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範文大綱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範文1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範文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鄉村醫生的夫人紅杏出牆,最終債臺高築,在社會的壓迫和良心的譴責下飲毒自盡。這則新聞是如此的中規中矩,老套陳舊,福樓拜卻敏銳地捕捉到了那空洞的虛情假意。“每個微笑都掩飾着一個無聊的哈欠,每分歡樂都包藏着一句詛咒,每種樂趣都遮蓋着一種厭惡”,在人性冷漠的十九世紀,他毅然提起筆,一氣呵成,冷靜得近乎於殘酷地將這個故事娓娓道來——這就是《包法利夫人》的一生。

她是一個端莊優雅的鄉下女孩,宗教的薰陶給予了她獨一無二的魅力和浪漫。“她夢想過小竹房子的生活,尤其是有位好心的小哥哥,情意纏綿,爬上比鐘樓還要高的大樹去摘紅果子,或者赤着腳在沙灘上跑,給你抱來一個鳥巢”,她又“衷心尊敬那些出名或者不幸的婦女”,沉浸在羅曼蒂克的緬想中。

當這個花季少女遇上了鄉村醫生包法利時,對愛情的渴望促使着她很快就結了婚。然而平庸的生活卻讓不安分的愛瑪大失所望,她悔恨,因爲自己的婚姻像鐵索一樣牢牢的束縛住了自己,她渴望能過上上流社會的生活,這種慾望在那個時代看來是多麼的蒼白無力而又令人覺得好笑,就像是一個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莊稼漢突然成了出入各種晚宴的侯爵,這就是天方夜譚!

愛瑪的悲劇就是從這裏萌芽,而那紙醉迷津的生活像瘋狂的荊棘,在她的腦海裏不可遏制地蔓延,緊緊勒住了她的心,把她的生活勒出道道血痕,劃得支離破碎,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她開始試圖轉變丈夫,包法利先生,卻怒不可遏地發現她先生是那樣的迂腐和頑固,他“談吐象人行道一樣平板,見解庸俗,如同來往行人一般衣著尋常,激不起情緒,也激不起笑或者夢想”,不會游泳、不會比劍,不會放槍,這與她心目中的生活似乎背道而馳。

她開始與貴族羅道夫幽會,而這纔是她戲劇般生涯的開始。

沒錯,她的生活在我們眼中看來是個不折不扣的悲劇,她的一生從未得到過真正的幸福,在一次次的唾棄中艱難地爬起,在冷眼鄙視中搖擺不定的她有過夢想,有過虛榮,有過青春美貌,有過多愁善感,而這一切留給她的卻是絕望的深淵。她在生命中的綻放是那樣短暫,生如夏花的絢爛在片刻駐足過後便將她無情地拋給了貪婪和慾望。

而這一生,她得到了什麼呢?

不帶絲毫溫情和憐憫的文字間是對人性的抨擊,那上了鏽的鐵籠子鎖住了一個少女最真誠的念想和最單純的靈魂。她的墮落必有她的過錯,可誰又能說這不是社會使然呢?這個一生都帶着枷鎖在落滿灰塵的角落裏起舞的女孩是那樣渴望幸福,在一味追求金錢和地位的社會裏,誰又能說這個一直追隨自己不曾丟失的夢想的她不讓人肅然起敬呢?

從另一角度去審視,這個不幸的女孩在讓人唏噓之餘,在讓人爲其深思之時,她不曾停下的腳步也走進了我們心靈的最深處,那火一般的熱情和直率坦誠的話語是最初的她,也是最終的她——這算是她生命中最後一點溫度吧……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範文2

故事是從一個小男孩說起的。

他叫夏包法利,父親曾是個軍醫,因爲家庭教育的原因,他的母親在他十二歲才爲他爭取到讀書的機會。長大後母親給他物色了一個年級四十五歲的遺孀做妻子,但年金很高。夏爾娶了她以後,每天都被她管束着。直到有一天,他爲一個農場主治病,看上了他的女兒,也就是我們故事的主人公,愛瑪。可當夏爾的妻子得知愛瑪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懂得很多的知識,會聊天繡花的女人時,她嫉妒的要命,她讓夏爾發誓不再去爲他們看病了,夏爾無奈的順從了。但不久發生了件意外的事,妻子的財產保管人帶着全部的錢逃走了,因而妻子當初說的天花亂墜的家當都已成一片空氣,父母跑來和兒媳吵架,她一氣之下,吐血身亡了。

