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範文大綱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6K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歐亨利小說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範文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範文1

作爲19世紀歐洲短篇小說巨匠,歐亨利爲我們帶來了膾炙人口的作品,同樣也意蘊深厚。他的作品最大的亮點就在於“歐亨利式”結尾——出人意料。這種結尾使文章嘎然而止,但又回味無窮,意味深長。

《20年之後》是全書情節最爲斷崖的一篇故事,講述了一位警官和一位男子的聊天兒。當天晚上男子在等他的弟弟,這是他們20年後所約定的。警察跟男子一陣寒暄後,警察離開了。不一會,男子的“弟弟”到了。男子和“弟弟”走到一片燈光下時,“弟弟”稱男子已被捕。“弟弟”遞給了男子一張紙條,上面大概寫着那位警察纔是你的“弟弟”,男子是通緝犯,他不方便動手,於是離開了。

如果你匆匆翻過這幾頁,或許會認爲警察(男子的弟弟),是公平公正,高度廉潔,可是當你又回過頭來看看當時美國的歷史背景,你會發現,雖說赴約的男子是一名通緝犯,但他畢竟在美國敗壞的社會風氣裏掙扎過,而且他可以冒着生命危險來趕赴一個20年的約定,因此它是一個“高度社會文明”的犧牲品。

而他的弟弟-——警察,象徵者被“高度社會文明”所扭曲的靈魂,它充分體現了這種社會文明下,一個麻木,冷酷的人性,機械化的性格,發現了哥哥是通緝犯,他走時面色鎮定,還哼着口哨,體現了人性的冷酷和無情。

這正是歐亨利式寫作風格,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尾,又是一個經綸萬物的世間真理,雖然小說的情節樸素,但主旨卻高尚。歐亨利的每一個故事都內涵豐富,反映了社會外向,有高尚的,有腐朽的。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範文2

閒暇之時,我又捧起了歐·亨利的小說。提到歐·亨利這個名字,想必許多人都不會陌生,他在短短的四十八年的歲月中創作出了三百餘篇短篇小說,這些小說有的揭露了那些“社會寵兒”的驕奢淫逸,爾虞我詐,怒斥社會的醜惡黑暗;有的讚美着草原牧場上健美、彪悍的生命力,而他最爲出色也最讓我愛不釋手的則是對處於社會低層的小任務的描繪,體現了他對健康的人性和健康社會的強烈嚮往與追求,歌頌着小人物在貧困生存中美好善良、相儒以沫的真淳品格。

如他的短篇名作《麥琪的禮物》,講述了一對貧苦的夫妻爲了在聖誕節到來的時候能讓對方感受到生活的溫暖,表達自己的美好情誼,妻子賣掉了一直引以爲豪的長髮,爲丈夫換來了一條金錶鏈,以配丈夫多年無鏈的家傳金錶,而當她把錶鏈送給丈夫時才發現丈夫爲了給她買玳瑁髮梳已經將金錶賣掉了。這兩人各持均已無用的禮物,相對無語,讓我們這些讀者在爲他們的處境道一聲惋惜時又不能不爲他們的深摯感情所感動。

《最後的常春藤葉》同樣描繪了生活在貧困中的人們,那位老畫家冒着冰冷的雨水在牆上畫了一片常春藤葉,用自己的生命延續着深秋中的最後一抹綠,換回了一個年輕人對生的渴望。像這樣的內容書總還有很多,作者用幽默甚至有些辛辣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歌贊處於蒼涼人生景況中卻仍沒有磨滅的崇高的品格,讓我們在感慨小說主人公命運的同時也深深沉溺與人性的美好中,享受着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真誠所帶來的深入到內心的溫暖。

讀完小說合上書,我發現身邊的人和事更值得珍惜,愛就在每個有愛的人的心中。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範文3

在歐·亨利的作品中,我們可以讀到最真實的生活,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歐·亨利爲美國的短篇小說開創出一個新時代。歐·亨利善於描寫美國社會尤其是紐約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會使人“感到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歐·亨利擅長結尾,美國文學界稱之爲“歐·亨利式的結尾”。他善於戲劇性地設計情節,埋下伏筆,勾勒矛盾,最後在結尾處突然讓人物的心理情境發生出人意料的變化,或使主人公命運逆轉,使我們讀者感到一下子豁然開朗起來,既在我們的意料之外,其實又在情理之中,從而造成獨特的藝術魅力。用“含淚的微笑”形容歐亨利的風格是非常恰當的。

