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叢林之書》故事優秀讀後感範文(精選13篇)

《叢林之書》故事優秀讀後感範文(精選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叢林之書》故事優秀讀後感範文(精選1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叢林之書》故事優秀讀後感範文(精選13篇)

  《叢林之書》故事優秀讀後感1

我躺在溫暖的牀上,就像被溫暖的風包裹着一樣,這似乎是真正的風。但是我並沒有管它,我只是盯着黑漆漆的房間,感覺現在有點像叢林了。這時,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突然響起,把我嚇得魂不附體。我用我最大的力氣尖叫了一聲,把那陣窸窸窣窣的聲音也嚇了一跳,聲音戛然而止。我摸到了它,它不是一陣聲音,而是一個長了毛的傢伙。我以爲那個傢伙會被我嚇走的,沒想到它竟然開始自我介紹起來:“你好,我是遵守叢林法則的捕食者黑豹。”說着,它低低地咆哮了一聲。我知道了,原來它就是我在看《叢林之書》時最喜歡的黑豹巴吉拉!

《叢林之書》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一個名叫莫格里的小男孩在嬰兒時期被老虎叼到了叢林裏。後來在黑豹巴吉拉和棕熊巴魯的支持下,狼族收養了莫格里。在叢林中長大的莫格里後來做出了很多讓人驚歎的事情——趕跑了村子裏的壞人、將紅毛豺狗悉數殺盡......

而他趕跑壞人不是因爲別的,而是因爲要放叢林進來。

狼孩莫格里回到村莊是被仇視的,因爲大家都認爲他是一個被狼養大的叢林魔鬼,還因此要殺掉他的養父養母。就這樣激發了莫格里想放叢林進來的念頭——把人類居住的村莊也變成叢林。

我在想叢林與村莊、自然與人類的關係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最開始,地球上沒有村莊,人類的祖先屬於大自然的一部分,與其他動物沒有太多差別。後來人類的祖先從森林裏走出來,人類逐漸開始在地球的各個地方生活,將叢林與森林變成了村莊、城市。他們正破壞着動物們的家園——大自然。人類一點也不把曾經和自己差不多的動物放在眼裏,大肆捕捉、殺害它們。這時候,人類和大自然的關係是對立的,人類覺得人定勝天,不覺得大自然有多偉大了。

可事實上,沒有大自然也就沒有人類。人類吃穿用度都離不開大自然,嚴格來說就連自己都屬於自然的一部分。所以生活在城市裏的人們才那麼渴望去大自然中踏青、旅行啊!

我覺得應該要放一些叢林進來,來到我們的學校、我們的家、我們城市中的高樓大廈旁。

我想起了我今天去的谷山古採石場,站在這個宋代的採石場洞口,你能看到城市中高高的房子。可我身邊明明是青色的石頭、綠色的淺潭呀!我很慶幸我能處在自然中,可我又覺得谷山是在孤軍奮戰——因爲城市建設,谷山被挖掉了很多,有些高樓都已經要建到山上來了。

我們是不是應該保持這樣的大自然,讓叢林、讓森林、讓大自然進來呢?

我最喜歡的黑豹巴吉拉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說:“我們也想這樣,可惜人類的城市太大了,再怎麼讓叢林進去也行不通啊!”

所以我認爲人類應當把叢林、森林這樣的大自然帶進我們的生活中,讓人與自然更和諧。

巴吉拉是遵守叢林法則的,其實大自然也有一條自然法則,只不過很多時候我們會忽視它。

當你忽視了自然法則的時候,請記住《叢林之書》當中的叢林密語吧:你與我,同源同脈。

我們人類和大自然的所有物種們不正是同源同脈麼?

  《叢林之書》故事優秀讀後感2

這個長假,我看了《叢林之書》這本書,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法律的重要性!

