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六年級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六年級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六年級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

讀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仔細的品讀每一個字每一頁,每一個故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六年級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我覺得海倫·凱勒是很不幸的,因爲她在19個月的時候就變成了聾啞人和先天性聲明。而她又是幸運的,因爲她遇上了善良的莎莉文老師。當善良的莎莉文老師把第一個單詞“寫”在了海倫·凱勒的手上時,海論可高興了。莎莉文像一根火柴,她用微弱的火苗把海倫這根蠟燭點燃後,自己卻慢慢地熄滅了……這時候,海倫才知道世界上有好幾根“火柴”已經爲自己而熄滅了。這時候,她才懂得了該幹什麼,應該學會感恩。於是她四處奔波,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幫助需要她這根蠟燭點燃的人,這是她在感恩,在感恩所有關心、關愛她的人,這是她唯一能夠做到的。

感恩,這個詞在不殘疾的人看來微不足道,但是對海倫·凱勒心中早已埋下了感恩的種子。她非常懂得感恩,在能看到光明的“盲人”眼裏,三天的光明是微不足道的,他們覺得,與其得到只有短短三天的光明還不如不得到。但在海倫·凱勒眼裏,能擁有三天的光明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這是一個美的心靈,她覺得世界上有無數雙“眼睛”在幫助自己看世界,她懂得感恩。我們要學會感恩,哪怕,你只是給勞累了一天的父母一個最溫暖的問候,但你已經知道了什麼是感恩。

六年級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2

提到海倫·凱勒和她的那本不朽名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也許很多同學都不陌生,許多的報刊、書籍中都有對海倫·凱勒及她的這本書的或多或少的介紹。

現在,有許多同學都感到英語難學。的確,我們缺乏必要的英語環境,很難自然而然地學會英語。可是,同學們想到過沒有,海倫·凱勒從小就聽不見、看不見,但是她一共學會了多少門語言呢?有五門之多——英語、德語、法語、拉丁語和希臘語。更難能可貴的是,海倫·凱勒在根本看不見的情況下,靠用直的和彎的鉛絲做成了幾何圖形的辦法學會了幾何,並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哈弗大學德克利夫女子學院。

讀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的有意感受是,我的眼睛比以前明亮多了,我的耳朵比以前更靈敏了。海倫·凱勒在書中諄諄教導我們,不要對周圍的事物熟視無睹,要睜大眼睛。集中精神去發現、去聆聽我們這個世界的美,要勇敢的去探索我們周圍的一切。所以,我現在特別喜歡看,特別喜歡聽。海倫·凱勒曾經這樣說過:“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做我的太陽,別人耳朵所聽見的音樂當做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做我的快樂。”誰說海倫·凱勒看不見、聽不見?她所看到的和聽到的也許要比我們多得多呢!

同學們,讀完我的上述讀後感之後,你還畏懼英語嗎?我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有一對靈敏的耳朵,是不是很幸福呢?美好的明天,美好的世界就成現在我們面前,還猶豫什麼呢?

讓我們來迎接美好的未來吧!

六年級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3

在人成長的過程中,必定會有些磨難等待着我們。而正是這些磨難激勵着我們去獲得成功。有些人會在磨難中放棄。而有些人卻把磨難當成磨練,最終走向成功,最好的例子就是

海倫·凱勒。這個暑假,我饒有興致的品讀了她的着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結果讓我感觸很深,讓我明白了人生的意義。

1880年,海倫·凱勒在美國出生了。她原本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女孩,從小就特別惹人喜愛,生活充滿了陽光。可是在不到19個月大的時候,一場大病是的海倫·凱勒失明,失聰,失語。從此以後,她陷入了一個黑暗的世界。

因爲受到如此大的打擊,海倫·凱勒變得非常暴躁,任性。

1887年對於海倫·凱勒來說,是一個值得永遠紀念的日子。莎莉文老師就像一個光明的天使來到了她的身邊,走進了她的生活。海倫·凱勒能夠走出黑暗,不僅是因爲莎莉文老師的淳淳教導,讓他領悟到了知識的重要性,還有海倫·凱勒自身的頑強努力和堅持拼搏的精神。

海倫·凱勒就像一塊幹海綿不斷的向外界汲取知識,怎樣也滿足不了自己對知識的渴望,而莎莉文老師就像一道彩虹,點亮了海倫·凱勒心中的那盞燈,照亮了她的內心世界,搭起了她與世界溝通的橋樑。

海倫·凱勒就是這樣一個堅持不懈,敢於與命運作鬥爭的人。她曾說過:“我要把別人的眼睛所看見的光明當做我的太陽,把別人所聽見的音樂當做我的交響樂,把別人嘴角的微笑當做我的幸福。”

