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泥人張的讀後感範文

泥人張的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4W 次

【篇一:泥人張讀後感

泥人張的讀後感範文

天津衛是然燕趙故地,血氣剛烈,習風強悍。僅百餘年來,凡是中華大災大難,無不首當其衝,因生出各種怪異人物,有的在顯耀上層,有的在市井民間。作者便把這些人物的怪異之處,奇聞妙事,一一記錄了下來。《俗世奇人》就這樣形成了。

這其中,有治牙的華大夫;有粉刷匠“刷子李”;甚至還有專門靠賣家產,賣出的天津首富:蔡二少爺等等。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作者筆下的俗世奇人,就是各行各業都有。這些人雖然都出生於一個平凡的世界,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本領,常常令人匪夷所思。在這其中,最讓我佩服的,是個捏泥人的,大名張明山。

天津的手藝道上,有幾個本領齊天的活神仙,刻磚劉、刷子李、風箏魏、機器王等等。天津人好把這種人的姓,和他們拿手擅長的行當連在一起稱呼。叫長了,名字反沒人知道,只有一綽號在碼頭上響噹噹。而別人就稱這張明山爲泥人張。泥人張的絕活就在於,他捏泥人不在桌上捏,而在袖子裏捏,看不見。這也是他讓我最佩服的地方。我也喜歡捏泥人,從來都是往桌上擺一張圖,一邊看圖,一邊捏泥,這才能捏出個八-九不離十的。而在自己看不見的地方捏,我也試了試,當然,結果可想而知。於是,我安慰自己,“泥人張”的絕活都是天賦吧!練不出來的。但是,仔細讀完這本書後,我發現,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刷子李對曹小三說‘好好學本事吧!’”看來,“泥人張”的絕活不是天賦,不是生下來就有的,而是靠自己的勤奮一點一點練出來的。但是,如果只是靠練,想要練出“泥人張”一樣的本事,又有多少人能堅持下來呢?答案一定是:極少數人。所以,想練手藝,除了靠“勤奮”和“刻苦”,還要有堅定的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不能半途而廢,要堅持下去。

生活中,我們也是一樣,不但要勤奮、刻苦的學習,而且要相信自己,堅定自己的信念。這樣纔會成功。

【篇二:泥人張讀後感】

在《俗世奇人》中,我知道了一位名叫張明山的工藝大師,傳說他所捏出的泥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雖然張明山早已不在人世,但對他所帶創出來,並流傳至今的“泥人張”工藝品,我始終心馳神往。

這天,媽媽從天津回來,真的爲我帶來了一個“泥人張”。

只見媽媽小心翼翼地從箱子裏拿出一個古樸而典雅的盒子,上面工整的寫着“泥人張”的字樣,盒蓋用兩隻象牙籤固定着,我彷彿可以體會到裏面那件工藝品的做工精美。當我慢慢的打開盒蓋,映入眼簾的首先是一張“泥人張”收藏證書,而證書背面竟然有着文學巨匠郭沫若先生對“泥人張”的評價題詞,我不禁對“泥人張”的作品增添了一層深深的崇敬。

我小心翼翼的捧出盒子裏的泥塑,據媽媽講這是一個反映天津傳統風味小吃製作過程的作品,只見一個伙伕模樣的人,身着圍裙,衣服的褶皺刻畫細緻,面帶笑容的眼神和藹可親,連那一顆暴牙也刻畫的那樣清晰,他左手拿着一碗叫“茶湯”的小吃,右手費力地託傾起一個碩大的銅壺,正往左手的碗裏傾倒滾開的水,這隻銅壺是最有特色的,壺嘴是一個做工精緻的龍頭,龍身蜿蜒連接到壺身,每片龍鱗都塑的清晰可見,壺身足足有半人那麼高,媽媽說:這壺的名字就叫“龍嘴大銅壺”。

看着看着,眼前的泥塑彷彿鮮活了,我猶如置身在滿是吆喝聲的集市裏,一個人一邊熱情招呼着來往的客人,一邊熟練的爲客人衝出一碗碗美味的茶湯,龍嘴吐納着縷縷白色的熱氣,龍頭上的兩顆豔紅的絨球,隨着每次的傾倒顫動不已,在這煙霧繚繞的情境裏,我感受到由張明山大師開始,穿越流傳了百年的泥塑工藝的魅力,我相信“泥人張”的傳人們會繼續精湛並興盛這門藝術,並使它永遠的傳承下去。

【篇三:泥人張讀後感】

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着十萬八千里。

泥人張大名叫張明山。咸豐年間常去的地方有兩處。一是東北角的戲劇大觀樓,一是北關口的飯館天慶館。坐在那兒,爲了瞧各種角色,去天慶館要看人世間的各種角色。這後一種的樣兒更多。

那天下雨,他一個人坐在天慶館裏飲酒,一邊留神四下裏吃客們的模樣。這當兒,打外邊進來三個人。中間一位穿的闊綽,大腦袋,中溜個子,挺着肚子,架勢挺牛,橫衝直撞往裏走。站在迎門桌子上的“撂高的”一瞅,趕緊吆喝着:“益照臨的張五爺可是稀客,貴客,張五爺這兒總共三位——裏邊請!”

