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楊絳傳讀後感

楊絳傳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楊絳傳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楊絳傳讀後感
  楊絳傳讀後感1

初雪的降臨延緩了春天的腳步,直到四月上旬氣溫才略有回升,青草也纔剛剛冒出頭。春天來得無聲無息,可她的美麗卻在漫長的冬天後震撼人心。楊絳先生亦然,她以優雅的姿態展現了春天一般的溫暖與美麗。淡雅素淨,寵辱不驚。像一株永遠盛開的蘭花,清淡卻充滿生機。

如果用色彩來形容楊絳先生的一生,應該是最溫暖的橙色,既有黃色的溫馨,又有紅色的蓬勃。楊絳先生出生時上面已經有壽康、同康、潤康三個姐姐。按說,再得一個女兒應該不會受寵,但因爲她是父親逃亡海外,留美歸來所生的第一個孩子,家中的姐姐們又不在父母身邊。所以楊絳得到了獨女的寵愛。

父親爲她起名季康,小名阿季。阿季幼時,天真無邪,糗事頻發。偷吃冰淇淋時凍僵小嘴,還依舊吧嗒吧嗒地舔着;出神地盯着穿旗袍、腳蹬高跟鞋的滿族人,還不自覺地模仿着人家的走姿。童年的趣事就像楊絳先生一生光影中的星辰,光輝閃爍。阿季就是這樣在姐妹的陪伴與父母的關懷中長大,脫離了幼兒時期的懵懂,開始懂得人情世故與家庭溫暖。

如果說家庭是子女溫暖的港灣,那麼父親楊蔭杭便是塔頂的引航燈,是楊絳先生一生的方向。在楊絳先生六歲時,家中曾發生過一場大變故。時任交通部總部長的許世英涉嫌貪污鉅款,任京師高等檢察長的父親楊蔭杭依法傳訊交通部總長,同時搜查證據。楊蔭杭扣押了總長一晚。那晚,楊家的電話不斷。天亮以後楊蔭杭就被停職了。雖然停職時間不長,可楊蔭杭對這種官官相護,無視法律的行爲失望透頂。再無意做官,於是辭職,舉家南歸。

父親一心爲公,剛正不阿的態度爲楊絳做了表率。父親的爲人處世也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楊絳,就像一盞燈一樣,在複雜的人情世故與道理綱常上,爲她照亮一條路,使得楊絳自小便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如果說一見鍾情是偶然,那麼楊絳先生與錢鍾書的愛情就是命運之盤旋轉的必然。只是在千萬人中說了句你好,過去獨自走過的每一步似乎都從這句問候開始有了意義。

兩人於清華園中初見,晚霞已落,暮色剛起。一切都是心照不宣的開始。當晚,孫令銜會過表兄,來古月堂接楊絳同回燕京。孫令銜的表兄也來了。這位表兄就是錢鍾書。古月堂一面,兩人一見傾心、一見鍾情,匆匆一別後都還掛念着對方。那時錢鍾書已經訂婚,對象是孫令銜遠方姑媽的女兒葉崇範。楊絳也有男朋友叫費孝通,是孫令銜的好友。就在二人遇見後不久,葉崇範便跟別人私奔了,費孝通一廂情願到最後也只能不了了之。

愛情是一根心箭,目標明確,不留後路。刪掉所有的虛與委蛇,刪掉所有的哺糟啜醨,刪掉所有的口是心非。

錢鍾書寫了封信約楊絳見面。他說"我沒有訂婚。"她說"我沒有男朋友。"兩個書香氣濃厚的人開始談起了書香味的戀愛,夢歸清華,牽手百年。

楊絳先生曾把讀書比作"串門",書籍是作者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人生沉澱,你打開書本的那一刻就像是有位老翁或是老嫗坐在火爐旁,對你說,你來了,然後娓娓道來他一生的故事。於是短短几天裏,我便讀完了楊絳先生百年的人生經歷與感悟,這百年多的人生,時間對於她而言不會逝去,她像是一株永遠盛開的蘭花,不再向四季起誓。