愛瑪的父親魯奧老爹得知後送來酬金和安慰品。過了些日子,他開始喜歡沒有妻子的這些日子了。開春後,魯奧老爹同意了夏爾和愛瑪的婚事。而愛瑪得到了她那可遇不可求的愛情。

愛瑪,十三歲被父親送到修道院去讀書,她在浪漫主義的情懷下成長,她喜歡病怏怏的羔羊,喜歡圍坐在老小姐身邊聽她講故事,還喜歡在欄臺旁遐想着美麗的愛情片段,可是現實和她自己想象中的婚姻差距好大,她發現夏爾根本不瞭解她,根本不明白她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有時她會和他說一些在小說裏出現的詞兒,可夏爾卻說不上來,夏爾說自己不會游泳,不會擊劍,也不會使槍,這讓愛瑪失望極了,但她也還算顧家,會操持家。一次,夏爾治好了一位侯爵的病,邀請夏爾和妻子一起來參加晚會,在晚會上愛瑪找到了她真正想要的生活,可惜她不能,她只能回家生着悶氣。而在飯店裏,有一個叫萊昂的年輕小夥子和愛瑪很談得來,兩人都相愛了,但誰也不敢多跨出一步,直至萊昂走了以後,但萊昂的影子總是在愛瑪的腦中不斷浮現。

一天,地主羅多爾夫來找夏爾爲他的馬伕放血,他一眼看中了愛瑪,於是他便不斷的藉機勾引愛瑪,博取愛瑪的同情到歡心,此後,愛瑪便成爲了羅爾多夫的情婦,愛瑪請求羅爾多夫能帶她離開這兒,羅爾多夫一面答應着她,一面背地裏計劃着怎麼甩開愛瑪,好自己一個人離開。當愛瑪收到羅爾多夫的信,得知他已經遠走的消息時,她生氣極了,大病了一場。夏爾在爲妻子治病期間,聽了藥劑師的建議,帶着妻子到魯昂去看戲,在戲院,他們碰見了萊昂,萊昂現在是個書記員了,曾經相愛的兩人見了面之後又生出了愛情的萌芽,萊昂請求愛瑪能在魯昂多留一天,萊昂如願以償。第二天他們參觀魯昂大教堂,乘着馬車看風景,就這樣,愛嗎又成爲了萊昂的情婦,愛瑪藉口說要去魯昂學鋼琴,但實際上是去和萊昂幽會,她把大筆的錢都花在兩人的愛情上,還出去借錢。可是萊昂卻開始對愛瑪心生厭煩,決定不再和愛瑪來往,法院傳來的債書讓捱罵不得不向別人借錢,可是又有誰願意呢?逼不得已,愛瑪選擇了服毒自殺,夏爾得知所有事實後,變賣了家產,不久也死了,而他們的女兒被姨母收養。

愛瑪本可以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但卻因爲她的慾望不斷,她總是活在自己的浪漫世界裏,對於現實世界中的模樣她一絲一毫也受不了,她嫉妒那些貴婦,渴望着宮廷般的生活,這樣的錯誤的生活方式從她進入修道院開始,就變不了了。書中開篇描寫了“外省風俗”,我們可以在裏面看到作者當時生活的環境是無聊,單調,沉悶的,在這樣的氣氛下每個人都會被壓抑的透不過氣,這裏的世界容不得半點奢華浪漫,對於愛瑪來說,這就是她所處的環境,這就是她受不了的地方。

面對這樣的生活,我只能說,人們不得不要變得聰明些,機靈些,果斷些。作文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範文3

現實與理想總會有差別,當現實於理想中的情況不同時,我們不應該把這一切歸結爲命運的安排。當我們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時,或許這是上天給我們一次調整心態的機會。當命運在現實社會中不妥協時,這就是現實的殘酷。不是想象的會和現實相同。完全不盡然,因爲包法利夫人就是一個現實與理想的化身。