歐·亨利幾乎把小說的靈魂全都凝聚在結尾部分,讓讀者一開始就作者的`描述中,似乎平淡無奇,但是不知不覺地進入情節,就像進入迷宮一般,直到最後,忽如電光一閃,給我們讀者最後一個驚喜。歐·亨利對此運用得更爲經常,更爲得心應手。在最後關頭揭開了故事中所有設置的懸念,被稱爲“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結局。

描寫小人物是歐·亨利的短篇小說最引人矚目的內容,其中包含了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歐·亨利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熟悉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同時也有過切身感受。因此,他同情窮人。在他的筆下,窮人有着純潔美好的心靈,仁慈善良的品格,真摯深沉的愛情。但是他們卻命運多坎,弱小可憐,食不果腹,身無居所,往往被社會無情地吞噬。這種不公平的現象得到很好揭露,其中隱含了作者的憤憤不平。歐亨利因爲他本身是一個窮苦的人,因此他的文章主人公大多是一些貧窮的勞動人民,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其中多爲描寫一些小人物,描寫美國西部牧場,描寫那些死要面子,成天做白日夢的小職員,以及一些城市的騙子,和對拜金主義者的嘲諷。

儘管歐亨利對於社會現狀總有不滿,可他也沒有放棄希望,因此,悲慘的故事和人物總會有一個相對比較好的結局,也讓我們深深的體會到微笑裏的辛酸,諷刺裏的悲哀和無可奈何。像《帶傢俱出租的房間》這樣的悲劇在歐·亨利的筆下是很少發生的。然而,意外的結局不能不經常依賴於某種偶然性,而太多的偶然性又不能不與現實產生距,所以“意外結局”一面使歐·亨利的小說顯示得趣味盎然,同時也使它們缺乏深度。

《最後一篇長春藤野》,主人公是瓊西、蘇、貝爾曼。文中作者着力挖掘和讚美小人物的偉大人格和高尚品德,展示他們嚮往人性世界的美好願望。最後一片葉子”的故事,讓我們着實爲瓊西的命運緊張了一番,爲蘇的友誼感嘆了一回,爲貝爾曼的博愛震撼了一次。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範文4

歐·亨利、莫泊桑、契訶夫被譽爲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說家。

歐·亨利曾被評論界譽爲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現實主義著名作家。曾被誣告罪入獄三年。後遷居紐約,專事寫作,他幾乎每週寫一篇短篇小說,供報刊發表。他一生創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對腐朽的資本主義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虛僞的道德給予揭露和諷刺。歐·亨利善於描寫美國社會尤其是紐約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寫了衆多的人物,富於生活情趣,被譽爲“美國生活的幽默百科全書”。代表作有小說集《白菜與國王》、《四百萬》、《命運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愛的犧牲》、《警察與讚美詩》、《帶傢俱出租的房間》、《麥琪的禮物》、《最後一片藤葉》等

從題材的性質來看,歐·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爲三類。一類以描寫美國西部生活爲主;一類寫的是美國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類則以拉丁美洲生活爲對象。這些不同的題材,顯然與作者一生中幾個主要生活時期的不同經歷,有着密切的關係。而三類作品當中,無疑又以描寫城市生活的作品數量最多,意義最大。

歐·亨利的幽默舉世公認。在《警察和讚美詩》一文中,許多描寫都體現出了這一風格。但無論是在選詞造句、塑造人物性格或是情節構思方面,他的幽默都緊緊抓住了託恢諧寄意這一要旨。縱觀全文。歐·亨利幽默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其中之一就是作者巧妙地運用了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不合理性”。蘇比曾幾次惹事生非,想進監獄得以安身,可他總是“背運”。當蘇比受到讚美詩的感化,欲改邪歸正時,警察卻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他投入了監獄。主人公的反常心理,跌宕起伏的情節,出乎意料的結局,令人捧腹之餘又辛酸不已,警察該抓他的時候不抓,不該抓的時候偏抓。這一系列與情理相悖的現象無不使人啞然失笑。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不合理性”常被人們巧妙地利用來表現幽默,而歐·亨利就很好地運用了這種方法,並藉此深刻地反映社會現實。,這就是黑色幽默的效果。“黑色幽默”是美國當代文學中的一股潮流。美國作家弗裏德曼認爲,“黑色幽默”是一種在思想感情上黑色的東西與幽默的東西的結合:它是幽默的,但包含着陰沉的東西;它是絕望的,但從中又會令人發笑。

