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荷塘月色》讀後感15篇

《荷塘月色》讀後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66K 次

《荷塘月色》讀後感15篇

《荷塘月色》讀後感15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荷塘月色》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荷塘月色》讀後感1

《荷塘月色》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借對“荷塘月色”的細膩描繪,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複雜的思想感情,爲我們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

《荷塘月色》的結構,是圓形的,外結構、內結構均如此。從外結構看,這篇作品從作者出門經小徑到荷塘復又歸來,依空間順序描繪了一次夏夜遊。從內結構看,情感思緒從不靜、求靜、得靜到出靜,也呈一個圓形。內外結構的一致性,恰到好處地適應了作者展現一段心理歷程的需要。他知道,作爲社會的人,是無論如何擺脫不了現實的騷擾的,苦悶之中,何以排憂?在他看來,“還是暫時超然的好”、“樂得暫時忘記,寧靜也好,超脫也好,都只能是短暫的。所以,出了門還得回來,獲得片刻的靜最終還得回到囂鬧中去。結構和內容的緊密聯繫,使《荷塘月色》讀來文氣酣暢、渾然天成。

朱先生的語言,歷來是“新而不失自然”,在口語的基礎上刻意出新。既有平白如話,毫無雕飾之感的文字,更有精心“擇練”的遣詞用字。點活了月光和霧氣的“瀉”“浮”二字;把量詞活用爲形容詞的“一絲”“一帶”“一道”“一二點”等等,都生動地起了豐富、潤飾、強化形象的作用。疊詞的運用,更是朱先生的擅長,例如,以“田田”形容荷葉的密度,以“層層”刻畫它的深度,用“曲曲折折”表示荷塘的廣度,用“蓊蓊鬱鬱”極寫樹木的繁茂,都產生了鮮明的實觀效應,同時,讀起來又節奏明朗、韻律協調,有音樂美的感覺。

文章三大部分之間的轉接,十分妥貼。第一部分(1至3段)寫夜賞的緣由,用“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就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第二部分(4至6段)的夜景描寫,烘托出一片寧靜之後,讓蟬聲和蛙聲打破寧靜,藉此轉下最後的第三部分,寫六朝採蓮的熱鬧和江南故鄉採蓮的情狀,心境又回到現實生活了。

《荷塘月色》讀後感2

《荷塘月色》是現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一篇比較婉轉的文章,作者從一開始就以獨處的心境創造出孤寂的氛圍,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讀着讀着我也似乎也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這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從中我感悟到了作者內心的彷徨與迷惘,而我的心情也隨着波動起來。

朱自清在先訴說了自己的不寧心境後,描寫了一個寧靜的與現實不同的環境——荷塘月色,通過對傳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清冷的明月的描繪,象徵性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嚮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爲排遣心中的鬱悶,夜深人靜時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悄悄地行,什麼都可以想,也可以什麼都不想。他覺得自己是個完全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裏要做的事,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並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走着走着,我彷彿看見了荷塘,“那田田的葉子,零星地點綴些白花……”風中的花香,肯定令人心曠神怡,夾着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之上,簡直就是月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而我便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深深陶醉……

看着看着,突然如水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鬱鬱蔥蔥的樹,樹間透着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是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麼也沒有。《採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節選使我的心也隨着作的心涼了下來,雖然我很難體會作者當時的無奈和彷徨,但我的心彷彿也隨作者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文章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這篇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而我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工作,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荷塘月色》讀後感3

帶着淡淡的憂愁走出家門,趁月色出來散心。順着幽靜的小路一路走來,自然而然地來到了日日經過的荷塘邊,一去看那月下的荷塘。

情緒的不同使平時的荷塘看上去別有韻味。淡淡的月色織成帶有清冷氣息的輕紗,覆蓋住整個荷塘。在這個屬於作者自己的世界中,他與荷塘產生了共鳴。

荷葉是亭亭的如舞女的裙,能夠想見荷葉隨風起舞時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而點綴其間的白色的荷花,不禁讓人想起她“出污泥而不染”的特性。荷花又是形態各異的:“有嫋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用上“嫋娜、羞澀”二詞,在作者的眼裏荷花儼然已是仙子一般了。作者用細緻的工筆和絕妙的比喻,對荷葉的形神、荷花的資質進行一番令人神往的描繪,荷花、荷葉的優美形象似已展現眼前

最美的是微風將這副極美的荷花圖動了起來:“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着,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縷縷微風夾雜着荷花的清香撲鼻而來,霎時,荷香如歌,似有若無,花葉顫動,流波溢彩,葉、花、形、色、味渾然一體。人也在微風中全身心地沉醉在這荷塘美景之中了。

“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楊柳的倩影,在光與影的旋律中翩翩起舞,仙境大概也只但是如此吧,月色清淡,荷香縷縷,作者如此細膩入微的感受真是令人如癡如醉!