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的代表作。作者以簡潔而細膩的文筆,通過一個富有激情的婦女愛瑪的經歷,再現了19世紀中期法國的社會生活。揭露資本主義社會殘害人性,腐蝕人的靈魂,甚至吞噬人的罪惡本質。包法利夫人從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間,愛瑪迷上了看小說,尤其是那些有關男女情愛的書。書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地着迷了。就因爲這樣,包法利夫人才會不滿於醫生夏爾的膽小懦弱,遲鈍無能。就因爲這樣,她才踏上了尋找理想中的愛情之路。但當時的法國正在被黑雲籠罩。她最終在被騙與人的只求自身利益之中結束了她的一生。從而體現出社會的另一面,也同時批判了當時的黑暗。

包法利夫人是一個悲劇人物。她追求浪漫的愛情,奢華的生活,卻不知她所處的環境給不了她想要的。當愛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時,就註定了它的悲劇結果,無論過程如何使人沉淪,結局都只有一個。是誰使她走向了絕路?是人們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無門,還是自己對命運的屈服?最終導致了愛瑪的悲劇,或許可以說是當時的社會逼得她服毒自殺的!然而從包法利夫人身上也看到了每個人都會對理想抱有一種追求的態度,只是相對於我們來說對理想幻想的少了些,而包法利夫人對理想幻想多了些。不是每個人都會追求理想也許相對我們而言這些都是虛幻的,並不真實。包法利夫人所追求的太過,而反應出的就是對於自身的不滿足。

包法利夫人(愛瑪)從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修道院接受教育期間,愛瑪迷上了看小說,尤其是那些有關男女情愛的書。書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地着迷了。小說中的情節使她對愛情充滿了童話般的幻想,以爲結婚就可以實現她的願望。在機緣巧合下,愛瑪嫁給了醫生夏爾。可是在婚後才發現一切遠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在蜜月裏,她體驗不到快樂,在此後的相處中,她發現自己的丈夫是個膽小懦弱,遲鈍無能的人。她心中的白馬王子在哪生活在她看來變得不再絢麗多姿,只不過是日復一日的活着罷了。也許小說就是小說太帶有情節性。之後愛瑪接二連三遇到了萊昂,這是愛瑪在幻想後遇到的第一個有共同愛好的人,而愛瑪卻想象她的世界隨後於萊昂私通,現實帶給愛瑪的卻不是好的結局。由於萊昂慢慢發現自己愛上了這個有夫之婦,萊昂最後選擇了離開。因此懷念就此慢慢沖淡了。而另一個男人與走進了她的世界。

羅多爾夫對愛瑪的氣質所迷倒。於是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個女人弄到手。在他的花言巧語下愛瑪被他迷的神魂顛倒。這也表現出愛瑪對於愛情的追求,寫這些當然是爲了給小說的結局做鋪墊。事情也同時要伴隨着悲劇的結局。當愛瑪決定和羅多爾夫雙宿雙飛時,她覺得找到了小說中嚮往的生活。可是命運卻又讓她跌進無底的深淵。之後愛瑪一蹶不振。

最終她積債如山陷入身敗名裂的絕境。愛瑪求助於她的情夫,但他們在這時卻像個縮頭烏龜似的避之不及,沒有人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在這一刻,危急自身利益的時候,世間醜態在愛瑪眼前展露無遺。她走投無路了,最後選擇了死亡。

