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活着》有感大綱

讀《活着》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讀《活着》有感

讀《活着》有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活着》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活着》有感1

原著帶給我的感覺,和電影很不同。作者的筆觸,正如“鄉下的苦茶”,讀上去似乎平淡,在平淡中卻又有令人震撼的力量。

小說的開頭,從“我”——一個鄉村民謠的收集者的視角,看到了那個活着的老人——福貴。就是這樣一個老人,如今只能與一頭老牛相伴。當“我”問起,一頭牛怎麼還有這麼多名字時,老人臉上的笑容,竟讓屏幕前讀着這段文字的我眼眶發澀。

那都是他的家人。那都是曾經陪伴着他,如今卻又都不在他身邊了的家人啊。一人,一牛,在青黃相接、四季更迭的田裏,走過一日又一日。而那些往事,溶在了風裏,和天上的雲彩一樣漫無目的的飄着。在一棵柳樹下,又吹在一起,起了一個旋,變得鮮明瞭起來,看着,卻叫人心疼。

社會的洪流推着人往前走,前路是什麼,完全脫離了自己的掌心。時代變遷着,說快也快,說慢也慢。正如曾經的闊少爺穿不住綢衣服了,曾經熟悉的面孔一張張不見了。家也沒了,這片地早已不是自家的了。有些人風光一時,最終難逃一死;有些人失勢落敗,磕磕絆絆踉踉蹌蹌,苦日子也活了過來。

勇氣,有堅強的心,只要不想着自己死,就不會死。在戰場的四年,子彈從身側擦過,多少人就在身旁倒下,多少屍體埋在雪裏,一聲聲的哀叫,真是最慘的景象。便是大難不死,輾轉回家鄉,家中老母也不在了,女兒得了大病,成了聾啞人。苦難的浪頭捲過去,纔剛把頭探出海面吸進半口氣,新的浪潮便襲來,重新把人壓進水裏,口鼻充斥着海的苦澀。

唯一的兒子,在獻血時被活活吸死;鳳霞死在了產牀上;生活的痛苦令家珍也活不下去,一睡不起;女婿二喜因爲工地事故死去。親人接二連三的離去,最終外孫苦根也死了,只剩下福貴一個人。

活着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着,但正因爲異常艱難,活着才具有意義。沒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艱難的事。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便是活着的意志。在苦難一波又一波浪潮洗禮後,還能爬出水面,與一頭老牛,在晚風中唱着遼遠的歌。

“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戰勝了生活的磨難,呼吸到現在的福貴,從這一層面上來說,已經成爲了一名現實的英雄。

讀《活着》有感2

今天讀完了餘華老師的《活着》,心情有些複雜,有悲痛,有憂傷,有感動,有無奈,也有溫暖。

餘華老師用第一人稱直白近乎冷酷的敘述了主人公的命運。故事的主人公,地主少爺福貴年輕時嗜賭成性,敗光家產,一貧如洗,氣死了父親。母親生病,福貴去城裏請郎中,誰料被國名黨部隊抓了壯丁,上了戰場,死裏逃生,歷盡艱辛終於回到了家鄉。母親已病逝,女兒鳳霞因一場病變得又聾又啞,但妻子家珍還在家等着他,兒子有慶懂事又聰明。本想着一家人好好過日子吧,誰知噩運悄然降臨,有慶的校長,也是縣長夫人生孩子需要輸血,善良的有慶去獻血,卻因醫生抽血過多而死。有慶的死如晴天霹靂,讓本就臥病在牀的家珍差點就撒手人寰。女兒鳳霞大了,要找個人家,這時偏頭的二喜出現了,二喜雖是偏頭但樸實能幹,真誠善良,值得託付終身。鳳霞風風光光地嫁給了二喜,開始了一段幸福的新生活。一家人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嚐幸福的滋味,鳳霞就因產後大出血離開了人世,不到三個月家珍也病死了。剩下福貴,女婿二喜,外孫苦根三個人相依爲命,艱難的活着。不幸的事情再次降臨,二喜在工地遇難橫死。此時的福貴已經是個老頭了,帶着外孫苦根回到了鄉下的小院子裏,可是後來,苦根也死了。因爲餓久了,吃了太多的豆子而活活撐死。最後只剩下福貴與一頭老牛,兩個垂暮的生命在那塊古板的田裏耕種……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這是餘華老師在自序中的話。福貴的一生也體現着這句話,命運給了他一次又一次的致命打擊,然而在最絕望的時候,他也沒有想到結束自己的生命,而是選擇了忍受,選擇了堅強,選擇在死亡魔咒的伴隨下繼續活着。福貴在講述他人生的苦難時,眼睛裏流露出不知是悲傷,還是欣慰的神色。

在我們的一生中,無論是經歷幸福歡樂,還是遭遇挫折苦難,無論是站在成功的頂峯,還是跌落失敗的低谷,只要生命還在,只要繼續活着,時間將會慢慢帶走那些經過,那些感受,最後存留下來的就是一個結果。那個結果對現在的我們還有多大的影響呢?所以給時間一點時間,堅忍的活下去!