情緒漸漸變的平靜,但漸漸涌上的喜悅又終究難以排遣淡淡的哀愁。但想想也是就應的,就算作者再怎樣留戀荷塘如世外桃源的景色,最後還是要回到現實生活中,等到時間到了,也就該回家了……

《荷塘月色》讀後感4

我讀過朱自清寫的《荷塘月色》,但我是白天去看美麗的荷花,成都三聖花鄉“荷塘月色”的千畝荷花競相開放。 我們還沒有到荷塘邊,就聞到荷花淡淡的清香。荷塘裏有木板鋪成的小路,共遊人零距離的接觸荷花。荷花有雪白的、淺黃的、淡粉的、玫瑰紅的,一朵比一朵嬌豔。我喜歡鮮豔的荷花,更喜歡它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 荷葉肩並肩密密地挨在一起,有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子,有的像一頂頂大帽子,有的像亭亭玉女的裙子。一隻只蜻蜓在荷花中飛舞。我想起楊萬里的《小池》詩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一陣微風吹過,偶爾可以看見小魚在水裏游來游去。中午天氣比較熱,有人用荷葉來遮擋陽光。 蓮藕一身都是寶,蓮藕可以吃,荷葉、蓮子可以入藥。

《荷塘月色》讀後感的延伸閱讀——讀後感的寫作注意事項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繫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纔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繫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

《荷塘月色》讀後感5

文章一開頭就點出全文的“文眼”:“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他想借遊荷塘排解苦悶,於是作者從一開始就以獨處的心境創造出孤寂的氛圍,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着讀着我也似乎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人陶醉的荷塘月色。

從中我感到了作者內心的不寧靜、彷徨,我的心情也隨之而波動起來。

朱自清在先訴說了自己的不寧心境後,描寫了一個寧靜的與現實不同的環境——荷塘月色,通過對傳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潔的明月的描繪,象徵性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嚮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爲排遣心中的鬱悶,夜深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悄悄地行,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他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裏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並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走着”、“走着”、“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着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看着看着,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着蓊蓊鬱鬱的樹,樹間透着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麼也沒有。《採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節選使我的心也隨着作者涼了下來,雖然我很難體會作者當時的無奈和彷徨,但我的心彷彿也隨作者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我“看”着作者走進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本,這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可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厭惡、憎恨。作者在這樣的惡劣的環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與“白色恐怖”作鬥爭,令我萬分佩服。而我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去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荷塘月色》讀後感6

夜,悄悄地歸於寂靜。天空中的月光均勻的灑在一片片碧綠的荷花中。我聽着悠揚的歌曲,歌曲柔美動聽,但樂曲卻無比哀愁。我情不自禁的翻開《荷塘月色》。當美輪美奐,無可挑剔的文句又一次出現在我的眼前,我不禁又沉醉其中。“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

現代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朱自清。從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他追求高尚品格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對當時黑暗現實的掙扎心跡。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着讀着我也好似走進了這幽靜的角落中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陰森森的小路在柔美高冷的月光下顯得格外的不一樣,它不在令人害怕。愛熱鬧,當然是想和人民一起生活在一個美好的環境中,愛冷靜,獨處是在這種“白色恐怖”中想住所謂的世外桃源裏。從文章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朱自清他內心中的不寧靜和無比彷徨和惋惜,我的心境也隨之波動起來。

“走着,走着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的荷花,風中那飄揚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雜着淡淡的月光寫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花上,簡直就是月光與荷花一幅漂亮的畫,朱自清將月光和荷塘描寫的真可謂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淋漓盡致。我盡情地賞花觀月,流連忘返。突然,一切變得不一樣了,《採蓮劍舞》《西洲曲》兩段節選使我的心也隨着作者涼了下來,體會到了作者的無奈和彷徨。彷彿又回到了起初那個不寧靜的原點......

