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法布爾《昆蟲記》的讀後感範文

法布爾《昆蟲記》的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法布爾《昆蟲記》的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法布爾《昆蟲記》的讀後感範文

法布爾《昆蟲記》的讀後感範文1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由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歷經五十年心血完成的一部鉅著《昆蟲記》。我深深地被這本書吸引了,那些曾經令我感到可怕甚至讓我看到就厭惡的昆蟲,在他的筆下居然變成一個個可愛有趣的小精靈了。

讀了這本書後,我才知道螢火蟲原來是吃肉的,它的美食居然是身比它大幾倍的蝸牛!知道嗎?螢火蟲是個麻醉師,它會先給蝸牛上麻醉針,等蝸牛沒有知覺後就變成了它的肉粥,然後就可以和家人美美的大吃一頓了;當雌的金步甲將做媽媽時,居然會把寶寶的爸爸——雄金步甲殘忍的吃掉;還有蟬,蟋蟀竟然不是用嘴巴鳴叫的……昆蟲的世界是竟然如此的豐富多彩!

我對法布爾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熱情非常敬佩,他能將各種昆蟲的生活情態刻畫得生動細緻,必定經過了長年累月的觀察與記錄,才爲我們展現出這一派生機盎然的大自然美好圖景。同時也讓我明白了:大自然處處充滿生機,法布爾筆下的昆蟲這樣,大自然裏所有的動物也這樣,都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一定要善待他們,與動物交朋友。

法布爾《昆蟲記》的讀後感範文2

自然環境是人人嚮往的,鳥語花香,寂靜安詳,遠離城市的喧鬧,天空、陸地,各有昆蟲存在。在300多年前,一位偉大的昆蟲學家對品種繁多,形態各異的蟲子着了迷,花費畢生的光陰寫出了這本絕世佳作——《昆蟲記》,這個喜歡昆蟲的人,就是法布爾。

從這本書裏,我看見了蜜蜂的羣居生活,體會到了螞蟻的兇殘奪食,瞭解了蟬的自食其力和螢火蟲麻醉其它蟲兒的高超本領,知道了黑布甲的裝死本領和其它昆蟲不爲人知的祕密。

法布爾用生動通俗的語言把枯燥乏味的昆蟲學描繪的有聲有色,形象有趣,而且在他的語言中沒有半點虛假,因爲他堅持:科學可以被修飾,但不能被修改的信念。這使我們可以在笑聲中把《昆蟲記》中學到知識很好的吸收。

當我們看着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時,誰會想起背後法布爾的艱辛呢?他可能爲了觀察蟬的脫變而頂在炎炎烈日下,他可能爲了抓狼蛛而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他可能爲了尋找有利的證據而反覆實驗。他那科學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工作作風,讓我感覺到了“科學精神及博大精深內涵”。

法布爾讓我瞭解了昆蟲世界,而《昆蟲記》則讓我永遠記住了法布爾。

法布爾《昆蟲記》的讀後感範文3

讀完昆蟲日記,我心情很興奮,腦海中浮現着很多昆蟲的畫面。

因爲很喜歡這本書,所以我查閱了一些關於作者的信息。我瞭解到,法布爾是法國著名的科普學家,也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爲了探究昆蟲的生活,他投入了一生的精力,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並寫成了這部昆蟲學著作。

如果說思維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那探索精神就是其中最燦爛的一枝。我們人類有史以來,正是憑着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纔不斷開拓着視野,把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向前推進着。

法布爾的探索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他筆下的微觀世界也讓我深深地着迷:執着的蜣螂,會玩心理戰術的螳螂,要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鑽出地面,在陽光下唱歌唱五星期的蟬,呆頭呆腦、不懂得變通的松毛蟲,癡情的大孔雀蝶……

受這本書的影響,我竟愛上了自然科學。愛看相關頻道的電視,愛觀察原本認爲很噁心,恐怖的蟲子。如果看見此書所講到的動物,便會去觀察驗證法布爾的.論點;若是看見此書未提及的動物,便會上網查詢資料,親手觀察其特點。這使我瞭解了更多的自然科學知識。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人只是生物鏈的一環,任何一個生命,包括昆蟲在內,都有着捍衛自己領地、食物、後代的光榮使命,讓自己和家人可以活得更加舒適開心。所以,我們應該愛護動物,共同保護環境,齊心協力來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法布爾《昆蟲記》的讀後感範文4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爲這部迷信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表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唯一無二的本性。楊柳天牛像個守財奴,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爲它的子女作出無私的奉獻,爲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高興地進食,要是我們餵食的行動慢了,它乃至回像嬰兒般哭鬧”。何等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爲“講昆蟲生活”的榜樣。昆蟲記中細緻介紹了很多昆蟲,介紹了它們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一個人泯滅一生的時光來觀察、研究“蟲子”,曾經算是古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爲“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克不及不說是古蹟;而這些寫“蟲子”的書竟然一版重版,先後被翻譯成五零多種筆墨,直到百年之後還會在念書界一次又一次惹起轟動,更是古蹟中的古蹟。這不得不令人齰舌!

法布爾對昆蟲有着濃重的興味,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彷彿自己便是一隻在旁觀的昆蟲。每一隻昆蟲都有人一樣的情緒。如:“曾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爲下策’這一招忘到腦後去了。”

在讀《昆蟲記》時,我乃至能想象昆蟲在運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筆墨,而是神祕的大天然。蟬再歌唱,蟋蟀再辦理家務,蜘蛛再捕獲食品……神祕的天然中也有這麼風趣的事物,我對大天然的敬意油然而生,它也有心細的一面。

法布爾再探索大天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的門路,我歎服法布爾爲探索大天然支付的精力,讓我感覺到了昆蟲與情況痛癢相關,又讓我感覺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一個人泯滅一生的時光來觀察、研究“蟲子”,曾經算是古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爲“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克不及不說是古蹟;而這些寫“蟲子”的書竟然一版重版,先後被翻譯成五零多種筆墨,直到百年之後還會在念書界一次又一次惹起轟動,更是古蹟中的古蹟。這不得不令人齰舌!

閱讀這本書,我彷彿走進了一個奇異的昆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