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名人傳》的優秀讀後感範文

《名人傳》的優秀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篇一:《名人傳》讀後感[1500]

《名人傳》的優秀讀後感範文

《名人傳》一書主要寫了三巨頭的成人成才故事,就以莫扎特的故事爲例。

顯然,莫扎特在《名人傳》一書中是堅強和意志力的代表,他的生平非常明顯地反映了堅強的意志可以戰勝一切。

莫扎特出生貧寒,父親愛酗酒,是個音樂手,在莫扎特的成長中,經常毒打莫扎特,硬逼莫扎特拉小提琴,把他禁錮在交流的囚籠中,把從斜窗中鑽進的陽光也抹走了。

每個人看到這段都有一份氣憤,憤他父親的強暴,憤他父親的無知,更憤他父親抹去了他自由追夢的權利。每個人看到這段都有一份憐憫,憐他失去了父親柔軟的關愛,憐他失去自由的悲慘,更憐他失去了他童年純真的笑。每個人看到這段都有一份感嘆,嘆他那對音樂的執著,嘆他如此堅強的意志,嘆他敢與命運作鬥爭的勇氣

沒錯,他逃了出來,爲自己自由追求理想奠定了基礎。他十一歲加入了戲院的樂隊,十三歲時,他當上了大風琴。隨後,不幸發生了,他的母親去逝,悲痛佔據了他的心,他成了一家主持者,但在隨後,法國大革命又佔據了他的心,他還爲費雷特堡戰爭譜寫的兩首詩改成音樂作品。

從這兒我便可知他對國家的熱愛,因爲在他母親去逝給他帶來無比巨大的悲痛的面積分,他卻不忘國家大事。同時,他是堅強的,在母親去逝前,他便擔起了維持家計的一份擔子。

然而,不幸還是降臨了,身爲最崇高藝術者,他卻失去了藝術交流與來源的渠樑——聽覺。也許一開始耳朵只是日復一日的鳴響,聽力不斷衰退,這不僅奪去了他的音樂天賦,更剝削了他與人交流的能力,他開始隱藏——不讓別人發現自己是聾子——發現自己在音樂方面的能力正在衰退。到1801年,他才把這苦訴給了兩位朋友,在寄給朋友的信中大致說道:

我過着一種悽慘的生活。我一直受耳病折磨,儘量避免一切社交。如果我乾的是別的職業的話,或許我可以對別人說:“對不起,我是聾子,可以再大點聲或用紙寫下來嗎?”但我偏偏是在這個行業中生存。如果讓別人知道我是一個聾子,他們還會相信我的音樂才能嗎?

如果別人柔聲說話,我只會聽到嗡嗡聲,如果別人高聲大喊,我簡直無法忍受。普洛塔克要我學忍耐,可是,我卻要向命運挑戰。我想鄉下住,也許對我耳朵有好處。您瞧,面對病魔,我竟逃到鄉下去,多麼可憐!然而,我別無選擇。

這些痛也許是築成奮鬥之劍的鑽石。貝多芬把這些悲痛凝結在了他的作品之中,如《第一交響曲》、《七重奏》等,向世人展示了他的痛苦。不過,黑暗角落中殘暉餘陽依舊牽引着貝多芬頂着這片陰暗驅走痛苦。它依然表現了貝多芬的不屈。

貝多芬最大的痛沒有出現在他肉體上,這是作者爲他值得慶幸的地方,但對於他最大的痛苦來自於愛情,不過也是愛情帶給貝多芬一絲快樂感。

當他陷入愛河時,精神明顯好多了,待客變得熱情,衣着變得講究了。很顯然,貝多芬希望這種情況能一直保持着,愛情滋潤讓他的才華充分展現。於是他創造了《第四交響曲》、《第五交響曲》、《田園交響曲》、《熱情奏鳴曲》等。

可惜快樂的陽光逝去得飛快,失去愛情是貝多芬最痛苦的一事。帶給他的折磨是精神上的。但是這是不可能摧毀他,他一無所有,所以變得無所畏懼。

他高尚無畏的品質也是在這時,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在貝多芬和歌德同行時,遠遠看見王孫貴族迎面走來,歌德立刻站到路旁脫帽行禮。而貝多芬則昂首闊步,大膽地走過去。結果出乎意料,王族們紛紛給貝多芬行禮,女皇還和他打招呼。至於歌德,被貝多芬訓了一頓。

一開始,我怎麼也想不出作者這段表達了什麼,我不禁疑問到:難道是要通過王孫貴族們的反應表達貝多芬的偉大?可我錯了,這兒主要是把貝多芬的行爲同歌德的行爲作比較。表達了什麼呢?讀到後面的文字殊可知作者在這兒把王孫貴族比作庸俗和渺小,貝多芬的行爲充分展現了他對世俗的嘲諷和對高尚的追求,但這兒的行爲可能爲激忿歌德,以致歌德很難再原諒他。

陽光繼續暗沉,貝多芬的曲子將演奏完,可他有什麼希望呢?他希望演奏是以歡樂結尾,煞費苦心,他也用盡力氣去譜寫。還希望音樂的使命能完成。於是寫他譜出了《第九交響曲》,結尾爲《歡樂頌》。