讀《活着》有感3

這個月特別開心特別有成就感的事就是把《活着》這本書讀完了。說也失敗,自己好久沒有買紙質書了,也好久沒有靜下心讀書了,給孩子買書的時候才恍然間意識到這點,想想我頭腦裏有關學的東西似乎也被我丟棄了好久。再次翻開油墨印刷的書籍,那淡淡的書香就已經把我吸引的不得了了,更別說那活靈活現的漢字,那美觀的排版,那特意製作的有些泛舊的紙張,這些是電子書籍或者網絡隻言片語的消息、摘等不能比擬的。想到這我又有點慶幸,還好我沒有放棄,還好我又開始讀書了,而且我將繼續永遠地讀下去。

《活着》描寫了福貴自封建社會開始,從內戰時期到土地革命時期再到化大革命時期不同階段的人生經歷和生活百態。從一個放蕩、肆意妄爲、渾渾噩噩的地主公子搖身一變成了一名身無分、無家可歸的可憐蟲,再陰差陽錯成了一名苟且偷生的大頭兵,最後迴歸了家庭成了一名窮困潦倒但踏實過日子的貧苦農民,作者將他的各種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書中描寫了一個個人物的死亡,從他父親開始,接下母親、戰友老全、兒子有慶、女兒鳳霞、妻子家珍、戰友長生、女婿二喜到最後的外孫苦根,讓人一次次心痛惋惜,像小鳥緊抓住樹枝一樣揪住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息,當然中間也有死的大快人心的龍二,讓人可以在憤憤不平的同時可以鬆一口氣,故事的最後活下的只有福貴和他的那頭老牛。

書中各種自敘是一大亮點,整篇也通俗易懂,回味無窮,好奇心讓人恨不得一次性讀完。最難能可貴的是主人公在老年時期經歷瞭如此多的風風雨雨後還能如此平靜如此淡然地描述着自己的一生,或許是認命也或許是因爲經歷了這麼多後才更珍惜生命與生活,亦或許是經歷了大風大浪的人才可以如此坦然。本書描述主人公的同時也抨擊了不同社會不同形態下人民的生活處境,沒有多餘的語言和描寫就可以讓讀者感同身受了,讓人在讀書之餘可以有所思有所想。真的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了,也沒有比活着更幸福的事了,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人的看法。

讀《活着》有感4

人生漫漫,生活茫茫,前行之路少有時刻的清晰與明確。也怪不了這世態炎涼,波詭雲譎。苦苦擦拭着眼中的淚,可心淚卻如綠燭紅蠟般悽苦凋落……

明明不想思索的問題,卻又在冥冥中被其羈絆住,不能停滯下來想想的我,在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中被硬生生地橫了這麼一道:

“喂,爲什麼成日如此渾渾噩噩的?”

“活着是爲了什麼?”

“如何才能不枉人生走這麼一遭呢?”……

一個個聲音追問着我,如人面臨潮波氾濫的大海,我已無退路,只有在聲聲詰責中尋找出口。這人生的十字路口終究逃不了這麼一段。

我投奔書海,晝夜埋首,只求慌亂的心能小憩,也許這其中又是一段非凡的際遇。

當我品讀餘華的《活着》時,我感覺生活在隱隱告知着我什麼。

主人翁福貴的一生是何等慘烈啊!他並無任何豐功偉績,只是一“蟻民”,是個平凡的小人物,而在殘酷的社會和政治的變革背景下,其妻子兒女都先他而去並被他親手埋葬。如此接二連三地失去親人,到了晚年只能同一頭老牛度過,他的命運比一般人更悽楚。但讓我佩服的是他在心態上能直面困難,那個在晚年落寞的生活圖景下孤獨生活的人,並不是寂寞的人,這在我看來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也許有許多人對這本書的評價之高已超越了“偉大”一詞。今天我不想贅述,我僅是億萬讀者中的一員,如“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一樣,我感悟出的`是另一層——活着的意志!

顯然,福貴慘淡的一生已超越了諸多人的不幸,甚至讓我覺得在感受的是如孩子死去般的麻木——這是一次殘忍的閱讀。命運不遺餘力地摧殘着福貴的生活,可他的意志,他對於這艱辛生活的描述與感受卻是讓人難以置信——是如此平緩啊。“我只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踏實。”正是他對自己的評價。寫到這裏,我的心已感動到木然。

是的,我的生活經歷和福貴一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就是拿他一小段人生比也“相形見絀”了。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遭受的挫折、經受的考驗是如此平常的事情,什麼朋友反目啦、成績下滑啦等等,雖然有時感到前途迷茫,但這我們都無法避免。更何況福貴一生的挫痛與煎熬,他還能坦然面對一切。我想,每當遇到這些挫折時,我就應捫心自問:我所遇到的一切,與福貴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至於嗎?

