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畢淑敏散文集的優秀讀後感

畢淑敏散文集的優秀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W 次

畢淑敏的散文質樸真誠,訴說的是對世界的驚奇,對生命刻骨銘心的感悟,對生活始終不變的熱愛。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畢淑敏散文集的優秀讀後感,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畢淑敏散文集的優秀讀後感

  畢淑敏散文集的優秀讀後感一

畢淑敏,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她的散文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滿活力的。她的素材全部取於平常人的生活,並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修飾,但卻總能觸及人的心絃。讓人有所感悟。讓疲憊、煩躁的心總能得到找到一處最寧靜最溫馨的港灣。總會在心靈最陰霾時刻尋到風雨過後的陽光。她教給我們愛,同時教給我們理性,面對殘酷的世界陰暗面與不可理喻的社會的黑暗角,我們應當怎麼樣的調整自我的心裏,正確的看待,走向光明與燦爛。累了、倦了、厭了,不要和自己過不去,找到合理的途徑,給心靈放個假。我們都是可以的,都是有價值的,都是未來的。畢淑敏教給我勇敢,賦予我理性。因些書櫃裏最多的算是畢淑敏的書了。下面就其中的兩篇談下自己淺顯的體會和心得。

讀《混入北圖》有感

畢淑敏不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同樣是一位慈祥而又可愛的母親。在《混入北圖》這篇文章中,畢淑敏的母愛與她對兒子的教導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那時,北京圖書館是最大的圖書館,哪裏有各種各樣不同種類的圖書,但那裏卻有規定:只對成年人開放。不知是不是遺傳了畢淑敏,她的兒子從酷愛看書,對文學充滿了好奇心與求知慾。當他長到十幾歲已經是個小夥子的時候,畢淑敏在他苦苦的要求下,不得不帶兒子“混入”北圖,滿足孩子向博覽全書的願望。

本文主要講述了畢淑敏到兒子進入北圖的過程和看書的過程。其中詳寫的是進入的過程。在過程中,運用了心理描寫和生動的動作描寫,表現了母子二人害怕被識破的心情,但兒子也急切想去看書的複雜心情。在好不容易進去後,兒子恨不得把全館的書都看一遍,所以,他直到閉館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所謂: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在畢淑敏的這篇文章中,充分的體現了兒子對讀書的渴望,甚至把博覽全書爲理想。的確,在我們少年時代的時光是很寶貴的,我們在學習上,不因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是多多去闖闖,在豐富的經歷和閱歷下,就能夠讓你體會到世界是包羅萬象的。在青春時,何不去拓展自己的領域,爲夢想努力,像畢淑敏的兒子一樣,有志氣:“長大一定要光明正大的從正門走進北圖,因爲那是貴賓的通道!

<<附耳細說>>中引用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韓國的相國,微服私訪路過一片農田,在休息時,看見一農夫駕着兩頭牛耕地,隨問農夫兩頭牛哪一頭更棒呢?農夫一言不發,待將牛牽到一旁吃草時,走過來附在相國的耳邊輕聲說:“邊上那頭更好些。”相國很奇怪,問,你那麼小的聲音幹嗎?農夫回答:我若大聲回答,牛雖然不說話,但它們還是會從我的手勢聲音中看到我在評價它們,評價低的牛雖然不夠優秀,但也盡力了,它知道會難過的。

讀到此處,我心揪然,一個農夫對待一個不會說話但是任勞任怨的牛,是那樣的愛護和尊重,極力的維護着它們的自尊。牛何其有幸,遇到這樣一個仁慈惻隱、深明大義、體貼入微的主人。古人常用“對牛彈琴”的話來恥笑一個人的笨拙和愚蠢,但是,農夫用行動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和立場:牛再笨,也有感情,也有尊嚴,我們沒有理由和資格去詆譭它和輕視它。

推及到人,推及到官者與百姓、長輩與晚輩、老師與學生、父母與孩子、富有與貧窮,無不涉及到類似的相處環節,遇到這樣的處事之際,我們是否能夠心平氣和的也來個“附耳細說”呢?至少我做的不夠好。面對非常頑固的學生違規行爲,我總會情不自禁的提高嗓音。多了幾分怒氣,少了幾分理解和寬容。面對學生一次考試中覺得自己反覆強調的問題,一些學生仍然出現的.時候,總是少了份耐心多了幾分憤慨,那時的言詞總會顯得有些犀利。無形中總是傷害到學生那已經意識到錯誤的學生。傷害了學生那已經因成績不理想而自責苦悶的心,我沒有做到農夫般憐惜學生那道柔弱的尊嚴。

人的心是脆弱的、是柔軟的,不象鋼鐵一般的堅硬耐火抗烈,正因爲人心是柔軟,所以人才有別於其他事物會感動、善良、仁愛和多情,也正因爲如此,人更容易受到傷害。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優秀和卓越,十指有長短,我們不能因爲拇指的短就忽視它的作用,我們不能因爲食指的長而認爲它無所不能。我們要學會正視別人的所有優點和缺點,不鄙薄、不鄙視、不慫恿、不誇張,切合實際,用愛去感知着一切。

