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月牙兒讀後感

月牙兒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4W 次

月牙兒讀後感1

最近央視8頻道《月牙兒與陽光》正在熱播中。我並不是一個涉獵文學很多的人,看過劇前介紹才知道這是根據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月牙兒》、《陽光》、《微神》這三部短篇小說所創作劇本拍攝而成的。看過電視劇便萌發了想讀一讀老舍先生的原創小說的想法,讀過《月牙兒》後有一些感觸,因此寫下了這篇讀後感。

月牙兒讀後感

小說講述了一個自強、自尊、上進的女孩苦苦與命運抗爭最終卻不得不屈服於現實,淪落於煙花柳巷的故事。我敬佩她與命運鬥爭的堅韌,感嘆她命運的多舛。老舍先生的這部短篇小說與我讀過的其它小說有所不同,其它小說注重對人物的描寫、場景的渲染,而老舍先生的這部短篇小說讀起來卻更像一篇散文。極少的人物外形描寫與場景描寫,僅僅通過主人公月兒在不同時期對夜空中懸掛着的月牙兒的感觸烘托出了主人公悲慘而又無奈的命運。全篇給人以悲傷、壓抑的感覺,充滿着抗爭與無奈。

這是在那個動盪的年代,那樣一個大時代背景下最底層小人物的一個生活縮影。當一個人連基本生存都成問題時,理想、抱負、信仰都成爲奢侈品,更顧不上道德。就像在小說中主人公所說的,“所謂仁義道德只不過是有錢人講給別人聽的“。此種想法雖然有些極端但在那種時代背景下也不無道理。就連我們的孔聖人也曾說過“衣食足而知榮辱,廩倉足而知禮節“可見,想要建立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就必須要有堅實的經濟基礎和一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只有這樣,人們的各方面素質纔可以提高,人和人之間才能更好的和平相處。

文學、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雖然在文學作品中不免有誇大但卻是由生活而來。由此聯想到今日社會,雖然現在消除了階級、等級觀念提倡建立平等的和諧社會,但由於在中國幾千年的等級制度下所衍生而成的文化,人們真的從心裏消除的等級觀念嗎?想要建立一個真正平等的社會,就要從根本上解放思想,可這又是一個何其艱鉅的過程。職業岐視、性別岐視等等這些,到什麼時候才能消除呢?特別是女性,這一特殊羣體。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女性是弱勢的,在平等的自身條件下,用人單位另可用男性也不願用女性;女人生孩子有顧慮,怕丟了工作或崗位;女人填寫婚姻狀況有顧慮,怕影響工作成績,以至出現了“隱婚”現象。有時候,女性的弱勢不是自身的弱勢,而是社會造就的。面對這些,我想,社會對於女性應該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讓女性更加的獨立。

月牙兒讀後感2

在泛讀老舍先生的作品的時候,月牙兒給我的印象就格外的深。可能是因爲描寫的是女性的生活吧,這篇文章讓我覺得格外難受。

月牙兒,似乎在生活中忽隱忽現。那一鉤月牙兒,有時候清涼,有時又有一點朦朧的安詳。但那一點點美好,連影子都看不到。更多的時候是像一條冰一樣紮在天上,藍瑩瑩的光,沒有希望。這月牙兒就像主人公的生存環境一樣不給人希望,但她稱它爲好朋友。生活中每一次變動都令她有一段時間的不安,身邊沒有始終陪伴的物件,擡頭就看到月牙兒,只有它老是戳在那兒。

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之下,母女倆,在那個似乎只能靠男人生存下去的年代掙扎。沒有男人天就塌了。那個社會就是這樣的。爸爸去世時這樣,新爸爸離去後更是這樣,最後母女倆先後爲娼等於還是靠男人才得以活下去的。在那個年代,女人天生就是男人的附屬品,是男人的玩物,沒男人就沒女人。這讓我這個生活在現在的人看得心裏很難受,尤其是主人公已經上過學了但是又改變了什麼呢,在那種黑暗之下知識又算得了什麼呢。

在一層一層的生存壓力之下,母愛變得那麼的渺小。爲了活下去,媽媽可以拋棄女兒,即使可能這一輩子再也不見面。爲了活下去,母女倆在抱頭痛哭之後連一句哄騙式的安慰都沒有。其實不是母愛不強大,生活太殘酷了。之前媽媽在洗牛皮似的臭襪子的時候還不讓主人公插手,在新爸爸剛剛離去的時候還是堅持讓主人公去念書——她希望唸書可以改變女兒的命運,可是結果呢?!生活啊生活,強勢得連這樣兩個弱女子都不肯放過。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不是沒有母愛,是隻有這樣才能活下去。