這足以震動我的整個大腦,我會想起生活意志這個問題。人的這一生,爲什麼而活?其實福貴不正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思考麼——爲了經受,又爲了迎接;爲了戰勝,又爲了忍耐。相隨的苦痛,正是人生的潤滑劑。關鍵不減的是意志上的堅強。福貴留給我們的不是豪言壯語,不是什麼深邃的思考,亦沒有斟酌的文字,可我們明顯爲之動容,爲之感慨,生活的點點滴滴瞬時氤氳起幸福的氣息,我們知足,我們一如福貴的平和。你會明白,生活中所謂的堅強,無非就是一種態度,一種意志——真成了你我感觸中交接碰撞的共音!受益於那般意志:不屈服,不氣餒,也坦然,也淡定。

如此,也不枉人生走一遭。

擁有這份感慨的你我,也許今後再面臨人生的抉擇時,翻閱福貴的經歷,在這個面對諸多不幸的窮人身上找到的不是安慰,而是欽佩與崇敬,並延續着這份活着的意志。

驀地,我一瞥前方,欣然一笑——那漫漫人生路,茫茫生活海,不知不覺對心中苦苦糾結着東西的已淡然——活着,真好。

讀《活着》有感5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這就是餘華的《活着》裏,福貴的一生。

遠近聞名的闊少爺徐福貴迷上了嫖賭,一心想着光耀祖宗,結果他輸光了家裏的一百畝地。原先他昂着脖子大搖大擺別人喊他少爺,後來他笑得滿臉褶子低頭哈腰喊別人老爺。他的父親摔死,母親病死,女兒鳳霞從小命苦,一場大病讓她成了聾啞人,兒子有慶抽血過量死了,好不容易鳳霞嫁了出去,日子好像有些起色,結果死在了生孩子,然後妻子家珍得了軟骨病,病死了,孫子叫苦根,女婿叫二喜,二喜在工地上被水泥板壓死,孫子苦根因爲自己的疏忽,吃豆子被撐死。

結果徐福貴的一家都是被自己親手埋了的。

原先徐家的老祖宗不過是養了一隻雞,雞養大後變成了鵝,鵝養大了變成了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徐家就是這樣發起來的。後來到了徐老爺這代牛變成了羊,羊變成了鵝,到了徐福貴這一代,他愛上了嫖賭,一下子連雞也沒有了,徐家就是這樣衰落的。

那時徐福貴對“我”說着自己的故事,但好像在說別人的故事一樣,他明白自己是怎樣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他比誰都清楚,可是誰都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他也許很痛苦,很遺憾,很後悔,就像他沙啞的笑聲。晚年的福貴有一頭老牛,也叫作“福貴”,是福貴在經過牛市場時把它從屠刀下救出來的,這頭牛和福貴一樣,被餵飽過,被餓過,最後也都在脖子上抵着鋒利的刀片的時候,被救過。

福貴讓牛耕田,他說,“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說了,說出來你會覺得我是要羞你。話還得說回來,你年紀大了,能耕這麼些田也是盡心盡力了。”

福貴用那麼多不存在的人和名字去騙那牛幹活,同時也好像在騙自己,讓自己多一份信仰。活着,無非也就是爲了自己的信仰。

讓我談起“活着”,我一定是沒有多大概念,我怎麼知道活着究竟是怎樣會更好,或者說,活着不一定要好,不一定要長久,每個人的人生路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大家“活着”纔會顯得有價值,這個價值很難說,不明不白。

是到了像福貴那樣的年齡,回憶起跨越了大半個世紀的故事,心裏就突然明白了。

讀《活着》有感6

前幾天,偶爾的一次書協的交流會上,我有機會看了餘華寫的小說《活着》,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叫徐福貴的老人一生的故事,這位老人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徐福貴出生富貴,但卻是地道的敗家子,從小到大幹盡了荒唐事:逛花樓、賭博等事讓自己從一個闊少爺變成了窮光蛋,但期間他人生中做的最對的就是娶了一個同樣出生在富貴家庭的老婆,但是她卻不會嫌棄徐福貴的無能,還一個人扛下苦難生活的一切。看完了主人公一聲的苦樂哀愁,內心總有說不出的悲哀悲傷,似乎人生所能經歷的不幸都降臨到了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經歷,禁不住問自己:活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總的來看,徐福貴從地主到赤貧,最應該恨的人便是他自己,原本就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誰都沒有用,他活着就必須重新接受這個無能的自己,就如他的孃親所說:“人活着,快樂就好,窮也不怕”或者的意義並非只是富貴。

