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1

從幼兒園一直到小學以來,雖談不上以你爲榮,但我自認爲上天還是比較眷顧我們的。你從小伶俐聰慧、虎頭虎腦、真的是人見人愛。青春期的你,因爸媽的錯愛大意,讓你走了些許彎路。《這樣愛你剛剛好,我的九年級孩子》,爸媽看到這本書時,已愧疚憐然,真的相見恨晚。還好上天冥冥之中又眷顧了我們一次——讓我們把你送到了同升湖。讓我們更明智的認識了你,也更清晰的認識了我們自己。

還你得你剛進江永一中時,爸媽認爲那是本地最高學府,理應有比較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育風格。所以我們把你的一切都交給了學校,而讓自己束之高閣。我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我們忘了你現在正處在一個生理、心理上以及角色轉換的成長期。我們因藉口自己忙碌就把你交給了一個我們自認爲不錯的學校,卻不常常對你管顧。直到有一天,老師找上門來,我們才你恍然大悟。原來父母也與你一樣也需要與你共同度過人生以及角色的轉換期。隨之後,我們又才匆忙上法說服你,讓你自己走出去讀書。還好你也認識到你自己的癥結所在,小努力了一把。

也許爸媽總是因自己的忙碌而一直在找藉口,我們又忘了精神陪伴給予你在學習生活上的重要性,老在秉承獨立長大的固性教育風格,總認爲你應該懂事了。所以,在思想方面的溝通教育上我們又少寫了一撇一捺,而致使你任性的性格一瀉而無底。慌亂之中,我們又片面的只懂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略。匆忙上位逼迫你只抓學習,天真的認爲只要抓好學習了,你就沒時間去管顧其它事兒。卻不懂得學習是要以品德教育、思想素質教育、體育教育爲基礎的過程。忘了必須先要有了好的習慣、好的心態、好的身體,學習纔會象水到渠成般的好起來。

也許是爸媽從小受過的苦比較多,所以給予你更好更多的愛常表現在讓你在物質上的更豐盈,也常常以愛的名義,對你的有些方面橫加干涉,缺少對你在思想上、品德上的教育,也沒有完全認識和理解你心裏面的真實想法。現在爸媽懂了,懂了怎麼去愛你、怎麼去好好教育你、怎麼去與你共同規劃你的未來藍圖;怎麼讓你認識自己的未來理想藍與做好當下的辯證聯繫;怎麼樣去制定近期小目標又如何處理與未來長遠奮鬥歷程之間的聯繫。

最後,爸媽與你共同努力,一起牽手、一同度過我們人生的第一個轉換期,不管未來如何,只要我們自己努力過,只要我們爲之真心付出過,相信你的未來一定會越來越精彩,你的人生將會不斷向更高、更深的理想靠近,你的努力將不負你未來燦爛的人生。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2

愛孩子不是簡單的事情,要學會智慧的愛,科學的愛。不能一味地遷就孩子,讓愛變成“溺愛”,要學會“讓愛剛剛好”。

假期裏讀了一本書《這樣愛你剛剛好,我的八年級孩子》。書中的每一處都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在各個成長階段可能出現的變化和問題,並向父母提出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引導孩子的方法。

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石——完整的生命教育。第一眼就被這章所吸引。“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後一刻。死時願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爲塵土!”瓊瑤這種“珍惜生命,尊重死亡”的生死觀深深打動了許多人。可正處於青春期的我們,情緒容易波動,一點小事不如意,便會打發脾氣。有時也會通過自殺等極端方式來進行“對抗”或實現“解放”。常常把“死”掛在口邊,記在心上。這都是“輕視生命”的表現。因此,父母要關注孩子,培養其健全人格,教會孩子珍愛生命。

也會有許多人恐懼於死亡,不敢正式這個話題。然而,死亡是無法逃避也無法消除的。如果沒有正確科學的生死觀,就不可能有正確而堅實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本書父母和孩子一同閱讀,這更好地拉進了彼此的距離。“人類個體的生命都會消失,但是羣體的生命會延續,個體生命最有價值的精神會通過羣體生命延續永存。”我想,這是對死亡最好的詮釋吧!

愛的'能力需要學習,更需要做出榜樣。父母的愛自然是偉大的,可隨着孩子年齡不斷的增長,這份愛也需要有相應的變化。這樣才能更好地去愛孩子,這個學習的過程。是對自身精神的昇華,挑戰未知,合作學習,也應該是非常幸福的。

紀伯倫的《致我們的孩子》中,曾寫到“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渴望自身的兒女。他們因爲你而出生,卻不是因爲爲你而來。雖然他們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我想讓我們共同品味《這樣愛你剛剛好,我的八年級孩子》一書,讓我們對自己,對孩子,對世界,都能愛得剛剛好。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3

很感謝學校推薦《這樣愛你剛剛好,我的七年級孩子》。這本書從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多個方面角度科學的分析了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身體特點,智力發育特徵,心裏感情特殊性,讓我知其所然,通過有效的的應對方法,科學地陪伴孩子成長,感觸多,收穫更多。

書中說,七年級是一個偏科現象發展的一個關鍵點,新科學,新環境,如果沒有好的開端很容易造成偏科現象的發生。因此,做父母的應多肯定他們的努力。記得孩子剛進初中的時候,每週的數學週考成績都不理想,有一次竟然沒及格,想到她在小學時,數學可是她的強項。心中暗暗焦急。每次她打電話回來,我總是反覆叮囑她認真學習,雖然每次她都答應得非常好,但考試成績還是沒有起色,有時候看見成績當真的想把她臭罵一頓,後來靜下來想想也不能全怪她,誰不想成績好。可是她學習方法不對,後來孩子打電話回家時,我都是同她一起找不足,給予她肯定,慢慢地,他的數學成績有了提升,雖然是緩慢的,但是她也是在努力,一句肯定勝過十句嘮叨。

其實,對於我的女兒,離家千里,寄宿於學校,真的無法從每一週的通話中獲取孩子的思想波動,最擔心的就是早戀,看完這本書後,再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想想自己也是從懵懂少年走向成熟的。與孩子分享年少時的情感,可以拉近親子距離。讓孩子坦然地面對朦朧的,難以言說的異性情感,以平常心與異性相處。

看完這本書,我想:我們作爲父母需要更努力做到知在先,思在後,行在先,讓我們的孩子,在我們的正確的科學的呵護與關愛中,成長爲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