音樂聲漸漸散去,我也翻到了末尾,但我卻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美麗是我感到了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但文中我卻體會到了作者對現實生命的厭惡。在那個年代,朱自清卻不屈服。而我生活在如此美好的環境中,更應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

我慢慢的將書合攏,慢慢回想着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民主戰士——朱自清,慢慢的,我閉上雙眼,沉沉地睡去,但願夢中我能與荷塘相見。

《荷塘月色》讀後感7

我走近寫字檯放着CD,聽着悠悠的小提琴曲,琴聲的柔美,樂曲的哀愁,使我禁不信翻開了《荷塘月色》走入了書中。“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

朱自清——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這文章中能夠看出作者追求完美生活的渴望,對黑暗的現實想“超然”又想“掙扎”的心跡。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着讀着我也似乎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齊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陰森的小路在柔美的淡淡的月光下顯得不再令人害怕。愛熱鬧、愛羣居——當然是想和人民一齊生活在一個完美的環境裏,愛冷靜、愛獨處“白色恐怖”“白色恐怖”當然在這種“白色恐怖”中,想住在“世外桃園”。從名中我感到了作者內心的不寧靜、彷徨,我的情緒也隨之而波動起來。

“走着”、“走着”、“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着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述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看着看着,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着蓊蓊鬱鬱的樹,樹間透着光,但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但是作者卻什麼也沒有。《採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節選使我的心也隨着作者涼了下來,體會着作者的無奈和彷徨。彷彿又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CD機的小提琴樂曲漸漸地接近尾聲,音樂停了,我也翻到了文章的末尾。我“看”着作者走進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本,這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能夠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完美生活的憧憬。但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厭惡、憎恨。作者在這樣的惡劣的環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與“白色恐怖”作鬥爭,令我萬分佩服。而我生活在這麼一個完美的生活環境中,更就應要去努力學習,去好好的珍惜此刻的生活。

我緩緩地合上了書本,閉上了眼回想着書中的偉大的民主戰士——朱自清,慢慢地,我睡了,期望夢中再能與荷塘相見。

《荷塘月色》讀後感8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長期以來膾炙人口,是中國現代散文的一篇佳作。不僅如此,它的情感自然流露,藝術手法匠心獨運,使它成爲爐火純清、渾然天成的藝術瑰寶。

文章一開頭就將我載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幾天心裏頗不平靜”,他想借遊荷塘排解苦悶,於是他從一開始就以獨處的心境創造出孤寂的氛圍,流露出些許淡淡的悲哀。

從《荷塘月色》中,我感受到了作者那內心的不平靜與彷徨,我的心情也隨之而波動起來。作者在先述說了自己的不寧心境後,描寫了一個寧靜的且與現實不同的環境——荷塘月色,讓我獨自一人在夜深下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悄悄地行,什麼都可以想,什麼也都可以不想。朱自清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受用這裏的無邊的荷香月色了!"

"走着,走着”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着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與花兒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描繪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描寫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看着看着,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着鬱鬱蔥蔥的樹,樹間透着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無精打采,這時的主人公似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作者什麼也不是,雖然我很難體會作者當時無奈與彷徨,但我的心彷彿也回到了“起初的不平靜”……

我“看”着作者走進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本,這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夜色的美景可以讓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可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厭惡和憎恨。作者在這樣的厭惡的環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與“白色恐怖”做鬥爭,令我萬分敬佩。

而我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環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去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那清清的荷塘,悠悠的月色將永遠停留在我的腦海中,圍繞着我久久不散……作文

《荷塘月色》讀後感9

讀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彷彿也漫步在那月圓之夜的清華園。他筆下的荷塘是美麗的,是寧靜的。

在作者筆下,一切都是美的。“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嫋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深夜,荷葉在朦朧的月光下,散發着奇異的光彩和無限的魅力,置身其中是一種安逸閒適之感,沒有白日中的'喧囂,那一抹月色,一陣幽香,身處荷塘,何嘗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再看那“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這樣的虛虛實實,一“浮”一“瀉”,在這恬靜的月色中,又何嘗不是一種清新之美?