自從變成了低等的佃戶,生活成了改變一個人最好的藥,爲了活着,爲了一家人的活着,徐福貴終於努力勞作,不再是從前的荒唐,活着似乎也就有了目標,即使再窮,一家人和和樂樂的一起過日子,其實日子再苦再累,心裏卻是踏實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養殖各種的牲畜,但是悲劇也開始從這裏開始,各種人生的不幸,經過了分離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團圓的真實可貴,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在一起,日子清平但安穩就好。

直到最後兒子有慶死了,老婆病重,各種的打擊徐福貴差點活不下去,但是跟着他受盡苦難的老婆需要他活下去,於是他撐着活下去了。

"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麼些年。……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的平平常常,……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這句話真的很對,一個人的日子有多長,誰都不知道,活着,好好的活着,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面前,也許不能不感嘆人類的無力吧,改變不了活着的事實,就改變活着的態度吧,只要活着,總有希望,態度也許至少是可以改變活着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盡頭知道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經努力過。

讀《活着》有感7

初讀《活着》之前,我並未對這本書做任何瞭解。我是帶着好奇去讀它的——什麼樣的內容才讓作者把它命名爲“活着”?而後來,我一步步被它吸引,從一個冷眼旁觀者變成了經歷者。

明明只是幾個普通至極的字,拼湊在一起,卻讓我感受到了福貴心中的悲涼。那壓抑感如一雙手緊緊握住了我的心臟,喘不過氣。然而我從這悲慘中品味出一點兒好來。好的是福貴曾經擁有,好的也是福貴不曾擁有。

年少的福貴很“壞”從不讓人省心,又嫖又賭,但他卻有父母的管束,妻子的溫柔,兒女的愛戴。

年老的福貴很“慘”世間只餘他一個踽踽獨行。不對,有一頭和他一樣老的牛作伴。但他還活着,還帶半輩子好的壞的回憶活着。後來的後來,我想,只剩些好的了回憶吧。他說;“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緣,做雞報曉,做女人織布,哪頭牛不耕田?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福貴終於長大了,但他也從少年變成老人。

許多人在泥濘中掙扎,許多人在芽香裏綻放,許多人在土壤裏沉睡,許多人在溪流中飄蕩。死亡多麼容易,活着卻很難,但活着纔有意義。人生如水,有不一樣的活法。太宰治選擇了死亡,但他留下了思考和青春韶華。

《活着》引發了我對人生的思考,要怎樣活着,才能不負父母的慈愛?或者轟轟烈烈瀟灑肆意讓他人注視。要麼將自己沉澱,留給自己欣賞。我想,我要攜劍呼嘯,成爲羣山擁戴的俠士。

讀《活着》有感8

前段時間有一張照片曾刷爆了朋友圈,照片裏的女人正戴着口罩,安靜地坐在公交車上閱讀《活着》,那麼認真。彷彿並沒有因爲疫情而影響到她寧靜的內心。況且這次的疫情使我們更深刻的明白了活着的意義。

本是少爺的福貴,在一賭之後,敗掉所有的家產,父親在不久後去世;爲母親找郎中時又被抓去做壯丁,回到家鄉後,母親早已“離去”;女兒鳳霞因一場高燒變得又聾又啞,兒子有慶爲校長獻血過多而身亡,鳳霞在難產中結束了自己的性命,妻子家珍也在三個月後去世……但命運並未從此就善待他——之後福貴再次見證女婿二喜和外孫苦根的死亡。最後,在傍晚夕陽的餘暉下,福貴用着粗啞的嗓音唱着“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這首奇怪的歌謠與那條老牛漸漸遠去……

當讀到苦根的死亡時,我以爲苦根的去世是壓垮福貴的最後一根稻草,但福貴的坦然出乎我的意料。我慢慢思索,如果福貴也因承受不起困苦而自殺,那“活着”做何意義呢?就像餘華序言中回答爲何要用第一人稱時說:我說在旁人眼中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更多的感到了幸福。

福貴至少還活着,眼淚流盡,絕望消磨,剩下的屬於對命運的坦然。命運的利刃一次次向福貴刺去,福貴也曾在生死的邊緣徘徊,也曾料定自己時日無多,但最終他承受住了這可怕而又龐大的困苦,沒有在利刃的摧殘下身銷。福貴,選擇坦然,選擇與命運達成和解,選擇勇敢而活,只爲活着。所以,他感到幸福。