這本書是英國詩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卜林的一本著作,講述了以狼孩莫格里爲主題的9個故事,爲我打開了一道通向神奇的叢林世界的大門,使我急不可耐地跟隨莫格里進入亦真亦幻的熱帶叢林。

莫格里還是嬰兒的時候,被老虎謝爾汗追逐,誤入狼穴,被母狼收養,成爲狼羣的一員,叢林的故事就此開始。莫格里在狼羣的撫養下逐漸長大,在他的周圍,慈祥的狼媽媽,忠誠的狼兄弟,勇敢機智的黑豹巴希拉,淳樸善良的老熊巴盧,剛直的狼首阿克拉,智勇雙全的蟒蛇卡阿等一羣羣鮮活的動物組成了一個溫暖的集體,他們賦予了莫格里智慧,勇氣和力量。在老熊巴盧和巴希拉的教育下,莫格里明白了對動物來說最重要的叢林法律,在他的生活中,有被猴子誘-惑而被飢渴折磨的慘痛經歷,也有被蟒蛇援救而大難不死,被奇異珍寶誘-惑而不爲所動的成長傳奇;有過在人與獸之間難以取捨,去意彷偟的心靈磨礪,更有智殺老虎謝爾汗,全殲紅毛惡狗的輝煌壯舉。他的成長曆程,正如神祕的叢林一樣,危機四伏而又風景無限,波瀾壯闊而又純淨清新,就這樣,莫格里成爲了一個勇武聰慧的少年,一個叱吒山野的叢林之子。

在書中,吉卜林用顯而易見的.語言,隱身揮灑於從崇山峻嶺,激流田野之間,美麗的大自然帶着乾溼兩季的風雨雷電撲面而來,個個人物奔跑跳躍,恍如插身而過,一個人獸穿梭,生機勃勃而又充滿弱肉強食的夢幻世界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細細品味這一個個文字,作者的深刻寓意在我的品讀下已經顯出端倪。叢林中的豺狼虎豹正是人世間的芸芸衆生,大自然正是作者心中的理想社會,而作者推崇的叢林法律,不正是作者心中的社會法則嗎?

我明白了,原來良好的法律與秩序都是如此重要,在叢林中,叢林法律使動物們好好地生存,融洽地交流,組成了一個大家庭,而人類社會,也應該遵守法律,使人類社會變得跟美好!

  《叢林之書》故事優秀讀後感3

這本《叢林之書》出自英國作家吉卜林筆下,這是英國第一本獲得諾貝爾獎的書。我非常喜歡它,它使我感受到了動物的想法,我更加喜歡小動物了,它們是多麼可愛呀!

狼孩莫格里是一個樵夫的兒子,因意外來到了狼羣,併成爲了他們中的一員,與小狼們一起成長,並在棕熊巴魯與黑豹巴希拉的幫助下學習叢林法則及生存方法,懂得了身爲叢林居民必備的一切內容。可老虎謝爾可汗卻處處相逼,逼迫狼羣交出莫格里,於是莫格里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同伴們的幫助最終化險爲夷。故事中的莫格里聰明勇敢,巴魯自由自在,巴希拉英勇無懼,狼爸爸狼媽媽慈祥溫厚,小狼們團結友愛。

這本書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從未來到過的叢林深處的世界,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的萬物的奇妙。吉卜林從動物的視角展現了叢林生活的殘酷性,動物們必須在弱肉強食的情況下儘量保護自己,也更加突出了動物之間的團結友愛,正是因爲這樣獨特的書,才受到了大家的喜愛,獲得了諾貝爾獎。

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四年級下我們學過的第九課《自然之道》?我覺得它與故事中的的“叢林法則”一樣,都是大自然生活的規律。就跟人的法律一樣,動物們也有自己的“叢林法則”,每個叢林居民都必須遵守。莫格里的故事也正是圍繞“叢林法則”而開展的。我想,“叢林法則”這四個字中,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去深思。

《叢林之書》中還有很多個不錯的小故事,每篇故事後面都有一首可愛的小詩,吉卜林帶領我們在詩中走進他的奇思妙想。我把《叢林之書》推薦給你,期待你從裏面學到很多知識,體會讀書的樂趣。

  《叢林之書》故事優秀讀後感4

《叢林之書》的作者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小吉卜林。作者的這個頭銜,讓我對這本書充滿了期待。

《叢林之書》分爲了正篇和續篇,一共有十五個故事,每個故事都闡述了人與動物與自然不同的微妙關係,引人深省!

