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杞人憂天》有感大綱

讀《杞人憂天》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讀《杞人憂天》有感1

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說的是,杞國有一個人,因爲擔心天崩地墜,自己無處藏身,因此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兩千多年來,杞人一直被人們所嘲笑。其實,杞人也許並不傻,他的擔心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從天文學的觀點看來,地球乃宇宙中一顆微不足道的小行星,隸屬於銀河系之太陽系。地球的出現純屬偶然,地球的毀滅則屬於必然:按照唯物主義的觀點,物質都是有生有滅的,宇宙會死,太陽會死,光會死,風會死,地球豈能例外;再者,或許說不定哪一天會有一個大的天體從天外飛來將地球擊碎,也說不定哪一天地球會脫離自己的軌道,撞在別的天體上自殺身亡;退一步說,即使地球暫不毀滅,人類的活動對環境的破壞早已使它“百病纏身”了。

讀《杞人憂天》有感

話又說回來,等到天塌地滅的那一天,恐怕連我們的骨灰也找不到了。人生不滿百,又何必常懷千歲憂,萬年愁呢?然而,我們不能不想到拯救天地之事,也不能因爲天地間有個盤古和女媧而高枕無憂,盤古也許有疲勞而頂不起天的那一日,女媧也許有修補不了巨大天洞的時候。閉上眼睛,我夢見那位杞人在對我說:“快托住天!”

等我想問問那位杞人先生天在哪裏時,他已經不見了,只留給我一個長長的思考。

自古以來,我們地球上就不乏“憂天者“和”補天者“。其實,我們人人都可以成爲盤古,人人都可以成爲女媧,人人都“承託”着和“修補”着一方“天”。天文學家在注意着其他天體可能給地球帶來的傷害;科學家在想方設法修補臭氧層……每個社會成員都在爲社會承擔着一份義務,而社會就是衆人託舉的“天”。

古人云:“民以食爲天。”食從何處來?食從土地來。我們祖輩的人生觀是“土裏刨食”、“玩龍玩虎不如玩土”。然而,土地在減少,環境在惡化,人口在增加,十三億人一張口加起來大約相當於六七百畝地那麼一個大漏斗。這“食”豈不可憂,這“天”豈不可憂?

說到事故嚴重,我們常以“塌天”而形容。教育乃興國利民之根本大計,可不可以看作是“天”呢?在商品經濟大潮中,學生厭學,教師厭教,新的“知識無用的”觀點在滋生,我們豈能坐視天傾而不憂而補之乎?

還是聽聽杞人先生的諄諄告誡爲好,快托起天!

讀《杞人憂天》有感2

現代文明的發展使得書籍成爲最不起眼的東西,但是,我認爲書籍是人類最偉大的傑作。中外許多名人都毫不保留的表達了對書籍的鐘愛和推崇,“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等。讀書可以讓我們學到豐富的知識,可以讓我們開闊眼界,還可以使人進步,古語云:腹有詩書氣自華。

今天,我便讀了一篇名爲《爲“杞人憂天”辯》的文章。《杞人憂天》這個成語故事相信大家並不陌生,故事講的是我國古代“杞國”有個人擔心頭上的`天會塌下來,整天吃飯不香睡覺也不甜,最後病入膏肓。

《爲“杞人憂天”辯》是爲《杞人憂天》中的“杞人”辯護的文章。《杞人憂天》故事中的“杞人”被世人看作是一個傻瓜,可是我們現在仔細想一想,這位“杞人”的“憂天”行爲也許是正確的。如果更多些“杞人”去“憂天”、“ 憂地”、“ 憂山林”、“ 憂大海”,代代相傳,我們的地球何至於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大氣污染、霧霾重重、河流枯竭、紫外線輻射、赤潮頻發、荒漠化加速等等。從這個角度來講,“杞人”也許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傻子”,而是思想深邃的“先哲”,他在用自己的生命提醒世人,做事應多加考慮,珍愛我們的地球。

“做事應多加考慮!”這是多麼正確呀!想想現在,有多少人爲了金錢和利益,瘋狂的糟蹋着承載一切的地球——被毀的森林、林立的黑煙囪、肆意排放的污水。隨之而來的地下水一再減少,衆多的河流相繼斷流乾涸,沙塵暴瘋狂肆虐……這些都是地球母親的哭訴,是對人類的警示。

因此,在這裏我要說“杞人”“憂天”憂的好,今人《爲“杞人憂天”辯》辯得好。如果每個人做事都多加考慮,像愛護自己一樣尊重呵護我們的地球母親,我相信天一定會更藍,大地一定會更美麗。

我倡議,保護環境從我們身邊做起,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還地球一片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