我曾經見過一個想要自殺的人。當時我正在姑姑家,剛和表弟下來玩時,看見許多人正揚着頭向上看,好奇心驅使我們過去,擡頭的景象使我心驚。一個年輕的女子,瘦弱的樣子。正坐在九樓的窗臺上,準備跳樓,我心想“不會吧”,消防隊的到來打消了我的疑惑,他們把救生氣墊放在地上並向那個女子喊話,大家也都在勸她。時間一點點過去,終於,她放棄了自殺。後來我瞭解到,原來她被大學退學,承受不了這巨大挫折,欲要輕生。

在這浮躁的社會之中,很多人似乎爲了太多而活,貪婪至極:學歷、金錢、房子、感情……不去想想自己擁有什麼,因此當遇到了不敢承受的挫折時,不去面對,選擇逃避。

關於偶然與必然、假象與現實、命運與抵抗、理性與感性、貧窮與富貴,在活着面前都變得毫無意義。

時間一直向前走,沒有盡頭,所以不管遇到什麼都要好好活着,爲活着本身而活。

讀《活着》有感9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福貴就是這樣的人,雖然算不上英雄,但是面對着至親至愛的生離死別,承受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苦難與他一生如影隨形。然而孤獨年邁的福貴在經歷過所有後,看淡了生命的不公,看透了世間的坎坷,當遇到一個素未謀面的過路人時,他卻把自己苦難悲慘的一生像是在講別人的故事一樣,平平淡淡地向陌生人娓娓道來。

在福貴生活的那個時代,能夠生存就已經很艱難了,可當他覺得生活變得美好時,命運卻總是無情地在他生命中割上一刀,每每在他撫着傷口對生活重新燃起希望時,又是一刀又一刀無情地、反覆地切割着。即便命運如此折磨,生活如此冷漠,可是福貴卻從未向命運妥協,向生命低頭,依然平淡地、堅強地活着。大多數人都會有感嘆,福貴的命運如此坎坷,生活如此無情,他活着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難道真的是餘華說的那樣:“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多年前熱播的電視機《士兵突擊》裏的許三多總說這樣一句話:“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當福貴還是富貴人家的紈絝少爺時,他覺得活着就是自己過得瀟灑、快活;當他家道中落,在戰場上經歷過生死,歸家有妻兒相伴時,他懂得了活着的意義是責任、是希望。當他孤苦伶仃,只剩老牛與他耕田時,他卻念念不忘地喊着過世的親人名字,因爲福貴知道只有他好好地活着,他們纔會“活着”。

當我們在面對生活時,不管是幸福還是苦難,都要像福貴那樣懂得活着的意義,保持積極的心態,在順境中處之淡然,得意不忘形;逆境中處之泰然,失意不失志。

願每個人都成爲生活的強者,做自己的英雄。

讀《活着》有感10

凌晨五點,我輕輕合上書。

現在的我坐在牀邊,窗外時不時傳來鳥叫聲,清脆,響亮。撲進來的一陣陣微風清新自然,整個世界充滿生機,好象要洗滌我有些失落的心。是的,我用了一個夜晚的時間去細細品位每一個字,每一份感情,和每一縷酸甜。我讀完了餘華的《活着》,關了燈,鑽進了冰冷的被子,腦子裏靜靜回放着跌宕曲折的情節……

主人公福貴出生於一個封建地主家庭,是遠近聞名的闊少爺,從小就受着優越待遇的他,有着頑劣的個性。“你家少爺長大了準能成個二流子。”別人都這麼對福貴的爹說。

他娶了一位賢妻,生了一男一女,可由於他,賒帳,半年來一百多畝田地和祖輩留下來的家產全輸光了,原本富裕的家庭最終瓦解了。福貴帶着妻和子來到了農村,務農爲生。可事與願違,一次福貴外出被抓去當了壯丁,去了戰場,一去就是幾年。他娘在這時候死了,女兒鳳霞高燒過後成了啞巴,兒子有才還不認識自己的爹福貴。

福貴承受住了,當他決心好好做人,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時,他的兒子有才給校長夫人獻血,醫生謀求私利不顧有才的身體大量抽血,有才也死了。

經歷了漫長時間的治癒,就在福貴快走出陰影時,平日裏能幹的妻子也患病了,離死期不遠了。一件又一件的壞事接踵而來,毫不猶豫地都砸在了福貴的身上……

他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沒有倒下,他開始平靜地接受這一切,一個人孤單地老去,到了故事的最後,他開始笑對過去。

這是一個關於一個人一生的故事,從頭至尾,我會隨着情節而波動。翻動着一頁一頁紙張,作爲一個路人甲,看着福貴長大,成熟,命運的變化,動盪和苦難的一生,甚至在這中途都沒有停下腳步來對他的命運表示關懷與同情。也許你和我一樣會想:女兒啞了,妻,兒,母死去這一切悲慘都是他的報應!是的,我一開始也這麼想,在他作惡的同時,總是會有報應伴隨而來,可是,聽着福貴在池塘邊的敘述,他講述生活,也像在做交代,不需要別人的看法,可是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故事已經結束了。

