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新愛教育》一書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新愛教育》一書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愛教育》一書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愛教育》一書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新愛教育》一書讀後感1

《新愛教育》一書系作者戴晨志先生引述倪美英老師的教學心得,闡述快樂教學的理念,對個人在教育子女和從事教學時有許多啓示。

“快樂教學”一直是個人嚮往的教學情境。孩子在快樂的時候,他學任何東西都比較容易;但在情緒低落、精神緊張狀態下,他的信心會減弱,所以唯一的方法是,先把他們的情緒調到快樂、自信、專注,然後再開始學習。所以教育的目的,應該是讓孩子成爲一個快樂的人。

如果,一個孩子面對的是一位嚴厲的、總是斥責他的老師,即使你真的很關心他,他對你所說的要求的也會厭倦,我們常聽到一些抱怨:我愛他,但我又恨他不成器”;我真的受不了,他學什麼都這麼慢,又不專心”,可能我們花了很多心血在他們身上,但孩子仍然沒有改變,爲什麼呢?

我認爲,孩子若在友好、親暱和鼓勵的氣氛中學習,不但可以增加孩子對父母、老師的信任感,而且學習效果會更好。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有這種經驗,在一個班級裏,成績好的同學總會受到老師的寵愛,而這種寵愛又促使他們成績更好。究竟是成績好而受到寵愛,還是因爲受到寵愛而成績好?

愛,我們人人都有,但愛和有目的的教育,則需要一些耐心、技巧。做爲一個快樂的教育者,我覺得應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在自己情緒很糟時教育孩子,這時,很容易把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而當孩子在情緒低落時,開始或強迫他學習。也常會因根據不好的教育效果,而誤認孩子的天賦太差。

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努力去營造快樂、鼓勵的氣氛,讓孩子有實現感和成就感。而且努力做一個樂觀、快樂的人。一個快樂的人,多半看到的是孩子的優點;而一個不快樂的人,多半看到的是孩子的缺點。

聖經上說:“只要你相信,你所信的一切,對你來說,就是可能的,只要有芥籽那樣大的信心,也可以移動一座山”,所以,培養和教育的信念就是:讓孩子的潛能得以開發,讓他成爲一個對別人有益,而自己也快樂富足的人。

  《新愛教育》一書讀後感2

暑假期間我讀了郭景瑞老師寫的《新愛教育》。其實最初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一看書名,我便有些奇怪,我以前讀過《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一個小學生恩利科的成長經歷,感動了千百萬的讀者。那這本《新愛教育》又寫的是什麼呢?我將信將疑的打開書,一會兒就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住了,既是因爲書中幽默風趣的語言,也是因爲他曲折感人的故事。

讀完《新愛教育》這本書後,書中的這句話讓我深深感受到郭老師是一位的純樸、原生態的好老師。那就是“做老師的不當班主任,就像魚兒離了水,鳥兒離了林一樣,一點兒意思也沒有。”郭老師不是名師,也不是專家,而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師,但他在教學工作中給人的愛是驚天動地、震撼人心。這本書的封面上寫着這樣一句話:最平凡的其實最感人;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往往最撼人心魄。到底有多感人,多撼人心魄呢?

書中講到郭老師在五十多歲的時候調回城裏的一箇中學,擔任初一(6)班的班主任,原來這個班的班主任是剛畢業分配的一位年輕教師,教學沒經驗,又因爲沒和女朋友分配到一起,把個班給耽誤了。對於這個差班,郭老師接手後,第一週以課堂爲突破口,贏得了同學們的認可和喜歡。緊接着郭老師用愛心喚起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對於班中的調皮生,舉行班委會,總結會等進行即時教育,因材施教,幫貧結隊。就這樣郭老師不辭勞苦,爲了學生的進步,還經常奔波於家訪的路上,才知道孩子們的調皮,學習的不努力,大都來自家庭環境的關係,經過郭老師的耐心與家長交流,半個學期來,學生的成績進步了,班集體和諧了。在期末考試中,六班取得了年級第三名的好成績。

