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學生寫作之讀後感

學生寫作之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65K 次

  篇一:學生寫作之讀後感《不朽》

初次接觸落落的文字,是初二時的《年華是無效信》,學生習作之讀後感。故事情節有點大衆化,類似於饒雪漫之類的青春小說,甚至在情節上的掌握尚未足夠成熟,但她的文字確是令人眼前一亮。“落落”,一個疊詞名字,自然不及朱自清、冰心等人的名字那般爲衆人所熟知。我只能從書的扉頁上了解微弱的信息:“82年4月生,上海。自由撰稿人。”

學生寫作之讀後感

這位女子如是說:“黑夜分享眼睛,告別時分享遺忘,天涯分享邊界。花朵分享各自的芬芳。讓那些不朽,變成須臾,彼此分享。而所有須臾,化爲不朽,累計永恆,成爲柔軟的這個世界。”才疏學淺的我終究還是弄不懂它的深層意思,但我知道,她是讓我們接觸她的文字來認識她的世界。而我要告訴你的是,《不朽》是一本散文集,僅此而已。

她在裏面的一篇散文《我只想做你們的百萬富翁》讓我印象深刻。她用很平淡的語氣講述從小時候到現在日益膨脹的金錢慾望。她說:“不要跟我說什麼金錢替代不了感情的蠢話,心裏的感情已經多得再不釋放一些它們就要鬱結成塊了。”我覺得她寫下這話時一定是像一個憤世嫉俗的小青年大聲嚷嚷着:“神啊!”在這物質金錢權利包裹着的世界裏,清高淡泊只是少數人的優點。作者的宣泄也並不是毫無道理。因爲她在後面部分的文字裏就充分點明瞭中心——賺再多的錢也抵不過父母給的那些血汗錢。

“父母總是很容易被討好。可越是這樣的無慾無求,卻越是讓人想給點什麼,再給點什麼。什麼才能填補得了過去那些付出在自己身上的價值連城的情感?……”我想起之前語文課上段落賞析的那個“庸俗的金錢觀”——賺很多很多錢給爸爸媽媽過好日子。正如作者落落想當父母的“百萬富翁”,讓他們過上好生活。其實都一樣,因爲無論是再偉大的人,走過了多遠的路,經歷了多大的事,但永遠不會忘記家中白髮蒼蒼的他們的容顏,只因心中有愛。

一本好書,不是指這本書是要有多著名,要有多優秀,而重在這本書寫的東西,它是否能帶給你收穫,是否能引起你的共鳴。正如題目所說的“時光能在共鳴中不朽”,時光令人成長,文字令人成熟。

  篇二:學生寫作之讀後感《邊城》

“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有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百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爲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刻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魚游來游去皆可以計數。”

在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恬靜的生活畫面——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獨戶人家,一位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太陽東昇,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如山間的溪水清流婉轉,如天上的白雲輕飄悠然。但卻是生活的真諦。牧歌,小說裏始終洋溢着的牧歌情調。看多了高樓華廈,看多了車水馬龍,我心憧憬的是一片綠油的田地。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是我在心中朦朧勾勒出的天堂。

“我不知道風是向哪一個方向吹,你的溫存,我的靡碎。”翠翠,你是否覺得徐志摩的唏噓與你有幾分相似呢?誰都不願看你在渡口一天天地守望。若我是此文執筆者,必定不會讓你日復一日地等待。因爲我知道,等待,滋味很苦。你必定能與心中的他再相會。可惜的是,我不是沈從文,所以我只能猶如一列火車從給你身邊緩緩駛過,心頭藏着幾絲傷悲和我對你的愛憐,讀後感《學生習作之讀後感》。

三年前的那個夜晚,翠翠與二老儺送不期然的相遇在她心中埋下了情愫。年少的懵懂,情竇的初開,爲翠翠的後來種下了一顆不大美好的種子。我們的碌碌,我們的匆匆,是否真的只是徒勞?低頭看掌心交錯的細碎紋路,心中泛升起一片茫然:我們一路前行,可是又有誰知道前方的路通往何方?幸而沈從文的結尾還是給了人們希望。“或許他永遠不會回來,或許他明天就會回來。”故事終於哀而不傷,在悽婉中結束。