良久之後,我躺在牀上,睜開眼,天已經亮了,眼角一線淚悄無聲息地滑落,我被一種心酸的情感衝擊着,它在我內心涌動着。我眼中朦朧了,枕頭溼了一大片,我不再只是責備福貴的年少輕狂,我甚至全盤原諒了福貴並且用心體諒着他,畢竟,他熬過來了。

他年輕氣盛時的過錯又算得了什麼呢?人生在世,誰能無過?況且這一切已經在他身上重演了一次,以至他一無所有。“他也不想這樣對吧?如果他知道結局是這樣,他就不會輕舉妄動了對吧?”我這樣對自己說:我相信這都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作者餘華說:“我知道福貴的一生窄若手掌,可是我不知道是否也寬大若地?”該發生的會毫不猶豫地發生,由不得我們來妥協,福貴這充滿着血淚的一生也教會了我絕望的不存在,人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我們要做的就是以笑的方式來演繹整個人生。

躺在牀上的我,情不自禁地笑了,也釋然了。

讀《活着》有感11

《活着》這本書對我的觸動是非常大的,主要講述的是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身邊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後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爲伴儘管這樣,福貴還是活了下來,活着——心中永存希望,只要心中有希望,那麼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可以克服。作者在書中說了這樣一句話: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活着自己去感受生活,不可以看別人是怎麼說的。希望在心中是不會破滅的。

書中的福貴小時候家裏非常的有錢,他經常出去賭博,把所有的錢都都賭光了,那時的福貴還不知道掙錢的不易,當賭完所有的錢財時,福貴的爹死了,娘病了,福貴才真正體會到活着的意義。福貴變了,在國軍遭到攻擊的時候,福貴活了下來,爲了活下來福貴也是遇到很多的不幸,家珍生下了鳳霞,當福貴回來的時候,鳳霞已經會說話了。後來家珍又生下有慶,有慶給別人輸血時,生生的被輸死了,有慶的死對福貴的打擊很大,但是福貴依然選擇活下去。家珍病了,病的越來越嚴重,可後來又漸漸的好起來,福貴的日子也慢慢的好起來了,但是鳳霞又因生孩子大出血死去了,家中只剩下二喜、苦根、福貴,但好景不長,二喜又被壓死了,苦根吃豆子太多撐死了,最後只剩下福貴一人了,但是還是沒有放棄生活,堅持活了下去。

福貴這一生應該說是幸運的。因爲經歷了中國多次的大變動、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危難,他都活了下來,同樣,他也是悲慘的,親人們一個個的離他而去,但是他心中依然選擇活着,沒有放棄希望。《活着》結束時說:活着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的東西。福貴可以說就是一個英雄,在二十世紀的中國,當時的社會局勢動盪,可福貴的一直堅信活着、樂觀的活着,這就是活着的意義。

《活着》告訴人們的就是福貴的那種精神吧。《活着》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堅強的活下去吧,並且樂觀的活着,快樂的活着,沒有什麼坎是過不去的,只要快樂的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讀《活着》有感12

活在這珍貴的人世,太陽強烈,水波溫柔。

——題記

馬路上人煙稀少,娛樂、公共場所都緊緊關上了大門,再無往年的喧鬧。但太陽依然強烈,人間依然值得……

手中緊握《活着》這本書 ,初入眼,深刻的黑似乎覆滿整個封面是,那般無情。其中用白色雕刻的“活着”醒目的立在深深的幾乎慘無人寰的絕望中,好像負偶抵抗……

“皇帝招我做女婿,路遠迢迢我不去”舊日的歌謠經過夏風的過濾後清晰的傳入耳畔, 遠處,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將那塊古板的田地耕得嘩嘩翻動,猶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我想,這便是人世間最美的風景了吧……

讀者餘華的《活着》,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名叫福貴的老人只是淡然地講述着:少爺出身的福貴,在一賭之後敗掉所有家產,歷經自己父親的死亡,進城爲母親找郎中後又被抓去做壯丁,回鄉時母親去卻已經去世,女兒鳳霞因一場高燒未能及時救治變得又聾又啞,兒子有慶因獻血過多而導致死亡,鳳霞也在難產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妻子家珍也在三個月後因爲軟骨病去而去…老天爺似乎沒有一點人情味,命運並未從此就優待他——之後福貴又見證女婿二喜和外孫苦根的死亡。雖然滿含血淚,但我明白了活着的真諦……

或許人世間的命運就是如此悲慘,親人一次次的離開,絕望、痛苦都壓不倒福貴……就像現在,武漢新冠狀病毒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許多白衣天使紛紛簽下戰書前往一線,夜以繼日的工作在最危險的重症區,“所謂歲月能靜好,那隻不過是許多人替你負重前行!”他們同樣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母,爲了打贏這場無硝煙戰役,捨身放棄了與家人團圓的機會,只爲換取全國人民的健健康康!