《麥琪的禮物》寫一對貧苦夫妻,丈夫有一隻金錶卻沒有相稱的錶鏈;妻子有一頭美麗的長髮,卻沒有相配的髮梳,而妻子賣掉長髮給丈夫買了金錶鏈。兩人同時爲對方考慮各自幹出了動力心魄的“壯舉”,使得雙方的願望都落了空。作品以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局收尾,凸顯了夫妻之間感情的誠篤、深摯,讀來催人淚下。

歐亨利的文章以“含淚的微笑”打動着世人的心。“等到最後一片葉子掉下去,我也該去了!”“因爲我想看最後一片葉子掉下去,我等得不耐煩了,也想得不耐煩了,我想擺脫一切飄下去,飄下去,像一片可憐的疲倦葉子那樣!”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只要有希望再難的事情也會有成功的可能。如果你在努力之前就放棄了希望,如果你在失落之後就遺棄了希望,那麼你將一事無成。相信自己,並給自己希望相信自己是創造自己奇蹟的那個人,相信只要自己相信就一定會順利、美好的生活。

歐亨利告訴我們:一個純潔高尚的靈魂,即使他衣不蔽體,即使他食不果腹,他也依然是我們心中的巨人。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範文5

打開第一頁,你便會被歐·亨利,這樣一位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的細膩的文字所吸引,又會被他那辛辣諷刺的描寫所折服。

歐·亨利將社會上那些巧取豪奪,坑蒙拐騙,利慾薰心,爾虞我詐的“上流人物”,“得意之徒”們的醜惡行徑揭露無遺。通過他們的種種表現,形象逼真,不拘一格地向讀者展現了“文明社會”的黑暗與滑稽本質,弱肉強食與天良喪盡的現實,並喻示在金錢萬能,唯利是圖的生存環境中,人性的異化和畸變。

然而在衆多對醜惡人性的描寫之中,也不乏許多使人肅然起敬的“小人物”,讓人對荒誕,滑稽的故事漠然一笑之後,感慨萬千。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位感恩節的紳士》這篇文章,它讓我真正領略到了人性的魅力。

故事講了兩位美國紳士——其中一人根本不能稱之爲紳士,他只能說是一個常年受飢餓折磨的窮人。在他們之間有個奇怪的約定——每年感恩節,窮人便會坐在聯邦廣場噴水池對面人行道旁邊東入口右面的第三條長凳上,等待着老紳士的到來。老紳士來了之後,會帶這位飢腸轆轆的窮人飽餐一頓。這就是他們之間神聖的約定。對老紳士而言,一頓飯錢簡直微不足道,但是,他卻從其中找到了助人的樂趣。而窮人的目的也並不完全是在於那頓豐盛的飯菜,更重要的是能使一位老人如自己所願。

這個傳統延續了九年之久,第十年的感恩節,窮人照慣例走在去約會地點的路上。可出乎意料的事發生了。半路上,窮人被一幢住宅的管家請進了門,並可以享受一頓豐盛的大餐。原來住宅的主人——兩位老太太,也有一個奇怪的傳統——在正午把第一個飢餓的路人請進門,讓他大吃大喝,飽餐一頓。但正因爲窮人正在飽餐之時,他忘了和老紳士的約定。但窮人仍然去負約了,還裝出很餓的樣子狼吞虎嚥起來。儘管窮人那時只剩下挪動身子和呼吸的力氣。窮人吃飯後,老紳士付了賬,兩人便到了別。

故事的結局是——兩人在回家的路上都暈了過去,被送進了醫院。窮人是因爲吃得太撐,幾乎撐破了胃,而老紳士,一位在前些日子還家財萬貫的富翁則是因爲三天三夜沒有吃東西,身體脫虛,而在路上倒了下來。

讀這篇文章就好像是在嚼一隻橄欖,甜味中帶了一絲酸澀,讓人在漠然一笑之後,思索良久。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範文6

