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大綱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W 次

美好的一週開啓了,我卻在《穆斯林的葬禮》當中畫上了句點,同時畫上了驚歎號,更畫上了長長的省略號。《穆斯林的葬禮》,這部長篇小說,是中國著名民族作家,霍達編著的,這位回族女作家,今年已經有72歲的高齡了。1987年9月1日的早晨,在她的撫劍堂書屋完成了穆斯林的葬禮這部小說的最後一篇手稿。在她爲這部小說的後記當中,她這樣寫道"書稿終於完成了,摞起來將近一尺厚,我把它鄭重地交給鞭策我信任我的編輯,請接住他,這是一個母親在捧着自己的嬰兒。"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30年後的今天,當我捧着這本濃縮着血與淚,飽含着情與愛的長篇小說,我每每被書中的主人公所打動,我時常會遁入一個空間當中,似乎我就站立在另一個他們所看不到的地方,靜靜地看着書中的主人公,演繹他們命運當中的那些悲歡離合。

以前談起月亮,我總會想到在北宋年間那個胸懷大志的詞人蘇軾,他在公元1076年間的中秋節所作的那篇,歡飲達旦後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也會時常吟誦着那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慨嘆着人世的無常;我會想起在盛唐年間,那個瀟灑俊逸的李白,他在少年時期留下的那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作白雲端。";我會想起那個英國著名劇作家毛姆,在他的《月亮與六便士》當中,查理斯·斯特里克蘭德,他執意放下自己優美富裕的生活,告別妻兒,來到南太平洋塔希提島,去尋找自己心中的夢想,拿起畫筆勾勒自己的理想人生,月亮是夢想,而六便士卻是現實。

古往今來,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我們證明現實與理想之間無法逾越的那道鴻溝的確存在,我們每個人都終將在歲月的罅隙中特別清晰的感知到夢想與現實之間的那份距離,可是真正意義上的現實與夢想,究竟應該如何考量和把握,卻是我們永生永世都在追尋和探索的話題。

每當夜空中,出現一彎淺淺銀勾似的月牙兒,我就會想起老舍筆下的《月牙兒》,在那個殘酷而黑暗的年代,中國備受三座大山的壓撻,中國婦女們的命運又經受着怎樣殘忍的拷打!?張愛玲筆下的月亮,隔着30年的辛苦路往回看,不免,帶點淒涼。而今在我的記憶中,在我的腦海裏,在我的心房,我又看到了,一輪新月,那是穆斯林的葬禮當中讓我永遠難以忘懷的新月,每當我擡頭看着這輪新月,我總會想起,他和楚雁潮的愛情,她這悲歡離合的一瞬人生,和那故事裏許多許多命運多舛的人。請讓我在此刻由衷的感謝偉大的小說家霍達,感謝她30年前筆耕不輟,爲我們留下了這份珍藏,讓我們有機會隔着30年的辛苦路往回看,看到她字字句句落在紙上生成的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她讓我們內心一次次的激盪着洶涌澎湃的浪花,她讓我們在文學的長河中一次次的看清這個時代這個民族所經歷的.那些故事,那些明暗起伏的跌宕。

2017年10月31日,十月的最後一天我在康巴什區小木屋購買了這本書,一直到今天,我終於看完了這本書,我看完的僅僅是落在紙上的字句,而那些留在我心尖的震顫卻始終鮮明,漫長的迴音足以讓我用一生的時間去回味。

這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穆斯林家族60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這部45萬字的長篇,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深情回望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的心路歷程,以及在特定的時代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着力塑造了樑亦清、韓子奇、樑君璧、樑冰玉、韓星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學畫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形象。血肉豐滿,栩栩如生,作品含蓄蘊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絃,曲終掩卷,蕩氣迴腸。

1991年,那是我呱呱墜地的一年,《穆斯林的葬禮》榮獲中國文學最高獎即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此外還曾獲得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駿馬獎,建國40週年北京市優秀文學獎等多種獎項。