悲劇的現實卻不得不令人相信,愛情彷彿很遙遠,我們期望中是很遙遠,而我們身邊的我們卻並不認爲那是愛情。艾瑪死後的情況是榮鎮象平常一樣,靜悄悄的,包法利卻睡不着,一直在想艾瑪。羅多夫爲了消磨時間,整天在樹林裏打獵,晚上回家睡大覺;萊昂在城裏也睡得不錯。這時偏偏還有一個人睡不着。在墓地旁,在松林間,一個小夥子跪着,哭得傷心,他的胸脯給嗚咽撕碎了,在黑暗中一起一伏,無窮的悔恨壓在他心上,像月光一樣輕,像黑夜一樣深。這個小夥子就是朱斯坦(藥劑師家的學徒)。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女人是多麼的愚蠢與令人可憎又可憐了,對她真正好的人,他卻從來不珍惜,對她虛情假意的人,她卻奉爲至愛,甘願傾家蕩產。艾瑪可以理解爲是一種單純的美,夏爾可以理解爲一種淳樸的真與善。兩者同樣不具備智慧,而她們的結合,表面上看是一種真善美的結合,應該會幸福,但是結局卻是令人扼腕的悲劇。當愛瑪死後夏爾。包法利也隨之死去。艾瑪的美是一種外表的美,她的心靈並不具備的美的土壤,因爲那是一顆躁動的心,一顆時刻幻想的心,一顆愚蠢粗陋的心。而我們的男主人公夏爾(包法利先生)呢?不具備俊朗的外表,卻具有一顆真善的心,對於愛情,對於很多方面,而更多是表現在愛情上。這也得到一個結論:在漂亮外表掩飾下的女人是難以得到愛情的,而當平凡外表的老實人遇到這樣的女人那更大的不幸福便是必然的了。

包法利夫人造成的悲劇啓發我們如果遇到這樣的女人,千萬不要像包法利先生那樣癡迷其中,不可自拔,最後弄得家毀人亡。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大致明確自己的傾向,珍視自己身邊的幸福。也同時提醒廣大青年學生一定要定位好,認清自己的經濟地位,明確階段,不做超階段的消費,適度適量符合自身經濟狀況的消費纔可能長久的發展。

在現實面前,夢想和許諾是多麼可笑!生活還在繼續而悲劇還在不斷上演,現實中不要過多追求虛幻的世界,我們要在現實生活中活出自我,誰都不會代替你,應爲你爲自己而活。至於夢想,誰沒有夢想在自己的認真的過每一天的同時夢想的大門會想你打開!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範文4

國慶長假,閱讀了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讀後,一股讓人窒息的壓抑,讓我久久緩不過神來——爲愛瑪的死亡而難過,更爲那讓愛瑪一步一步走向瘋狂,最後走向滅亡的慾望而感到可怕。

《包法利夫人》講的是一位小資產階級婦女愛瑪,因爲不滿足平庸的生活而自甘墮落與人通姦,最終因爲負債累累無力償還而身敗名裂,服毒自殺。

很多的評論認爲,是資產階級思想的`腐朽和當時的時代使愛瑪走向死亡。但在我看來,應該是永無休止的慾望,最終使愛瑪走向了滅亡。

在少女時代,愛瑪接觸到了大量的資產階級新小說,使她在思想上對富裕、浪漫的生活充滿了嚮往。當她第一次遇見包法利時,她涉世未深、情竇初開,以爲包法利就是她的“真命天子”。但成了包法利夫人之後,她對平庸的生活感到失望。於是天天顧影自憐,希望遇見一場讓她刻骨銘心的戀愛。當天遇見萊昂時,她心動了,然而她沒有做出出格的事情。這個時候的愛瑪還是一個理性能戰勝情慾的愛瑪。

後來,在情場老手魯道夫的勾引下,她出軌了。這個時候的愛瑪,還是對愛情充滿着美好的幻想。但被魯道夫拋棄之後,對愛情的幻想的破滅,使她開始追求情慾的宣泄,她又成了萊昂的情人,並對物慾不停索求,最終欠下了鉅額債務。

故事以愛瑪無法償還債務而情人又拒絕幫助的情況下的死亡結束的。這種死亡也許是對愛瑪情慾、物慾無度宣泄的最好歸宿。這也許是作者的一種思想,慾望使人瘋狂,慾望使人滅亡。

慾望普遍存在,無論哪個時代,哪個人,都有慾望。但無止境,無約束的慾望會使無論哪個時代哪個人都逃離不了滅亡的結局。這也許是我們現代讀者閱讀這本金典的時候,值得領悟的重要主題,我想。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範文5

這本書看了很久,還經歷了地震中的幾個月,到今天才有時間寫寫讀後感。《包法利夫人》是我看福樓拜的第一本作品。很喜歡,不是喜歡他在書中設計的情節,而是喜歡作者在書中所運用的精湛描寫方法。他把書中各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得很好,特別是女主角內心世界的變化。當你看到這本書裏描寫的情節時,你會感到故事就像發生在你眼前一樣活靈活現。莫泊桑的作品也是如此,這種現實主義風格的作品永遠不過世,很有教育意義。

