭的活下去!”把“委屈求全”這個成語詮釋得淋漓盡致,也就是說一個成熟的人懂得怎麼去委屈求全。這讓我想到一句話:“一個真正自由的人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而是不想做什麼就可以不做。”細細想來,多麼讓人糾結矛盾的兩句話哦。給你一個選擇題,你是要成熟還是要自由?到此爲止,我又想到另一個問題,一個關於智者和聖人的問題。大凡智者不一定能成爲聖人,而聖人在我看來應該都是智者,就算他們沒在某個學科領域內有所建樹,但是他們的心境已經能夠折射出他們就是一個智者,因爲他們能夠在成熟與自由之間遊刃有餘地做出選擇,或者他們根本不用選擇,因爲他們兩者兼有,這是你我此等凡夫俗子所不能企及的。很悲慼地承認,我不是一個成熟的人,更不是一個自由的人。如此種種,我還是一個存在很大提升空間的人。

言盡於此,這部著作給人的感想不會只有這些,我暫且寫上這麼一些,相信我哪天重新翻看一定還會更有一翻感慨的。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10

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能在書中尋找一片羽翼,藉以飛翔高空。正如我借《麥田裏的守望者》探求青春的叛逆和矛盾一樣。

“不管怎樣,我總忍不住在想,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個幾萬個小孩子,周圍沒有一個大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抓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亂跑,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抓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乾的就是這個。我知道這不象話。”這是出自《麥田裏的守望者》,來自少年霍爾頓的一句話,這是他的夢想。在這個敏感的少年內心,我究竟讀出了多少時代的無奈與感嘆?

在霍爾頓身上有着許多我們這個時代少年的特性。所以他引起了我的共鳴,就如同懸崖上墜落的一顆石頭激起的浪花,那種澎湃、激動,繼而有淹沒在沉默、無奈地浪潮裏的感覺。他是個怎樣的少年呢?在我看來,他不羈、任性,他叛逆、反抗,他不斷逃課、打架、厭學來宣泄他的不滿。這的少年是如此地敏感,他總能周圍世界的骯髒——虛僞、欺騙、做作。正因爲如此促使了這個少年的逃離,也許在衆人看來,這個少年的極端偏執多少是有點“病態”的。但這的確是這個時代少年的真實內心——敏感而矛盾。在他的世界裏,我發現了我們許多同齡人的心態。例如他的不滿與憤怒,反抗與逃避。頂撞家人、師長,一任性就摔門而出,與人相處矛盾重重,抑制不住內心的暴躁,動不動抱怨學校、社會、世界……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當時代不斷地進步,我們是否發現高科技的產品空虛了我們的精神呢?現代化的大生產使人成爲流水線上的機器人,無法體會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樂趣;過度的城市或使人變得冷漠、互不相同;高度的物質享受的追求有使人疲於奔命,無暇顧及精神生活,使人身居鬧市仍感到寂寞孤獨。霍爾頓的心靈就充斥着無法排遣的孤獨。其實,許多少年也正如霍爾頓一樣,內心充滿寂寞,無人能懂。爲什麼每年會有大量的少年淪陷虛擬的網絡世界?也許是因爲他們出來在虛擬中徘徊,根本無法在現實中找到任何精神寄託。然而現實卻存在着謊言、背叛,這個年齡的我們不懂所謂的“人情世故”,有時甚至會認爲現實比虛擬更假。於是,他們選擇逃避。這是二十一世紀少年的普遍心態。我們不斷地質疑世界,但卻對未來充滿希望,就在這樣矛盾的心態中產生了逃避、厭世的感覺。

不得不反思的是——在這個被物質蹄踏的世界,我們如何去追尋有價值的東西?我們應該想起——夢想!我想這也許是我們所擁有的最美好、完整的東西了。夢想可以填補我們內心的空缺,正如霍爾頓在他極端反感的世界中尋找到他所喜歡的東西、事情。

《麥田裏的守望者》所帶給我的就是這樣的揭示與反思,也許我們能夠借這部名著審視自己的人生,尋找有價值的東西。

高爾基曾說過:“每本書都是一個用黑字印在白紙上的靈魂。”用心體驗名著,你將收穫偉大的靈魂,伴你成長、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