不是沒有努力。在上學的時候開始攢點心錢用來以後逃跑,被好心的校長收留後給學生們做活掙一點錢,可那點錢能做什麼呢。後來也做女招待,但是做不來。不是沒享受過美好時光。新爸爸沒走之前,有吃有喝有學上;甚至後來迷醉在春天裏,也算是過得相當滋潤——或許也應該感謝這個春天?因爲他那個小磁人的出現,讓主人公最後還是走進了那一直躲着的黑影裏,走到了可以活下去的路上。

老舍先生的文筆總是很乾淨,但卻讓人感受到無盡的絕望。或許那個年代就是這樣讓人絕望。可貴的是老舍先生拿捏得很到位,就寫到那個不多不少的關卡,生生把人放到文字所營造出的環境中,讓人跟着主人公走,看到她看到的一切,感受到她的感受。揭露出舊社會婦女生活的舉步維艱。

用月牙兒這一事物來作爲文章的題目,可以在閱讀之前,引發人們的無限遐想,月亮,在中國歷史上就是常常被文人墨客用來抒發感情的老朋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只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等等數不勝數。閱讀之前,總是想象着,這是一篇怎樣的關於月亮的文章呢?讀過之後,受教之餘,又覺得月牙兒這名字真是恰到好處,月亮總是以圓爲美好象徵的,花好月圓嘛。但是這月牙兒,卻是殘缺的,就像主人公殘缺的生命,缺憾的生活,破碎的感情。又加上月本有的清冷氛圍,烘托出一種寂寞孤苦無依無靠的飄零之感。牙兒,又有嬌小可憐之義,象徵着主人公卑微的生命,可憐可愛。這些意味疊加起來,月牙兒這題目真的是畫龍點睛之筆。

老舍先生的文字功底可謂一絕,字句的斟酌,意蘊的表達,氛圍的營造等等無一處不在體現着,流暢的篇章,京味兒的語言,生動形象,平添了幾分親切之感,都說老舍先生是位語言大師,讀他的文章,不僅能夠在思想上得到啓發,更可以在他的字裏行間感受中華語言的魅力。

對於月牙兒這篇文章的任何讚頌都是多餘。因爲它就是那麼完美的印在了紙上,每次看的時候就又回到文中走一遭。讓人能有這種感受的文章,我找不出什麼詞彙去讚頌它。只是每讀一遍就多一層感觸,從文字中感到文字應該有的力量。月牙兒就像是老舍先生寫的那樣,帶着點寒氣的一鉤淺金,讓讀的人有寒冷的感覺。

月牙兒讀後感3

這本書跟我也有兩個星期了。也該還回圖書館了。老舍的月牙兒。

似乎印象中並不總是在乎月牙兒的,喜歡的還是滿月,似乎在很多人眼裏,圓月象徵着圓圓滿滿,似乎看起來更令人喜歡。小時候總喜歡望着星空,纏着媽媽講那些關於大大玉盤上的故事,那個玉盤上有一棵巨大的桂樹,樹下有個不知疲倦的吳剛總在砍樹,還有一個美麗的嫦娥,永遠伴着她的是一隻可愛的小白兔。這便是小時候關於月朗的全部記憶。可是,讀了月牙兒,那股幽怨似水草般把心臟包圍,淒涼,冷漠,傷心,種種感覺時時刻刻不停的侵襲着你,讓你無法忘記那雙在黑暗中幽怨的眼睛。

我們根本無權去批評植根在中國中古老的封建制度,跟無權去批評人性是如何如何的冷漠。女兒痛恨母親的的所作所爲,卻還是愛着她,她拼命地想從這種怪圈中逃離,可是仍然無濟於事,不得不走上了母親的道路,做了暗娼。她說:“媽媽是我的影子,我只好不過將來變成她那樣:買了一輩子的肉,剩下的只是一些白髮和抽皺的黑皮,這就是生命”。她們活在社會的最下層,處處受鄙視受擠壓,生活中好像只有了一個個目標,那就是賺錢賺錢,只要有了錢就能活着,所以全然不顧用什麼樣的方式,也沒有其他方式可選。可以從中透視出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漸漸被扭曲的人性。“我勉強的笑,勉強的瘋狂,我的痛苦不是落幾個淚所能減除的。我這樣的生命沒什麼可惜的,可是它到底是個生命,我不願撒手。況且我的所作並不是我的過錯。死假如可怕,那只是因爲活着是可愛的。我決不是怕死的痛苦,我的痛苦久已勝過了死。我愛活着,但不應當這樣活着,我想象一種理想的生活,像做夢似的。這個夢一會就過去了實際的生活使我覺得更難過”。生命中並不是沒有反抗,只是她無力去反抗。

