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雨果《悲慘世界》讀後感

雨果《悲慘世界》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一開始接觸這本書,以爲裏面可能盡是悲慘的遭遇及遭遇後的悲涼,誰知看下來,除了憐憫之外,更多的事震撼與感動,震撼社會描寫之廣,感動人物刻畫之深。書中所展示的苦難其實很多都像被縮小而又發生在自己身上,我也不想以一種俯視或仰視的視角來對此進行說些什麼,我只想像個身臨其境的體驗者來寫下我的真實感受。

冉阿讓作爲書中的主角,絕對是令每一位讀者信賴、敬佩的,儘管書中寫了他經歷了多少多少的磨難與不幸,但我想這並不是雨果所要表現的主題,而是在於他歷經千辛萬苦過程中的態度及過後的依舊如初,他就像黑暗中的一線亮光,所有的苦難都使得這線亮光更加奪目,讓人真正體會到書中所言“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年輕時爲了不讓侄子捱餓去偷了一點麪包而被捕入獄,在關押期間越獄失敗又加刑至十九年,十九年,一個年輕人在獄中度過了芳華般的十九年,的確令人扼腕嘆息。出獄後,沒有人願意收留他,甚至將他驅逐出門,直到被一主教收留,不久他偷走了主教的銀燭又被捉住,然主教並未怪罪於他,反而說這是自己主動贈送的。冉阿讓釋放後流下了十九年來的第一串眼淚,這也使冉阿讓日後不斷地靈魂救贖,終於,冉阿讓通過自己的努力發明了物美價廉的玻璃品而致富,最終當選小城的市長。

雨果《悲慘世界》讀後感

在小城中,冉阿讓救助了淪爲風塵女子的芳汀,芳汀原是淳樸美麗的姑娘,卻因爲被男友拋棄又產下私生女而逐漸變得落魄,芳汀與女兒相依爲命,一直處於流離失所狀態,芳汀不願女兒跟着自己受苦而將女兒柯賽特寄養在泰納迪埃的旅店裏,自己獨身一人來到了冉阿讓生活的地方並在冉阿讓經營的工廠工作。芳汀始終相信女兒過得比之前要好,但旅店主始終以各種理由逼迫芳汀寄錢過來,即使這樣,女兒柯賽特並沒有得到應有的照顧,反而備受壓抑。芳汀心想,只要女兒過得好,自己再苦又有什麼呢?母愛的偉大與無私在芳汀身上得到了完全的體現,爲了滿足旅店主不斷提高的費用,芳汀剪掉了自己的秀髮、拔掉了自己門牙,最後含着眼淚出賣了自己。有次一位紈絝之人把雪放進芳汀的衣內而遭到芳汀的反抗,明明自己的受害者,最後卻因爲自己的身份反而被捕,正巧遇見樂善好施的冉阿讓,冉阿讓決定救出芳汀並照料她的生活。

本以爲至此冉阿讓將不會受到曾經犯過罪的影響,從而過上常人般的生活,誰想在一次偶然幫助滑倒馬車被壓的人而被警察沙威識破,而就在沙威向上司提出逮捕的時候,上司傳來“冉阿讓”已經被捕,原來是那位“冉阿讓”長得與真正的冉阿讓很相像而成了替罪羊。面對本是“幸運”的事,卻使冉阿讓掙扎不已,煎熬所帶來的痛苦令冉阿讓受到極大的捶打及考驗,最終趁着夜色前往剛好正在審判的法庭,冉阿讓坦白了一切,但所有人都認爲這位市長的冉阿讓是在開玩笑,冉阿讓像是據理力爭般地述說來讓人們相信自己說的話,這是何等的博大與勇氣才能走到這一步。此時,芳汀也因得了重病奄奄一息,芳汀告訴了冉阿讓所有,在留以一張與旅店主達成接收柯賽特的紙條後不久便與世長辭。