書中有一個典型的代表——劉金龍。他看準了不管他怎麼皮,老師都不能對他怎麼樣,因此跟老師吵架是常有的事,每次都像戰場上的公雞,吹鬍子瞪眼,而且還當着郭老師“呸”的唾棄,成績自然可想而知。但是就是這麼一個“朽木不可雕”的浪子,在郭老師的循循善誘下,一學期後,他的成績由不及格到及格,甚至能考七十分以上。

班上像這樣的問題學生還有很多,郭老師有一顆真誠的愛孩子們的心,不管是多調皮的學生,犯了多麼嚴重的問題,他都不會講一句粗話。唯一的一次就是對劉金龍說了幾句重話,可是第二天馬上當着全班同學的面向他道歉,並且保證以後絕對不講粗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因爲他覺得孩子也有自尊心,只有維護孩子的尊嚴,孩子纔會相信你。其次,分不開的還有郭老師的耐心。既然是問題學生,不可能一下子解決問題,今天好了,明天又犯事了,這是常有的事。可是郭老師不急不躁,每次有問題都是耐心解決。最後,最重要的也就是恆心。下決心做一件事容易,但是是否能堅持到底呢?郭老師接手這個班級一年後,因爲爲學生操勞的太多,住院了,後來再也沒有走上講臺。但是在這一年裏,白天他爲孩子們操心、着急,就連晚上因爲擔心孩子們的成績而胃痛睡不着覺。想想一個離退休還有兩年時間的老教師,面對差生都不放棄,不退縮,更何況我們年輕教師呢?也只有有愛心的教師才能教出有愛心的學生。

是的,作爲一位班主任老師,我們首先要樂在其中,班級中每一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值得老師去關注,去深思,去教育,不能用一個字“好”或“差”對學生定型,學生出現問題要即時教育,耐心地談話,細心地觀察,實地瞭解到深處,能處理好學生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就是班主任老師最大的快樂。學生的點滴進步都是我們老師最大的幸福。其實能樂在其中的老師必須付出更多的愛。正如書中說的“教育學生這個法、那個法,實際上只有一個法——就是你得真心去愛他們。只有你真心地愛他們,才談得上這個法、那個法。愛心是源,方法是流;愛心是根,方法是枝葉,有了源,水流纔不斷;有了根,枝葉才茂盛。無源之水,就會乾涸;無木之本,就會枯萎,都是一個道理。”的確,作爲一名優秀教師就應該無私奉獻,愛崗敬業,願我們每一位老師以平和的心態,做平凡的事,用平常的心去澆灌每一朵花吧!

  《新愛教育》一書讀後感3

這個星期五的晚上,媽媽向我推薦一本好書,叫做《新愛教育》,一聽書名,我便有些奇怪,我以前讀過《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一個小學生恩利科的成長經歷,感動了千百萬的讀者。那這本《新愛教育》又寫的是什麼呢?我將信將疑的打開書,一會兒就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住了,即是因爲書中幽默風趣的語言,也是因爲他曲折感人的故事,還是因爲作者郭景瑞老師那全新的視角,一個老師的視角。寫的是他這個快退休的老教師和初一六班學生相處一年的故事,因爲我現在也是初一的學生,所以看到這些故事感到格外親切。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把自己當成了郭老師,一會爲劉金龍上課不聽講而嘆息,一會爲韓偉萍即將輟學而惋惜,又爲她得到了國家的扶貧政策高興。但最讓我感動的就是過老師暑假去家訪。可能因爲當時電話也不普及,郭老師有很負責任,他爲了和家長溝通,在暑假裏騎着他那又破又舊的自行車跑遍了整個小城。爲每個同學都細心的講題,關心每個同學的生活,這樣的老師真好。很希望叫我的老師也能到我家來家訪。也只有有愛心的教師才能教出有愛心的學生。他的學生原來抗拒他,後來擁護他,學習也很努力。