  楊絳傳讀後感2

我認真閱讀了羅銀勝的作品《楊絳傳》,本書通過細膩的文筆敘寫了楊絳的百年人生,包括童年成長、家庭變遷、求學歷程,以及同錢鍾書相濡以沫的愛情。她的傳記值得所有人靜下心來一讀。我十分尊敬楊絳先生,她一生歷盡磨難,但卻從不被生活打敗,堅定事業,維護家庭。每當聽到楊絳先生的故事,聽到她的名字,我心裏都有一種堅定的鼓舞,希望像她一樣,做自己能做到的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先生一生處世優雅,榮辱不驚,與錢鍾書先生不離不棄!

楊絳先生一生曲折動盪,飽經歲月打磨,但她不改初心,始終保持着明媚從容、淡定優雅。她把她的一生,活成了一個典範。她生命裏的那些苦難越發沉潛爲從容平靜的性格。不管世事如何紛擾,外界對她有何等讚譽,她始終都在自己摯愛的文學裏書寫着動人的親情、愛情、友情,她從未因外界而變過一分一毫,始終是那個如深谷幽蘭般的女子,在歲月裏溫婉如初。如此,讓我一生敬佩,一生學習。

楊絳先生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小小的楊絳在父親的書房裏構建起了自己未來的精神家園,更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楊絳的父親楊蔭杭在她幼小的靈魂裏埋下了愛讀書的種子,他對小女兒的愛都呈現在了無言的教誨裏,他身體力行地影響着小楊絳的成長。父親對兒女無私而恰當的愛一直陪伴着兒女的`成長,他給了女兒正確的人生態度,他教會了女兒思考。在女兒面對問題的時候,楊蔭杭從來不直接給出女兒一個具體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給她一個方向,讓女兒自己去選擇、去解決,父親的鼓勵給了楊絳最堅定的選擇的動力。在這樣的家庭裏,楊絳學會了如何去愛、怎樣去直面困難,這成了楊絳一生的處事生活哲學,也是楊絳一生的財富。

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尤其是在孩子的幼兒時期,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也是他們最信任的人,並且此時期的孩子熱衷於模仿,他們並不能分辨好壞,只覺得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孩子與父母朝夕相處,父母的許多言行舉止總會影響着孩子言行的養成。自然而然,很多品行和習性都會從父母的言行舉止中習得,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視家庭教育與嚴格的言傳身教,在斥責孩子不良言行的同時也要保護好孩子稚嫩的心,給予孩子關愛。

我有幸成爲一名幼兒教師,每天從家到幼兒園,從幼兒園到家,兩點一線,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已有32個年頭了,但我能踏踏實實快快樂樂積極向上的每天和孩子們快樂地在一起,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當聽到崔潤希小朋友用稚嫩的聲音對我說:“彭老師,我喜歡你,我長大了要和你結婚。”我被他感動的心都要融化了。我愛孩子們,孩子們也愛我,累並快樂着。

讀書,讓我真的不孤單。在文字中暢遊,在優美的旋律中忘我,學楊先生吧,做深谷幽蘭般的女子。

  楊絳傳讀後感3

我以爲我讀完的第一本書可能是《瓦爾登湖》,這是我到目前爲止最喜歡的書。我看的書很少,所以遇到它,就很喜歡了,也沒有其他的書籍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與它媲美。

但是,很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我看完的第一本書居然不是它。而是夏墨寫的《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傳》。

這本書很早就看了,每天晚上閒來無事的時候就看看。相比紙質書,我似乎對電子書更有耐心。無論是一本小說,還是一本傳記再或者像《瓦爾登湖》這樣的散文等等。我能看的,有興趣的,在電子書上,我就可能把整本都看完,從頭眷顧到結尾。如果是小說,我喜歡把它拿來消遣,看它是爲了滿足我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如果是傳記,我就把它當做漲知識的經歷,希望有些人的故事能潛移默化給我一點點生活的啓示;如果是散文,偏生活偏哲學,我喜歡研究,深一點,一字一句地體會其中的深奧。實際上,我接觸多的也就這三種文體。