在作者筆下,一切都是靜的。“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斑駁的黑影”,“樹縫裏也漏着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裏的蛙聲”作者以動襯靜,寂靜的荷葉荷花與蟬鳴蛙噪相結合。在這安靜的夜裏,這能依稀的聽見幾聲蟬鳴於蛙聲,在想那作者一人踱步塘邊,即便是那樣的靜寂,在作者眼中也仍是一片的喧囂,熱鬧。因爲作者“什麼也沒有”,唯有的只是那複雜的情感和那時喧時靜的心。

慢慢踱出那寂靜冷清的荷塘,映入眼簾的便是作業的一種複雜心情。聯繫到作業的生活境況,那一幕幕的種種便浮現眼前。而這一切便都在這荷塘月色。

作者描寫了荷塘的月夜美景,含蓄的抒發了作業的不滿現實,渴望一種屬於自己的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複雜思想感情,爲後人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的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在寄託了作者對荷塘月色的喜愛同時也寄託了作者一種嚮往於未來的政治思想。

《荷塘月色》讀後感10

我走近寫字檯放着CD,聽着悠悠的小提琴曲,琴聲的柔美,樂曲的哀愁,使我禁不信翻開了《荷塘月色》走入了書中。“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

朱自清——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對黑暗的現實想“超然”又想“掙扎”的心跡。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着讀着我也似乎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陰森的小路在柔美的淡淡的月光下顯得不再令人害怕。愛熱鬧、愛羣居——當然是想和人民一起生活在一個美好的環境裏,愛冷靜、愛獨處“白色恐怖”“白色恐怖”當然在這種“白色恐怖”中,想住在“世外桃園”。從名中我感到了作者內心的不寧靜、彷徨,我的心情也隨之而波動起來。

“走着”、“走着”、“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着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看着看着,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着蓊蓊鬱鬱的樹,樹間透着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麼也沒有。《採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節選使我的心也隨着作者涼了下來,體會着作者的無奈和彷徨。彷彿又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CD機的小提琴樂曲漸漸地接近尾聲,音樂停了,我也翻到了文章的末尾。我“看”着作者走進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本,這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可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厭惡、憎恨。作者在這樣的惡劣的環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與“白色恐怖”作鬥爭,令我萬分佩服。而我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去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我緩緩地合上了書本,閉上了眼回想着書中的偉大的民主戰士——朱自清,慢慢地,我睡了,希望夢中再能與荷塘相見。

《荷塘月色》讀後感11

剛剛走過朱自清的《春》,迎面我又邁進了他的《荷塘月色》。在朱自清的筆下,一切都變得那麼美,美得讓人屏住呼吸,美得讓人陶醉不已。

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是屬於他自己的!想象着,這一片天地屬於他自己,那是多麼的自由!是的,一個人在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完完全全是一個自由的人!這就是作者心底的呼聲——拋開對現實的不滿和無奈,拋開一切煩惱,盡情享受“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如果我有一方這樣的風景,屬於我自己,我想象不出自己會是多麼的雀躍,多麼的富有!

朱自清把月光下的荷塘描寫地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他的筆下盡情地賞花觀月,迷戀着,陶醉着……看着看着,忽然柔美的月光消失了,四周都是樹,樹間透着光,可是光是那樣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變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他卻什麼也沒有,什麼也沒有。這時的他是多麼的無奈和彷徨,我的心從剛剛的愜意中不知不覺隨着他回到了最初的不寧靜,似乎心底深處被輕輕撥動了一下,空了。

朱自清的景色中滲透着心境,他從去荷塘的途中,走過曲徑、樹木,看到淡淡的月光,產生了淡淡的哀愁;在凝視荷葉、荷花,聞着縷縷荷香,看着如流水一般的月光時,產生了淡淡的喜悅。這種心境,伴隨着我慢慢品讀,慢慢體味。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不正是象徵着他的潔身自好嗎?那高寒孤潔的明月,不正是他嚮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的寫照嗎?