從此以後,海倫·凱勒憑藉自己驚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哈弗大學四年的學習,成爲歷史上第一位上大學的盲人。看完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覺得海倫·凱勒的一生都是奉獻,成就,困難的一生。她對於生活的種種磨練,她都沒有悲觀的面對着一切,而是樂觀向上,勇於向困難拼搏,也只有這樣,才能走向成功。

六年級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

如果現在我站在生命的終點,生命的火花即將滅亡,我會是怎麼想?怎麼做呢?是否也會感嘆生命的短暫與脆弱,而後悔沒有好好珍惜呢?我思索着,思索着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後,海倫·凱勒留給我的思考。

海倫·凱勒是一個偉大的女性。正是這樣一個又聾、又盲、又啞的弱女子,卻自強不息,畢業於哈佛大學的德克利夫學院,爲殘疾人造福,建起許多家慈善機構。她以行動證明人是可以戰勝生命的挑戰。她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雖然出身不幸,但以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接受生命的挑戰,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實現自身的價值,創造偉大的奇蹟。我想:海倫有如此成功的人生,得益於她有一顆健康向上、自由樂觀的心。心靈是靈魂的主動脈。一旦封鎖心靈,你的軀體就是一個失去思想的空殼。在此我想對衆多身體有殘疾或人生鬱郁不得志的人也包括我自己說,切勿讓灰塵落在你的心靈上,因爲心是用來觀察觸摸這個世界的!打開心靈的枷鎖,追求心性的獨立、自由吧! “忘我就是快樂。因而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別人耳朵所聽見的音樂當作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多麼豁達的人生態度!儘管她的命運比別人曲折,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她戰勝了困難,戰勝了自我。

海倫以真實、自然的筆觸再現了自己豐富生動、真實而偉大的一生,告誡我們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樂觀、堅強地面對和戰勝一切困難等深刻的道理。雖然這部偉大的作品,距現在已有百多年,但重讀這部著作,我們依然能領略到其閃耀的光芒——人類的精神遠遠超越了時空的限制。書中人物所展現出採的品質,意志、耐力等強烈的震撼着我們,給蒙塵的心靈以洗滌。 讀完此書後,我的確受益不少。每當我遇到煩惱時,特別是學習上,我就會想起海倫·凱勒,它是個盲聾啞人,但她同樣堅持學習,獲得學位。而我是個四肢健全的人,條件比她好幾百倍,但卻總輕言說放棄。以之相比,我是何等的渺小啊!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給我的啓示遠遠不止這些,她的精神激勵着我面對一次次困難,並勇敢地戰勝它。我也相信,“征服一個困難,隨後而來的事情將會變得容易很多!”

六年級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

這本書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爲海倫凱勒最爲動人的生活情節與場景,即《我生活的故事》。這一部分介紹了自己的祖先的譜系家族,勾勒出一幅美妙的圖畫。從自己的生活中誕生的美麗卻偏偏從一個盲聾之人的手中寫出。這對我們這些四肢健全的人來說,是多麼的諷刺啊。因爲失去,所以懂得珍惜;因爲沒有,所以渴望擁有。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和生活,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磨難。正如海倫·凱勒渴望光明和聽力一樣,我們渴望財富和名望。

但是光明和財富真的能夠相提並論嗎?

不能嗎?海倫·凱勒幾乎生而失明,生而失聰,所以她渴望自己能夠有三天光明,讓自己看這個世界,讓自己看自己關愛的人,看那些曾經發生的歷史,看那些令人炫目的發明、器物、歌劇、電影。所以對她來說,這些都是無法交換無法替代的珍寶。與我們普通平凡人渴望的財富和名望毫無二致。就從書中的描述來了解海倫·凱勒的家庭情況,她的家族堪稱是富豪一族,至少從來不像是缺衣少穿什麼的,至少能請得起家庭教師。或許有些人會給我吵架。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魯迅先生的文章,他的生活是經常往來於當鋪和藥鋪之間,其家族的沒落和衰落可見一斑。所以對於海倫·凱勒來說,財富不是他的追求和渴望。但是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困難家庭的人來說,財富無疑是和幸福並列的我們的不二追求。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所要渴望的財富和海倫·凱勒渴望的光明有何區別呢?

能嗎?光明幾乎是咱們每個人類生來就有的基本,但是她沒有;人人可以輕易得到的,她卻得不到。甚至對於她來說卻如天塹一般難以跨越。或許在現在的技術條件下,天塹未必不可變爲坦途。想一下中國浙江義烏和英國倫敦都通貨運火車了,區區天塹還能算的上什麼呢?這隻能說是天道對海倫·凱勒不公平。雖然但財富比較難以得到,但是通過努力和拼搏或許可以得到。從這方面來講,光明和財富怎麼可以相提並論的?