可苦難還是不肯放過他,直到把他帶入天堂,他纔得到解脫,才掙開那冰涼而又腐臭的枷鎖,這也是一種歡樂的結尾吧。

從第一人稱欣賞完這則故事後,再用第三人稱傾聽,發現許多不盡人意。主人公的生活悲慘,心靈卻是最崇高的,而現代人的生活幸福,心靈卻永遠達不到主人公那般崇高。

也許奢華的幸福中永遠長不出最崇高的心。

篇二:《名人傳》讀後感[1500]

羅曼·羅蘭是法國文壇中一顆劃過天空、璀璨的流星,他著的書就像一首經典的歌曲,只要我們唱過一次,回想起那優美的旋律都會在心裏涌起一陣莫名的感動。一想到《名人傳》這一本分量很重的書,回想到它裏面那偉大且高貴的靈魂,都使我感受到他們在生活中閃現出來的激情、迫人地世間真、善、美的追求,讓我在遭遇到困難之時,拭去我的悲傷和痛苦,意猶未盡地吹着衝鋒的號角,它就像源源不斷的精神源泉。

這一本偉作由《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三部分組成。這本書最爲讓我爲之一振的是音樂靈魂——貝多芬。

每個人都不同,正如每個人對“英雄”的理解也不同。我覺得英雄並不是有爐火純青的武功,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傑,也不一定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甚至不一定是勝利者,他們有一種內在的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心中,也住着一個英雄——貝多芬。

今天,我翻開塵封已久的《名人傳》,細細地品讀,我被貝多芬深深吸引了:原來有這樣一個堅強,執着的人。貝多芬出身貧寒,十三歲輟學,十七歲挑起整個家庭的重擔,二十五歲時他剛剛在樂壇嶄露頭角,耳朵又開始失聰。他一直都是痛苦的,由於貧苦與殘疾,他的感情生活境況卻沒有改善。他的嘔心瀝血創作的作品,卻經常拿不到分文報酬。也許你會說貝多芬是不幸的,但是我卻覺得他在這些磨難中慢慢“長大”,漸漸取得成功。他在命運的錘鍊下,成了一塊很好的鋼鐵:他痛苦,卻不肯屈服於命運;他貧窮,卻不趨炎附勢;他孤獨,卻會用那顆赤子之心去關愛,幫助別人;他從未有過歡樂,但卻把歡樂的旋律帶到世界各地,帶到人們的心裏。他堅強,他執着,他獨立,他自尊,他善良……也許我可以用一切讚美人的詞語讚美他。而這些詞語的總和就是我在開頭所寫的“英雄”二字。

他的童年卻是近乎慘絕人寰的,是一場慘劇。他1970年12月16日生於德國科隆附近的蓬恩的破舊房屋的閣樓上。他出生在音樂世家,他父親是一位男高音歌手,而他母親只是一位女傭。他父親在他小時候就急切開發他在音樂的天賦,所以常常使用暴力逼迫貝多芬在房間裏學習音樂,所謂:“環境造就性格”,後來貝多芬就養成了暴躁、沉默寡言、怪癖的性格。

不久,魔鬼似的噩耗降臨在他的幼小且脆弱的心靈,他最親愛的母親在他僅16歲時就把他撒手人間了,他真是悲痛欲絕了。災難之中貝多芬還是幸運的,他曾遇見了莫扎特,他們互相交流經驗,後來拜海頓爲師。就當在他嶄露頭角、在音樂開始抒寫輝煌之時,年華正茂的他卻遭到了滅頂之災,他的聽力卻漸漸衰退了,已經幾乎完全耳聾了,正如即將盛開的鮮花卻遭遇了嚴霜的痛擊。雖然貝多芬在精神上和內心的雙重摺磨,但是他超乎常人的毅力和那種激涌澎湃的精神卻始終沒有倒下!憑藉着這些,他先後創作了無可計數激盪着人們心靈、給人們強烈震撼的樂曲,他頑強與命運做鬥爭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1926年3月26日,貝多芬終於在安詳中與世長辭了,結束了他的痛苦,但他那意志、樂曲卻成了人們永恆的回憶。

《名人傳》給我們一種昇華,使我們所在告別崇高、自甘平庸社會中我們的心靈也上升爲一種崇高。

貝多芬說過:“唯其痛苦,纔有歡樂。”這句話,已成爲了我的座右銘。當我生命中的暴風雨來臨時,以前的我總會找藉口避開,而現在的我卻能坦然面對,我會說“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九年級的鼓聲漸漸敲響了,我知道九年級學生的痛苦:多的是成堆的教輔書,少的是讓人輕鬆快樂的“復課書”;多的是無憂無慮,少的是輕鬆;多的是學習,少的是歡樂……從進入初中的那一刻,我就深知這些痛苦,所以曾經的我不斷地躲避它,爲的是不受傷害,但最終都會傷害累累。現在,我會直視困難,我不能害怕痛苦。因爲痛苦陰霾後,就有歡樂的彩虹。我會把我的座右銘當作我的旗幟,讓它伴我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夠翱翔。哪個成功不經歷磨難?可正因爲磨難,纔可以堅守痛苦,最終才迎來了雲開霧散,催開了成功之花。人生在於低谷處的磨練,所以要好好珍惜這些磨練的機會,因爲這正是上帝在你彎曲的充滿荊棘的路上沿途放上金鑰匙,能夠走完這條小路的,就能得到足夠的鑰匙,上帝便會讓你用金鑰匙打開充滿希望和光明的未來的大門。