其中,書中有一個“修行僧普蘭的奇蹟”的故事,讓我感觸頗多。故事講述了一個在印度地位很高的實權者普蘭。達斯辭去了官職,捨棄原有的一切,來到一個寧靜小山村的神廟裏,成爲了一個苦行僧。在神廟裏,普蘭。達斯跟周圍的動物們朝夕相處。再往後,小山村遭遇到了一場山崩,所幸普蘭。達斯在山崩到來之前,帶着所有的村民和動物躲過這次災難,不幸的是普蘭。達斯卻在這次山崩中去世了。

普蘭達斯之所以能在山崩到來之前感知到有災難到來,是因爲他平時與動物接觸較深,讓他知道了動物的不安情緒,是一種危險即將來臨的信號。從而也讓他救了一村人的性命。這個故事讓我明白:生活中,很多時候,一些不起眼的的小事可能關乎性命。而很多時候,只要你肯接受、肯貼近動物和大自然,得到的可能是你意想不到的結果。

以前我們也聽到過於普蘭。達斯相反的故事,有人類肆意破壞自然,最後遭受大自然災害的故事;也有不瞭解自然的探險者,不斷挑戰自然,從而葬身在自然之中的故事;還有生活在自然中的人們,無辜遭受自然災害的故事。拿普蘭。達斯的故事與之相比,很多人會把普蘭。達斯歸結爲奇蹟,可我卻不這麼認爲,我覺得普蘭。達斯是因爲貼近自然,接受自然從而自然也接受了他,也給他指出了一條融入自然的道路,才使得他可以不同於別人,提早感知到災難。

《叢林之書》的作者與其說他是在講述故事,不如說他是在講述一個個值得我們深思的人與動物與自然關係的問題。

  《叢林之書》故事優秀讀後感5

這本書出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卜林之手。翻開書頁,就好像進入了亦真亦幻的熱帶叢林,徜徉其中,親眼目睹古怪又刺激的叢林生活。

印度樵夫的兒子莫格里,被老虎追趕,誤入狼穴,成爲了狼羣的一員。他在撫養與呵護下漸漸長大,經歷危險而大難不死,面對財寶毫不動心,也有許多輝煌壯舉,最終成爲了一個叱吒風雲的山林之子。

本書雖然沒有多麼深刻的立意,但個人帶來的卻是美好的感受。一旦進入書中,就會感到心曠神怡,欲罷不能。

最令我佩服的是莫格里的勇敢與機智。他利用狂怒的水牛羣殺死了老虎謝爾汗;引誘紅毛狗進入“死亡地帶”,那裏的野蜂讓它們死傷大半;調集羣獸,踏平邪惡村莊,讓叢林淹沒那裏……這一切都是人類智慧的體現。向動物們發號施令,身先士卒勇敢誘敵。這是本書最大的亮點。

這本書一直被當做童話來讀,給無數人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憶。但在淺顯的語言,新奇的故事背後,也有一定的寓意。

原始森林古老而神祕,其中生活着無數獸民。莫格里到來之後,在巴希拉的保護和巴盧的教育下,他熟知了森林法律;老蟒蛇卡阿智勇雙全,在危險降臨時出手相救;狼兄弟形影不離,關心他的安慰,爲他提供幫助……森林好像一個大家庭,無時無刻呵護他的成長,讓他成爲一個勇武聰慧的少年。

相較之下,莫格里出生的村莊則是另一番景象。人們互相猜忌,嫉妒富有的米蘇阿而以莫格里爲藉口說她是巫師,老獵人滿口胡言,說莫格里是魔鬼……他們一個個愚昧無知,肆無忌憚,令莫格里十分厭惡。