有人說讀書有什麼好處,那我來告訴你,讀書能讓你在低谷時逐漸步入高潮;能讓你在悲傷中感到一絲愉快;讓你在無聊時感到有趣。這就是書的魅力。歐亨利是美國的短篇小說家,主要作品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讚美詩》、《二十年後》等,曾被評爲“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王。”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麥琪的禮物》,這裏講述了一對窮困的年輕夫婦忍痛割愛互贈聖誕禮物的故事,反映了美國下層人民生活的艱難,讚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純真的愛情。

《警察與讚美詩》也是我喜歡的小說之一,講述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流浪漢蘇北,因爲寒冬想去監獄熬過,所以犯罪,但沒有如願,最後他在教堂裏被讚美詩所感動,想要從新開始,改邪歸正的時候,警察卻將他送進了監獄。該小說展示了當時美國下層人民無以爲生的悲慘命運。

通過這兩篇小說,反映了當時美國人民悲慘的命運和生活的艱辛。

富蘭克林說過:“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談使人清醒。”讓我們在書的海洋裏遨遊,讓我們的知識豐富起來吧!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範文7

契柯夫、歐·亨利、莫泊桑這三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想必每個人都知道,作爲世界三大小說之王的他們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那個時代的黑暗與滄桑。我有幸讀到歐·亨利的小說,心情無比激動。

歐·亨利,原名爲威廉·西德尼·波特。是美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說王之一。曾被評論界譽爲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

有人說,歐·亨利小說,最吸引人的是他的出其不意的結尾。說實話,起初我也被小說的結尾深深吸引,因爲他總是在你認定了結局時出其不意的給你驚喜。

在歐·亨利的筆下,每個人都被刻畫得淋漓盡致:富人的貪婪,窮苦人民的善良;社會的黑暗……當翻開《麥琪的禮物》時,我不由得爲這對年輕夫婦感到悲哀,兩人昔日感到彼此珍貴的東西到現在卻成了無用的東西;但我又爲兩人感到欣慰,因爲他們得到了比錶鏈和梳子套裝更珍貴的東西——愛。

我用一絲惋惜翻去麥琪給予的禮物,展現在眼前的是《警察與讚美詩》,文中的蘇貝想去監獄熬過冬天,幾次惹是生非。當聽到讚美詩想改邪歸正時,卻被意外的逮捕。這出乎意料的結局,令人感到捧腹又心酸。

歐·亨利的作品中,幽默代替了酸楚,流露出自己對被命運捉弄的窮苦人民的悲慘情緒。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範文8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一個知識的殿堂,是人類最好的精神食糧,也是人生的方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本中知識是無窮無盡的讀書是爲了更好地獲取更多的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幫助自己創造,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讀書最重要的不是數量,而是質量。一本好書能使一個人思想精密,見解精闢,道德高尚。那些內容粗糙,雜亂的“劣製品”完全就可以不讀。最近我們讀了一本名叫《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的書,讓我記憶深刻。

歐·亨利出生於1862年9月11日又名奧·亨利。歐·亨利的“歐·亨利結尾”既在意料之外,又會在情理之中。

歐·亨利的小說中我很喜歡《最後的常春藤葉》。本篇小說寫了一名很窮的年輕畫家得了重病,天天什麼也不幹,也沒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她堅信自己會死,每天躺在醫院的病牀上數着院裏一棵老常春藤的葉子落完了,自己也就該死了,可一位老畫家貝爾曼聽到後就很想救她,於是在一個晚上,她在院裏的牆上畫了一片葉子的故事。讀完後讓我特別感動的是畫家貝爾曼,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一位年輕畫家瓊珊的命,令我十分佩服。其中還有一篇文章叫《麥琪的禮物》意義也十分美好。

在聖誕節的前一天,貧窮的德克拉想給大夫一個驚喜,於是把自己的頭髮賣掉了,換來了20元錢,給丈夫買了一條白金錶鏈,可丈夫因爲也想給德克拉買禮物賣掉了自己的手錶,買了德克拉想要的那一套梳子。可沒想到他們賣了自己最貴重的東西可沒換來什麼。這可能就是愛情吧,爲了自己心愛的不惜賣掉自己最貴的東西。

在往後的日子裏還要讀更多有趣的讀,讓我們一起迎接它們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