郭景瑞老師管理班級也很有一套,他帶學生星期天去爬山,還在山上指導學生現場寫作文,讓我感到很新穎,也很羨慕。我想:如果我們班也能這樣就好了,同學們一定會很有幹勁的。書中我感覺郭老師的心態非常好,全家只有五分地,除去三間小平房,只有三分菜園,物質條件並不好,但他總是樂呵呵的。這讓我想起了退休的姥爺,它也是一個初中語文老師,郭老師和姥爺一樣,是那樣有愛心,有耐心。我喜歡姥爺,也喜歡郭老師。

郭老師的語言也很生動,用了許多的歇後語,像過河捋鬚子別牽須(謙虛)了,小米乾飯常事,讓我知道有時候用歇後語也能讓文章增色不少。最近我和媽媽也在背歇後語,讓我的文章更加生動,這也是媽媽向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之一。

最後,我終於理解了這本書爲什麼叫《新愛教育》了:最平凡的其實最感人,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往往最撼人心魄。

  《新愛教育》一書讀後感4

《新愛教育》是由著名作家,勵志演講大師戴晨志博士著,倪美英老師故事提供,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文中的倪美英老師,是一位平凡的教師,卻有着不平凡的教學經歷。最初,她帶着滿腔熱情投入到教學中,卻不可避免地以老師的權威管教學生,以分數和聽話與否來評判孩子,甚至以外表來衡量孩子……結果傷了孩子的心。

後來,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她漸漸學會了用愛去關心、照顧、激勵孩子,那些平常人眼中叛逆、成績差、有各種毛病的孩子們,在她愛的關懷下重新激發出自信心,從困境中站了起來!戴晨志博士以倪美英老師教學中的小故事爲素材,爲我們呈現出一個又一個愛的奇蹟,最後再通過精闢的總結,引發我們更多的感悟和啓示,交給我們更多的溝通訣竅。在此,讓個人把微不足道的讀書心得,與大家一起分享,一同成長。

第一,愛的教育,並不在於要求對方立即改變;愛是需要投資的,我們需要投資關心。耐心。耐心與信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亮”與“能”。

沒有一件事情不是練習而來的,老師的愛和鼓勵,也是需要練習的。每個孩子,每個人都希望被看重、被接納、被肯定;只要我們有慧眼,就可以將駑馬變成“千里馬”;只要老師有耐心、有愛心,頑劣的孩子也可能變成“鑽石”和“珍珠”啊!

第二,我們可以試着做引導者,而不是強勢指導或名令者!因爲有創意、有耐心、有循循善誘的引導,比言辭教訓或命令,更有助於孩子們的自我成長。“老師的用心,孩子看得見!”,讓孩子知道過錯,並誠心改過;這豈不是愛的教育無比之美嗎?亦即古人“揚善於公堂,規過於私堂”的道理。同時,我們也可以學習,容許別人有犯錯的空間,不必當衆羞辱他或撕破臉,畢竟有“弦月之憾”,纔有“滿月之美”呀!

第三,法國文學家盧梭曾說:“你知道用什麼方法可以是你的孩子成爲“不幸的人”嗎?就是——對他百依百順!”真的,如果老師或是父母對孩子太縱容、太放縱、太溺愛,就可能會害了孩子,甚至使他成爲不幸的人。所以,嚴格,也是一種慈悲。事實上,熱,都是情感上的“月暈效應”,常會以貌取人,見到可愛、漂亮、聰明、能言善道的孩子,就特別喜歡他。

曾聽過一句話:“世界上最柔軟的是風,最暴烈的也是風;世界上做柔和的是水,最蠻橫的也是水!”的確,老師是風,也是水,可以讓孩子如沐春風,一輩子感受其恩澤和愛;然而,若稍有不慎,過度放縱與溺愛,亦可能是孩子誤入歧途,遺憾終身啊!