《名人傳》這本書讓我學會直視痛苦,坦然地面對苦難。

勇敢,伴我前行。

篇三:《名人傳》讀後感[1500]

俗話說:‘只有在經歷在經歷種種磨難之後,才能獲得成功。’不錯名人也是這樣磨鍊出來的。

《名人傳》是羅曼?羅蘭爲三位馳名中外的文學藝術巨匠譜寫的英雄史詩:第一位是身患殘疾,孤單貧苦,從未享受快活,卻發明了歡喜,並將其貢獻給全世界的貝多芬;第二位是生於憂患,受盡磨難,給人類留下很多藝術作品的米豁達琪羅;第三位是不肯安於富貴,願爲天下黎民庶民而獻身的俄羅斯小說家托爾斯泰。他們如一顆顆明星般照射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

而作者爲何要寫這本書呢?作者在卷首語中做出了具體的說明。“我們四周的空氣如許重濁。人們在卑鄙的謹小慎微的損人利己中憋悶而逝世。人們已經呼吸艱苦。翻開窗子吧!讓自在的空氣從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豪傑的氣味!”

這本書真實的記錄着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三位偉大的藝術大師,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爲尋求真理和正義,而長期承受苦難的心路歷程。其中讓我映像最深刻的,當數貝多芬的一生了。

他的童年是痛苦的,他的人生像一場殘暴的戰爭。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逼着他學習鋼琴。強迫和暴力一次又一次的施加在幼小的貝多芬身上。後來,他的母親也因病去世了。可憐的貝多芬從此失去了他最親的人,他再也享受不到母愛的溫暖,也再也看不到母親那慈祥的笑容。他憂傷極了。

值得慶幸的是,在朋友的勸導下,他終於又對自己,對生活充滿了希望。正是因爲他對生命的執着,對音樂的熱愛,才促使他去拜海頓大師爲師,開闢了自己的音樂道路。正當他在享受甜蜜的生活時,厄運卻又一次的降臨在他的頭上。他的聽覺一日不如一日,他的內臟也承受着劇烈的折磨。一個音樂家,聽覺是它最重要的東西。可他還是沒有放棄這一丁點的希望,最終成了一個偉大的音樂家。他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需要多麼的的勇氣和毅力啊!一個殘疾人都可以有這樣的精神,我們正常人又何嘗不能呢?

而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確實決然不同的。他平易,但又超凡脫俗。他無以倫比的藝術天賦和創造力全都獻給了藝術—他所熱衷的事業。他追求藝術的執着更是令人讚歎!米開朗琪羅無愧於那個時代,無愧於巨人的稱號!

托爾斯泰的一生也不是那麼順暢,但他最終還是以自己的努力而成了‘俄國的一面鏡子’,那就是真誠,坦白和善良的結果啊!

所以,看完這本書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影響我們成功的絕不是環境和遭遇,而是我們是否能保持一顆頑強的、不屈不撓的心。只有持之以恆,不畏懼任何的艱難險阻,纔可以成爲一個真正的英雄

同時作者對他寫的人物也做了極高的評估:“在這好漢的前列,我將首席的地位給了頑強而純潔的貝多芬。”在《貝多芬傳》中我最愛好的句子是:“除了善良,我不否認還有其餘出人頭地的標記。我願證實,誰若行動高貴、善良,必同樣能蒙受苦楚。”這兩句話表白了貝多芬的價值觀,同時也領導人們向善,讓人們清楚只有領有一顆仁慈的心,纔是用之不盡的財產。當別人爲你做出奉獻時,我們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並向那個人一樣輔助別人,我想這纔是那個人最樂意看到的。

貝多芬在後來耳朵的聽覺越來越消退,能夠說,簡直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貝多芬與運氣抗爭,終極成爲名人,同樣,咱們也要盡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幹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知我們一些情理:悲慘的命運跟疼痛的考驗不僅來臨在一般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巨人的身上。當我們遭遇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耐並克服痛苦的模範,不再自怨自艾,要動搖自己的信奉……

我們恰是祖國八九點鐘的太陽,要爲本人的未來而鬥爭。同時,我們還要面對着兩年之後的中考,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應當學習貝多芬,與命運作奮鬥,永不廢棄。

“聰慧出於勤懇,蠢纔在於積聚。”讀名人,讀的是他的故事而不是聲譽。我們要成爲名人就要繼續併發揮他的精神。有的人之所以長生,是由於他的精神永存。我尊重“永生”名人,他們是我的“精力工程師”

成長的途徑上毒物叢生,但也是好的事件,常人知難而進,但有意志剛強的人使那些凡人瞠乎其後,這就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