這就是活着的精神,我們相信在全國人民共同的努力下,憑藉大家各自在家堅守防控措施的力量,這場戰役一定能取得最終勝利!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好好的活着!就像在餘華的序言中所說道:人是爲活着的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待春暖花開之時,走在熱鬧的大街小巷,不戴口罩,繁花與共。

合上書本,那“活着”二字在黑色的封面上,彰顯獨特的力量。

讀《活着》有感13

苦難是生命的常態,煩惱與痛苦總相伴我們一生。當你明白這,就沒有必要再自怨自艾 。

但是你可曾想過——自己的兒子被活活抽死,自己的女兒大出血而絕望的死去,女婿被水泥板活活夾死,父親在上廁所的途中死去,母親因爲沒有得到藥治而病死,妻子因爲生活的重擔而病死,只留下自己一個人孤獨的生活在人世間……沒錯,這就是《活着》主人公福貴悲慘的一生,餘華先生用他那近乎冷酷的文筆,帶我們走進了那個充滿壓抑的生活環境中。

我追隨着那個蒼老的人的背影,走在了那條充滿了苦難的石頭路上,目睹少爺福貴的荒誕、破產和艱難。

餘華先生寫作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從來不會讓生命的苦難一下子來臨,他都是先給讀者以光明希望——讓有慶得到長跑第一名,讓鳳霞嫁了人懷了孩子,讓某些時刻有了溫情脈脈,有了簡陋的歡樂。然而就在我們以爲噩夢不再縈繞他們時,餘華絲毫沒有猶疑,他鐵青着臉讓自己的角色們迅速以各種方式死去,毫無徵兆,近乎殘忍。

只留下我們錯愕當場。

“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當首先讀到有慶的死時,我真的發現自己已經無法再讀下去——有慶是一個非常乖巧的孩子,即使非常殘酷的社會現實中,他仍然沒有對困境大喊大叫,而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有慶聰明善良,寧肯自己吃苦也要把羊喂好,然而面對現實,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家的羊死掉,也許有慶只能算是中國無數窮苦人家的一個典型,一出生的命運似乎已得到了定格。

聽說要獻血,第一個跑到了醫院,但沒想到卻被黑心的醫生活生生的吸死在了那裏!那時的福貴跑到醫院,卻發現早晨還活蹦亂跳的兒子卻變成了一具已經動不了的屍體,早晨還是熱的,晚上卻變成了冷的……

一切就像一個巨大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最後福貴只剩下自己。和一頭也叫做福貴的老牛。

餘華塑造的這一家人,對於生活的苦難和挫折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逆來順受:你給我什麼,我便承擔什麼……他們像是一個巨大的懷抱,默默地承受生活給予他們的所有苦難。

“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餘華說的這一句話,我到現在都未能夠解開其中的謎語。其實,說實話,當我讀完《活着》這一本書之後 我便不再想要翻開它讀第二遍——《活着》帶給讀者的那種令人窒息的生命的痛,讀了都會讓人潸然淚下。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傷的情節之間,福貴仍然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述說苦難的時候,眼睛裏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傷,還是欣慰。

也許真的是——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活着,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有活着,纔有機會斟酌悲喜;只有活着,纔有資格評點成敗;只有活着,纔有心境品味榮辱;只有活着,纔有精力參悟生死……

“所以,可得好好活着,可得好好活着……”

讀《活着》有感14

“洗盡鉛華,餘味猶存”是我讀完《活着》這本書的最後感慨,它正如作者餘華一樣具有令人折服的魅力。

餘華是個十分成功的作家,他是一位顛覆大師,被譽爲現代中國的巴爾扎克,樸實的外表,運用最樸實易懂的語言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作品,而《活着》就是代表作之一。

《活着》這本書以福貴老人一生的故事爲線索,貫穿整個二十世紀的中國,以福貴的經歷再現了當時社會背景下人們爲了活着而活着的現狀。

曾經的福貴年少輕狂,“無可救藥”,最終將僅存的“雞”般的家產輸光,於是家道沒落,父親被他氣死,他從此只能過起種田的日子。沒有了家產的支撐,再也不是闊少爺的他生活窮困潦倒,妻子家珍是個好女人,最終在丈人的要求下,家珍一度離開了他,卻爲他產下一子有慶後回來了,然而上天並沒有因此而眷顧他,由於各種原因他的母親離開了人世,女兒因病變的又聾又啞,兒子因輸血過多而死去,長期的勞作以及疾病的纏身,妻子最終離他而去,而他的孫子也因飢餓過度,導致吃豆子時吃太快而噎死。接踵而至的災難厄運將他也摧殘得不成人樣了,