第四,俗話說:“給他吃魚,不如教他釣魚”。所以,只要親近,就能瞭解,只要去做,就能真實體會!老師不能只會做一個“一指神功”的人——只出一張嘴,指揮孩子做這個、做那個,命令孩子洗這個、掃那個······老師就是孩子的“模子”,也是孩子仿效的對象;老師只是“一指神功”的人,只會伸出食指發號施令,那麼孩子將來也會是同一個模子塑造出來,成爲只會“一指神功”,只說不做的人啊!

第五,老師,是爲了教育學生,爲了讓孩子有歡笑,纔來當老師的,而不是爲了生氣,纔來當老師的。維持心情的平和、穩定,對老師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爲,心情不穩定,看什麼事情都可能會有偏頗。

就像心理學上所說的“心裏想好,就是好;心裏想壞,就是壞!”只要看對方不順眼,那麼不管他做什麼,你都看不順眼;只要看對方順眼,那麼不管他做什麼,你都覺得順眼,很可愛!老師先要排除自己心中的.負面情緒,再去鼓勵孩子!能維持心情平和、穩定,並隨時調和身心情緒的人,纔是有智慧的!

  《新愛教育》一書讀後感5

當看到這本《新愛教育》的書名時,我有些奇怪,我以前讀過《愛的教育》,這本《新愛教育》又寫的是什麼呢?我帶着這個疑問打開書,一會兒就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住了,既因爲書中幽默風趣的語言,也因爲他曲折感人的故事,還因爲作者郭景瑞老師那全新的視角。

一個再有兩年就退休的老教師,還堅持幹班主任的工作,我真的很佩服!自己走上工作崗位也有8個年頭了,因爲各種原因,才當了1年半的班主任,就已經飽嘗了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並且有時會因工作的繁瑣而發牢騷。所以,我就很想知道郭老師的魅力在何處。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把自己當成了郭老師,一會爲劉金龍上課不聽講而嘆息,一會爲韓偉萍即將輟學而惋惜,又爲她得到了國家的扶貧政策高興。但最讓我感動的就是郭老師暑假去家訪。可能因爲當時電話不普及,郭老師爲了和家長溝通,在暑假裏騎着他那又破又舊的自行車跑遍了整個小城。

其實,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也會遇到很多郭老師書中所說的事,比如,像劉金龍那樣的學生在我們每個班裏都有,我們是如何做的呢?下面結合我的具體做法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去年我們班轉學來了一個女孩子——趙曼,這個孩子非常內向,成績是全校倒數,平時連說話都不敢,老師提問她她就像沒聽見似的,從不回答老師問題,成爲各科老師最頭痛的孩子。怎樣教育這樣的同學呢?我想我首先要做的事應該是培養她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於是我就從課堂提問入手。我選擇一個簡單的問題讓她回答,即使我知道她會沉默不語,我仍然把耳朵湊近她嘴邊,並告訴全班同學,趙曼是想悄悄告訴我,她想和我說悄悄話呢。沒想到,趙曼真的悄悄說出了答案,她的聲音很輕很輕。我馬上高興地說:“趙曼的聲音真是太好聽了,而且回答地非常準確。”全班同學在我的示意下給她鼓起了掌。

在那之後的幾天裏,趙曼都是以和我說“悄悄話的方式來回答問題的,每次回答後我都會趁機表揚她。又一次提問趙曼,她又悄悄地說出了正確答案,我假裝聽不見,說:“老師昨晚洗澡不小心耳朵進水了,今天有點耳背,剛纔沒聽清你的答案,你能大點聲音再說一遍嗎?孩子們,你們想聽聽趙曼同學的回答嗎?” “想!”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就這樣在我和同學們的鼓勵下,趙曼大聲地回答了問題,雖然聲音還談不上響亮,但已經能讓全班的同學聽見了。就這樣通過我的耐心和愛心教育,我和趙曼拉近了距離,我走進了她的心靈,她開始願意和我交流,並在我的鼓勵下開始主動舉手要求回答,學習也積極認真了。慢慢地她變活潑了,成績也有了很大進步。

