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三字經有感

讀三字經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讀三字經有感

讀三字經有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三字經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三字經有感1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文明歷史的泱泱大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是一本神祕的著作,值得人用一生去解讀;它是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河,承載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在這些傳統文化所傳達出的思想精髓中,人們最推崇的當屬孝心,擁有七百多年曆史的《三字經》,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不知向人們訴說了多少個孝順父母的故事。"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黃香九歲喪母,與父親相依爲命。黃香除了幫父親操持家務,冬天還爲父親暖和被子,夏天爲父親扇涼蓆子,對父親十分盡孝。這樣的故事許多小孩都能娓娓道來,但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喜歡白雲遊弋空中的飄渺意象,喜歡約上柔柔東風,邀來綿綿細雨,喜歡與萬物一起,住進泛着鮮活的時節裏。這深邃的瓦藍,那澄潔的棉白,被熱情的春神簇擁着,以自然而然之式,開啓了在幽徑裏獨行的春人、心城裏的那扇夢之門。

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姓陶的老人將自己的房子和土地分給了兩個兒子。自己到外地租房子,以撿垃圾爲生。當他年邁體衰,再也撿不動垃圾時,想得到兩個兒子的贍養,兩個兒子卻互相推諉,老人十分傷心。請問兒子們的孝心何在?

雖然,我們現在的生活豐衣足食,不需要像黃香那樣爲父母付出。但我們在生活中爲父母做了些什麼呢?洗衣、做飯、洗腳等,少之又少吧?甚至一次也沒做過的都有。而我們的父母爲我們堅持做了多少年,還將做多少年呢?

同學們,還記得嗎?在我們遇到煩心事時,第一時間聽我們傾訴的是父母;在我們傷心痛哭時,第一時間安慰我們的是父母;在我們犯錯時,能二話不說原諒我們的是父母;在我們獲得成功時,能真心祝福我們的是父母。已經身爲初中生的我們,仍然是父母心裏的牽掛。父母爲我們付出這麼多,而我們呢?嫌棄自己的衣服不是名牌,不是新款,沒有誰的高檔;父母精心爲我們做的飯菜太普通,沒有餐館裏的鮮美……常常因不理解父母而鬥嘴,又往往將自己的揮霍建立在父母的血汗之上。

同學們,孝順並不是要爲父母買什麼,也不是要爲父母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一句關心的話語,一份優秀的成績單,一回爲父母捶背的經歷,一次在週末爲父母做飯的過程——這就是孝!"滴水之恩必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爲我們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孝呢?

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共同努力,在繁忙的學習中抽出一點時間,把孝心帶回家,讓父母沐浴在溫暖的愛心陽光下,把孝的種子撒遍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吧。

讀三字經有感2

文章介紹了歐陽修的讀書方法——“計字日誦”。歐陽修每天讀,用了三年半的時間將十部書讀完。然後,他又每天背誦150個字,這樣只用了七年時間就全部背誦完畢。積少成多,同樣可以學到大量的知識。

讀了這篇文章,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爲我也正用類似的“讀”字法來背古詩。這種方法第一天要讀十遍,第二天讀五遍,第三天讀五遍,第四天讀兩遍。假期我就用這種方法來讀《桃花源記》。因爲沒有“背”的要求,所以我減輕了許多壓力。四天後,我不但輕輕鬆鬆地背誦下來,而且記得很牢固。直到現在我仍然堅持每天用這種方法背誦古詩。

“堅持”二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說它容易,是因爲只要願意,人人都可以做到;說它難,因爲能夠真正堅持下來的,卻往往只是少數人。

千里之程,在腳下,不在眼前

讀三字經有感3

在暑假裏,我做了一件錯事,媽媽就讓我看《三字經》,讓我懂得多一些道理,不再做這些愚蠢的事情。一開始,我就想:“看這本書有什麼用呀?”看了之後,我真的學到的了許多道理。比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這句話。意思是: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麼用呢?

從那以後,我就發奮起來,對自己說:“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要做個沒用的人。”還有這句: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意思是: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後悔的。所以,我就又對自己說:“一定要勤勞,讓自己活得更加真實。不要浪費時間,否則,就會後悔,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吃的。”

它雖然短小的篇幅,卻蘊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爲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

中國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無可抹滅的,這爲中國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着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讀三字經有感4

我對《三字經》這本書非常感興趣,看了一遍又一遍。

書中講述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以前比較通俗地把這句話理解爲: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一個人在幼年時期,本性是善良的,雖然人的本性都不壞,可是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我們不能夠輕易地判斷一個人是善還是惡。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雖不像前兩句那麼“出名”,可其中也蘊含着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會閃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專心、恆心、耐心”以及“有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處。

《三字經》這本書有數百句,它精闢地用文字總結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更加透徹地瞭解了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它真是教會了我不少知識呢!