看傳記,只是爲了學習一個人的內涵,在一個個故事中體會,重點在故事和整體,着眼點不在這個文本本身,而且真實的東西相比虛構的更容易深入人心。於是我便時常“光顧”這本書。而《瓦爾登湖》我則買了紙質書拿回來研究,由於和我手機上我原來看的翻譯有些小差別,還需時時對照相比較,有些東西變了一個字它的意境就變了。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語言塑造的氛圍中可能會影響我們領悟的深淺。我生怕錯過一點點,我迫切地想要理解梭羅的意思,又時時準備好反駁。於是在斟酌和體會中我就輕鬆地把《楊絳傳》給先看完了。

事實告訴我我沒有選錯書。

楊絳是一個不用聽我的評價,你只需聽過這個名字就知道她是和哪些詞聯繫在一起的人。

我資歷尚淺,沒有多少經歷。她背後有什麼更多的東西以我現在的年歲可能暫時還無法領悟。一點點,一點點。

她出身名門,卻不驕奢。不是張愛玲也不是林徽因。比張愛玲多一份大度從容,比林徽因多一分大氣平和。她恰恰是那種可以和男人並肩的女性,不會似丁玲和蕭紅會蓋過男人的名氣,也不會似張幼儀被徐志摩妻子這個頭銜蓋下去。前半生,人們知道錢鍾書,說,這是楊絳的先生;然而後半生,人們知道楊絳,說,這是錢鍾書的妻子。最後,他們兩個齊名流芳後世,誰也沒有蓋過誰,相濡以沫的婚姻比誰都幸福;二人比肩的才華教誰都羨慕。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錢鍾書只想這樣介紹她,他說,她是他的朋友,妻子,情人,也是他的知己。

錢鍾書是一個率真有趣的人,在個性上和很多年輕的男孩一樣,有些幼稚,但是有趣。有些女孩隨着心性的增長難以忍受男孩的稚氣,最後失去耐心。但是這的的確確是男孩美好的天性。她就保護着他內心那份純真。他不會繫鞋帶,連鞋子左右只都分不清,沒關係,她來照顧他。他愛喝英國的下午茶,但是回國後就尋不到那種味道,沒關係,她就試着用多種茶來配給他。在文革下鄉改造那段時間,任時局多麼動盪,錢鍾書也會每天都寫一封信寄給她。兩人在困境中只有這樣的相守,但是隻有這樣的相守就很滿足,家人是要在一起的。

有關錢先生,任何時候,任何事,楊先生的做法都是理解和接納。兩個人在心靈上相通,做了一生的朋友、知己和戀人。到了晚年,他們幾乎不怎麼見客了。兩人就在家一同看書交流。在錢鍾書眼中,楊絳的才華是卓絕的,和人交談總免不了要誇楊絳一番。而在楊絳眼裏,錢鍾書的才華卻要高於她。離了錢鍾書就沒有後來的楊絳,離了楊絳也不會有寫《圍城》的錢鍾書。他們的路,無論多坎坷,做彼此的知己,相守相愛,依靠着走完了這一生。

女人可以愛,愛得大方和大度,才能得到男人的尊重和欣賞。自身的從容和自信,以及對彼此的守護,對愛情的衷心,默默肩負的責任,守護着守護着,也許你守護的不是他,而是一份屬於兩個人的愛情。

