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海底兩萬裏》讀後感範文

關於《海底兩萬裏》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關於《海底兩萬裏》讀後感範文

關於《海底兩萬裏》讀後感範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快來參考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海底兩萬裏》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海底兩萬裏》讀後感範文篇1

《海底兩萬裏》作者儒勒。凡爾納是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被譽爲“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海底兩萬裏》是他的幻想小說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名篇佳作之首。小說從海面上“怪獸”出沒,頻頻襲擊各國海輪,使市民人心惶惶開始,到“鸚鵡螺號”被大西洋漩渦吞沒爲止,整部小說懸念迭出,環環相扣,讓人愛不釋手。

《海底兩萬裏》我最喜歡船長戰勝一切的故事。潛艇向北極出發,它在成羣結隊的鯨魚中間穿行。當尖頭鯨向長鬚鯨進攻時,船長出於對弱者的同情,指揮船員攻擊尖頭鯨。在此後的船行中,他們歷盡艱難,一會兒是冰山封路,一回兒章魚圍攻,一會兒又是敵軍偷襲。船長以驚人的毅力和智慧,指揮全體人員,戰勝一切。

《海底兩萬裏》是極品的好書,它讓我懂得了好多道理,有空還想再讀一遍,推薦你們也去讀一下,我的小夥伴們。

  關於《海底兩萬裏》讀後感範文篇2

今年暑假裏,我看了許多書,如:《史記》、《論語》、《童話故事書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海底兩萬裏》了。 這本書講了從1866年開始海洋上發生了一連串神祕而離奇的事:一個“龐然大物”像幽靈一樣,忽然在海上興風作浪,出沒其間,危害人們。 博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之王尼德·蘭及美國戰艦“林肯”號組成的探險隊配備着強大的武器去尋找並消滅它。 經過長時間的搜尋,“林肯”號和“怪物”遭遇了。

原來這個“怪物”是潛水艇—“鸚鵡螺”號,並同“鸚鵡螺”號一起對海底進行了探索,發現了海底世界的奇特。 在這個故事裏我覺得尼摩船長的冷靜思考值得我學習,因爲他聽到阿龍納斯教授說有危險的時候並不是逃跑,而是冷靜思考怎樣解除危機。同時我也覺得尼摩船長他於船員們有着深厚的感情, 有一次他的同伴不幸被杆子砸到身亡,尼摩船長傷心地哭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情都要冷靜思考,團結合作、知難而進,並把這種精神運用在生活和學習中。

  關於《海底兩萬裏》讀後感範文篇3

合上《海底兩萬裏》,心中的洪波久久不能平靜,無論是書中的人物,還是那曲折的情節,都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本《海底兩萬裏》以阿龍納斯教授的視角向讀者介紹了1866年離奇的海上遭遇,當時人們普遍猜測那都是海怪乾的,可不久後,阿龍納斯教授發現所謂的“海怪”,其實是一艘潛艇,但卻被軟禁於其中,最終與尼德·蘭和康塞爾共同努力,逃出生天。

故事中的阿龍納斯教授十分博學,深受人們的敬仰,在追逐“海怪”時,“林肯號”邀請他代表法國參加追捕,與教授同行的僕人康塞爾對他十分忠誠,當教授落水時,他不顧個人安危營救他的主人;尼德蘭是強壯的捕鯨手,十分暴躁,極其渴望自由,每時每刻都在想如何脫逃,他無法忍受潛艇中的生活;尼摩——潛艇的艇長,他追逐正義、無所畏懼、沉着冷靜。他與他的船員們彷彿斷絕與陸地的來往,生活的大部分都與海關聯着,然而事實與之不同,他們在海底打撈上來的金銀財寶,都捐給陸地上正義的戰爭。他們是無私的奉獻者。

全文如行雲流水,作者在曲折的情節中不時插入科普知識,再加上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巧妙的構思,到位的細節描寫,讓讀者酣暢淋漓,直呼過癮。

所以,讓我們一起走進《海底兩萬裏》的世界吧。

  關於《海底兩萬裏》讀後感範文篇4

《海底兩萬裏》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小說,又是一部關於海洋的百科全書。作者凡爾納有着豐富的海洋地理知識,在小說的情節之中,很自然地向讀者介紹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的海底景觀。除此之外,還介紹了海底狩獵,參觀海底森林,探訪海底的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目睹珊瑚王國的葬禮,與大蜘蛛、鯊魚、章魚搏鬥,反擊土著人的圍攻等等驚人情景。更重要的是,小說以豐富的想象力,大膽新奇的幻想和逼真、生動的描寫讓我有身臨其境質感,彷彿我就在驚險曲折的故事情節中,跟隨主人公一起經歷各種各樣的新奇的冒險!