讀三字經有感5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翻一翻任何一本國學經典,先哲的智慧無不令我們讚歎、敬仰。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他們心中播下了文學的種子,慢慢地生根、發芽。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父母就已經讓我開始接觸《三字經》了。那時的我還很懵懂,既不知道“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的意義,也不知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的內涵。只知道它三字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容易背誦。直到現在,當我再次翻開《三字經》,細細品讀。感受着文化的魅力,沐浴着文化的甘露,我受益匪淺,懂得許多。

讓我感觸最多的是“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句話的意思是“東漢時有個人叫黃香,在他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寒冷的冬天,黃香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親的被子變得溫暖,好讓父親睡起來時感到暖和。每一個孝敬父母的人,都應該學習和效仿。”看到這裏,我不禁有些慚愧。平常,我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讓我做些小事我也不情願。就拿前幾天來說吧,晚上快要吃飯時,媽媽叫我去拿一下碗筷。我當時看電視看得津津有味,哪裏願意離開呢?媽媽只好自己起身去拿了碗筷。看了黃香的故事,我感覺羞愧萬分,無地自容。我們每每談到父母,都說要孝敬父母。可實際上,一些人還總是讓給父母增加負擔、讓父母操心。與古人相比,真是天壤之別。父母爲了我們不辭辛勞,付出了太多太多。黃香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讓我們儘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從我們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關心父母。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意思是“戰國時期,孟子的母親曾經三次搬家,爲的是給孟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有一次孟子逃學,孟子的母親就折斷了織布的機杼來教育孟子。”孟子能夠通曉古今、學識淵博,和孟母的嚴格是分不開的,強調了學習環境的重要性。一讀到這裏,我又想起了我的父母:他們不僅給我一個單獨的房間,讓我安靜地學習,還給我買了寫字檯、檯燈,努力改善我的學習環境,可是我總是不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學習總是不認真。讀了這段話後,我才明白父母爲了我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可謂操碎了心。父母對我的期望如此之大,我怎麼能不好好學習呢?

“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倫。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古人勤奮好學、無時無刻都渴望知識的精神感染了我,促使我在努力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若樑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彼既成,衆稱異。爾小生,宜立志。”告訴了我學習的好處無窮,更加堅定了我學習的決心。最後的“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勵。”也警示我們: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事業有成;但只顧貪玩,遊手好閒、不求上進,浪費了大好時光,是沒有任何益處的,將來一定會追悔莫及。

中華文化,經歷了無數滄海桑田,挺過了無數風風雨雨。作爲新世紀的中華少年,我們有責任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代表——國學經典,讓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文化成爲世界的潮流,傲然屹立於世界之巔。

讀三字經有感6

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啓蒙讀物,他教育我們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最近我專心的讀了一本書。

我特別喜歡讀“孟母三遷”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孟軻,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家裏十分貧窮,但他的母親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對他的教育。他們最初住在墳地旁邊,見多了出殯的,孟軻就模仿着做喪事,孟母擔心這樣下去會影響孟軻的學習,就搬到集市上,於一家屠夫爲鄰,可孟軻又模仿起殺牛宰羊來。爲此,孟母又把家搬到學校附近。從此,孟軻就跟着私塾中的先生學習禮儀,學業不斷長進。孟母認爲這裏的環境對兒子的成長有利,便長期定居下來。這說明環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有了良好的環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這些小學生,猶如一塊璞玉,玉不琢怎成器?我們應立鴻鵠之志,刻苦學習,長大要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是讓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懂得了許多知識。你如果還沒有讀過這本三字經,我建議你去讀一讀,它一定會給你帶來無窮的收穫。

讀三字經有感7

女兒一歲半了,聽朋友說從小就應該給孩子國學知識的啓蒙教育,於是購買了一本兒童版的三字經,開始和女兒一起誦讀。

說起《三字經》,我以前上小學時沒有學過,只是常常聽人說“人之初,性本善……”才知是《三字經》,也不懂得什麼意思。當了媽媽以後,就很注重孩子的啓蒙教育,不知不覺中迷戀上了讀《三字經》,這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物、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說,廣泛深動而又言簡意賅。句句精闢,句句簡練,句句哲理,再細心領會琢磨,才感到《三字經》確實是我國文化藝術的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而成的'。它承載着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記載着千千萬萬個尊師愛友、孝順父母等令人敬佩的故事。

《三字經》雖然短小,讀來卻意義重大。“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爲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爲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三字經》裏有一句:“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我們現在的許多孩子家境優越,整天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卻不知知恩圖報,孝敬父母,有的還對父母大吵大鬧,整天這個不滿意,那個不順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學習,而是好逸惡勞,學習不努力,喜歡趕時髦,比吃穿。可以說,父母爲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所以我們從小就應該教育孩子學會愛自己的父母,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能愛他人,愛集體,將來長大才會愛社會,愛祖國。教育孩子力所能及的幫助父母做些家務活,聽父母的話,長大後不僅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滿足父母的物質生活,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時間多陪父母聊聊天、說說心裏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

讀三字經有感8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啓蒙教育讀本,大家對它也十分熟悉,“人之初,性本善”,耳邊彷彿迴盪着幾百年前,私塾裏的學童正咿咿呀呀的誦讀聲,我情不自禁地拿起書,有滋有味地看起來。