劉白羽爲《穆斯林的葬禮》做的序當中有這樣一段話"當我走到米開朗琪羅的雕塑《母愛》跟前時,那種整體的完美一下鎮住了我,在文學上我崇拜《戰爭與和平》,但是在托爾斯泰筆下我以爲體現了藝術完美的是《安娜卡列尼娜》,我崇拜《悲慘世界》,但是在雨果筆下我以爲體現了藝術完美的是《巴黎聖母院》,《穆斯林的葬禮》從悲劇美這一角度來看,是達到一定完美的程度,讀完之所以令人不釋於懷,因爲它具有悲劇美的感化力,作者在後記中講到最高的技巧是無技巧,僅僅炫耀技巧就失去了靈魂。"霍達在她,爲《穆斯林的葬禮》再作序言當中最後一段是這樣寫的"20年後,回憶當初,早已淡忘了分娩的陣痛,有的只是母愛的溫馨和歲月的感慨,孩子大了,母親老了,值得欣慰的是經歷了20年的風寒酷暑,我的孩子已經具備了旺盛的生命力,既然我把它交給了讀者,就讓他繼續生活在你們中間吧,在她的20歲生日到來之際,我謹向尊敬的讀者致以由衷的謝意,感謝你們20年來對他的厚愛呵護,並且希望在以後的歲月裏仍然一如既往。"

從霍達先生充滿母愛的筆觸當中,我們始終能夠感覺到她對文學的熱愛,對文學當中那些人物形象的熱愛,對他這份事業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甚至是對歷史對民族的熱愛,他始終把自己的文學作品當作一個嬰兒,經歷着孕育、陣痛、分娩,一直到,撫育他長大成人。

在看這部小說的過程當中,我的角色始終在進行着不斷的轉化和更迭,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就是樑玉清,我有自己熱愛的事業,我對玉有着不盡的癡迷和狂熱,但我又不斷的壓抑着自己,告訴自己我僅僅是一個手藝人,應該安分守己的生活,不該奢望着擁有更加富貴,或者是,美好的前景。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就是韓子奇,是那個在自己十幾歲的年齡遇到了一個令我充滿景仰的師傅,於是我想伴隨着它開啓一段全新的人生,在我面前鋪開的是一幅充滿了希望的畫卷,我以爲自此後我可以掌舵自己的人生,開創一片嶄新的天地,但是命運的卷軸無情的在我的心上變換着它的步調,讓我不得不在命運的反覆無常面前改變自己的航向,當我在油盡燈枯的時候,我依然不能夠忘卻心中的所愛,直到生命即將結束的那一刻,我才清醒地意識到,在我這一生當中曾經有過愛情,而這個人拒我千里萬里,甚至我都不清楚他是否還活在這個世界上,我瘋了一般地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把那一封信寄出去,漂洋過海,讓她知道我的懺悔我的心思。在風雨飄搖的年代,愛情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那麼珍貴,又那麼奢侈,但是韓子奇這一生確實值了,她有一個視她如命的妻子,在內心他也有一個深深愛戀着的女人。直到我行將枯槁的那一刻,面對着自己的妻子,回過頭思考自己的一生,我忽然之間意識到,我這一生都在癡迷與玉,甚至我忘記了自己是一個穆斯林,我有着神一般的信仰,可我這一生卻沒有將這個信仰崇奉到底,我雖然曾經富甲一方,我雖然曾經聲名在外,打敗了那些我討厭的我恨的人,我曾經獲得了"玉王"的榮譽稱號,我曾經在北京城乃至海外倫敦都享有非常大的聲譽,我這一生都在遵循着兒時樹立下的願望,追尋着這一條玉的長河,我在追尋這條長河源頭是哪兒,盡頭又在何處?我曾經依靠這雙手塑造了多少經典,我曾經依靠着雙手挽救過苦難的生命。我曾經寄人籬下,隱忍求活。我曾經勤學苦練,痛快復仇。我曾經四處漂泊,收集天下美玉。我曾經一擲千金,買下"玉魔"的博雅齋。我曾經步步爲營,發揚了,師傅樑玉清的玉器行業,創辦了北京城內響噹噹的玉器字號"奇珍齋".可是臨了我把一切都失去了,連同我那癡迷的玉。那一刻,我似乎後悔了,我望着越來越狹窄的天地,憒憾我這一生,走的太匆忙,走的太急躁,我曾經只是個流落街頭的孤兒,如今我依然是一個孤零零的人,我的內心世界一刻都沒有人懂,哪怕是在即將離開世界的這一刻,我依然感受到無可言說的痛苦,與悲愁。儘管在我身旁圍繞着我的結髮妻子,我的兒子,還有我那可愛的孫女兒,孫子,但在此刻我依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獨,不被理解的悲愴。在這即將遁入黑暗的時刻,我感到撕心裂肺的恐懼,我央求他們給我兩根蠟燭,儘管我這一生悲喜無常,我奉獻過真愛,善良,也有過不可饒恕的罪孽。不管我要上到天園,或是下入火獄,此刻,請讓人間的光明再送我這最後一程吧。在我的骨子裏,依然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這一點從未改變。