月牙兒,在此中一直以一個線索的身份存在着,最後她被關進監獄,還說監獄裏是個好地方,它是人類堅信人類沒有起色,在我做夢的時候都見不到這樣醜惡的模樣。她再次看到她的月牙,帶着寒氣的一鉤兒淺金,它帶着不同的感情,不同的景物,時時刻刻出想在她的生命之中。

老舍用他一貫幽默暗含嘲諷的筆,慢慢描摹出這些下層百姓的生活,就讓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慢慢反思吧。

月牙兒讀後感4

再讀《月牙兒》,感受到的常常是另一個層面──關於堅守和改變。《月牙兒》裏主人公很早便隱約看見了自己的未來,但她沒有輕易屈服,而是儘自己最大努力去“推遲那個日期”。她努力過,掙扎過,有過理想,也憧憬過愛情,她一度看到了希望,但最終也只是推遲了“那個日期”而已。她認識到“體面、道德是有錢人說給別人聽的,女人,得承認自己是女人,得賣肉”,黑暗的社會並沒有給這個抗爭的心靈任何出路,她沒能走脫宿命,她屈服了。不禁要問:“人生真有命運安排嗎?”

我是個性格內向但追求完美的人,我對自己不滿意,想去改變自己,希望自己能開朗一些,熱情一些,希望自己能很好地融入自己所在的每一個集體併成爲其中活躍的一份子。於是來到大學後很積極地投入到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加入了很多社團,但是在熱鬧中我真的很難找到自我,經常在熙熙攘攘的人羣中給自己留一份清靜,對自己說:“熱鬧是他們的。”於是幾年下來,發現自己並沒有改變,然而,自己爲什麼還在努力逃出自己現在的生活呢?如果清淨簡單的生活是我的宿命,那麼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掙扎着要擺脫,“推遲着那個日期”。也許,性格決定的發展趨勢並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所以我還會努力讓自己變得開朗大方一些。也許,終會有一天,我會聽從心的召喚,靜靜打造自己的天空。我們的選擇不會有她那麼痛苦,但也常常會徘徊在“宿命”和堅守之間。

即便自己改變不了社會,也不要讓社會改變了自己。但在碰了很多釘子吃過不少苦頭之後漸漸明白,如果你不能改變社會就必須要適應它,而且在適應了社會之後,便也逐漸感覺世界很美好。又有這樣的說法:你只有適應了社會纔可能有能力去把它變得更好,否則,你只能做一個孤獨的理想主義者。但問題是,當我們適應了社會,還有心思有銳氣去改變它嗎?

從《月牙兒》中我學到了很多,閱讀《月牙兒》後我感悟了很多。它讓我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也提醒我注意社會的影響,它讓我更好地面對生活。

月牙兒讀後感5

前幾天,去書店借了本着名作家老舍的小說《月牙兒》。

小說採用倒敘的手法,故事發生在軍閥混亂的時代背景中。開篇運用對比的寫法。一個被抓的是處於生活底層的暗娼張小月,一個被抓的是羅家大小姐羅燦陽。兩個地位懸殊的女人同樣被抓,讓我們順着這兩個主人翁的回憶。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對生活充滿了幻想,卻一次一次被生活逼迫至出賣肉體的底層女人張小月;一個成了父親升官發財,官場勾心鬥角的犧牲品,但又不屈從於命運安排的羅家大小姐。