多學會“附耳細說”,尊重一切。

  畢淑敏散文集的優秀讀後感二

自上次在書店把書買回來已經過去一年了,抱歉,光顧着玩了,沒靜下心來陪你。 初讀此書,覺得淡如水,毫無激情,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過深的意蘊。再讀此書,倒是被這種平平淡淡的感覺所吸引,語言雖然平淡無奇,卻洞穿我心,直達心裏最柔軟處。無論多麼普通甚至氾濫的人生大道理,筆觸細膩溫柔的她都可以娓娓道來:

一、 “她們遭受的屈辱多,她們自身的負擔重。在被傷害之後,易滋生出火焰一樣的報復。在悲傷之餘,常在淒冷的黑夜咬牙切齒,對整個生活發出女巫般的詛咒。”——《尋覓優秀的女人》

在這篇散文中,畢淑敏站在女性角度按先後順序給出了優秀的女人應具備的幾點:善良、智慧、勇氣、美麗。四點由內到外,由重到次。她的文字雖然瘦削,但暗地裏顯得有力。即使平淡的比喻,在她筆下,也重新充滿了魔力,引人入勝。她的文字細膩的描述出幾種女性的狀態——如上文,讓我覺得栩栩如生。

二、 “我說,交友的雙方,都可以保留自己的隱私,這無可厚非。只是你機關算盡,導演了一場鬧劇,你企圖僞造一個事實,這就是欺騙了。戀人之間,謊言註定殺傷幸福。真正的愛情必定建立在真誠基礎上的建築。”——《眼藥瓶的奧祕》

因爲愛得太深,所以想給對方一個完美的自己,甚至不惜弄虛作假,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兩個人之間的愛情,需要的是真誠。每人都是不完整的半圓而已,倒是兩個半圓可以拼出一個完美的半圓,所以沒必要苛求自己多麼完美。

三、 “孩子很漠然的說,那算什麼啊!誰讓他們當了爸爸媽媽呢?也不能白當啊,他們應該的。我以後做了爸爸媽媽也會這樣。這難道是愛嗎?愛也太平常了!”——《愛的迴音壁》

這是一個不懂愛的孩子的典型表現。他倒不是缺少愛。相反的是,他接受了過多的愛,被濃濃的愛壓到麻木,從而患上感知愛意的殘障,因而認爲索取愛是天經地義。溺愛,讓孩子變成愛的低能兒,自私的索取者。這不是孩子的錯,是我們的錯。這也啓示着我們注重對孩子情商的培養。

四、 “愛不是鑰匙,愛不能在每一瞬間都摧枯拉朽。愛無法破譯人間所有的符碼。增進了解可以加固愛,誤會錯怪可以動搖愛,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的體驗。”——《愛情沒有快譯通》

我想,即便是相戀多時的戀人之間,也不能完全瞭解對方的心思。不要把愛說的太隨便,太萬能。愛,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既然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註定最瞭解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你不瞭解我,你不愛我。”女孩,這不是愛與不愛的問題,這是沒有充分地溝通與交流。 所以,停止沒有意義的抱怨吧。

她用文字把愛的道理細細切碎,便於我們讀者消化;她的文字,細膩溫馨,填滿我們的匱乏愛的內心;她把文字化作甘泉,緩緩流入,滋潤我們乾涸的情感世界。

畢淑敏的散文讀完,依舊愛不釋手。

  畢淑敏散文集的優秀讀後感三

最近看了一本叫《畢淑敏散文集》。裏面的每一個小故事都與事實相連接,對我有很大的啓迪。雖然每一篇故事的字數不多,也不是很長,但都對我們進行了很好的教育,讓人意味深長,回味無窮。

有的故事教育我們怎樣懂得感恩,有的端正我們認識錯誤的態度,有的就告訴我們怎樣做人……其中有幾篇我記得很清楚,印象特別深:《青蟲之愛》講的是有一個媽媽,她從小就特別怕蟲子,對蟲子高度敏感,但有一次她抱着自己的孩子在公園裏玩,小孩從媽媽的頭髮上拿下一個毛毛蟲,放在手上玩。她第一反應就是像以前一樣要昏倒,但因手裏抱着孩子,爲了不讓孩子摔倒和受驚嚇,她硬撐着沒有倒下,這是她第一次這麼近觀賞蟲子,也是第一次把蟲子捏在手上。這是愛的力量在支撐着她,愛的力量是無窮的,也是偉大的。

還有一個故事《提醒幸福》,讓我明白幸福不一定就是得到一大筆錢或是得到什麼貴重的禮物,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這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綴在舊綢子上的紅寶石,在淒涼中愈發熠熠奪目。幸福有時會同我們開一個玩笑,喬裝打扮而來。機遇、友情、成功、團圓……它們都酷似幸福,但它們並不等於幸福。幸福會藉着它們的衣服,嫋嫋婷婷而來,走得近了,揭去帷幔,才發覺它有鋼鐵般的內核。幸福有時會很短暫,不像苦難似的籠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難和幸福分置天平兩端,苦難很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塊小小的礦石,但指針一定會像幸福這邊傾斜,因爲它是有生命的黃金。

一篇篇小故事串成一張知識的網,蘊含着深刻的哲理,給人以啓迪。人生在世就要活得愉快、幸福。不要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計較而鬧得家庭不和睦或工作不愉快。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裏經常看看太陽,心裏就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