同一時間,文明的村莊與原始的叢林卻形成如此大的反差。動物團結互助,人們卻善惡不分。這無疑是一種辛辣的諷刺。

不管怎麼樣,叢林是美好的,動物也是美好的,這就是本書給人帶來的純粹的享受。

  《叢林之書》故事優秀讀後感6

陽光用她那溫柔的雙手撫摸着大地,微風拂過青青的楊柳婆娑倩影,只有一隻貓垂頭沉思……這時我又翻開了英國作家吉卜林的《叢林之書》。

這本書講了“狼孩”莫格里在嬰兒時便誤入叢林,被狼爸狼媽收養,成爲狼族的一員,動物們的好朋友。他聰明勇敢正義。長大之後幫狼羣解脫了重重困難,蠻橫霸道的老虎謝爾可汗處處相逼,莫格里用自己的智慧和同伴們的幫助最終化險爲夷,爲動物們出了一口惡氣,讓大家刮目相看。他還打退了入侵叢林的野狗羣……神祕叢林中萬物奇妙又危機四伏,就這樣莫格里成爲一個聰慧勇猛的少年,一個叱詫山野的叢林之子。

但最終,她還是含淚離開這美好的叢林,依依不捨的向收養他的狼爸狼媽,教育他的黑豹老熊告別,回到了人類社會。書中英勇機智的莫格里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是一個遵從叢林法則的自由民。令我感觸最大的還是狼爸狼媽,老熊和黑豹對莫格里無微不至的愛,黑豹曾用生命的代價獵殺一隻大水牛,幫助莫格里加入狼羣,老熊也是九死一生才把他從瘋猴子手裏救出……莫格里明明是他們中的異類可他們還是拼了命的在保護他,這種愛是可以跨越種族的大愛,那便是動物與人之間溫暖的情義。

這本書讓我認識了愛的偉大,即使莫格里與老熊他們不是一個種族的,但他們的心貼得很緊密,不是嗎?這是我繼《重返狼羣》後第二次感受到的人與動物之間的愛,是沒有任何隔膜的。

  《叢林之書》故事優秀讀後感7

提起吉卜林所著的《叢林之書》,可能很多人都沒什麼印象。但說到迪士尼公司翻拍的電影《奇幻森林》,“狼孩莫格里”“棕熊巴魯”“老虎希爾汗”“蟒蛇卡奧”等形象便會一一浮現在多數人的腦海裏。

雖然電影更火,但是從角色塑造上來看,小說的手法要比電影高明不少。

先說電影。電影主要展現了一場正邪較量,莫格里、狼羣、棕熊巴魯、黑豹巴希拉等遵守叢林法則的角色爲正方,反方則以老虎希爾汗爲首漠視叢林法則。迪士尼在特效和選材方面可謂是頂級,茂密的叢林、奔流的河水甚至動物毛髮這種細節都展現得很好,而且故事中穿插着讓人或感動、或搞笑、或緊張、或激動的情節。不過,電影中的人物角色並沒有特別立體。比如,可能是過於注重正邪大戰,莫格里的成長線在電影中埋藏得比較深,但這正是原作所表達的一條重要主線,並且在原作中體現得比較清晰。

再看小說。《叢林之書》本身以莫格里的成長,借寫叢林來描寫人類社會。黑豹巴希拉是莫格里的人生導師,蟒蛇卡奧是莫格里身邊的救命同伴,這兩個重要角色在電影裏表現平平甚至是沒怎麼露臉,尤其沒有體現出巴希拉的智慧和卡奧的魅力。還有莫格里回到村莊又被人類趕回叢林這樣重要的情節,可惜沒有被安排在電影中。

正因爲電影中情節跳脫、角色平平,所以儘管電影特效做得很棒,一些原著黨還是對翻拍的電影有些失望,這也是這部電影中很可惜的一點。如果想體驗莫格里在冒險中成長的故事線和更加豐滿的角色形象,還是看小說會更好。

  《叢林之書》故事優秀讀後感8

寒假裏,我們語文老師帶我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叢林之書》,我讀完後有許多的感想。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小嬰兒一不小心闖入叢林之後,認狼羣爲家;認黑熊爲老師;認黑豹爲兄長;認蟒蛇爲朋友,還認爲自己是狼。他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莫格里”。

他長大後,和他的朋友一起經歷了許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說殺死了老虎謝爾汗;打敗了猴羣;找到了象叉等。

我讀完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兩隻動物是大蟒蛇卡阿和黑豹巴希拉。大蟒蛇卡阿雖然個子很大,但一樣靈活敏捷的活動。黑豹巴希拉機智勇敢。他善於隨機應變、見機行事。而不是魯莽的衝過去和敵人拼命。他就像黑夜裏的一雙眼睛,凝視着你。

