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範文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範文1

乍一看這標題像是一部愛情小說吧!其實不是!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範文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臨終老人和他的學生的故事。老人是社會學教授,他已年邁,患了絕症,他的學生是一名記者、作家,老人每星期給這個學生上最後一門課,時間是星期二。這便是這本書書名的由來。

這門課上了十四個星期,每個星期學生都如約而至。他們談論的話題有:世界、自憐、遺憾、死亡、家庭、感情、對衰老的恐懼、金錢、愛的永恆、婚姻、我們的文化、原涼。最後一堂課是老人的葬禮。每上一次課老人的病情就會加重,說話就會更困難。到最後,要靠學生不停地用力地敲打背部才能說出話來。他是一名終生的教師。他留給了人們無限的思考!也許談人生太大、太空洞,但是人生的確很玄!誰也不知道下一妙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會有怎樣的故事發生。那麼還在等待什麼、猶豫什麼、好好把握今天!每一個今天都是精彩的!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範文2

如果明天即將面對死亡,你要如何度過今天?

也許你會說,我一定要找尋到生命或者的意義,一定要做自己心甘情願的事情,愛身邊的每一個人,讓自己的這一生無悔。

可惜這只是假設。也許只有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來活,才能投入全部的愛和赤城吧。健康活着的人永遠都體會不到死亡像是到站的火車那樣催促自己下車時的慌張。因爲沒有人在自己死去的那一刻將自己面對死亡的真切體驗告訴後人。

不知是該慶幸還是該難過,終於有了一個人,他就生活在於我們相對的那個半球,他把自己日漸衰弱的身體,面對疾病時的無能爲力,經歷死亡時的親身體驗,以一種嚴肅的授課方式講給了他的學生,也表達和展現給了所有活着的人。這對於一個即將離開人世的人來說,無疑是殘忍的,我們從中看到了一個生命的脆弱和無奈。但是,這位老者卻不這麼想,他只是溫和的要求自己的學生每個星期二都來上這堂有關死亡的生命之課。把自己的痛苦和思考一點一滴講述給我們,以使我們懂得如何更好的活着。他平和的面對自己的窘態和尷尬,以幽默的方式和死亡開着玩笑。他在別人的注視下回顧自己的童年,過早的失去母愛,沉默的父親留下的陰影,繼母的關懷,沒有同伴的孤獨。說到傷心處是像個孩子一樣動情地哭泣。把自己一生寶貴的經驗傳授給自己的學生。一共十四周的課程裏談到了恐懼,衰老,慾望,婚姻,家庭,社會,原諒,死亡,以及有意義的人生。

這是一本最珍貴的人生教科書。是值得每一個行走在路上的人裝在旅行包裏的寶貝。那些正處於迷惘時期的人也許會從中找到拯救自己的方法。那些灰心喪氣的人也許看後會重拾直面困難的勇敢和信心。

生活中,總是有人在抱怨,和生活作對,然後把自己和生命都高的精疲力盡。甚至八十後九十後被人當作了垮掉的一代。這是一個沒有共同信仰的年代,大家都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渴望陪伴和愛,卻不懂得如何給予和分享。

推薦這本書的人還有餘秋雨。他爲此寫了一個錦上添花的序。也許這裏面有你丟失掉的那一部分力量,也許這裏面有你一直在尋找着的那一種意義。

只有直面死,才能好好活。這是一個逝者留給我們的哲言。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範文3

人與人之間在冥冥中擦身而過,在相聚後便意味着離別,並以自己的方式結束。忙碌的上海早晨,心靈逐漸被生活吞噬的人們,毫無目的地奔走着,似乎活着便無處可逃。從未想過自己的未來,自己的存在方式,在消失的和經過的時光中,它們就像一條平靜而奔騰的大河。我們觀望着對岸,等待泅渡,時間凝滯,身體內的靈魂深處卻保留了一份巨大的空虛感,抑制了對生命的質疑

與此同時,放在我面前的這本書幾乎毫無保留地向外界解釋了生命的價值及人生的意義,使人讀後逐漸趨於平靜,填塞那無限蔓延的空虛……

書中的老人叫莫里施瓦茨,社會學教授。他已年邁,患了絕症,受一家電視臺的“夜線”節目採訪,被他十六年前的一位學生,當今的作家、記者米奇阿爾博姆偶爾看到,學生匆匆趕來看望即將離世的老師,而老師則宣佈要給這位學生上最後一門課,每星期一次,時間是星期二。

我彷彿又聽到莫里笑着對米奇說:“我們是星期二人。”“我們是星期二人。”米奇重複道。“嘿,米奇,說話別有顧忌。有那麼一天,我會讓你感到流淚並不是一件難堪的事。”“是啊,是啊,”米奇說。“是啊,是啊。”他們都笑了,因爲莫里二十年前就這麼說過。大都在星期二說。實際上,星期二一直是他們的聚會日。莫里的課大部分在星期二上,米奇寫畢業論文時他把輔導時間也定在星期二——從一開始這就是莫里的主意——他們總是在星期二坐到一塊兒,或在辦公桌前,或在餐廳裏,或在皮爾曼樓的臺階上,討論論文的進展。所以,重新相約在星期二看來是最合適的,“就約在那幢外面栽有日本槭樹的房子裏。”米奇準備走的時候跟莫里提了這個想法……

這樣的課程沒有一位學生會拒絕,於是,每星期二,這位學生坐飛機飛行七百英里,趕到病牀前去上課。這門課講授了十四個星期,從第一個星期二——談論世界,到第二個星期二——談論自憐……第九個星期二——談論愛的永恆……第十三個星期二——談論完美的一天,最後一堂則是葬禮。老師謝世後,這位學生把聽課筆記整理了一下交付出版,題目就叫《相約星期二》,這本書引起了全美國的轟動,連續四十四周名列美國圖書暢銷排行榜。

看來,同樣在期待着的人實在不少,而且不分國籍。“如果早知道面對死亡可以這樣平靜,我們就能應付人生最困難的事情了。”“什麼是人生最困難的事?”米奇問。“與生活講和。”一個平靜而有震撼力的結論。

當莫里設想自己的墓地時,他希望學生有空時能去墓地,還有什麼問題儘管問。學生說,我會去,但到時聽不見你的說話了。莫里笑了,說:到時候,你說,我聽。

山坡上,池塘邊,一個美麗的墓地,碑文是“一個終身的教師。”課程在繼續,老師閉着眼睛靜躺,學生來了,老師早就囑咐過:你說,我聽。“說說你遇到的一切麻煩問題,我已作過提示,答案由你自己去尋找,這是課外作業。”境界,讓死亡也充滿韻味。死亡,讓人生歸於純淨。

現在,莫里已長眠於地下,卻把課堂留了下來,而且越變越大,已延伸到這裏。他只是一位普通的教師,但他把人的生命價值真誠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對此,使我們不容置疑。正如亨利亞當斯所說:“教師追求的是永恆;他的影響也將永無止境。”

是啊!雖然莫里已離我們遠去,但他的精神及崇高的生命將得以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