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談談造紙術》有感大綱

讀《談談造紙術》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讀《談談造紙術》有感

讀《談談造紙術》有感

在"雙創"的今天,"發明"是一個熱門的詞,自從《從0到1》這本書在中國熱賣之後,大家都說自己要做從0到1的發明,而不是從1到N的。其實發明哪有那麼簡單,它本身就是一個從0到N的過程。世界上從0到1的東西很多,但是大家都沒有聽說,真正完成偉大發明的是那些能夠從0走到N的人。因爲只有到了N這一步,發明才真正算髮明。因此,所有的發明都是以最後一個發明者的名字命名的。

爲什麼是最後一個,而不是我們通常以爲的第一個呢?因爲第一個發明家常常不可考,最初的發明能否算數爭議很大。比如說我們今天常講1946年美國人馮·諾依曼、莫奇利和埃克特發明了電子計算機,當然你還能往前推,說德國人楚澤發明了第一個可編程的計算機,再往前還有巴貝奇發明的差分機,再往前還有萊布尼茨和帕斯卡。中國人還可以說算盤是計算機,非洲人可以說他們在骨頭上刻了幾條線的列彭波骨頭也是計算機。這麼說就沒有意思了。因此,對於計算機,大家通常只知道馮·諾依曼、莫奇利和埃克特等人。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即便第一個發明家可考,他的發明通常不實用,和後面真正實用的發明相差十萬八千里呢。

比如雖然美國國會爲了讓意大利人高興,還正式承認意大利的穆奇(Antnieui)是第一個發明電話的人,但是穆奇那個玩具和後貝爾發明的電話完全不是同一個東西,就是在意大利,也沒有幾個知道穆奇的人。在很多人想象中,沒有最後,只有更後。問題是,在發明上,當一個發明最重要的環節都被完成後,後的人的工作都不被譽爲發明了,而叫改進,因此那個最後一個還能被稱爲發明人的人,其實對這項發明貢獻最大。

中國人早在公元一世紀時就掌握了用廉價材料造紙的方法,而歐洲人掌握這項技術是一千年以後的事情。發明這項技術的是東漢的一位叫做蔡倫的宦官,在日本人寫的一本介紹中國宦官的書中,蔡倫被認爲是在中國偉大的宦官中排名第一位的人物,著名航海家鄭和排在他的後面。蔡倫發明造紙術,這原本是每一箇中國人都知道的事情,沒有太多可說的。可是偏偏有一些具有質疑精神的時代新人,他們不僅對此事提出疑問,甚至質疑到中國所發明的紙張的歷史作用,因此倒是值得追本溯,給蔡倫的造紙正正名。

今天對蔡倫質疑最多的,聚焦於他究竟是不是第一個發明紙張的'人。持反對態度的人,證據似乎很是確鑿,即考古學家發現了西漢的紙張,時間顯然比蔡倫早很多,於是簡單得出結論,"紙並不是蔡倫發明的"注意,這個質疑首先偷換了一個概念,把紙張的發明和造紙術的發明混爲了一談。蔡倫發明的是一整套採用便宜原料大量製造出便宜紙張的工藝,而不是說在他之前沒有紙,這是其一。其二、能造出一張紙,和能夠形成一個造紙產業是兩回事。其三、在蔡倫之前確實有用墊油燈的紙,其作用相當於抹布,而不是用於書寫。因此,這並不在我們討論的字載體之列。有時候,一定要追究一項發明的第一人是沒有意義的,因爲只要有時間考古,常常能找到更早發明的證據,但是越往前追溯,便會發現找到的那些發明雛形與後面真正改變世界的那個偉大發明相比,就越越不是一回事。

因此,不管大家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在歷史上發明的榮譽常常是給最後一個發明者,而不是第一個。從某種意義上講,蔡倫既是造紙術的第一個發明者,也是紙張最後的發明者,他的貢獻是發明了一種具有通用性的書寫載體,而這事在蔡倫之前沒有發生,但是由於他的傑出工作,傳承化的廉價載體首次出現了。

對蔡倫的第二個質疑是,"因爲蔡侯紙質量太差,使得中國在使用紙張記錄信息之後,反而找不到歷史的原了"質疑者所說的當然也是事實,因爲在中國歷史上反而是用竹簡甚至甲骨留存的歷史檔案時間更持久,美索不達米亞的泥板和古埃及石刻則更有利於保留檔案。

但是,不要說蔡倫當年的紙張,就是今天的紙張,要想保留上千年也不太可能。大部分紙張含有酸,很難保留太長時間,在美國,重要的原要求用很貴的無酸紙打印或書寫。以是否能保存信息達到上千年質疑蔡倫的歷史作用,似乎過於苛刻。蔡倫發明造紙術的目的是製造大量的、便宜的書寫工具,用傳播信息和知識,並不是爲了保存檔案,因此,沒有留下歷史檔案這個罪名安不到蔡倫頭上。

蔡倫代表的中國造紙術的歷史作用,首先在於將書寫載體變得"便宜、輕便和易於使用",相比之下,西方的莎草紙或者羊皮紙,價格都是非常昂貴的,因此從東漢末年到隋唐,雖然戰亂不斷,中華化卻在不斷髮展,這裏面,紙張的貢獻不可低估。中國的造紙術在8世紀被阿拉伯人學會了,他們在打敗了唐軍後,俘獲了一批工匠,當時正值阿拉伯帝國的崛起,造紙術傳到了大馬士革和巴格達,然後進入摩洛哥,在11世紀和12世紀經過西班牙和意大利傳進歐洲。造紙術每到一處,當地化就得到很大的發展。

歐洲的第一個造紙作坊於110年在西班牙誕生。一百多年後,意大利出現了第一個造紙廠,當時正是但丁生活的年代,很快藝復興就開始了。又過了一個世紀,法國成立了第一個造紙廠,然後歐洲各國逐漸有了自己的造紙業。17年,西班牙殖民者將造紙術傳到了美洲,在墨西哥建立了一家造紙廠。而北美殖民地的第一家造紙廠於1690年纔在費城附近誕生。造紙業的發展,和西方國家的明進程有着很強的相關性。這也並不奇怪,明的進程常常和知識的啓蒙、普及有關,而知識的普及離不開廉價的載體,那就是紙張。

講到這裏就會發現,蔡倫就是一個"最後的發明者",因此所有的榮譽都給了他。在蔡倫之前,雖然有紙,但是那些紙要麼用途和蔡倫的是兩回事,要麼貴得要死,所以沒有人知道第一個、第二個發明者的名字。而在蔡倫之後,就不能再稱爲發明了,只能用流傳、改進等等形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