鸚鵡螺號的主人尼摩船長是個性格陰鬱卻知識淵博的人,他們一道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沒城市亞特蘭蒂斯,這個擁有與希臘相當的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真是太神奇了!在將近10個月的海底旅程中,鸚鵡螺號以平均每小時12公里的航速,緩緩行駛。我覺得我自己也隨着尼摩船長和他的“客人們”飽覽了海底變幻無窮的奇景異觀。整個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獵,參觀海底森林,探訪海底的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目睹珊瑚王國的葬禮,與大蜘蛛、鯊魚、章魚、博鬥,反擊土著人的圍攻等等。書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學。小說從海面上“怪獸”出沒,頻頻襲去各國海輪,攪得人心惶惶開始,到鸚鵡螺號被大西洋旋渦吞噬爲止,整部小說懸念迭出,環環相扣,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從最初的看不懂到現在的深深吸引,我對這本書有了很大的改觀和認識。

這本書的精妙之處還在於完全自然的知識啓迪,雖然書中講述了不少有關海洋的知識,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在讀者接受起來十分刻意或困難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見所聞罷了,這使人們對因景而生的各種想法和收穫都得以牢固的保存。並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說都像《海底兩萬裏》一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它作爲一本不是憑空捏造而是遠見加博學累積成的小說,不但爲對海底知識瞭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他們的旅程,更讓後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整部小說動用大量篇幅,不厭其煩地介紹諸如海流、魚類、貝類、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環系統、珍珠生產等科學知識,成爲名副其實的科學啓蒙小說。讓我們對海底的世界更加的瞭解,也開闊了我的見識!

高爾基曾經說過一句話“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也是打開智慧大門的金鑰匙。我要多讀書、讀好書。駕着智慧的帆船,在書海里暢遊,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智慧。

我期盼着,不久的將來,我也能乘坐載人潛水艇,體驗海底世界的多姿多彩。

  關於《海底兩萬裏》讀後感範文篇5

起初,我對《海底兩萬裏》是毫無興趣的,經過老師的介紹,我帶着好奇心翻開了這部極具科幻藝術的小說,在閱讀這部小說的同時,我相當於與阿龍納克斯等人一起經歷了一場壯美、勇敢的旅行。從自己陌生的地方——海洋,開始的'一段充滿想象的旅行。

這件事發生在1866年,當時海上的人們發現了一隻淌無人知曉的“怪物”——所謂的獨角鯨。一位叫阿龍納克斯的教授接受邀請並與他的僕人——孔塞伊一同參加了捕捉行動,但兩人在捕捉過程中,不幸與捕鯨手內德.蘭德一同落入水中,三人醒來時發現所謂的怪物原來是一艘名叫“鸚鵡螺”號的潛艇,並結識了這艘潛艇的艇長:尼摩。從此,這個與世隔絕的尼摩艇長帶着他自己建造奇妙的潛水艇和他的“俘虜”一同遨遊海底世界。整個航程懸念迭出異彩紛呈:尼摩艇長一行人飽覽了海底變幻無窮的奇異景觀和經受許多驚險。在印度洋的採珠場與大鯊魚展開搏鬥,在紅海里追捕瀕於絕種的儒艮,在克雷斯波島海底森林狩獵,穿越阿拉伯海底隧道,參加海底珊瑚公墓葬禮,還遇到了潛艇擱淺堵人圍攻,冰層封道…….在十個月的慢慢航程中“鸚鵡螺”號載着尼摩等人一起經過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極,回到北冰洋,最後阿龍納克斯教授,孔塞伊和內德.蘭德三人起逃回了陸地,並把尼摩艇長的祕密公佈於衆。

這本書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在此次旅行中,我與尼摩艇長等人隨着事情的發展,而有所變化,有時輕鬆愉快,有時惶恐、不安……這本書的精妙之處就在於完成自然的知識啓迪。例如,人們在無法確定方向之時,可利用太陽來確定方位。

同學們,這就是集神奇的想象力,嚴謹的科學性,樸質的人性美於一身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裏》。它的作者就是“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在作者寫這部鉅作的時候,世界纔剛剛研發了潛水艇呢!潛水艇剛剛問世,就在作者筆下生輝。可想而知,這需要多大的想象力,多豐富的知識底蘊啊!

這本書告訴了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只要你有能力、可發掘就可以創造奇蹟。