朱自清在文章的末尾寫到了採蓮,這時的他開始惦記自己的江南家鄉了。《採蓮賦》、《西洲曲》在他的口中吟誦,心裏卻越發的思念故鄉。況且採蓮時節如夢如幻的快樂和幸福更激起了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不願意讓黑暗的現實打破他的夢想,只有在這荷塘月色中獨自回味了。我不禁對他產生了同情,借景託思的惆悵或許只有這無盡的荷塘月色能應和。

走出《荷塘月色》,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這使我感到了朱自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可我更能深刻感受到的是他對現實生活的厭惡與憎恨!以景抒情,情景交融,情在景中,情在詩中,情在朱自清的心裏……情至意未盡的荷塘上,漂浮着的不僅是輕薄的霧靄,還有他那心中揮之不去,漂浮不散的思鄉情愁……

《荷塘月色》讀後感12

我走近寫字檯放著CD,聽著悠悠的小提琴曲,琴聲的柔美,樂曲的哀愁,使我禁不信翻開了《荷塘月色》走入了書中。“這幾天心裏頗1不寧靜……”

朱自清 ── 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對黑暗的現實想“超然”又想“掙扎”的心跡。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著讀著我也似乎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陰森的小路在柔美的淡淡的月光下顯得不再令人害怕。愛熱鬧、愛羣居 ── 當然是想和人民一起生活在一個美好的環境裏,愛冷靜、愛獨處“白色恐怖” “白色恐怖”當然在這種“白色恐怖”中,想住在“世外桃園”。從名中我感到了作者內心的不寧靜、彷徨,我的心情也隨之而波動起來。

“走著”、“走著”、“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著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看著看著,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著蓊蓊鬱鬱的樹,樹間透著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麼也沒有。《採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節選使我的心也隨著作者涼了下來,體會著作者的無奈和彷徨。彷彿又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CD機的小提琴樂曲漸漸地接近尾聲,音樂停了,我也翻到了文章的末尾。我“看”著作者走進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本,這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可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厭惡、憎恨。作者在這樣的惡劣的環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與“白色恐怖”作鬥爭,令我萬分佩服。而我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去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我緩緩地合上了書本,閉上了眼回想著書中的偉大的民主戰士 ── 朱自清,慢慢地,我睡了,希望夢中再能與荷塘相見。

《荷塘月色》讀後感13

朱自清先生的這篇《荷塘月色》這篇散文寫的是朱自清先生夜晚出來散步,走到了荷塘邊,欣賞荷花、葉子和月色。

一篇《荷塘月色》,一番動人的美景!字字句句映在心頭。

文字也如荷花的美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的點綴着些白花,有嫋娜地開着的,有羞澀的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靜靜的荷塘上,荷花無比美麗。高高在上的碧綠的荷葉,轉一個圈,就如女孩子們一直夢寐以求的“蓬蓬裙”。但月光“奏響”,恐怕這條裙子要變成黃綠相間的顏色了!真美麗!零星點綴着的白色花朵,正是這方荷塘的“點睛之筆”。淡淡的刻在心間的粉色,純潔的美麗無瑕的白色,如翡翠般暗而魅力無比的墨綠色,微微的暖人心間的黃色。他們彼此屬於荷花、荷葉、月光。如此這般良辰美景怎能不令人心動呢?

想想夜晚,或許有一兩滴晶瑩的露水悄然無息的落在荷花或荷葉上,稍許微風,他們就會有一絲的顫動,自然,露珠就會滾來滾去,像一個孩子般活潑,如在草地上歡快的滾動着。但最後,可愛的小露珠還是會隨之滾落而去啊。

奶奶的村子上也有一方荷塘,但他是荷葉多,荷花少。炎炎夏日裏,仔細的尋找,才能發現藏在一片片荷葉下的一朵朵小荷花,有的還是可愛的小花骨朵。小花骨朵的花瓣上方,好像唯一一點淡淡的紅色都聚集到這兒來了。

雨天的早上,薄薄的青霧浮在荷塘裏。葉子和花彷彿都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

蓮子可真多!但採蓮人卻見不着。有可能是家務繁多,沒有時間來吧。這時,我忽然想起了《西洲曲》裏的句子: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但可惜的是,“蓮花並不過人頭”。若過些年再來看看,恐怕剛好如這首詩所提了。

回到朱自清的世界裏的荷花,彷彿比這荷花更加那人尋味了啊……

《荷塘月色》讀後感14

午後閒暇時光讀了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對裏面他描述的場景直接就有了代入感,明明是大白天,卻感覺自己像是身臨其境一樣,也散步在了美妙的有着荷塘的月色中,感受夜晚的安靜和美好。這只是一個人的世界,在裏面只有自己。