冉阿讓又被捕入獄,但一次航海過程中,冉阿讓冒着時刻可能被巨大風浪吞噬的危險挺身而出營救了一位快落水之人,當然這樣的危險也換來了短暫的自由,身上的枷鎖被解開,就在大家投以敬佩目光的時候,冉阿讓卻突然落水了。冉阿讓不知遊了多久上了岸,僱了輛馬車去接收柯賽特,在晨曦的朦朧當中,冉阿讓在路上遇見了正在挑水的柯賽特,冉阿讓同情如此瘦小的女孩卻還幹着如此沉重的活,雖然彼此陌生,卻也存留了人身上對弱者的愛憐。在支付了旅店主高昂的費用後帶走了年幼的柯賽特,路上又遭到沙威的追捕,冉阿讓想盡辦法逃脫並在一修道院站穩了腳,柯賽特過着修女的生活和學習。直到柯賽特長大了,冉阿讓認爲應該讓她走向更自由、更廣闊的天地,便帶其離開修道院來到巴黎,巴黎的生活愜意而安靜,但美麗的柯賽特也引起了一位青年的愛慕,那就是馬裏於斯。

馬裏於斯本是與外祖父一樣認可保皇派,反對支持共和黨的父親,其外祖父爲此還不讓馬裏於斯與其父親住在一起而留在自己身邊,但在父親彌留之際,父親給了馬裏於斯一個盒子,裏面是男爵的勳章,並告訴馬裏於斯曾經在戰場上有人把自己從死人堆裏背出來而撿回一條命,叮囑馬裏於斯要找到他並報答他,這個人就是旅店主泰納迪埃,以致馬裏於斯以後常在恩人與喜愛的人的親人間苦苦徘徊。馬裏於斯的思想慢慢發生轉變,讚賞父親,還印了自命男爵的名片,這與外祖父完全背道而馳,馬裏於斯就離家出走。出走後有很多次在巴黎盧森堡公園遇見正在陪冉阿讓散步的柯賽特。那座公園去年我去過,彷彿有一種時光重疊所帶來的穿越感。馬裏於斯暗地跟蹤柯賽特還確定了其住址,但兩人沒說過一句話,只是擦肩而過時的目光相遇纔不時令馬裏於斯陣陣驚喜。馬裏於斯的鄰居剛好是旅店主泰納迪埃一家,泰納迪埃此時正在夥同幾個強盜實施一場綁架案,利用已經改名的冉阿讓的愛心,強迫其重金買下自己廉價的畫,這一切都被馬裏於斯知道並報了警,而負責此案的又是沙威。整個事件十分的扣人心絃,動人心魄,結果是泰納迪埃等人被捕,冉阿讓趁機跳窗而逃。

馬裏於斯最後終於與柯賽特聯繫,兩人揹着冉阿讓相戀了,兩人的愛情就像百合花瓣與鴿子羽毛的融合,猶如黎明一樣閃光,又像墳墓一樣沉默。但泰納迪埃的小女兒愛波尼娜又深愛着馬裏於斯,後來冉阿讓爲了躲避追捕,或者說不願馬裏於斯奪走自己唯一的親人柯賽特,決定離開巴黎去倫敦。此時,巴黎局勢變得愈加動亂,戰爭一觸即發,我當時心中就在幻想與《傾城之戀》相似的場景:炮彈、硝煙、黑夜、躲藏、擁抱……終於戰爭爆發了,馬裏於斯沒有見到相約而見的柯賽特,後來收到柯賽特來信後也寫了張紙條拖一流浪孩送去,流浪孩意外地把信給了冉阿讓,冉阿讓知道馬裏於斯正在作戰,面臨危險。冉阿讓便轉道前往戰地,此時沙威正好被共和黨人捉住,冉阿讓主動說讓自己來解決沙威,冉阿讓卻放走了沙威,只朝空中虛開了一槍,再開了一槍。