一聽這喊話,吃飯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這位大名鼎鼎的張五爺。當下,成立城裏城外最衝得要算這位靠着販鹽賺下金山的張錦文。他當年由於未盛京將軍海仁賣過命,被海大人收爲義子,排行老五,所以又叫“海張五”一稱。但人家當面叫他張五爺,背後叫他海張五。天津衛是做買賣的地界兒,誰有錢誰橫,官兒也怵三分。

可是手藝人除外。手藝人靠手吃飯,求誰?怵誰?故此,泥人張只管飲酒,吃菜,西瞧東看,全然沒把海張五當個人物。

但是不會兒,就聽海張五那邊議論起他來。有個細嗓門的說:“人家臺下一邊看戲,一邊手在袖子裏捏泥人。捏完拿出來一瞧,臺上的嘛樣,他捏的嘛樣。”跟着就是海張五的大粗嗓門說:“在哪兒捏?在袖子裏捏?在褲襠裏捏吧!”隨後一陣笑,拿泥人張找樂子。

這些話天慶館裏的人全都聽見了。人們等着瞧以告人膽大的泥人張怎麼“回報”海張五。一個泥團兒砍過去?

只見人家泥人張聽賽沒聽,左手伸到桌子下邊,大鞋底下摳下一塊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飲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這左手便擺弄起這團泥巴來;幾個手指飛快捏弄,比變戲法的劉禿子的手還靈巧。海張五那邊還在不停地找樂子,泥人張這邊肯定把那些話在他手裏這團泥土全找回來了。隨後手一停,他把這團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櫃檯結帳。

吃飯的人伸脖一瞧,這泥人真捏絕了!就賽把海張五的腦袋割下來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腦袋,小鼓眼,一臉狂氣,比海張五還像海張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張五在那邊,隔着兩丈遠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出門的泥人張的背影叫道:“這破手藝也想賺錢,賤賣都沒人要。”

泥人張頭都沒回,撐開傘走了。但天津衛的事沒有這樣完的——

第二天,北門外估衣街的幾個小雜貨攤上,擺出來一排排海張五這個泥像,還加了個身子,打磨大樣坐在那裏。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產,足有一二百個。攤上還都貼着個白紙條,上面寫着:賤賣海張五。

估衣街上來來往往的人,誰看誰樂。樂完找熟人來看,再一快樂。

三天後,海張五派人花了大價錢,才把這些泥人全買走,據說連泥模子也買走了。泥人是沒了,可“賤賣海張五”這事卻傳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兒個。

【篇四:泥人張讀後感】

生活是平凡的,但不是平淡的。平凡的生活中同樣也是波瀾起伏,妙趣橫生。馮驥才老師的《俗世奇人》說得好,“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各行各業,全有幾個本領齊天的活神仙。刻磚劉、泥人張、風箏魏、機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這種人的姓,和他們拿手擅長的行當連在一起稱呼。叫長了,名字反沒人知道。只有這一個綽號,在碼頭上響噹噹和噹噹響。”

在平凡的生活中,這些有“絕技”的奇人,生活會平淡嗎?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呆。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

得有真本事,纔不會平淡啊!沒有真本事,豈只平凡、平淡,還會更加糟糕,把生活過得一塌糊塗。

我們要把平凡的生活過得不平淡。就得靠那份才藝,不只是在那時候這套是種活法,就今時今日才華也是人不可缺少的啊。

在這時代有才華的人不怕遇不上伯樂,只怕才華比不上別人。隨着社會的進步,物盡天擇,強者生存,弱者淘汰,這不算殘酷,這只是一個事實而已。

《俗世奇人》中的奇人並不是樣樣精通,但他們卻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受人尊敬,當今社會也是一樣,我們不可能成爲面面俱到的全才,但必須得有一門精通!不是有東北農民會說俄語當上翻譯,下崗工人了搞出了先進的發明嗎?

只要有一技之長,我們就會是俗世奇人。

【篇五:《泥人張》讀後感】

看了《泥人張》這篇文章後,我感覺泥人張不僅僅捏泥人捏的好,而且也很聰明。他和別的做生意的人不一樣,別人都希望走遍大江南北,要賣很多錢。可是他只去兩個地方。一個是東北角的戲劇大觀樓。另一個是北關口的飯館天慶館。不知道他能賣幾個錢。可是今天他卻在天慶館裏發生了一件搞笑的事情。

海張五在天慶館裏笑話泥人張,羞辱泥人張。而泥人張卻沒理他。泥人張離開天慶館時,做了一個海張五的泥人。紙上寫着賤賣海張五。我覺得,泥人張很聰明,泥人張知道他惹不過海張五。所以他就用別的方法對付海張五。泥人張的名字從和而來,就看他平常捏的泥人。他就是從不會捏泥人到成了捏泥人的高手。他捏的泥人,就想真人一樣,栩栩如生。這就看他平常的練習了。就這樣,泥人張就成大家心目中的捏泥人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