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今天怎樣做教師》有感

讀《今天怎樣做教師》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1W 次

“今天應該怎樣做教師”這個題目確實是有相當的誘惑力的,特別是在課改時代。雖然參加工作也不是一年兩年了,但是現在確實面臨一些困惑:感覺“越來越不會教了”,教材的問題,學生的問題,都實在需要一本“方向指南類”的書。

讀《今天怎樣做教師》有感

讀“今天怎樣做教師”時,王老師明確指出“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水平”。我覺得深受感動。

王老師如同一名醫術高超的大夫,針對各種疑難雜症,不但幫老師們開藥方,而且條分縷析地指出病源給我們展示了作爲一個專業化的教師應該如何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比如點評一些 “關愛學生”的案例時,有的教師盲目相信師愛的力量,以爲教師只要愛學生,一切就OK了。針對這種傾向,王老師尖銳地指出:“很多教師都是這樣,想用‘關愛’換來學生的‘感激’。教師一廂情願地以爲,學生一感激,就會改正缺點。可是現在的孩子由於家庭的溺愛,感恩心態越來越淡薄。你想,你關愛再多,能超過家長嗎?家長關愛了那麼長時間,那麼大的力度,都沒能使孩子聽話。您的愛怎麼就那麼靈呢?”“千萬不要以爲愛能包治百病,而且我再說一句可能得罪人的話:愛不屬於專業能力(雖然它對於教師是必須的,非常重要)。他們缺少的不是愛,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學的教育觀念和方法。” 他深刻地指出:“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主要是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教師的愛是一種關心,一種關切,一種理解,一種寬容,一種幫助”,而前提是尊重,因爲學生不會太在意教師是否愛自己,而希望老師都“尊重”自己。

區分清楚了愛的性質,便很容易理解,作爲教師,“職業的愛是必須做到的,私人感情是無法強求的”。這樣就防止了非理性的施教,將教師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研究學生,“因材施教”上來。

又如在點評一些“處理問題學生”的案例時,王老師特別強調“研究”,不能在表面的“管理”上下功夫。因爲“一個孩子一個樣”,只有在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成長史認真分析之後,找到“這一個”孩子的病症所在,才能對症下藥。

在書中,王老師反覆強調教師要審視自己的思維方式,只有反省型的教師,纔是真正的專業化的教師。在這些案例中,王老師以自己的專業眼光分析了許多我們習焉不察的現象背後的思維方式。

讀完王老師的這本書,總體的感覺就是“專業”。王老師是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的退休教師,他直面教育的現實,從活生生的教育案例中來,不空談理論,給一線教師特別是班主任以具體的指導,操作性強,不拿理論嚇人,對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幫助很大。

澄清了認識,才能擺正方向,進而找到正確的方法。新的時代給教師提出了新的任務和挑戰,只有不斷學習,不斷研究,讓自己的工作有科學的指導,使自己成爲一名充滿智慧的教師,才能告別過去那種“高投入低產出”的“得不償失”的工作狀態,真正“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向所有沒有看過此書的老師們推薦王曉春的這本《今天怎樣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