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全球通史》有感1000字

讀《全球通史》有感1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美國加州大學的歷史教授L。S。斯塔夫裏阿諾斯所著的《全球通史》是20世紀影響世界的鉅著。該書具有強烈的現代意識,把歷史上的重大變故於當今世界的現狀聯繫在一起,提醒讀者認清所生活的現實世界於歷史的內在聯繫,在閱讀的過程中形成歷史和現實兩個世界的疑問同時不斷探尋和解答。《全球通史》的不同凡響,還在於他是“全球史觀”的代表作,是迄今爲止最有影響力的作品。在兩次世界大戰前後,對世界歷史的興趣在西方學術界重新燃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史賓格勒的《西方的沒落》、韋爾斯的《世界史綱》、湯因比的《歷史研究》、麥克爾尼的《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的歷史》和《世界歷史》,以及斯塔夫裏阿諾斯的《全球通史》等。

讀《全球通史》有感1000字

《全球通史》沒有設定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評價世界各個地區的歷史進度,摒棄了傳統的“三分法”,承認裏似乎在這個星球上不是按照同一個速度進行的,“三分法”存在着明顯的歐洲中心論的偏見。西方學者在世界歷史的分期上一直在做不同的努力,從不同角度探求整個世界歷史進程中時間與空間的契合點,儘管他們的切入點不同,但是他們都把1500年作爲世界歷史的一個轉折點,換言之,1500年是世界歷史分期在時間上共同的契合點,足可以證明斯塔夫裏阿諾斯《全球通史》以1500年爲界的基本劃分的合理性和權威性。

“全球史觀”主要以突破西方學術界根深蒂固的“歐洲中心論”的限制爲特徵,主張歷史研究者“將實現投射到所有的地區和時代”,建立“超越民族和地區的界限,理解整個世界的歷史觀”,“公正地評價各個時代和世界各地區一切民族的建樹”。

這種歷史觀認爲,世界上每個地區的每個民族和各個文明都處在平等的地位上,都有權利要求對自己進行同等的思考和考察,不允許將任何民族和文明的經歷制當作邊緣無意義的東西加以排斥。反對西方傳統的世界歷史的闡釋方法“古代——中古——近現代”的“三分法”,將整個人類歷史的嚴謹劃分爲兩個極端,即1500年以前諸孤立的地區和世界以及1500年以後西方興起並佔優勢的世界。這樣一種劃分有利於消除中國讀者頭腦中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之間的“時間位差”,把對中國歷史的理解和認識真正融入到對整個世界歷史的理解和認識中去。

《全球通史》的闡釋方法更是讓讀者“思接千里、視通萬里”,它打破地區和民族的界限,按照歷史運動本身的空間來解釋歷史,真正進入“整體世界史”的思考境界,因而可以從中悟出許多對現實有啓發意義的思考。

斯塔夫裏阿諾斯對中國文明與其他文明的比較,讓讀者對中國歷史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它認爲中國在種族和文化上的統一性是由於中國文明具有獨特的現世主義,任何時候都未產生祭司階級的偉大文明,因而存在於亞歐大陸上其他文明中的教士與俗人、教會與國家之間的巨大分裂,在中國是不存在的。他還認爲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上,只有三次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政治和社會結構的大革命: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對中國的統一,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以及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全球通史》充滿富有哲理的睿見,讓人常讀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