今年學校讓我擔任四(6)班班主任,我們班有一個孩子特別調皮,從來不做作業,撒謊成性,對任何事都表現的滿不在乎,學習成績可想而知。剛開學他就惹了幾件事(把別人英語書撕了、打架、罵人等),我要找他父母,他說父母不在家外出打工了,我要他父母電話號碼,他說記不住號碼。恰好那天下午放學時下雨了,別的同學都有家長來接,可是他沒有。當我看見這情景,馬上想到我要把他送回家去,不然他肯定會被雨淋生病的,正好我也趁機對他進行家訪。就這樣我摟着他同打一把傘,把他送回了家。到他家後,我發現他又撒謊了,他父母都在家,爸爸每天外出跑車,媽媽在家帶他一歲多的小妹妹,也就因爲如此纔沒能來接他。我沒有揭穿他的謊言,並在他媽媽面前說了他很多好話,他聰明、說他勞動積極,說我比較喜歡他等,當他進屋後,我和他媽媽交流了他存在的問題,商量如何互相配合改掉他的壞習慣等。

從那天后,他就像變了個人似的,上課聽課很認真,作業竟然及時上交了。我在班裏大大表揚了他,並讓他當了小組長,這樣他表現就更好了。我一直納悶他怎麼突然就變了?一天他在和我交流時給了我答案。他認爲原來的老師都討厭他,除了批評他,就是向他的家長告狀,然後他父母就狠打他一頓,所以他也討厭那些老師,纔不做他們佈置的作業。他認爲我關心他,喜歡他,因爲我送他回家,還因爲我在送他回家時摟了他,還因爲我在他媽媽面前說喜歡他,還因爲我沒有在他媽媽面前告狀,也沒有說他撒謊的事,並第一次有老師在他家長面前誇獎他。正因爲這些,他從那天就特別喜歡我這個老師,所以也要好好學我教的課。多簡單的理由啊,同時也給我帶來了深深思考。我們要想教育好孩子,先要讓孩子喜歡我們,我們必須要用愛心用耐心用細心與孩子交流相處,只有有愛心的教師才能教出有愛心的學生。

經過這件事我終於理解了這本書爲什麼叫《新愛教育》了:最平凡的其實最感人,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往往最撼人心魄。

  《新愛教育》一書讀後感6

在每位老師的教學生活中,最令我們頭痛的不是每天所面對的沉重工作,亦不是那搖擺不定的教育政策,而是遇到一班頑劣和不守秩序的學生。爲了讓這班學生能得到健康的成長,每天老師都絞盡腦汁、甚至心力交瘁。有時候,老師會被這些學生的行爲氣得快要發瘋或惱羞成怒,對違規的學生給予實時的斥責或懲罰。甚至有時候,老師會因受到多次的挫折而逐漸放棄這些頑劣的學生。

無論您是否有一段上述的經歷,我誠意地向您推薦這本由戴晨志博士所著的《新愛教育》。文中的倪美英老師,是一位平凡的教師,卻有着不平凡的教學經歷。最初,她帶着滿腔熱情投入到教學中,卻不可避免地以老師的權威管教學生,以分數和聽話與否來評判孩子,甚至以外表來衡量孩子……結果傷了孩子的心。

後來,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她漸漸學會了用愛去關心、照顧、激勵孩子,那些平常人眼中叛逆、成績差、有各種毛病的孩子們,在她愛的關懷下重新激發出自信心,從困境中站了起來!戴晨志博士以倪美英老師教學中的小故事爲素材,在每一個故事之後,皆設有「講臺」和「啓示」。他摒棄學者那種使用冗長說道理的作風,用故事、引述、結合現實狀況及生活中的例子,爲倪美英老師的教育技巧作解說,引發我們更多的感悟和啓示,交給我們更多的溝通訣竅。在此,我個人把微不足道的讀書心得,與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愛的教育,並不在於要求對方立即改變;愛是需要投資的,我們需要投資關心、耐心與信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亮”與“能”。