還有那隻叫“裏基--蒂基--塔維”的獴,他勇敢的與蛇戰鬥的故事深深的打動了我,讓我明白了遇到困難不要退縮要迎難而上。

從黑熊巴盧和黑豹巴希拉去營救被猴羣們抓走的莫格里的時候,我看出了朋友與朋友之間的友誼。他們是馬不停蹄的去救莫格里。

讀了這本書,使我認識到做人不能像獵人布爾迪阿那樣自私自利、愛慕虛榮,要做大公無私、光明磊落的人,同時遇到困難不能退縮,要迎難而上。

  《叢林之書》故事優秀讀後感9

一本好書,總能發人深思,一篇好文章,能讓人悟出許多道理。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叢林之書》,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這本書一共有十篇文章,有六篇是關於狼孩莫格里的一系列故事,有四篇是互不相關的動物故事,莫格里本是人的孩子,因爲老虎謝爾汗的追捕,成爲狼羣的一員。後來,他回到人羣,被一對丟失孩子的夫婦收養。有一天,他和兩隻狼朋友一起殺死了謝爾汗。卻被認成巫師,莫格里就再一次迴歸了叢林,和夥伴們生活在一起。這本書的作者吉卜林。通過莫格里和動物們的冒險告訴我們: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形成一個溫暖的集體。同時每個人都應該充滿正義,向邪惡勢力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

這本書顯現出的道理顯而易見:團結友愛,懲惡揚善,這種道理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懂得和遵循的,如果在合唱比賽,小組合作PPT等方面不團結,什麼都做不了。但只要我們之間能團結友愛,互相包容,就能一起獲得成功。如果沒有警察,法官等人員的正義、公正,社會不就亂了套?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命運的天平一定會倒向正義的一邊。這兩個道理,我們一定要銘記在心,不能忘記。

在閱讀中放鬆身心,在放鬆時獲得知識,我們一起閱讀吧!

  《叢林之書》故事優秀讀後感10

寒假,我讀完了《叢林之書》。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動物與人之間溫暖的友誼。

文中的主人公莫格里是一位樵夫的兒子。當他還是一個嬰兒時,在森林中受到了老虎謝爾汗的追逐,父母逃散,而莫格里,被好心的狼夫婦救下,成爲狼族的一員。眼看莫格里一天天長大,成了一個勇猛而聰明的少年。在森林中,他有許多好朋友,慈祥的狼爸爸、狼媽媽,忠誠的狼兄弟,還有足智多謀的黑豹巴希拉,憨厚的老熊巴盧,以及狼羣首領阿克拉。在老熊巴盧那裏,莫格里學會了謀生的本領和每個動物都必須遵守的“叢林法律”。

可是有一天,災難降臨了,一羣猴子趁巴盧和巴希拉熟睡之際,把莫格里搶走了,兩位老師都非常自責。終於,在老鷹朗恩的幫助下,找到了莫格里,與猴羣展開了殊死搏鬥,把猴羣打得落荒而逃。

讀完這本書,我被莫格里與動物之間的友誼所感動,所以,我們要顧惜與朋友之間的友誼。

  《叢林之書》故事優秀讀後感11

在我上二年級的時候,我就開始看書了。在我的腦海裏印象最深的書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格林童話》和《叢林之書》……特別是《叢林之書》寫得生動有趣,好象真的在叢林裏玩似的。

這本書的作者是魯·吉卜林。他生於英國,還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呢!實際上吉卜林以前也是歷盡艱辛才寫完這本書深受兒童少年喜愛。《叢林之書》實際上講了一個名叫毛格利的狼孩的經歷。他在叢林裏和羣獸一起遊玩﹑睡覺﹑吃飯,將人們帶入奇幻而又真實的熱帶叢林。細緻並充滿童趣的語言將你不經意間地融入叢林之中,和毛格利一起與各種動物玩耍嬉戲。

我覺得跟蹤追擊這個故事非常有趣又驚險。很多獵人要追擊狼,企圖獲得幾張珍貴的狼皮,可是都被聰明勇敢的毛格利發覺了,還領着大家逃出險境。

這本書富有想象力﹑語句富有童趣,也不禁使我聯想到:“如果我們的家鄉也長滿了參天大樹,也有許許多多的動物和我嬉戲,那該多好啊!”