張小月這個出生在貧民家的女孩,在很小的時候,去當鋪當家裏所有值錢的來換取幾包救命的藥。但還是沒能挽救住父親的生命。一貧如洗的家,借錢勉強把父親安葬了。讓人看了不能不感到生活的沉重。母親靠給羅家做僕人來維持這個風雨飄搖的家。隨着小月的上學,母親在羅府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被迫辭工。爲了生存,母親又嫁了人,好心的繼父,給她們母女帶來了生機和活力。雖然繼父沒多大的本領,但日子總能勉強支撐下去了。父母竭盡所能來供用小月上學,把希望寄託在女兒的身上,也許在他們的心中,知識是能改變他們窮苦的命運的唯一途徑。小月是一個要強的女孩,每次考試都是班裏的前幾名。然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小月差一年就要考師範的時候,繼父竟意外身亡。這樣的打擊對他們家來說是致命的。家裏的經濟支柱又一次倒塌,學費的增長,錢罐裏的錢一點一點變得越來越輕。母親的心情一天一天的變得暗淡。在舊社會裏,女人幾乎是沒有出路的,更何況對於一個目不識丁的女人。爲了空空的糧袋,爲了不得不交的女兒學費,母親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做暗門子。然這最終還是被敏感的小月發現了。同學們的嘲笑,鄙視,家長們對學校的逼迫,使月兒把這所有的恥辱都歸咎於母親身上。豈不知母親正是爲了女兒美好的前途才犧牲了自己的啊!不諳世事艱難的月兒怎麼能夠理解的呢?被迫輟學,這條改變命運的路就這樣被堵死了。堅強,追求上進的月兒想在生活中創一條生路。因爲她的美麗,又因爲她的倔強,不幸又被牽涉進官場鬥爭之中。最終又被命運逼迫到“以之爲恥”的“暗娼”之路。

她也有過許多美好的夢想,追求上進,想通過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卻因家境的貧窮而落空。美麗的容貌,滿可以傍上譚局長過上好的生活,但因看不慣他的陰險,狡詐而不與之爲伍。出衆的外表,出於泥而不染的高潔的品性,不僅沒給她帶來幸福,反而給招來許多禍事。她也曾擁有美好的初戀,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卻又因被生活逼迫做了暗娼的經歷,讓她無法面對昔日的戀人而破滅……追求美好結局竟是靠出賣肉體而活,而那些陰險狡詐,心底殘忍,爲非作歹的人結局卻過着錦衣玉食,風光體面的生活。這到底是爲甚麼?

淒冷的夜空,那高懸着彎彎的月牙兒,是否能告訴命運多舜月兒呢?

月牙兒讀後感6

《月牙兒》是我國著名文學藝術家老舍創作的中篇小說。我喜歡這部文學作品,因爲它平實生動的語言,因爲它感人的情節,也因爲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獲得的感悟。

《月牙兒》以簡潔的語言勾勒了一位舊社會女性的悲慘生活。“月牙兒”這一意象貫穿全文,它帶着種種不同的感情在斜掛在她記憶中的碧雲上,守候着她的孤獨,見證着她的苦難。

月牙兒無情,賦予它感情的是人的心境。

她的苦難開始於父親的病重和去世,熬藥時,葬禮上,幼小的她看到了月牙兒,“帶着寒氣的月牙兒確是帶着寒氣”,寒冷襲入了她的生活。幼小的她不理解月牙兒爲什麼就是那這麼歪歪着,斜着,但無情的現實就是這樣,畸形的社會在等着她,悲苦的命運在等着她。淒涼的墳頭上,冷漠的當鋪外,月牙兒照着她的淚。母親改嫁,她又看見了月牙兒,轎子前面那個月牙冷漠地看着她對未來和未知的恐懼。接下來三四年的時間裏她“似乎沒再看見月牙”,這幾年溫飽的生活中她感受到了快樂,受到了教育。但好景不長,繼父沒了,母親做了妓女,她的生活又陷入了悲苦,孤苦伶仃地掙扎在生存的邊緣,她“心中的苦處假若可以用個形狀比喻起來,必是個月牙兒形的”,她不敢看清冷的月牙兒,但月牙兒成了她痛苦時心靈的寄託。

在希望和失望兩極徘徊着,在生存線上掙扎着,終於,她不再自悒自憐,她知道自己年輕好看,她要活着,新的希望在心中升起,她看見了清亮而溫柔的月牙兒在向自己微笑。生活似乎有了轉機,微笑的月牙兒見證了她純潔的愛情。然而她也早知道,一點雲就能把月牙遮住,春夢過去,愛情破碎了,她也更加清楚地認識了現實,“最後的黑影”一步步邁近了,想保住清白,靠勞動掙飯吃又舉步維艱,她明白了社會現實,“和母親一樣了”。