沒有一件事情不是練習而來的,老師的愛和鼓勵,也是需要練習的。在我去年剛任職時,心中曾有着滿腔的愛,希望能全心全意地扮演好教師的角色。然而,在學校方面的要求與家長的期望下,我心急了,曾以教師的權威嚴厲地管教學生,但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每次管教之後過不了多久學生依然如故,而且有時竟適得其反。正如書中所言“打罵學生,或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最快方法’,但也是一條‘最遠的路’……最遠到達孩子內心的路,因爲打罵、威脅、恐嚇,絕不能讓一個孩子從自己內心去要學好做好!”書中提到‘冷卻情緒,轉移焦點’,是很實用的方法。俗話說:一個拳頭打過來,最好的方法是用布包住它,而不是用拳頭還擊拳頭,那樣的結果是很痛的。所以不妨靜下來,心存體諒,瞭解學生犯錯的真正原因,以‘同理心’讓對方感受到被關愛的溫馨。我現在正努力調整心態,以更寬容、更平和的心來對待我的學生。期望將來他們都能夠在充滿愛的環境中快樂學習與成長,並能發揮其潛力。

第二,教育的功能,不在於刻意壓制人性的黑暗面,而是努力啓發人性的光明面!我們可以試着做引導者,而不是“強勢指導”或“命令者”!因爲有創意、有耐心、有循循善誘的引導,比言辭教訓或命令,更有助於孩子們的自我成長。“老師的用心,孩子看得見!”,名教育家福祿貝爾也曾說:“教育無他,惟愛與榜樣而已”。讓孩子知道過錯,並誠心改過,這豈不是愛的教育無比之美嗎?每一個學生都有着他不凡的一面,至少學生心底深處的真、善、美,是會僞裝的大人所比不上的,老師的愛,就像暗夜中的燈火,能讓學生看到光明,你豈能忍心只給予黑暗的批評和否定呢!

第三,法國文學家盧梭曾說:“你知道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爲“不幸的人”嗎?就是——對他百依百順!”真的,如果老師或是父母對孩子太縱容、太放縱、太溺愛,就可能會害了孩子,甚至使他成爲不幸的人。所以,嚴格,也是一種慈悲。

曾聽過一句話:“世界上最柔軟的是風,最暴烈的也是風;世界上做柔和的是水,最蠻橫的也是水!”的確,老師是風,也是水,可以讓孩子如沐春風,一輩子感受其恩澤和愛;然而,若稍有不慎,過度放縱與溺愛,亦可能是孩子誤入歧途,遺憾終身啊!所以,要讓學生吃必要的苦,耐必要的勞,要捨得讓他跌倒,他纔會有爬起來的勇氣

當然嚴格之前,是否也應有愛與關心,瞭解原因呢?書中提到的玉梅,罵髒話,功課沒寫完,全身髒兮兮,若不去了解原因,只一味地嚴格要求,豈不是給這需要愛的孩子,雪上加霜嗎?穿六條內褲捱打的陳樹旺,不也是如此。或許,就單單是身爲老師的努力,是根本不夠,沒有身邊的人配合,這套教育也實施不了,面對不講理的家長,身爲老師的,可能也是隻能搖搖頭,束手無策了吧,書中提及了這麼一句話「捨不得管教孩子、捨不得讓孩子捱罵吃苦,則他將來會更苦!」身爲父母的應該真正的理解這句話的涵義。愛,就要“有方法、有智慧”,要讓孩子“吃必要的苦,耐必要的勞”,也捨得讓他跌倒,他纔會勇敢爬起來,而且走得更好,更快、也更有自信!作爲教師,我們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應該及時的與家長溝通,讓我們的教育在學生平時的校外生活中得以延續!