但是什麼時候有過真正公平呢?又有多少人能夠生而富貴呢?我們自己所鄙視的自己或許正是別人羨慕的目標,我們自己沒有必要妄自菲薄。生活一如既往,有繁華似錦,也有落紅滿地;有富貴百福,也有一貧如洗。但是我們就是生活在這麼一個平凡而又精彩的世界。感謝這個時代給了我們機遇,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去追求更幸福的生活。

或許這樣比較不太恰當,會遭到很多人的非議。海倫·凱勒的真正偉大之處,她擺脫了蒼天套在她身上的枷鎖,體現了不屈服於命運的抗爭精神,她的偉大之處在於她能夠樂觀向上的面對生活的磨難,並努力的去克服它們。

六年級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6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最近我也讀了一本震撼人心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20世紀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海倫·凱勒。雖然她有着悲慘命運,但她在善良的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憑藉着堅強的意志考入了哈佛大學,成爲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殘疾人。

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豐富生動地介紹了海倫·凱勒真實而又偉大的一生。小說主要介紹了海倫變成聾盲人後的.生活。剛開始的海倫對於生活是失望的,用消極的思想去面對生活,她是多麼期待能重新得到光明。安妮·莎莉文耐心地開導海倫·凱勒,帶她慢慢地用自己的雙手認識字母、單詞以及整個世界。就這樣,安妮·莎莉文老師成爲了海倫新生活的引導者,使海倫對生活重新有了希望。

在書中,海倫·凱勒用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去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體會世界的美好。她的精神就一直在震撼着全世界千千萬萬的人,無數遇到挫折而幾乎絕望的人都由於她的故事而受到激勵、重新鼓起生活的風帆。海倫·凱勒用自己的一生告訴了人們:“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拿破崙試圖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敗了;海倫·凱勒試圖用筆征服世界,她成功了。我們要以海倫·凱勒爲榜樣,珍惜世界的美好,勇敢地接受命運的挑戰!

六年級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7

有人說,一個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是的,只有戰勝了自己,纔是真正的強者。寒假裏,我懷着激動的心情看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心如波濤起伏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靜。海倫·凱勒是生活的強者,也是精神上的強者。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主人公是海倫·凱勒,她小時候因一次高燒導致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她是一位聾啞人,後來,在莎莉文老師以及有親人、朋友們的鼓勵下,讓她對生活重新燃起了新的希望。她憑着自己的努力,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吉利夫學院,並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還被授予“總統自由獎章”……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是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書裏回憶了講她的童年和老師如何教她學習的一些經歷。對於殘疾人來說,學習是多麼的困難的。看不見,也聽不見。但就是一個顆不屈不撓的心,讓她戰勝了自己,實現了自己一個又一個願望。她是我心中精神偶像,在遇到對困難時給予我勇往直前的力量和勇氣

看完這本書,我感觸頗深,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霜王》事件”,這篇文章裏,講了她童年時寫過一篇《霜王》小說,遭到很多人的懷疑與質疑,說不是海倫·凱勒寫的,還有人說她是抄襲的。當天晚上,海倫·凱勒一個人躺在牀上失聲痛哭,“哭得渾身發冷,感覺自己快要死了一樣,恐怕熬不到明天早上了……”讀到這裏的時候,我內心也在哭泣,不被人理解的滋味是不好受的。她把這一段痛苦的經歷寫出來,堅持寫作並慢慢走出了了陰影。我想起我不被人理解和誤解的事情,我寫了幾篇的文章,讓爸爸幫我修改和投稿,後來文章發表了。有人說是你爸一邊說一邊讓你寫的吧。當時,我聽了很生氣。氣憤歸氣憤,我知道,我要寫得更多一些,寫得更好一寫。我要像海倫·凱勒那樣,不斷堅持學習,並相信自己有一天會寫得更好。

想想自己與海倫·凱勒相比,真是太幸福了,我有健全的身體,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優秀的老師,可我不知珍惜,遇到困難就退縮。我從四年級開始學習畫畫,堅持了兩年。上個學期學習素描,面對一個個幾何體,反覆練習,感覺特別枯燥,甚至有放棄不想學素描的念頭。而海倫·凱勒聽不到聲音,學說話是多麼困難的事情。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反覆的練習說話。“對於那些發音不準的單詞或句子,我經常會花上幾個小時來反覆練習它們……”在一次次失敗的和疲勞中反覆練習,她戰勝了自己,也戰勝了困難,就這樣她終於學會了說話。這是多麼堅強的心啊!