讀到“玉不琢,不成器”這句話時,我彷彿看到了一塊剛掘出的碧玉,經過工匠長年累月地精雕細琢,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玉器。人也是這樣,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磨鍊、學習,持之以恆,才能成功。可我有時候也不能堅持到底,有些計劃實行兩個星期就以失敗告終。有一次,我計劃每次寫完作業就要檢查,提高正確率。開始時我還認認真真從頭到結尾看一遍,檢查出些小問題。三四天後,

就沒有耐心了,草草地瞟一眼,看兩下,就做別的事去了。湊巧“屋漏又逢連夜雨”,有幾天作業特別多,我一寫完連看也不想看了,熱情從沸點降到冰點,後來幾天又偷懶,隔兩天檢查一次,最後還是沒能持之以恆。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幾個明天呢?懶惰是我們學習中最大的敵人,我們一定要戰勝它,並要持之以恆,不斷地超越自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三字經》裏面還有許多精彩詞句值得我們深思。每天讀一讀,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斷地鞭策自己,讓我們離成功更時一步!

《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爲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爲經典並不斷流傳。

讀三字經有感9

你可別小瞧它,這裏面含意無窮呢!其中書中有一個故事讓我最受感動。這個故事講的是東漢時,有個小女孩叫黃香。才九歲就開始幫父親做家務,而且還很孝順父母。天氣炎熱時她會用小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讓父親睡;冬天天氣寒冷,她又會在父親睡前,把被窩躺暖才讓父親睡……黃香她小小年紀就這麼懂事,懂得爲父親減輕負擔,知道父親在外工作十分勞累,主動承擔家裏所有家務,還細心地照顧父母,真是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小女孩。

看看她,再看看我,真是有天壤之別。我現在雖然讀六年級了,卻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少爺,在家不但什麼事都不幹,吃飯還特別挑食……我和一個小小年紀的黃香相比真是自愧不如呀。所以我要向黃香學習,做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孩子。《三字經》有一段是這樣寫的:“頭懸樑,錐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戰國的蘇秦,讀書時爲防止瞌睡把頭髮吊在房樑上,睏倦時用利錐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神。

他沒有老師教誨,而是靠自己勤奮刻苦。晉朝人車胤夏天抓螢火蟲裝入紗袋,當作現在的電燈泡照明,用來晚上讀書;孫康冬天夜晚借院子中雪反射出來的光看書。他們家裏都非常非常的貧窮,但從來沒有放棄和停頓過學習。我覺得古人的做法雖說有些不合科學道理,但這種自覺學習的精神影響了一代代的後人。

從歷代文學家、政治家和科學家的經歷來看,沒有任何一個有成就的人是不愛學習的。想一想自己,感覺十分慚愧:家庭有能力支持我讀書,學校是修文規模最大的學校,老師教學水平也很高,可以說各方面條件都很好,可以更廣泛和深入地學習知識。可是自己沒有好好珍惜,學習不刻苦,有時還做了違反紀律的事,回想起來真是後悔。今後我要向這些優秀的古人學習,學習他們克服困難、勤奮學習的精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

讀三字經有感10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字經》,是我從小就已經會背的,至今仍然滾瓜爛熟。但不同的是,如今,我已經懂得了何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了。

每當我讀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時,我都會深有感觸。當我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排練,覺得很累,很想放棄時,我都會想到這一句話。它使我明白到:如果我現在不努力學習,將來肯定不會有大的成就。所以,我每次都用這句話來鼓勵自己,讓自己堅持下去。也正因爲有了它作爲動力,才使我成爲今天的多才多藝的我。

在我們學校,很多老師都說我很聰明。但在我心中,我覺得自己並不聰明,我所取得的所有成績,都應歸功於我至愛的媽媽。如果我沒有了媽媽十一年以來對我的幫助、教導和支持,我現在怎麼可能成爲那麼出衆的孩子呢?古有孟母爲其兒子“擇鄰處”,現如今,我的媽媽也是“子不學,斷機杼”。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每次讀到這一段時,我都很慚愧,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要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孔融四歲的時候就知道要禮讓同輩,讓大的梨子給哥哥吃,自己吃小的。而我自己呢?都長這麼大了,也不會替父母親着想,還常常做出一些讓他們生氣、傷心或擔心的事情,真是丟人。

讀了《三字經》,我感覺我的知識豐富了許多。因爲我從這些經文中,懂得了更多的人生道理,使我以後能夠做得更好。我覺得,《三字經》是一本能夠啓發和引導我如何做事,如何做人,讓我做得更加完美的好書。它似乎就在我心中,時時刻刻地提醒着我,指引我走向正確的道路,讓我感覺到,成功的人生路,就在我面前向我揮手。我知道,書常讀常新。我要常讀《三字經》,不斷領悟它的真諦,體會其中道理。待我領悟更多,體會更多之時,我離成功的距離就不遠了。當然,我也清楚,在這個過程中,我會遇到許多挫折,不過,我依然會頑強地面對,克服重重困難。我相信,成功,將屬於我!

《三字經》,是一本讓我終生受益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