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三國演義》有感優秀範文6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優秀範文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2W 次

讀《三國演義》有感1

讀《三國演義》有感優秀範文6篇

談起三國,有一個人不能不談,他就是劉備,一個被曹操認爲除他自己外的唯一一個真英雄,雖然當時劉備怕被曹操看出自己的志向,若來殺身之禍,便給人留下一副碌碌無爲的樣子,但他其實是胸懷大志,纔有了之後幹出的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

劉備在書中的形象是一個爲人忠厚,好結交豪傑的漢子,書中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中敘述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成爲千古美談,可見作者和讀者對劉備的評價之高。

“仁、善”是劉備的主要性格特點,有“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之志。“上報國家”這點是不難看出,不然他看到劉太守發出的榜文,就不會心中萬分感慨,長嘆一氣了,他嘆氣,只是因爲家道落敗,沒有兵馬,只能看不能做。這個舉動,就足以看出他“上報國家”的決心了。

“下安黎庶”,這可是劉備的主要性格特點,他從不允許手下擾民。當陽撤退時,十幾萬百姓跟隨他渡江,雖然情勢緊急,但他決不棄民先行,博得百姓的愛戴。可是這樣的代價是什麼?是被曹操大軍趕上,幾乎使他全軍覆沒,也幾乎使他丟掉了性命。很多人認爲收買人心,也許真說不定,可是,那種危險時刻不去保性命,而去博民心,似乎不太可能,可能他真的愛民如命。

說到收買民心,又把他摔阿斗的事情給牽出來了,爲了一個武將,犧牲自己的兒子,容易嗎?這就說明對他而言,兵民是一樣重要的,從長阪坡摔阿斗,到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再到關羽遇害,誓死復仇,必要伐吳都是如此。

當然,劉備也有弱點,他的致命弱點同樣也是仁愛,因爲愛民,逃難不丟下百姓,結果差點全軍覆沒,因爲重情誼,關羽被殺害後不顧軍事,將士的反對,誓去伐吳,結果被吳殺得大敗而回,自己也險些丟了性命,更使兵力嚴重受損。當然伐吳的失利還有一個原因,也是他的一個缺點,就是自以爲是,以爲自己學過點兵法就可以亂來,結果被人“火燒連營”,一敗塗地。

仁愛,現在後人對他的評價就僅僅如此,但是誰又想到,仁愛,也是他的致命缺陷。

讀《三國演義》有感2

《三國演義》主要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所發生的一系列精彩故事:黃巾之亂、董卓之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天下歸晉等。本書作者羅貫中把人物、景物描寫得淋漓盡致,甚至有些誇張,體現出人物的性格鮮明的特點:謙虛謹慎、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胸懷大志、弘毅寬厚的劉備,恩怨分明、忠肝義膽的關羽,粗中有細、有勇有謀的張飛,狡詐多疑、雄心壯志的曹操,氣量狹小的周瑜……這些人物是我們最熟悉的,他們之間有些人物令我感到十分震撼,十分敬畏。雖然《三國演義》裏的人物角色關係複雜,但是當你讀起來的時候,就會叢中體驗出無窮的樂趣,漸漸地,你也就身臨其境了。

看過《三國演義》的同學,也許,你們都會認爲,曹操是一個奸賊,他不是一個好人。但是,我卻認爲要看清一個人,就要從多方面收集證據來確定,而不是隻靠單方面的證據來定奪這個人的好壞。因爲,我始終覺得,曹操身上的優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著名的“官渡之戰”中,曹操的三萬軍隊以少勝多擊敗了袁紹的十萬大軍,這不是因爲曹操的陰險,而是因爲曹操能謀善斷,善於採納部下的建議。儘管袁紹地廣、兵多糧足。但是,他輕視曹操,爲人傲慢,聽不進部下的意見,被曹操打敗也是意料之事。還有,曹操非常器重良才。記得當時關羽爲了保護兩位嫂嫂,不得已只好屈服在曹軍之下。這時,曹操並不是因爲關羽是他的敵人而存心想謀害他,而是認爲關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待之甚厚。但關羽卻身在曹營心在漢,最後曹操只好放棄關羽。說到曹操,就不得不講講他寫的詩歌了。他的詩歌的一大成就,就是開創了文人“擬樂府”詩歌創造的全盛局面,還有詩歌裏蘊藏的悲涼壯觀的藝術風格,不能不令人佩服。他寫的詩歌字裏行間都散發着堅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偉的氣勢,悲涼慷慨,激發着讀者們積極向上的精神。總言而之,曹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戰略家、軍事家、政治家,還是一個出色的文才風流的才子!