教育是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事情。接受什麼的教育就有什麼樣的人生。這與當今社會中的部份家庭一樣,不切實際的教育只能養成孩子不切實際的生活方式,最關健是助長了孩子的虛榮心,會害她們一輩子。書中女主人公愛瑪本是個善良純樸的鄉村少女,由於其父受時代的影響而把愛瑪送到修道院受到些與自己出身完全不同的貴族教育和受浪漫小說的影響,成天幻想做一個出入上流社會的貴婦人。她不顧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而像飛蛾撲火一樣追求婚外感情,渴望得到浪漫愛情的刺激。心比天高,命如紙薄。她恰恰嫁給一個醫術不高的庸醫、不懂感情的懦夫。任何動物色膽包天。原本就渴望愛情激情的愛瑪,在丈夫對一切都很木訥世界裏,她便有機會和條件放縱自己的道德和貞操,最後在不真實的一件件風流事件中墮落成墮落的婦人。

愛瑪是悲哀的。悲哀在她不但沒在婚姻裏得到嚮往的愛情激情,而遇到的是感情遲鈍的懦夫。懦夫不健全的情感一開始就註定了他的妻子必定會給他戴綠帽子。他的第一任妻子竟然是個45歲的寡婦他都能忍受,這是一般人都不能接受的。當我看到這節故事時,真感到奇怪,世上還有這樣的男人。每個人都很在乎自己的第一次感情,不然,那來的“初戀難忘”之談,可包法利的初戀是母親給他安排的寡婦,這是包法利的悲哀之處。

人生難免幾許不如意,也許有的人有好的初戀而沒有好的婚姻,也許有的人有好的婚姻而沒有好的初戀。愛瑪同樣在沒經歷初戀便直接進入了婚姻,有人說先結婚後戀愛,她在進入婚姻殿堂後也沒有嚐到戀愛的滋味。人的有些經歷在合適的年齡和時間段裏必須去經歷和體會,不然便會情感缺失。愛瑪不正是在她這種感情缺失的情況下紅杏出牆的嗎?古今中外有多少婚外感情是經得起現實的證明呢。愛瑪在不真實、不切實際的婚外情迷失了方向,她幻想着自己遇到的人都會像在修道院看的浪漫小說中一樣富有激情。

感情是需要表達來傳遞的。包法利的一切都像沒放鹽的菜湯一樣束然無味,木訥呆板,一味的忍讓。牆內有花,牆外香。這樣愛瑪便聽信了別人對她的甜言蜜語。這種甜言蜜語那怕她知道是不真實的也想聽,因爲她同樣是個具有聽覺動物特性的女性,因爲沒有人對她講過好聽的話語,她同樣具有女性的情感特質。情感的缺失使她比別的女人更需要從他人的讚美聲中來得到別人對自己的認可,沒有談過戀愛的愛瑪確實是需要有個人來愛她,所以我認爲愛瑪出軌,在她當時的社會和家庭條件下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和許多風流事件一樣,女性十有八九都是感情的失敗者。十九世紀的愛瑪也不例外。教育要接受好的一面,不要把虛幻的東西帶到現實中來。現實與理想總是有差別,當理想中的一切沒有出現在現實中時,我們更應乎合實際地生活,不應該把沒得到的歸結爲命運的安排。當生活不如意時,要自己調整好心態,在繁華和虛榮裏,不要迷失了方向,要真切地知道自己當下的處境和責任,幻想中虛度光陰總會有後悔的一天。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範文6

《包法利夫人》是一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並存的悲劇。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愛瑪·包法利是一名小資產階級的婦女。結婚後痛恨丈夫查理·包法利醫生的庸碌無能,渴望溫柔,英俊而有才情的伴侶,追求浪漫和優雅的貴族生活,爲了實現這個目的而不惜幾次三番地與人通姦,甘願墮落爲他人情婦,癡心愛情,而無暇後顧。最終變得精神分裂,負債累累,服毒自殺的下場。而男主人公查理是個遲鈍迂腐,懦弱無能,卻十分老實,勤快的人。出生在一個破敗潦倒的家庭,很遲才上學,被同學們譏笑蠢笨,然而十分勤奮,每課必上,筆記必作既不拔尖,也不墊底。最後考入了醫學院,成爲了一名醫生。