  楊絳傳讀後感4

最近,我在知乎上搜索了一個問題,讀書到底有什麼用?答者五花八門,卻並沒給出我想要的答案。去看看那些真正好讀書的人的一生,我也許能夠找到答案。翻開《楊絳傳》,我看到了楊絳先生令人傾佩的一生,看到了楊絳先生好讀書的一生。至此,我更加明白了讀書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對於讀書的意義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楊絳先生自幼在父親的薰陶下養成了好讀書的習慣,後來又遇見了“書癡”錢鍾書,變得更加嗜書如命了。他們讀遍了古今中外的書籍,讀書是他們一生的追求。後來,楊絳先生又將他們夫婦的稿酬版稅捐贈給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基金以幫助更多的讀書人。讀書和治學成了楊絳一生的命題,讀書成就了先生別樣的風骨。楊絳說過,“讀書不是爲了拿文憑或發財,而是成爲一個有溫度懂得情趣會思考的人!”也許只有真正的讀書人才懂得讀書的意義。她認爲讀書是“隱身”的串門——“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對質。”在楊絳看來,讀書正是學習的極佳方式,是完全自由的求索過程。楊絳先生用一生的讀書生活回答了世人關於讀書用處的疑惑。

也許我們做不到像楊絳先生那樣讀書,卻可以如她一般熱愛讀書。對於我們而言,讀書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在我看來,讀書的好處很多。

體育鍛煉塑造的是人的形體,而讀書是鍛造靈魂的方式。人生在世有兩種成長,第一種是形體的成長變化,第二種就是靈魂的改變和昇華。形體的變化受到遺傳等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大多不容易改變。靈魂的進步與昇華就完全取決於個人後天的修煉。讀書正是鍛造靈魂的良好方式。臧克家說:“讀了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在書中,我們可以和古今中外的名家或者新銳作者交朋友,談論人生智慧。當我們閱覽先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時,就彷彿是兩個靈魂的交流,這種交流產生的效果並不能顯而易見。在書中文化的潛移默化之下,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行事準則,甚至一舉一動都會被改變,被優化。我們讀書不應該去懷有功利的目的,讀書可以是爲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不要僅僅關注到讀書對於一個人的物質生活的影響。我們更應當關注到讀書對於一個人靈魂的昇華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讀書可以提升一個人溝通的能力,美的語言靠讀書而習得。楊絳先生當初爲了翻譯《堂吉訶德》,毅然決定要學習西班牙語。她利用書籍自學了西班牙語,併成功翻譯了這部西班牙文小說。讀書是一種學習語言的良好方式。一個人的氣質不僅體現在他的舉手投足之間,更多的是體現在他的言語之中。美的語言可以提升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效果,書讀得多了,一個人對於問題的見解和說出的話語自然會有與衆不同的地方。

讀書可以改善人的思維,由讀書引發的思考助力人生。爲什麼有的人讀的書很多,卻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我見過一些人,讀了很多書,能夠隨意引經據典,講話不離詩書禮義。然而,就是這樣的一種人,卻並沒有領會書裏蘊含的大智慧。原因是什麼?我覺得主要是這種讀書人的格局不夠。他們讀書的體量很大,可是因爲格局太小,終究無法容納書中真正的智慧,無法將書裏的人生哲學運用到生活實際。一個人的格局之所以小,是因爲他思考人生問題不夠徹底。這樣的人往往喜歡標榜自己書讀得多,喜歡摘抄書中的詞句去應用。我覺得這樣讀書是無用的,讀書其實不能以閱讀量作爲考量的標準,而應當以思考量爲準繩。一個人讀的書有多寡之分,一個人閱讀後的思考也有勤懶之別。讀書之後,應當勤于思考,思考作者的思想,思考書中的理論對於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最終轉化爲自己對於生活的體認。我覺得這是比讀書本身更重要的一件事。讀書是一種知識的輸入,而思考是一種轉化能量的輸出。要是你真的想靠多讀書來改變自己,提升氣質,感悟人生,那就千萬不要忘記去思考。一天,一個月,一年的時間裏,我們不要去追求讀了多少有意義,高評價的書,我們要去探索因讀書而產生了多少思考,產生了多少感動。有思考,才值得去讀書,否則縱使詩書滿腹也難掩人性迂腐。

讀書的好處太多,不能一一列舉。然而對於我們爲什麼要讀書這個問題,我覺得不僅僅是因爲讀書有諸多的好處,更是因爲我們希望藉助讀書來認識世界,認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