其實,做人一定要有目標,踏踏實實,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段路。古語云:君子之澤五世而新。劉備、曹操、孫權這些叱吒風雲的人物,只傳到兒子、孫子輩就失去了江山。魏、蜀、吳的三個末代皇帝——曹奐、劉禪、孫皓,跪拜在五晉皇帝司馬炎駕前,三呼萬歲!萬歲!萬萬歲!而人們不會忘記:現在這位被人三呼萬歲的人的爺爺司馬懿,當初在曹操手下,只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官。這就是歷史!正是: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讀《三國演義》有感3

有人說,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爲他足智多謀,處事果斷,上通天文,下曉地理,是千年難見的一代賢相,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無不體現這一點。然而,我認爲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爲。劉禪無能,根本扶不起來,孔明卻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綁在了蜀國這輛毫無希望的戰車上。

我倒覺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儘管書中說他大逆不道,奸詐多疑,還敢“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能者居上,爲何偏姓劉的能當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變的名正言順;他是軍事家,不計前嫌,招賢納士,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使敵我力量

發生了巨大變化;他是文學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己”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當然嘍,他太多疑,以至於剛愎自用。但功大於過,曹操無論在哪一方面都稱得上英雄。

那再看他人:孫權不過仰仗父兄基業,建功甚少;周瑜雖年少有爲,但氣度狹小,意氣用事;關羽,太驕傲;張飛,勇有餘而謀不足;呂布,一見利忘義之徒也……

總之,我以爲,三國英雄,曹操一人而已。

讀《三國演義》有感4

自從去年看完了易中天老師的品三國後,使我更加的喜歡《三國演義》了。

在這本書中,我喜歡兩個人物:一個是曹操,另一個則是諸葛亮。

先說說曹操吧,曹操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不太好,但是我喜歡他其中的一個原因是曹操在公元200年的那一場三國中三大戰役之一的官渡之戰。這一場戰役是決定着當時中國的命運。雙方一邊是袁紹,一邊是曹操。曹操當時政治上很有優勢,但兵力卻遠遠不及袁紹。曹操卻能以寡敵衆、以弱勝強。

在這場戰役中,曹操爲什麼能以寡敵衆、以弱勝強呢?我認爲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曹操他自己會重用人才,對人才十分尊重。不過這其中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對手袁紹自己沒有重用自己的部下,使得許多人才不是投奔曹操,就是自己謀反。

那第二個說的就是諸葛亮了。在我們的印象中,諸葛亮永遠是足智多謀、聰明的。人們不也常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死諸葛嚇走活仲達”這些都是用來形容諸葛亮的。諸葛亮從小就熟讀兵法,一邊種地一邊生活,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而且,他讀的書也不少。正因爲書讀多了,有了一定的文化,纔在出茅廬後有很顯著的功績。

諸葛亮的事蹟不就告訴了我們,一個人,書讀多了,文化就自然而然的就進入了你的大腦裏去了。而且我們平時應該多多積累一些經驗,這樣也會對自己有好處。

幫別人辦事兒,不一定要像諸葛亮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也要有這種精神。我國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學生曾子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那你說應不應該呢?

無論是曹操還是諸葛亮都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讀完這本《三國演義》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啊!