然而爲了活着,福貴仍頑強地生活着,看着福貴對一生娓娓道來一個個死訊揪着我的心,一個曾經享受榮華富貴的人何以落至這個地步?我不僅對主人公生活的社會發出質疑。

然而,福貴他又是令人敬佩的,在“大躍進”“文革”

這個物質匱乏的時代,他經歷了複雜而悲慘的生活,他爲了生存不得不向命運低頭,但他又有超越政治的生活意志,儘管晚年落寞的他仍舊不寂寞,“苟活”是他一生的目標。

而這也恰恰是作者讀福貴所處時代的極大諷刺,在多重困難的頻頻打擊下,人們的追求變得如此樸實而簡單,以至於可以說沒有了追求。

“活着”是全書的揭示,多少人爲了活着而活着,多少人爲了活着而死去,一位老人在田埂上用了一個下午向遊客講述了他的一生,此刻的他講述時心中已無波瀾,而餘華高超的手筆卻令它如此的牽動人心。我用一天讀完了它,但我卻沒有真正的讀懂它,我想我不會讀懂它,那麼就讓它永遠活在我心中,讓歲月去咀嚼吧!

讀《活着》有感15

那一年的整個夏天,我隨着他——一個老打哈欠的城裏人走進一個個村莊,聽村裏人講葷故事、酸曲,遊走於鄉間小路,一同收集,閒聊。在蟬鳴聲中,聊起了福貴。

福貴的過去毫無疑問是具有戲劇性的。他有一位妻子,是城裏米行的千金大小姐,他自己呢,家有良田百畝,可以說是門當戶對。可惜少年不知愁滋味,他流連於煙花柳巷,吃喝嫖賭,什麼浪蕩事都幹,尤其好賭,對於妻子的委婉勸誡,甚至挺着大肚下跪求他回家,也不理不睬,沒多久,家裏的田地房子都輸光了。一眨眼的功夫,他從一位闊少成了窮鬼,他爹沒幾天也走了。好在求得了五畝田,成了佃戶。可好景不長,妻子就被丈人用比嫁進徐家更風光的方式帶走了。

前半生的浪蕩換來了貧窮、家散。但福禍畢竟相依,“好運”也在悄悄來訪。

妻子的被迫離開使福貴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其的好。因而在幾個月後,她帶着孩子回來時,福貴是很開心的。日子就這麼過了下去,似乎老天還在考驗福貴,他的母親病入膏肓,在拿着妻子給的僅剩的兩銀元到城裏,卻被迫徵兵。在戰爭中,他幸運的待在了一隊懶散隊伍,不用去前線打仗,唯一的衝突是接收飛機下放的食物,但這也導致他之後聽了整宿整宿的傷兵的呻吟聲,彷彿是在爲自己的離世送上的“安魂曲”。

福貴最終活了下來,並回到了家,然而幸總也喜歡帶上惡,他的母親並沒有熬過去,女兒也因病而聾啞,好在家總還是家,他們又過上幾天好日子……

白雲蒼狗間,只剩下了福貴自己一人,他用攢下的積蓄買下了一頭垂暮的牛。

西蘭帕曾說過:“所有勝利的第一條件,就是要戰勝自己。”福貴的活着不僅僅只是爲了活,他這一生雖然歷經了太多重要之人的死亡,使他深深記下了活着就是忍受。你要忍受生活帶來的甘苦,忍受時光匆匆的難耐,忍受家庭賦予的所求所取。但他仍是活着,沒有輕言放棄。他和老牛啊,活的平凡但不庸碌,他戰勝了自己。

美國民歌《老黑奴》裏唱道:“快樂童年,如今一去不復返,親愛朋友,都已離開家園,離開塵世到那天上的樂園,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我來了,我來了,我已年老背又彎,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 爲何哭泣,如今我不應憂傷,爲何嘆息,朋友不能重相見?爲何悲痛,親人去世已多年。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我來了,我來了,我已年老背又彎,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 幸福伴侶,如今東飄西散,懷中愛兒,早已離我去遠方,他們已到我所渴望的樂園。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我來了,我來了,我已年老背又彎,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活着,這個詞彙,用短短的兩個字訴盡了人一生最基本的行爲,說出了人在面對不同的抉擇導致的不同的結果時的最從心的表現。我們不能說,福貴的活着是懦弱,相反,這何嘗不是一種與生活和解的表現。他,未嘗不活得通透。明白生活本就是不如意的,年少的輕狂在歲月洪流中被狠狠地拍下,只留下本我,只留下最初的人,最初單純只爲活的人。明白孤獨終老還不如與牛爲伴,發泄心中的無奈然後面對新的一天,而不是愈加沉默,將哀積成淤泥,形成沼澤越陷越深。明白活着就是資本,就是無限的可能,就是生活留下最耀眼的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