看着這篇文章,也從側面反映了那時他對現狀的無奈和不滿,對現實黑暗的憤恨和厭惡,還有生活的迷茫惶恐以及矛盾的心情,始終無法平靜下來。文章中寫的這樣一個風景正是他所渴望的,自由,超脫出現實,只剩下那美好的風景。

作者一個人從家中散步出來,對着荷塘裏的事物產生了自己的思想,在這方天地裏只餘留下靜謐的月色灑落在荷塘裏,照着所有夜晚活動的動物世界,給了自己難得的安靜。在微風中,靜靜感受荷塘的美,泄露出對荷塘的喜愛。文中有描寫荷花的一句:“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是怎樣的一幅畫,靜立着的荷花,在夜晚展示它的風姿,只爲給人帶來它的美麗,它一塵不染的立在水中,在月色的照耀下,更加存託荷花本身的品質。

一個人的世界,沒有嘈雜,沒有各種對現實的抱怨,只留下真摯的情感,是自己短暫的享受,不去想外界是如何的波瀾和動盪。荷塘裏的世界就是本人最希望看到的世界。

作者前期看着美景進入到自己的世界,後面又以蛙聲和蟬鳴聲打破平靜回到現實,心境又是一個轉變。對於本身自己而言,作者又是能夠極快的轉變過來,着實難得。

看完後的感覺,除了文中描寫的風景讓我格外的喜歡,還有就是他的情感,豐富細膩,很能夠讓人感受到。感謝他的荷塘月色,帶來不一樣的感受,讓我不自禁的就進入裏面去了,在午後的時光裏格外美好。整篇文章藉着荷塘美的風景抒發自己的情感,在那樣一個時代裏短暫的陷入美好。這讓我倍珍惜現在的生活,原來我們的時代是這麼無憂又無慮的。荷塘是一個美好的寄託,是對未來美好的期待。月色灑下的光,是對黑暗世界的救贖,願未來的世界永遠都保持光明。我們的世界這麼美好,對於荷塘月色就是純粹的額欣賞了,是美好的。

《荷塘月色》讀後感15

冬日的中午,天氣陰冷,兒子從少年宮放學,我和他沿着西湖向位於北山路的兩岸咖啡走去,打算去那邊作短暫調整後下午繼續上課。

漫步斷橋,我們駐足橋邊那片殘荷。我不禁問兒子:你能說說這冬天的荷花嗎?兒子愣住了,他說:當然沒有夏天那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那麼美麗呀!……我由衷讚賞兒子審美的眼光和對荷花爲何自古倍受青睞的認同。然而,我卻依然迷戀眼前的這片“殘荷”。

放眼望去,湖面千莖橫斜,萬葉紛批,一枝枝緘默無語的殘荷,宛如橫臥疆場的勇士,或低頭、或昂首、或相擁相抱、或攜手而立、或傲立寒風,或虯曲接近冰點的湖水,讓人不禁領略到了“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悲壯和綿綿情意。寒風乍起,枯葉婆娑,婀娜翩遷,殘荷卻依然挺立,不屈不饒,呈現出一個個頑強的生命……

是啊!沒有這與嚴寒抗爭的殘荷,哪來春天“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嫋娜的身影,哪來夏日“碧葉喜翻飛”的衝動和勃勃生機……一歲一枯榮的只是荷的枝葉,永遠不滅的卻是荷的精神:她植莖於泥,滋養於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荷葉緊貼於水卻從不隨波逐流;荷幹生性倔強,寧折不屈,絕不旁逸斜出;荷花雍蓉嬌豔卻不譁衆取寵,清香中透着謙遜,柔弱裏充滿剛直,內斂而不張揚,奉獻而不索求。即便是眼前這冬日的殘荷,香消玉殞卻風骨猶存,身形憔悴而浩氣長存,耐人尋味……

其實,人的一生又何嘗不是如此?人生苦短,道路卻始終充滿着挑戰和艱難。輝煌的時候要經得住情感和物慾的考驗;落魄的時候更要守得住寂寞和清貧。要象荷一樣,抱定一種精神,捨棄凡塵俗欲,不懼風吹浪打,短暫的人生纔會更有意義……

我想,我不會把自己的感受強加與天真可愛的兒子,讓他自己慢慢去領會我這無盡的遐想好了。等他長大後,在經受了成長道路上學習、生活和工作的考驗後,他還會有更高於我的領悟!

我最愛的兒子,快快長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