讀《三國演義》有感5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爲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南征北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爲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纔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爲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後來,曹操於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纔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係,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說:“你從前爲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爲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不殺,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爲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NO.2關羽

關羽,演繹了千年不變的精魂,演繹了蕩氣迴腸的凝重。忠義永存,英雄無愧!這時,我不禁想起了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關羽也就像當年項羽一樣的忠義,他在華容道上義釋曹操傳爲千古佳話,但他放曹操不是因義而迷失了自己目標的方向,他還是向目標前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當我們羨慕地看着別人成功時,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艱辛。就像冰心說的: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鬥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一曲曲蕩氣迴腸的歌,一章章動人心魄的詩,一聲聲發自肺腑的嘆,一位位威武高大的將,一個個出生入死的兵。這就是三國。

讀《三國演義》有感6

在《三國演義》中,我比較欣賞曹操。對於曹操這個人,爭議非常多,有人說他是小人、奸賊;有人說他是英雄;有人說他是梟雄;有人說他是奸雄。我認爲,曹操是個實實在在的英雄

對於曹操,敬佩他的人們在某一方面對他的評價很高,比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英雄,亂世之奸賊”等等。他做過許多詩,比如說:有名的《觀滄海》、《龜雖壽》等等。

說曹操是軍事家,一是有一定依據的,他不止有略,並且有很高的勇氣。我舉一個例子吧:

有一次,曹操派兵去收麥子,呂布率兵來攻城,曹操大驚,後又鎮定下來。城門前有一片樹林,呂布就認爲曹操把兵埋伏在樹林裏,等着他呢,就退兵了。當天晚上,曹操的兵收完麥子回來了,曹操說:“明日呂布定會來燒樹林,我們可以將兵馬埋伏在城門外,包圍呂布。”結果第二天,呂布果然來燒樹林,曹操的兵馬便在城外包圍呂布,且打敗了他。

有人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個奸賊。那麼,我就要說,曹操如果是個奸賊,那怎麼能說他是“治世之能臣”呢?所以說,曹操還是忠於漢室的,曹操當初要冒着生命危險殺董卓,救活漢室;也是他,搬大兵救援漢獻帝,大敗李?唷⒐?帷⒗罾秩?簦?鋟齪菏遙?⑶宜?揮寫酆褐?模?皇淺僕醢樟耍??摹拔何淶邸鋇拿?涫撬?畝?硬茇ё販獾摹

我們說曹操是政治家,是因爲他是打着“匡扶漢室”的旗號出兵,使各地響應,他本人也是稱自己爲漢朝丞相,結果使許多當時的有名的人物響應,比如:司馬懿、司馬昭、張遼、徐晃、李典、樂進、典偉、夏侯??⑾暮鈐ā⑾暮釕械鵲取

曹操他惜才,比如說官渡之戰過後,沮授成爲了階下囚,按照常規,應該殺了的,但曹操卻勸降,並且要以淚水打動沮授,雖然說後來沒有成功,但是這還是能體現出曹操惜才。

曹操有它自己的獨特之處。官渡之戰時,袁紹的手下寫了一篇侮辱曹操以及曹操祖上的檄文,袁紹在官渡被打敗後,那個人就被曹操抓了,曹操怒氣衝衝地說:“你侮辱我,我不介意,但是,你憑什麼要侮辱我的祖宗!”我本以爲曹操要殺了那個人,但是曹操卻讓那個人當着大家獲的面,讀那篇檄文,曹操的手下都勸曹操:“丞相,這不可呀!”可曹操卻偏讓那個人讀,這便是曹操的獨特之處了。

曹操他還惜才。在官渡之戰中,原本袁紹的謀士的許攸來投降曹操,曹操卻不計前嫌,且赤腳相迎。曹操堂堂一個丞相,卻要赤腳相迎區區一個謀士,這曲不是惜才嗎?豈不是尊重遊謀略的人嗎?

對於曹操,易中天教授還對他有一個評價,那就是:勝利歸功於他人,失敗歸責於自己。這樣的人,不值得尊重嗎?不值得讚賞嗎?所以,我們應對曹操這個人另眼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