《叢林之書》使我找到了很多快樂,也學到了許多知識和好詞好句。我愛看《叢林之書》。假如你們什麼時候感到不高興時就可以看一下這本書哦!

  《叢林之書》故事優秀讀後感12

看書的封面,就能看到本書的主角:莫里格,熊巴盧,黑豹巴希拉,老虎謝爾汗,還有大蟒蛇卡阿,猴子,大鳥,還有男主角莫里格的狼羣。特別喜歡這樣的叢林。

打開《叢林之書》第一章,一開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幾個詞語“叢林法律”“叢林密語”“種羣密語”。有這樣一句種羣密語:我們是同一血統,你們和我。還有這樣的話:狼羣諸君。祝打獵順利。聽到這樣的話語,總是讓我特別的敬畏,給人以嚴陣以待的感覺。

殘酷兇惡的老虎謝爾汗追捕他的獵物,一個一歲多的小男孩,而這個小男孩被狼羣的夫妻發現,他們想從謝爾汗的口中救下他。幸好有巴盧和巴希拉,小莫里格才能幸運的活下來。而巴盧也當了莫里格的法律老師。教授莫里格叢林法律和叢林密語。在教授中,莫里格懂得了很多事情:猴子最怕大蟒蛇。一條蟒蛇的攻擊力就在於他頭部的猛烈一擊,靠的又是他全身的力量和重量。

猴子只會在一百對一的時候纔會開戰。猴子的記憶保持不了一天,而且他們渴望收到叢林獸民的關注,經常向其他動物頭上扔見過和糞便,而其他動物並不去注意他們。狼羣,鳥兒,蝙蝠和昆蟲的談話都是採用一個最低音階,那是沒收過訓練的人類能聽得到的最低音階。在叢林所有的動物中,發怒的野象最肆無忌憚,具有毀滅性。

當莫里格被猴子們抓走時,他感到很刺激,忐忑,彷徨。好玩,無助,確認了卡巴說的對猴子的認知。猴子們捧着跑去給莫格里拿吃的,中途卻又打了起來,拿果子又太麻煩,沒有信念。因爲莫里格的機警,他感受到了遠處的蛇羣,所以用舌語和他們取得了聯繫,最後在巴希拉和巴盧,尤其是大蟒蛇卡阿的幫助下,逃離了困境。

莫里格在策劃要把村民趕走的過程,顯示出他有很好的謀略。之前聽了獵人布爾迪阿的故事,他沒有嗤之以鼻,把那些故事都當做虛構的,所以才能夠清楚的知道大象哈迪的故事。這樣就可以聯合哈蒂,請她幫忙,找來了森林裏那麼多的草食動物來幫忙,最後成功的將村民們趕走。

而當巴希拉聽到莫里格這個計劃的時候,他驚訝的說:你還是那個當大家都年輕的時候,我爲之在狼羣中說過話的,赤條條的小傢伙嗎?看到這裏,我也忍不住默默地想,莫里格真的長大了,有勇有謀,又有愛心,堅持原則。因爲儘管他非常討厭那些傷害米蘇阿的人,討厭他們的談話,他們的殘酷和他們的膽怯,但是他把自己作爲一名叢林獸民,無論給他什麼,他都不會去要一個人的命。

莫格里長大了,可是他依舊很懷念最開始的那一聲長長電弧焊“仔細瞧瞧,仔細看看,狼羣諸君”。而最後,莫里格,也回到了人類,因爲他的好兄弟阿克拉催促他回去,阿拉克說:“你是一個人,小兄弟。我的命是你給的,而今天你久了狼羣,正和當初我救了你一樣。所有的債現在都償還了,到你自己的種羣哪裏去吧。“莫里格是那麼的不捨,不願離開這裏。