這境,很靜很美;這故事,卻有點悲涼。

  篇三:學生寫作之讀後感《明朝那些事兒》

讀完《明朝那些事兒》,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元璋,也只能是朱元璋了。朱元璋在元朝末期出生在一個農民世家,缺乏食物,於是他就去討飯吃,做和尚。但到後來,元朝把朱元璋列爲造反成員,以此爲藉口來殺朱元璋的一家。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朱元璋這隻打不死的蟑螂就是在這樣險惡的環境下成爲一代偉人的。他不得不戰鬥,而在戰鬥中,他學會了冷靜、堅持和果斷。冷靜讓他能夠準確判斷局勢,甚至在失敗後能夠正確總結經驗;而堅持,能讓他在僵持時打破僵局;果斷,讓他能夠從現在的局勢中正確而快速地判斷。這三件“寶物”結合起來就是一道打不破的心理防線,而他就是利用這道防線取得了成功。

做一件事,必須要學會冷靜、堅持和果斷。它們能讓你準確地判斷局勢;讓你在失敗後能重新勇敢地站起來,而不至於崩潰;讓你從困境中發現機會。只要做每一件事都能非常冷靜、堅持和果斷,那麼所有的困難都能迎刃而解,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當年明月把歷史的面貌還原了,把歷史的真相揭開了。他綜合百家史料之所長,成一家明朝歷史集大成者,破解幾百年的史官陷阱,撥開幾百年的政治謎團,挑清幾百年的利益糾紛,把一部政治、權謀、人性和勾心鬥角的王朝歷史以全新的方式走進社會大衆視野,並把歷史通俗化、平民化的趨勢推向高潮這一點是值得推崇的。

不管是中國上下五千年還是世界上下五千年,我們所見到的、所使用的、所體會的、所生活的、所想到的,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般的變化,有一樣東西卻從來沒有變化過,那就是人性。現在說的人性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劣根性,比如自私、貪婪、懶惰、慾望、虛榮、虛僞、權謀、妒忌、猜疑、狡詐、圓滑、報復以及趨炎附勢等等,這些東西不但沒有變,反倒愈演愈烈。看看目前社會的種種現象,就可以發現。當然也有光明的一面。正如當年明月說的“我們終究不能超越歷史,因爲我們有自己的慾望和缺點。”能改的,叫缺點;不能改的,叫弱點。

朱大皇上小時候沒有宏圖大志,最大的願望只是能夠吃飽飯,娶上個媳婦。一不留神被安排做了皇帝,是他做夢都沒有想到的。從這裏看出,朱皇上小時候也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起碼不如我的遠大。小時候老師教我們要從小立志。看來,立不立志也沒有多大實際的意義。朱皇上從小沒有立下雄志,也並不妨礙他的成功。是他家人的死,是他的飢餓,是他對生活狀況的不滿意,使他改變了人生的軌跡。其實人生的未來,好多時候往往是自己不可預知的,想得過多,往往會束縛了自己,真實感受和體驗人生纔是我們應該做的。

看到明朝的吏治,我感覺我們現在要幸福多了。起碼沒有那麼多的殺身危險了。莘莘學子,苦讀八年,通過科舉,混上一官半職,不知道哪一天,趕上皇帝不高興,不知什麼原因,腦袋就搬家了。

小時候在老家,到了夏天,外面的火堆旁,會有大批的飛蛾繞着火堆飛舞。那明亮的火堆,是光明,是希望,是崇高。一批又一批的飛蛾前仆後繼撲進火堆燃燒了自己。這就是追求崇高的代價。而現實中的我們又有哪個人不是像飛蛾一樣地向前衝呢?感謝思想家們告訴了我們生活的真諦——活在當下,活好每一天,要不我們就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