第四,俗話說:“給他吃魚,不如教他釣魚”。所以,只要親近,就能瞭解,只要去做,就能真實體會!老師不能只會做一個“一指神功”的人——只出一張嘴,指揮孩子做這個、做那個,命令孩子洗這個、掃那個······老師就是孩子的“模子”,也是孩子仿效的對象;老師只是“一指神功”的人,只會伸出食指發號施令,那麼孩子將來也會是同一個模子塑造出來,成爲只會“一指神功”,只說不做的人啊!

第五,老師,是爲了教育學生,爲了讓孩子有歡笑,纔來當老師的,而不是爲了生氣,纔來當老師的。維持心情的平和、穩定,對老師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爲,心情不穩定,看什麼事情都可能會有偏頗。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受益匪淺:“真正的力量不是‘生氣、動怒、出手’,而是‘溫和、包容、寬恕’!當我們多一些寬宏大量和幽默解嘲,就可以化解不愉快的情境,就像心理學上所說的“心裏想好,就是好;心裏想壞,就是壞!”只要看對方不順眼,那麼不管他做什麼,你都看不順眼;只要看對方順眼,那麼不管他做什麼,你都覺得順眼,很可愛!老師先要排除自己心中的負面情緒,再去鼓勵孩子!能維持心情平和、穩定,並隨時調和身心情緒的人,纔是有智慧的!

  《新愛教育》一書讀後感7

曾經讀過戴晨志先生寫的《新愛教育》,文章描述了倪美英老師教學二十餘年來的教學經驗。酸甜苦辣情形的點點滴滴透過戴晨志先生的妙筆生花,寫成一篇篇精采感人的故事。

在我們的教學生活中,最令我們頭痛的就是遇到一些頑劣和不守秩序的學生。爲了讓這些學生能得到健康的成長,我們絞盡腦汁、甚至心力交瘁。有時候,會被這些學生的行爲氣得快要發瘋或惱羞成怒,對違規的學生給予實時的斥責或懲罰。甚至有時候,我們會因受到多次的挫折而逐漸放棄這些頑劣的學生。這樣的教學經歷與倪美英老師的教育故事非常接近。文中分成五大主題加以介紹:

(一)用愛,點燃孩子心中的燈。

(二)打他,罵他,不如先了解他

(三)愛的溫馨,是用腦也用心

(四)用今天,點亮孩子的明天

(五)讓管教在創意裏輕鬆化

這五大主題所陳述的故事中,每個故事充滿着倪美英老師對學生愛的教育。除倪老師對每位個案教導給予我們不少啓示外,在每一個故事之後,戴晨志老師以他專業的知識,爲故事提供許多學理和啓示。

看了這本書,有了最大的感想就是:一個做老師的,或許不是教什麼,講什麼,說什麼,學生就會牢記在心裏。相反的,如果老師在學生們最需要時,爲學生們做點小小的事情,感動了學生們的心,相信了學生們的心,我想學生們會用最大的愛,來回饋老師。我覺得這本書真的很貼切的寫出什麼是愛的教育。

在此,摘錄了書上的一些啓示與大家一起分享:教育是點一盞燈,不是補一個洞。

愛的教育,源自健康的師生對話。教師的愛,就是好好地給予和對待。

愛的教育,並不要求對方立即改變,愛是需要投資的,我們需要投資關心、耐心和信心,讓學生看到自己的亮和能。

最後,也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感動人心的《新愛教育》。

  《新愛教育》一書讀後感8

常常覺得作家是具有很高深的思想的人,是能觀察到一般人所不能觀察、捕捉一般人所不能捕捉到的細節的,是有着超凡功力的人。所以,每當提起一個作家,從小到大,,往往會不由自主的從內心升起一種仰視的心情,拿起一本書,也總是會想這是作家寫的,不是普通人所爲,可不是一般的書,能寫出這樣一本書的人,非普通人。這種念頭,存在心裏幾十年,到現在,仍有。