戰爭越來越艱難,死亡在繼續發生,就在馬裏於斯即將被射殺時,一隻手擋住了槍口,子彈打爛了其手掌並穿過胸膛,爲救馬裏於斯而付出自己生命的是深愛他的愛波尼娜,原來愛波尼娜一直跟蹤着馬裏於斯。馬裏於斯後來抱起愛波尼娜,愛波尼娜用洞穿的手痙攣地緊緊抓住馬裏於斯的手,他似乎不感到疼痛,握着自己愛的人的手對就將死去的人來說是多麼的幸福,愛波尼娜示意馬裏於斯胸前所藏的東西,是一封信,信中寫到:答應我,等我死了,在我的額頭上給我一個吻,我會感到的。馬裏於斯深情地低頭吻了身體僵硬的愛波尼娜的額頭,馬裏於斯自己後來還是中了彈,幸運的是冉阿讓奇蹟般地出現並扛着他拼命奔跑,爲減少危險,由地面上轉向地下下水道,腳下流過奇臭的污水,爬過一隻只老鼠,更重要的是自己體力也不支,還要面臨膽戰心驚的追捕,其中在經過一段淤積的污泥地時,污水漫過膝蓋、肚子、脖子、眼睛、頭髮,就在沒有退路的時候,冉阿讓腳踩到一塊硬石塊,光明就在污水下的黑暗中出現。但冉阿讓走出下水道後又被沙威逮住,冉阿讓請求把已經受傷的馬裏於斯送回家,因爲馬裏於斯寫給柯賽特的信在冉阿讓手中,他知道地址。本書最讓我意外的是就在冉阿讓背馬裏於斯外祖父家樓上的時候,沙威不見了,沙威放走了冉阿讓,冉阿讓的所有行爲使這位代表法制的警察開始懷疑自己,是啊,法律的眼睛裏也可能有一滴眼淚。但沙威最後卻自殺在河中的洗衣船下,至於沙威爲何自殺,我想每個人心中一定會有一個相同的答案。

馬裏於斯的離走出走令其外祖父異常的生氣,其外祖父已經九十多歲了,他忍受不了的不是死亡,而是一想到死前沒能見到心愛的外孫馬裏於斯就難受,其女兒問他:你恨馬裏於斯嗎?“他是一個怪人、無賴、忘恩負義、沒心沒肺的小子,沒有靈魂的惡棍”其外祖父說完轉過身,不讓人們看到自己眼裏的眼淚。我想這是所有長輩對“叛逆”孩子的態度,罵得越厲害,愛得就越入骨。等馬裏於斯傷好後,馬裏於斯與柯賽特結了婚,結婚那天,冉阿讓以身體不適而未參加,其實這僅是一個藉口罷了,他內心的感受難以言喻,他對柯賽特的情感是複雜的,但人老了,就感到自己是所有孩子的祖父,冉阿讓做到了就像對柯賽特一樣對馬裏於斯。冉阿讓至始至終是沒有隱瞞過別人,更願意像陽光一樣照在內心,冉阿讓把自己的苦役犯的身世告訴了馬裏於斯,馬裏於斯無法接受這一事實,逐漸對冉阿讓冷淡,冉阿讓離開馬裏於斯家又一個人住。這就像哈代《苔絲》中女主苔絲在新婚之夜她把自己往事向丈夫坦白,但是丈夫沒能原諒她,從此二人便分居。

八十歲的冉阿讓之前看起來就像五十歲,這時看就來更像八十歲了,短短的時間像是過了三十年,因爲真正催人老去的不是無情的歲月,而是人靈魂的寂寞,況且生活可以缺少一切,就是不能缺少希望,而冉阿讓此時又失去了重新得到柯賽特的一絲希望,沒有人陪伴,風燭殘年倘若沒人作伴是何等的淒涼,勝過以往遭受過得任何苦難。就在我不忍卒讀的時候,旅店主出現了,陰差陽錯地告訴了馬裏於斯一切真相:冉阿讓沒有殺死沙威;是冉阿讓揹着自己逃離死亡的。馬裏於斯頓時感到自己的自私與狹窄,拉着柯賽特急忙地前去探望冉阿讓並試圖勸說其回來一起住。但一切都晚了,見面不久,冉阿讓就撒手而去。那夜沒有一點星光,黑沉沉一片,黑暗中有一個巨大的天使站立着,展開雙翼,帶着冉阿讓的靈魂。

只有在黑暗的地下才能發現鑽石,也只有在深沉的思考裏才能發現真理。讀書後的思考就像經歷苦難後的沉思,不從中“扒”點東西下來似乎就容易遺忘。這肉體同時也是人的負擔,人拖着它並常受其支配,唯有做一位正直、博愛、寬容的人,精神飛動,超脫一切。冉阿讓所做的一切,終於換來了柯賽特與馬裏於斯的幸福,而這幸福的背後,冉阿讓不知歷經了多少的不幸。我想,冉阿讓這樣的遭遇現在是沒有了,但他的品格一定孕育在每個人的身上,也許確實還難以做到,但腳步不能達到的地方,眼光儘可到達,眼光無法達到的地方,精神儘可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