月牙兒讀後感7

今晚原計劃是到自習室去補補課本的,卻拿着手機看電子書到下課,一口氣便看完了老舍的短篇<<月牙兒>>遲遲的出來腦中便回想和咀嚼着文字。

特地擡頭看了看天,頭頂的一圈黑暗寂寥地撒着幾顆星,黑暗的邊緣是城市的燈火——看不見冷冷的月牙兒,這幅圖景放在書中大概就是看不見又懼又愛希望兒,人便像黑夜中的蝙蝠,徹底的融入迷醉黑暗,一步步邁向深淵…

雨後的大地和夜晚的校園都是靜謐的,白日裏偌大熱鬧的校園此刻彷彿歸自己所有,只聽得到自己小心翼翼磕在地上腳步聲,空氣冷而清新,這冷在此刻的南方大概是很少的,這彌足珍貴的冷氣直竄進腦裏,精神便也跟着振奮了,撲撲地涌出來直觀自己和雨後的校園。

水窪大大小小地散落,長途奔徙之後團在那歇息着,無風的夜裏鏡子似的,仰在那兒,動也不動,呆看着頭頂上這片離開後卻已不認識的鬼覷覷的天。

兩棟主教學樓的確是被這連天灌醉了,一塊青磚一條紅磚地橫在那裏,趴着也一動不動,死死的——雖然白天裏裝着鬧哄哄的人,此刻卻像死屍般冷寂,厭惡得叫人不敢多看兩眼,便匆匆地移到光亮之處——

主幹道的路燈悠悠地投下一輪鵝黃的溫暖,彷彿要憑着這副幽幽明亮,應着那空中點點寒星,讓整個黑夜的幕都罩上這層朧黃的紗似的;他們排列連成線又像箭,直射向這漫無邊際的暗黑的夜。

不遠處另一條路上的燈卻孤零零的慘白的亮着,光亮映在燈下一汪彎水窪中,像極了平日那微弱的冷冷的月牙兒裏生生地蹦出一顆眼球,猙獰地怒視着這無風的夜,彷彿要憑着這副慘白,嚇走這黑暗的夜似的,叫尋常人看得怵慄。

幾樹前些日還洶涌噴薄的桃花經不住連天的悽風冷雨的吹打,粉紅的瓣兒都摔落在地上,在微弱的光下照出受了驚嚇的慘白的臉,只把浮香溶在這漉漉的地面上;剩下那剝去了外衣的花蕊鋼針般的刺着,彷彿一根很攢動火柴,只等風過將他們擦燃,燎起滿樹的光焰,趕走這一隅裏的黑暗;身後那直挺挺的樹幹和虯曲的.枝也瘋了似的突突地扎向這鬼覷覷的天。

那些他們身旁遲開的樹的花苞,也許害怕了連天的颯颯的悽苦風雨,瑟索地蜷着身子在這黑暗裏,但我相信不久他們就會掙脫着噴薄怒放,給明日的白日增添幾抹鮮豔。

更高處的柳枝兒高高地掛着,白日裏剛嫩綠的成對地抽着的芽兒,翅膀般地要衝向這空空的天,閃着柔和和高傲的銀白,像極了梨花,灰濛濛地遮住一片高高的天。地上的枯葉還未散盡,這些被秋風灼燒後留在大地上的斑痕,雖即將化爲灰燼,卻還一面邁向地層,盡完長者未盡的事業,一面還深望着後來的人,看着這是怎樣的又一個春天…

將末的路上我又擡眼看了看這高高的天:它彷彿沒有什麼卻又一直沉沉的壓着;死死地盯時卻又只看見了虛空。我長呼一口氣,想着它化作一股風,吹走了黑暗,吹開那被黑雲掩埋的月牙兒,讓它投下哪怕微弱的冷冷的光,照亮這些大地上默默的英雄們和這樣的夜晚仍然踽踽獨行的人們。

月牙兒讀後感8

主人公每次看見的月牙兒都是不同的狀態,暗示生活每況愈下,越來越艱難。

她第六次看見的月牙兒無倚無靠的在灰藍的天上掛着,光兒微弱,不大會兒便被黑暗包住,她感到苦悶,母親當了暗門子。暗示黑暗已經來臨;第七次看見的月牙兒沒出現,只有黑暗連點螢火的光也沒有。暗示當時的社會太黑暗,她憎恨自己無能爲力,也憎恨母親心太恨,可是錢更恨;第八次看見的月牙兒是美的,清亮而溫柔是希望的開始,她已經決定做暗娼。

“女人得承認自己是女人,得賣肉”她更加實際更加明白了這黑暗社會給她帶來的一切,她開始賣了,她上市了。

她徹底步入了深淵跳進火坑。

小說揭示了在當時的黑暗社會婦女爲了生活,被迫出賣自己的肉體的真實社會狀況。由此看出,當時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平民百姓過着怎樣水深火熱的生活,叫人生不如死。我並不覺得她可恥,相反我對她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人吃人的社會}做出的決定感到理解。不知道大家對主人公有何看法?