這幾天,一直在讀郭景瑞老師的《新愛教育》,讀書之前,總是覺得這又是一本不凡之書,也許就像大教育家誇美紐斯一樣,一定會給人一種高屋建瓴的指導,一定會充滿智慧,充滿哲理,也一定會有許多令人值得回味的高深理論,給人思想的啓迪……懷着這樣的崇敬與虔誠翻開了書。

打開書的第一章,先前的感覺就已經蕩然無存!預先想到的高深的理論和哲理並不存在,反而就是一本日記體的教學隨筆。我懷着好奇繼續往下讀,郭老師一直以一個長者的口吻在向面前的我娓娓談起他的做班主任的前因後果,又好像跟老朋友拉家常,嘮着他的普通的生活。但書中的人、景、物好像就在眼前,栩栩如生……在繁瑣的日常工作中,郭老師也像普通的班主任一樣面對瑣碎的雞毛蒜皮的日常事物而焦頭爛額,也會遇到桀驁不馴的學生,也會因爲學生而晚上睡不好覺,也像大家一樣並非處理事事都胸有成竹,也在邊思考邊試探邊進行。

特別是在幫助兩個問題學生路小宇、劉金龍的過程中,兩個搗蛋鬼的形象、眼神,甚至語言都讓人覺得那麼熟悉,好像這兩個孩子就在我的身邊。劉金龍這個刀槍不入的浪蕩子,因爲報復而故意把自己的筆放在全班公認的特別老實的孩子的鉛筆盒裏而大喊自己丟了誣陷人家,並且還大有一副說到天邊我有理的痞子形象。此時,郭老師的一頓諷刺挖苦,也讓我覺得痛快淋漓,我也彷彿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下課後,聽到不服氣的劉金龍“呸呸”兩聲,郭老師的內心獨白,真是說到了我的心裏去了,彷彿是我在面對這個事件,真是生氣窩火又着急。劉金龍的報復,下課後對老師的“呸呸”郭老師的隱忍,內心的苦悶,憋屈,晚上因苦無對策的失眠……這樣的場景真是太常見,熟悉了。怎麼辦呢?郭老師在着急,讀書的我的着急也絲毫不亞於郭老師,後邊呢?道歉的結果呢?不領情怎麼辦?……這些預想也深深的吸引着我,我急於想知道後文,郭老師會怎樣做呢?郭老師苦苦尋找的那把鑰匙能找得到嗎?劉金龍真的能轉變過來嗎?

在《七月:像得了神經病·金色的童年》一章裏,郭老師那極具親和力的又充滿感召力,更具文化韻味的動員,讓人不得不佩服。文人墨客,吟詩作賦,學生也可以以之爲榜樣,把學生和文人墨客相提並論,學生會覺得自己和名人一樣優秀。好的老師會鼓勵學生,好的老師更會激勵學生。我們常說要鼓勵表揚,但往往自己在生活中不能自如的做到。因此我常常是在刻意尋找這樣的機會,總是對生活做着這樣的一種假設卻從來沒有抓住機會付諸實施。並且有時還會抱怨學生,不給自己表揚的機會。殊不知,這種機會就在身邊,就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可我們常常會視而不見,從而使機會悄悄溜走,而我們甚至會抱怨,沒有這樣的機會去這樣訓導學生。

這些故事的敘寫,不僅讓我從中獲得了豐厚的知識經驗,學會了更多的實用的管理技巧,也讓我頓悟:原來書可以這樣寫,原來這些日常的生活瑣事可都是自己人生經歷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可我怎麼以前就沒有發現呢?這些散碎的金子,自己怎麼就想不起來把它們撿拾起來連綴成鏈呢?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郭老師又一次印證了這句話的正確。

一本好書,不一定非得像滔滔江水般衝擊我們的視覺和心胸,也可以像涓涓細流柔柔地滌盪我們的心靈,泛起層層漾漾的漣漪。《新愛教育》是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