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孟母三遷讀後感1000字

孟母三遷讀後感1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自從我讀了《孟母三遷》這篇文章以後,我受益匪淺,感受至深,久久不能忘記。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孟母三遷讀後感10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孟母三遷讀後感1000字

  孟母三遷讀後感1000字篇【一】

“人之初,性本善……子不學,斷機杼……”琅琅的誦讀聲又在校園響起,這不由得又令我想起了幾周前讀過的那篇文章《孟母三遷》,它再一次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

這篇文章講述了:在孟子小的時候,他家搬到了墓地旁邊,於是他學當地的人玩起了辦理喪事的遊戲;母親見此狀況,就把家搬到了集市,不久,孟子又適應了那兒偷東西的氣氛;孟母氣急之餘又搬了一次家,這次,她把家搬到了學堂旁邊,說來也怪,孟子開始學習那兒學生的日常禮節,變得彬彬有禮,最後成了一個舉止文雅、有禮貌的孩子。

這位大教育家的故事和他最後的成就,讓我們感受到了後天環境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孟母見孩子在不好的環境下學壞便果斷地一次次搬家,從而改變了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進而影響了孩子的一生。不能不說孟子的偉大成就是離不開孟母的細心呵護和盡心培養的。而在孩子最重要的成長階段,如何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環境是爲人父母的重大責任。遠的不說,就說說我們身邊的事吧!現代社會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父母們不僅沒有很好的爲孩子們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還做了孩子不良習慣的始作俑者:孩子回到家,經常看到的是父母們津津有味搓麻將的身影,聽到的是電視機高音喇叭的聲音……更有的時候,早上出門的時候,塞給孩子幾塊錢,讓孩子在路邊的小攤上解決午餐,直到孩子進了遊戲室也還矇在鼓裏……我的同桌就經常帶着黑眼圈來上學,課還每開始,他已經昏昏欲睡要見周公了。一問之下才知道,他的爸爸每天都要看電視到很晚,而且還一定要把聲音開的很大,跟爸爸說了幾次都沒用。他現在天天晚上都睡不着覺。“唉,你真幸福,有一個對你那麼關心的爸爸媽媽!”每次說完,他都羨慕的長嘆一聲。讓我也不由得爲他難過起來。這時我就會想:如果他的父親也知道《孟母三遷》,那該有多好!

耳旁的誦讀聲還在,而我的思緒卻飄向了遠方……

  孟母三遷讀後感1000字篇【二】

你背過《三字經》嗎?

“昔孟母,擇鄰處,孟母三遷讀後感。子不學,斷機杼。”如果你沒能領會它的意思,看下去就會有一番深切感悟。

“人的成長受環境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因此,在我們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所處的環境。”這句話,我在看了《孟母三遷》這本書之後感悟深刻。

孟母爲了孟子的學習成長,先後把房子搬到了墓地附近、集市旁邊,最後才把家搬到學校周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子此後所學的都是有關學習、讀書的那一套,成績自然也就直線上升了。

還有楚國的一個人,想要自己的兒子學會齊國語,就爲他請了一個齊國老師。只有一個老師說齊語,大家都說楚語,兒子自然學不起來。後來那個楚國人帶兒子去齊國做生意,兒子便在很短的時間內學會了齊語。這不更加說明了成長環境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嗎?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人在艱難的環境下,會努力戰勝困難,在不知不覺中跨越一個又一個的柵欄,超過其他人;而人在富裕的條件下,吃喝玩樂樣樣不缺,不懂得努力學習,不長進,自然也就比其他人落後。這也說明了環境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既然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這麼重要,那我們就應該給孩子們一個有益成長的環境。可是我發現,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他們的期望高,也下重本錢。他們的成長條件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都由父母做,一點自立的能力都沒有。某大學教授作了一個統計,在前來大學報到的大學生中,大多數人都是由家長扛着大箱小箱的行李送來的。這說明了一個多麼重要的問題!這種家庭環境對孩子的能力的培養真是百害而無一益。

我認爲現在的父母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讓他們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想,不要擔心這些會影響他們的學業。想一想,如果孩子們從來沒有幹過家務活,將來長大了,怎麼在社會上立足?難道要父母照顧他們一輩子嗎?所以,我呼籲大家,千萬不要給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成長環境,那樣不是愛他們,而是害他們!

一個差的環境可以把一個人從成功的高峯推下懸崖,而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可以爲人編織出一段美麗精彩的彩虹人生。好環境,好人生!

  孟母三遷讀後感1000字篇【三】

孟子是我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孟母一個人撫養兒子。

孟子的家離墳地很近,孟子在玩耍的時候經常看見人們擡着棺材入葬,紙錢撒的滿天飛。於是,孟子就去看熱鬧,經常在家裏剪紙錢,學人家出殯的樣子玩。孟母想應該換個環境,也許兒子不會再對迷信、無聊的事情感興趣了。於是,孟母便收拾好家當,搬到一個比較繁華、人口衆多的集鎮上。沒多久孟母舅發現,鄰居是個賣肉的,孟子對殺豬宰羊產生了興趣。孟母又一次搬家,她知道孟子喜歡模仿,就搬到一個學堂的附近,學堂裏傳來的讀書聲促使孟子好奇地去看,學到了不少的東西。孟母發現他不僅學會了一些知識,而且學到了很多禮節,孟母決定長期住下去。後來,孟母把孟子送到學堂。剛開始,孟子覺得很新奇,日子久了便對學習失去興趣,覺得學習枯燥無味。有一天,孟子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家孟子走進來就問:“今天爲何這麼早就放學了?”孟子不敢直視母親的目光,小聲說:“在學堂讀書一點也不好玩,我不想去了。”孟母非常生氣,拿起剪刀,把正在織的綢子剪斷了。孟子嚇得不敢動,小聲說:“媽媽,這麼好的綢子,剪斷了多可惜呀,不是白織了嗎?”。孟母說:“讀書和織布的道理是一樣的,這漂亮的綢子是由成千上萬根絲線織起來的,把它剪斷了是很可惜的。學問同樣要一點一滴的積累,循序漸進,你這樣放棄就是半途而廢,這才更可惜,將來又怎能幹大事呢?”孟子聽了媽媽的話,又看看媽媽手中的綢子,點了點頭,就上學去了。從此,他牢記母親的教誨,發奮努力,終於成爲我國曆史上有名的大思想家。

讀了這個故事,我感受很深:環境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爲了健康的成長和進步,我們要爲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我們學校有寬敞明亮的教室,有乾淨的操場,還有愛我們的老師,我們一定要珍惜這良好的教育環境,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回報老師和父母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