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巖鬆看日本讀後感範文

巖鬆看日本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篇一

感覺像個小學生或中學生命題作文似的,想起了當年被老師逼得焦頭爛額半夜遊魂在客廳想第二天參加作文大賽參賽題材的某個晚上了~~~~

巖鬆看日本讀後感範文

事出偶然,辦公室的網絡連接兩天斷網,加上一向白癡的某人竟然趕上在這個節骨眼休假,導致聯網希望變的越來越渺茫,巖鬆看日本讀後感。反正我不是一個人戰鬥。總會有人急的,咱不急。

說了這麼多廢話,最終要說的就是,因爲,1,斷網了2,手頭沒有需要急於處理的工作。

跑去閱覽室找本雜誌,花花綠綠的CANCAN太刺眼,跑去AV中心找個電影,目標忒明顯肯定會引起鬼子側目。不得已抽出這本不起眼封面的《巖鬆看日本》,一溜煙兒跑回座位打發時間去了。

看了幾眼,渾身不舒服。我呢一向是能夠以影畫方式瞭解某事的話就不傾向選擇用文字方式去了解。也許樓下那幾張《巖鬆看日本》的專輯會出乎意料的好看呢?總之,這書,實在是不怎麼樣。。。。

現在我還沒有看完,舉兩個印象深刻的例子,一個是P2~3出現的“我們下榻的酒店”。我們下榻??我平生第一次看到自己說自己下榻的。是我太孤陋寡聞的嗎?我尋遍網絡未果,但是從google出現的例子來看,的確“我們下榻”的說法,但極少。我仍然固執認爲用於第一人稱肯定是錯誤的。

第二個是P60講述轉戰大阪取材相撲選手的環節。莫名其妙的在講述前插入一個莫名其妙的花絮,說他的同事趙海燕過安檢時因爲腰帶有個大金屬扣的原因導致報警器一直在響,不得已把腰帶解了下來,大家看後哈哈大笑~~

不莫名嗎?還是我理解能力太差?這個小花絮跟大阪相撲有關係麼?還是說這本書就是個流水賬啊?

看到80頁左右的時候,我準備放棄了。覺得這類電視解說的文字版,不深入、太淺顯,敘述的基本上都是一直以來都爲人們所熟知的日本的情節,比如相撲、比如垃圾分類等等。當然,應該因爲我是學日語的,我瞭解這些知識,而這本書針對的是不接觸日語日本人的大衆,所以內容上講目的在於普及知識。但即便成功達到了這個目的,文筆也太不過關了。採訪渡邊淳一的環節除外。這個環節肯定是翻譯過來的,所以貌似還比較有深度。

  篇二

這本《巖鬆看日本》的書大部分是在坐地鐵和公交車的時間裏看完的,比我計劃要看完的時間早了不少,當然也是sunny催着我快看的緣故。看完這本書,感覺不知該怎麼描述,總體認爲一個國家就像是一個人,你不去親身地體會一下,想通過電視或者報紙來觀望,終究是不能瞭解清楚地,就好像一個人你沒有很深入地交往,是沒有辦法真正看清楚他的本質。還有就是一個國家是由很多面組合起來的,所以有時候沒有絕對的真理與對錯,就像一個多面體,只有全部感覺之後,纔能有一個真實的總體的評價。

我只能是記錄幾點對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節點或者說畫面來陳述一下了:

1、關於防災,無處不有的國民意識。日本是一個處於地震帶上,所以地震頻發的國家,所以他們從小就教育和培養小孩的危機意識和應急意識,每年3月初的第一週是日本的全國消防周,每一所中小學都會舉行一次和地震火災有關的預防和宣傳活動。而且日本還有很多的防災生活用品店,裏面各種各樣的防災急救用品是應有盡有,讀後感《巖鬆看日本讀後感》。而且每個家庭都有備有一個急救包或者緊急時候需要用的包裹,等真的發生事情了,拿着就去避難室躲避起來。而我們這方面確實挺欠缺的。

2、關於環保和垃圾處理:在很多城市,家庭的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處理,有的已經細分到17類了,比如說瓶類還要分爲無色瓶、茶色瓶、其他瓶等,這些垃圾被分放在不通的袋子裏,而且一週只回收兩次,固定的垃圾有固定的丟放地點和時間。她的垃圾處理廠外部看上去像一個安徒生童話裏的美麗莊園,內部又像一個兒童科技館,所以處理的工序都用透明的玻璃隔開,可以讓來參觀的兒童直接看到整個過程,還建有一個關於環保的科普觀摩走廊,不僅美觀清潔,而且各種關於環保的科普動漫琳琅滿目,很受兒童的家長的歡迎,可以從小培養他們的節約意識和環保觀念。

3、老年人的問題:在日本很多老年人退休之後,還會自己出去工作,比如出租車司機中幾乎看不到年輕人,這個目的有很多種:第一,有事情做,有利於健康‘第二,感覺被社會需要,心理上更自信。而且很多城市都有這種老年職業介紹所,是免費服務的,政府掏錢。我想這個在中國還很難形成,那麼多年輕人還沒活幹呢,另外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老年人就應該休養生息,都幹了一輩子了,該歇一歇了,誰知一沒事幹,一歇,很多病就找上門來了。

4、細節決定品質:轉述一下書裏的話,在日本無論是2個人還是200個人,只要去做同一件事情,肯定都會規規矩矩地排起隊,絕不會有人上前插隊;乘上下滾輪電梯時,所有人都會站在一邊,留出另一側讓他人行走,絕不會並排站立;交通擁堵時,看不到開車的人會搶道併線,或者按汽車喇叭;無論有什麼約會,都有準時到達,從不遲到;雖然很多人吸菸,但街上看不到一個菸頭,抽菸的人自己都會備一個小小的便攜式的菸灰缸,將菸灰彈在裏面,用完合上後再裝進衣袋裏......

前中國駐日本大使王毅這樣說:中國人有大局觀,擅長宏觀思維,從官員一直到退休工人、出租司機,都能談論一番國際國內大事,但中國人沒有談論和琢磨小事情。小細節的習慣,這一點與日本人正好不同,日本人很少談論宏觀問題,他們的思想大部分都集中在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做精。所以中國人自古讀書是爲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人熱衷於談論甚至爭論政治大事”,而日本人平時想的和說的大多是怎麼做菜最好吃,怎樣洗衣最節水,怎麼用車最省錢,怎樣幹活最有效等。中國人做事情常說的一句話是“差不多就行了”,恐怕日本人是不敢說的,他們是差一點都不行。

5、幾個生活場景:每天坐地鐵上下班的人很多,但秩序井然。車廂裏都非常的安靜,沒有人說話,更沒有人使用手機,接手機也到車廂結合部,甚至還有女性專用車廂;在一個城鄉結合部的地方,一個廢廟旁邊的簡易廁所,發現有剛換不久的新手紙,洗手的時候發現洗手池是馬桶的水箱蓋,這樣,洗手的水又流進馬桶的水箱,水資源就這樣被循環使用;過街紅綠燈真的起作用;服務業的人員是真的爲您服務,那謙卑和順從的態度甚至有時讓你不自然起來;幾乎每一個殘疾人的設施都被很好地維護着,而不是被佔用......

這樣的場景需要我們一點點去體會,也需要我們一步步地去實現,建設一個良好的文明國家實屬不易,那句話說的真是很有道理,當每一箇中國人都很文明,素質很好的時候,纔可以說是中國真正強大的時候,國民意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點點地去完成和提高,我希望那一天不會來的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