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看不見的城市有感1000字

讀看不見的城市有感1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把整本書拿在手裏,翻來覆去仔細地看,我不敢相信這只是一張張二維的紙頁,輕盈,精緻,綿延,強烈立體感撲面而來。

讀看不見的城市有感1000字

歷來有關《看不見的城市》的研究論文大多針對敘事藝術,這的確是讀完整本書後觀感中最清晰的迴音。除此之外,我還想談一談“看不見的城市”本身。正如卡爾維諾所說:“我認爲我寫了一種東西,它就像是在越來越難以把城市當作城市來生活的時刻,獻給城市的最後一首愛情詩。”

它誕生的方式很特別。

它來自一個文件夾,裝滿關於超越於空間和時間的想象的城市的紙頁。卡爾維諾把這個文件夾帶在身邊,斷斷續續地寫。卡爾維諾在城市裏寫城市。最初,它隨着心情和經歷更迭,但“所有的一切最後轉變成了城市的圖像”。這些零碎的紙頁被歸類、排序,在形成一本書的過程中,以“相互交替,相互交織”的結構第二次被書寫。

卡爾維諾說,他寫作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發現使人們生活在這些城市中的祕密理由,是能夠勝過所有這些危機的理由”。比如他寫了一個叫做扎伊拉的城市,有着高大林立的碉堡,高低起伏的街道,拱廊彎成弧形,屋頂鋪設鋅片,可他說構成這個城市的不是這些,而是她的空間量度與歷史事件之間的關係。在每一個城市都充斥着玻璃幕牆、高架通道、綠化帶和紅綠燈的今天,該怎麼區分呢?該怎麼區分北京與紐約,莫斯科與巴塞羅那呢?卡爾維諾爲我們提供了答案。如果說城市是一個人,那相似的皮囊下包裹的卻是不同的靈魂,是空間量度,歷史事件,方言口音,人文劇情。我們要做的,就是如同端起鏡子一樣,在城市的外觀中反映出它們獨有的精神特質。

在《看不見的城市》中,卡爾維諾爲我們提供的不是模板,而是可能。他描寫了五十五個不同的城市,有的輝煌,有的優雅,有的醜陋,有的早已崩潰,有的城市僅僅是城市,它們的存在本身就無法苛責也難以褒貶,它們更像是在城市規劃書外的閒閒一筆。對此最爲突出的是伊帕奇亞,你必須到馬廄和馴馬場才能見到騎在馬鞍上的美貌女子,必須到墓地才能聽到笛子的顫音和豎琴的和絃,必須爬上城堡最高的尖塔,才能等到一條路經那裏的船隻。因爲名字不過是符號,符號不過是語言。人們爲每一件事物取名字,可把玫瑰花叫做蜣螂也無損它的芬芳,人們創造了各種事物,忘了在最低矮的茅屋下也可以跳舞。名字能代表什麼呢?正因爲此,卡爾維諾才寫下這個開玩笑般的故事,來提醒我們不要忘記。

在城市本身之外,《看不見的城市》還揭示了另外一個重要的主題,即一個人對城市的認識實際上取決於人而不是城市,正如馬可所講述的故事實際上取決於皇帝而非他自己。李碧華在《霸王別姬》裏借程蝶衣之口說:“越是在北京,就越是想北京”,正是因爲城市帶給人的不僅僅是景觀,還有一個人在城市的所有慾望和回憶。它是如此獨特和珍貴,以至於只能爲單單一個城市所保有:你走過了,你看過了,你經歷過了,一切都不一樣了。而在這些經歷之中,你又能通過他人照見包含在你的全部過去和未來中的無限可能。時間遠遠不是線性前進的,枝伸葉橫,人的一生就是在一個個節點間跳躍着。

《看不見的城市》是獻給城市的一首愛情詩。當今的城市或許在變壞,但卡爾維諾以他輕盈的筆調,爲我們在地獄裏指出了前行的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