我會覺得自己就是陳淑彥,在這個尷尬的年紀,我特別害怕自己會像陳淑彥一樣嫁給一個連自己都懵懵懂懂都不知道是否爲愛情所牽引的男人,就這樣,苟延殘喘的度過自己的一生,成爲一個生孩子的工具,成爲一家老小的奴僕。有時候我又覺得自己像天星,是那個一樣有着遠大抱負一樣有着美好理想,但卻在現實面前不得不一次一次的退讓,甚至在外人看來,有些窩囊有些木訥,有些不識時務,還有些不懂情愛。其實只有天星的內心深處知道自己曾經在那個最美好的年紀遇到過一個叫容桂芳的女孩,在工廠一起工作的那段時間,他們曾經有過一段浪漫的相處時光,雖然那燃燒的愛情之火在初初雄雄時就被無情的澆滅了,但這段愛情,卻在,苦惱,悲傷,與唏噓當中成爲天星永不磨滅的美好記憶。也許人生就是如此吧。在你我身上,在你我心間,總會藏着一些祕密,藏着一些永遠都無法解開的誤會。我們曾經捶胸頓足,想要找到那個人,跟他解釋清楚所有的一切。卻又在躊躇徘徊的剎那間消滅了這個念頭。於是我們索性把它丟給了時間,丟給了漫漫的人生長路,我們清楚的知道,這個誤會終將隨着時間漸行漸遠,但我們也明瞭,這個東西終究是長在胸口的硃砂痣,夜夜清晰,時時可見。正如倉央嘉措所說,人這一生究竟要隱藏多少祕密,才能度過這漫漫人生?更多時候我覺得自己就像那主人公新月一樣,總是對未知的前路充滿了期待和期許,卻不知命運也在悄悄地爲我們埋藏着許多困難與挫折,面對那些傷害,面對那些折磨,面對那些苦難,我們始終像柔弱的新月一樣,缺乏抵抗的勇氣和能力。我渴望在最美好的年紀遇到一個像楚雁潮一般的男子。他不必有多麼高大勇猛,他不必有多麼才華洋溢,他只需要正視着我的雙眼,在我的面前坦露他像火一樣燃燒的真情,他要讓我相信,在我們的面前有一片美好的晴空,帶着我們去漫步,帶着我們去創新,帶着我們一步一步從年輕走到花白雙鬢。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那個瘋狂的戰亂頻繁的年代,尚且有如此真情,可是在和平年代在今天,想尋找到一個知心的伴侶,卻是如此的艱難。我相信這世上沒有哪一個女子,會拒絕得了花前月下甜言蜜語,我也始終堅信沒有哪一個女子會恐懼或排斥,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凡。我們所害怕的大概是那日復一日的平凡生活終將磨蝕掉彼此,對對方的堅貞與信任。我們所害怕的大概是對照着今日與往昔發現你涼薄更甚,溫情不再,這纔是一個女子內心最大的恐懼吧。正如那首詩中所說,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楊絳與錢鍾書之間那溫情脈脈的往昔,在楊絳先生的筆下總是讓人升起一股羨慕和嚮往之情。錢鍾書卻也在圍城當中說了,圍城中的人想衝出去,圍城外的人卻想衝進去,婚姻就像一座圍城,也許婚姻與愛情之間總是有着本質的區別,可我總在想,兩個人由愛情步入到婚姻的殿堂,不是把愛情做一個昇華了嗎?可惜的是書中的新月,僅僅19歲的年紀,她甚至都沒有在北京大學完成她夢囈般的理想,雖然他也參與了翻譯,可是楚雁潮的最後那本翻譯到底有沒有成功?文章留下了懸念,讓我們繼續去幻想。