看到這裏,我想,因爲有這樣多的叢林法則,也因爲獸羣們嚴陣以待的去遵守,纔有了動物們高貴的靈魂和高貴的行爲,忠貞,堅持,不恃強凌弱。儘管不是所有的動物都能遵守,但是這本書卻足以讓我們看到獸羣們也有自己的信念。

在這叢林裏,有什麼東西會因爲太小了就不會被殺死嗎?沒有。這句話給了我很多的觸動。是的,困難會因爲你怕它而不成爲困難嗎?不會。所以我們要讓自己強大,所以我們要讓自己的孩子學習知識,學習本領,以擁有更多的能力去適應社會,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叢林之書》故事優秀讀後感13

在神祕幽暗的原始叢林中,每一天都會上演充斥着飢餓的追逐遊戲,看似這一場飢餓遊戲是由動物本能決定的,但是動物們依然受到叢林法則的制約,這是叢林自誕生之日起到現在的漫長歲月裏流傳下來的。

被西奧尼狼羣收養的人類小孩莫格里,加入叢林的第一天就由棕熊巴洛傳授叢林法則,比如叢林居民到自己的領地外面去狩獵,都必須大聲地反覆打招呼,得到迴應後纔可以開始。這招呼的意思,翻譯過來就是:“請允許我在這兒狩獵,因爲我很餓。”迴應則是:“那好吧,但狩獵是爲了食物,不是爲了取樂。”

再比如在乾旱少雨的年月,一旦宣佈因水停戰,在飲水的地方獵殺動物就是違法,要被處死,理由是飲水優先於進食。所以常常能看見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一同喝水的畫面。莫格里的擔保人黑豹巴赫拉則教會他捕獵,午夜前獵殺要安靜:樹林已經睡着,勿吵勿叫,以免嚇跑吃莊稼的鹿,導致空手而歸。

如果有幸搶到弱者的獵物,得意中不要吃得一點不剩,要記得留下一些。巨蟒卡奧救過他的性命,也教過莫格里不要相信嘴裏發出“噝噝”聲音,長着三角腦袋和毒牙的蛇類,過河的時候要事先提醒這些傢伙,以免造成一些沒必要的誤會。狼王阿克拉是莫格里的保護者,也傳授他狼羣的規則,服從、團結、分享,並且與其他狼羣的狼發生衝突時,要去遠處單打獨鬥,以免其他狼加入後引發大戰,狼羣減損丁口等等。

跟新奇的腦洞對吧?這是《叢林之書》裏的故事,這本書被譽爲寫給成年人的清晨童話,他的作者是英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吉卜林。憑藉幼年在印度叢林生活的經歷,和巧妙的構思以及巨大的腦洞把故事中的動物人格化,每一個動物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性格,所以在這本書裏叢林社會其實就是人類社會的一個縮影,吉卜林在他的叢林生存故事中無數次地表達出想達到叢林和諧平衡的迫切願望。

在利用所有動物都懼怕的紅色花朵(也就是火)成爲叢林的主人之後,莫格里除掉了破壞叢林規則的瘸子老虎謝利可汗,從自私貪婪的人類手裏救下了他的人類父母,又利用人類的智慧帶領猛獸們消滅了一羣在叢林裏進行無差別屠殺的豺狗。在與豺狗的最後一戰中,狼王預言莫格里不久將會迴歸人類社會,人類就是人類,叢林雖然無拘無束,但他卻從來不屬於這裏。

從人類中來最終又回到人類中去,莫格里最終向他“生而爲人”的宿命妥協。叢林像是一個完美的烏托邦夢,夢境裏的動物皆是自由民,叢林的一切都標榜着自由、美好、和諧、共榮。但美夢終須醒,莫格里,或者說是吉卜林,面對的將是不得不醒來的現實、不能推脫的責任和需要放手的過往。

很多朋友不瞭解《叢林之書》,其實人猿泰山這部風靡全球的作品靈感來源就是《叢林之書》,2016年好萊塢製作的真人奇幻冒險電影《奇幻森林》也是根據《叢林之書》改編的,所以說《叢林之書》是叢林類小說真正的的開山鼻祖,溫暖了孩子們的童年,溫暖了大人們的世界,也在每個讀過他的人心中,埋下了一顆親近自然、探索自然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