海倫·凱勒是學習和生活的強者,我也要像她一樣,戰勝自我,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六年級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8

當我鄭重地讀完這本書的最後一個字,一個堅強、勇敢的形象,就在我的腦海裏漸漸浮現,她是那麼的頑強不屈,多大的困難,在她眼中也不過如此。

她的努力和不屈不撓深深地打動了我:1880年出生於一個小城鎮的海倫,在她出生第19個月的時候,一場疾病毫不留情地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不久,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從此,可憐的小海倫變得暴躁不安,因爲她覺得沒有人會喜歡她這樣一個殘廢的人。直到安妮老師的到來,才讓她覺得在這個世上還有人關心她,漸漸地,她開始熱愛生活了--在安妮老師的幫助下,她開始拼命地學盲文,學說話,一天,兩天,三天,慢慢地,她會閱讀一篇完整的文章了。通過沒日沒夜地努力,終於,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哈佛大學。畢業後,她創建了好多家慈善機構,專門幫助那些和她小時候有相同經歷的人。相比海倫凱勒,我發現自己是如此的無能和弱小。

海倫在書上這樣寫道: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透過“靈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勵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溫厚與心懷感動的人;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第三天,我將在當前的日常生活中度過,到爲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體驗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與善良。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海倫對光明的嚮往。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我想:是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告訴了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只要和海倫一樣,具有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品質,沒有什麼事是做不成的。

想到這裏,我忍不住問自己,如果我是海倫凱勒會有她那麼努力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爲我在現在,如此優越的環境中,都沒有能夠做到努力地學習,更別說是看不到,也聽不到的情況了。所以我今後要端正學習態度,做到認真學習,向自己心中的目標奮鬥!

六年級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9

今天中午,老師從學校的圖書館拿來了很多書,我選了一本海倫凱勒的她那本不朽名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也許很多同學都不陌生,許多的報刊、書籍中都有對海倫凱勒及她的這本書的或多或少的介紹。

我在這裏談談自己讀完這本書的感受。

現在,有許多同學都感到英語難學。的確,我們缺乏必要的英語環境,很難自然而然地學會英語。可是,同學們想到過沒有,海倫凱勒從小就聽不見、看不見,但是她一共學會了多少門語言呢?有五門之多——英語、德語、法語、拉丁語和希臘語。更難能可貴的是,海倫凱勒在根本看不見的情況下,靠用直的和彎的鉛絲做成了幾何圖形的辦法學會了幾何,並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哈弗大學德克利夫女子學院。

讀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的感受是,我的眼睛比以前明亮多了,我的耳朵比以前更靈敏了。海倫凱勒在書中諄諄教導我們,不要對周圍的事物熟視無睹,要睜大眼睛。集中精神去發現、去聆聽我們這個世界的美,要勇敢的去探索我們周圍的一切。所以,我現在特別喜歡看,特別喜歡聽。海倫凱勒曾經這樣說過:“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做我的太陽,別人耳朵所聽見的音樂當做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做我的快樂。”誰說海倫凱勒看不見、聽不見?她所看到的和聽到的也許要比我們這些視覺和聽覺正常的人所看到的和聽到的還要多得多呢!

同學們,讀完我的上述讀後感之後,你還畏懼英語嗎?我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有一對靈敏的耳朵,是不是很幸福呢?美好的明天,美好的世界就呈現在我們面前,還猶豫什麼呢?

讓我們來迎接美好的未來吧!

六年級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0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講的是海倫凱勒的悲慘人生和對希望看到光明的無限嚮往。

她在生病之前還度過了美好的一段日子。她家住在一個被花草遮擋的一個小屋裏,生活地自由自在。但是,她二歲時生了一場重病,變成了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就連醫生也意想不到。從此,海倫凱勒失去了美好的童年。

而她最想要的是3天光明!!她需要!

第一天,她想要看人,看她的家教安妮·沙利文。因爲她教會了海倫凱了很多東西,爲她打開了外面的世界。

第二天,她要去參觀博物館內豐富的東西。這一天是用來通過藝術搜索靈魂的。她想欣賞各種各樣的藝術品,達芬奇,倫勃朗,提香和拉斐爾的油畫。

第三天,她想過普通人的生活,好好的享受這一天。

看完這本書後,我心裏感到海倫凱勒那不屈不撓,心中充滿希望的心態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她一人在黑暗中整整度過了87年。真不愧是《美國時代週刊》中的十大英雄偶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