在第一部中,查理的父母爲查理找到了一名年老且醜陋,但繼承丈夫大筆遺產的遺孀做老婆。夫人對查理管教很嚴,偷拆信件,對病人診費斤斤計較,買昂貴衣服,讓查理順着他,說愛她。不久查理就遇到了請他治腿的富農盧歐老爹的女兒愛瑪,一個可愛又迷人的姑娘。查理以治療爲藉口,和愛瑪相見。夫人得知後,醋勁大發。然而過後不久婆婆發現大筆遺產是假的,和媳婦大吵大鬧,最後第一任包法利夫人精神失常,吐血而亡。盧歐老爹聞訊,安慰查理,並讓他娶愛瑪爲妻。於是不久,愛瑪成爲了第二任包法利夫人。少女時期的愛瑪對愛情十分渴望,婚後的查理夫婦也倍感甜蜜。但是愛瑪總覺得查理不解風情。直到一位被查理治好的子爵邀請他們去舞會,愛瑪被子爵的風度深深吸引了,經過一夜紙醉金迷的貴族生活,愛瑪就再也忘不掉那種感覺了。

第二部裏,愛瑪因爲過度的幻想而深陷痛苦之中。查理以爲愛瑪水土不服而得病,就舉家搬遷到永鎮寺。在這裏他們認識了藥劑師郝麥先生和文書賴昂先生。愛瑪爲賴昂的博學素養和紳士風度所折服,愛上了她。但賴昂要去巴黎念法律,很快就和愛瑪分別了。愛瑪又陷入無聊的生活和幻想之中。有一天,一個名爲羅道耳弗·布朗的於歇特的地主來找查理替其僕人放血,在此認識了包法利夫人,並想要得到和玩弄她。羅道耳弗是一個情場老手,性格豪放粗野,內心粗俗,卻有着敏捷而清晰的頭腦。他毫不費力就讓愛瑪當了他的情婦並癡迷於他。一方面,愛瑪爲這種通姦的樂趣感到興奮。另一方面,她又嫉妒痛恨查理的懦弱無知。她想要和羅道耳弗遠走高飛。但那並不是如他所想,他很快一書拋棄了愛瑪,愛瑪進入精神分裂狀態,之後又極度懺悔,希望贖清自己的罪孽。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賴昂學成歸來,在魯昂的事務所實習。查理夫婦去看戲時碰到了他,愛瑪又陷入新的感情漩渦……

第三部開始,愛瑪藉口去魯昂學鋼琴,實則每個週四都和賴昂幽會,共度良宵。愛瑪又開始享受到苟合的樂趣,並且愈演愈烈。她四處借錢,爲通姦的場所創造舒適條件,最終引火燒身,商人勒樂通過法院傳票,逼她還債。最終包法利夫人無計可尋,偷了藥劑師實驗室裏的一瓶砒霜,服毒自殺。而查理因爲傷心過度,日漸頹廢。女兒白爾特寄人籬下,後進了紗廠,而藥劑師大走紅運,生意興隆。

查理一直深愛着愛瑪,當他發現愛瑪一抽屜的情書時,他並不嫉妒和痛恨賴昂和羅道耳弗,而認爲錯的是命。在這方面,他顯得比任何人都高貴,但他錯就錯在無知,過度的寬容。要是他心思細膩一點,懂得愛瑪的想法,就不會釀成這部悲劇了。

書中有大量的情態描寫和心理描寫,充分說明愛瑪是個愛幻想,貪慕虛榮,追求浪漫的女人。正因爲她這種心理和查理帶給她的婚後枯燥乏味的生活,她才幾次三番地越軌,不惜一切代價和其他男人苟合,追求她所謂的愛情,才落得這般悲慘的下場。雖然作者福樓拜描寫的只是一般的桃色事件,但是他觸及到了更深和廣闊的方面,可以說愛瑪的悲劇不只是她一個人的悲劇,更是一個時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