月牙兒讀後感9

老舍先生的《月牙兒》是很少的、我看了又看的作品。

小說主要是講一對相依爲命的母女倆爲了生活不得不相繼成爲暗娼的故事。用主人公的話說,她的母親爲了養活她不得不用這種方法,最後,她長大了又用同樣的方法來贍養媽媽。第一次接觸作品是在高中時期,那時候不能理解爲什麼這個女孩子上了學,讀了書,受了新思想的感化,還要這樣做呢?在她接受胖校長的侄子時,她其實就已經開始走向墮落了。最後,她一步步,從風塵場所的招待到淪爲暗娼,大概都是她不想受苦而得來的結果。那時候這篇小說只是給我講了一個情節簡單的故事。

沒有哪個女人願意用自己的身體去交換生活,除非她真的走投無路了。所以,月容希望自己能夠找到養活自己的工作,可是現實又一次的讓她失望了。她開始知道了,如果媽媽能夠找到任何解決生存問題的辦法,她都不會也不遠這樣吧。生活真是殘忍啊,吞噬了媽媽也沒有放過女兒。再次看到以爲再也看不到的媽媽,原來母親已經如此蒼老。趁年輕利用這唯一的成本換來的生活值不值得,這樣的問題已經沒有機會被考慮了。

所謂的月牙兒,不過是月容在想像的世界裏,自己給自己找的一個虛無的朋友,在自己難過的時候、孤獨的時候,安慰和陪伴自己的朋友,一個靈魂的守護者。爲什麼在父親在世的時候,月牙兒沒有出現,生活裏沒有黑暗;爲什麼在繼父供自己上學的那三四年裏,月牙兒沒有出現,因爲在學校生活是美好的、快樂的;在自己做了暗門子之後,她爲什麼說她看不見任何月光了,因爲她認識到自己的人生已經沒有救了,靈魂要死去了。內心的孤寂、無助和生活的艱難,再加上自己受過的新式教育,夢想和現實之間巨大的差距,月容要怎麼活下去。幸好有月牙兒,最後,在監獄中久違的月牙兒出現,月容內心安慰自己說,這就是自己最好的結局,是好朋友也認同的結局。

月牙兒讀後感10

《月牙兒》是《老舍小說名篇》中一篇中篇小說。

小說寫的是母女兩代人爲生活所逼,相繼賣淫以維持生存的故事,年歲稍大的女兒不願重複母親痛苦而屈辱的皮肉生涯,她隻身走出家庭,投身於處處是陷阱的險惡社會。她做過幾種工作,然而,她掙扎和奮鬥的結果,卻是從身體到心靈的重創與絕望,什麼良心、自尊、體面、道德,都成了一句空話,她終於“上市”了。一個原本純潔、善良、美麗而倔強的女孩子,不但走上了被摧殘的不幸道路,後來竟被投進了監獄,這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時代的悲劇。

由她我想到了書中另一個女人——“柳屯的”,她們兩個的經歷迥然不同,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可是她們的結局卻是如此的相似,其實,當時的社會就是一個大監獄,女人的種種不幸的根源,就在於社會制度。

自古以來,不幸的女人似乎很多。我不明白,爲什麼女人始終是男人的配角,而永遠不能成爲主角?在當今社會之中,仍然存在着重男輕女的現象,難道人們不知道人類剛形成的時候是母系社會?說句不好聽的,人類能有現在,靠的是我們女人。可爲什麼對於女人永遠是貶多於褒,對於那些浪子還有“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好評”呢?

但女人是爭氣的,當代的女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社會的偏見,“巾幗不讓鬚眉”這句話一點也不錯,女人同樣能成爲社會的主流。

要是《月牙兒》中的女兒再堅持一下,或許她的命運就會因此改變,如果當時的女人多一些堅持,多一些努力,多一些勇氣,或許那個時代的歷史將被改寫,在我們女人中或許也會多幾位“巾幗英雄”。

只要不服輸,再堅持一下,困難就會過去,這是對正在困難中掙扎的人的忠告,也是對自己的勉勵,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我是我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