新月在心裏應該是深愛着楚雁潮的吧,雖然他僅僅有19歲的年紀,可是每次當他期待着楚雁潮的到來,當他面對着楚雁潮侃侃而談的時候,當他看着楚雁潮的眼睛,堅信這個人終將帶領着他走出命運的波瀾,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的時候,我堅定地相信,這個19歲的姑娘,內心已經升騰起了對愛情夢一般的嚮往和追逐。那麼楚雁潮呢,這個26歲的青年,這個在大學校園裏擔當着班主任、英語教員的職務,這個有着翻譯家夢想般的青年,這個出生在謎一樣家庭裏的青年,這個對愛情也抱有着無限幻想的青年,這個對人生充滿着希望的青年,當他面對着美麗又柔弱,憂心忡忡又快樂無邪,對理想充滿希望,對學識充滿渴求。對生命飽有熱情,對人世懷着單純心思的女孩――新月,的時候,他的內心一次次地震顫着,他覺得眼前的這個女孩兒如冰玉一般無邪,他想窮盡一生去疼愛眼前的這個女孩,可惜造化弄人,他們之間終究陰陽兩隔。在看到楚雁潮,爲已經死去的新月試墳的時候,我的雙眼不停的落淚,就像文中所說的眼睛就像泉眼一樣不斷的涌出淚水。我似乎隔着歷史,隔着故事,隔着文筆和紙墨,與這個楚雁潮有了一種惺惺相惜的感動,似乎在我的身邊也發生着這樣的事情,我正如那個楚雁潮一般捧着一堆黃土,面對着自己深愛的這個人卻無能爲力,哭天搶地也好,痛徹心扉也罷,這個人終究已經離去了,它伴隨着黃土將長眠於此,而我還將在這個世界上摸爬滾打,繼續着我的生命。我也曾經在內心裏無數次的吶喊:失去你,便如同失去了整個世界,失去你,讓我如何在這冰冷的世界上繼續存活,失去你,讓我如何相信愛情,失去你,讓我如何獨自在這風雨飄搖的世界裏孤單地前行。曾經在這個世界上,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是我伸手可觸的新月,而今,你卻消失在人間,永遠地成爲了我心中的硃砂痣,成爲我心中永遠無法忘卻的新月。擡頭仰望天空,有一輪明月,那是你的清輝映照在人間。俯首追尋人間,有一榷墓碑,那是你的音容永駐在我的心田。暗夜靜撫心田,有一道傷痕,那是你我的前世、今生,締結的緣。

撫摸着陳牆古蹟,漫步在悠長的甬巷,眼前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心卻彷彿歷經了千年的淘洗。在我們的身邊還發生着太多太多這樣,那樣的故事。當我們面對着當事人,聽他侃侃而談的時候,時常會放浪形骸的大笑,以爲這不過是個喜劇,可是臨了,當我們在歲月的盡頭,人生暮年,再想起往昔的時光,都是一場唏噓,一把辛酸淚。在這墨染般的夜空,在霍達《穆斯林的葬禮》這部長篇小說稿成30年後的一個暗夜,是這樣一個平凡的我,懷揣着無限的心事,迎頭撞見了,這一輪明月,我情不能自已潸然淚下。請別再問我,這淚是流給誰的?

今生今世,我們都只是個戲子,永遠在別人的故事裏流着,自己的眼淚。

天上的新月,心尖的明月,請替我好好珍藏這眼淚,若干年後,當我垂垂老矣,兩鬢花白,我希望還能夠走在,這條路上,擡頭撞見這輪明月,想起當初的自己,懷念,當初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